海商法共同海損制度
⑴ 共同海損的構成條件有哪些
海洋運輸貨物保險負責賠償:共同海損的犧牲、分攤和救助費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193條第1款規定共同海損,是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船舶、貨物和其他財產遭遇共同危險,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採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犧牲、支付的特殊費用。 據此,共同海損的成立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同一航程中的財產遭遇共同危險 海上危險必須是同一航程中的財產所共同面臨的。同一海上航程指船舶在裝貨港碼頭裝貨開始到卸貨港卸貨時為止的海上運輸全過程,不限於船舶在海上航行這一個環節。必須遭遇共同危險,如果是空載船、或單純為某一方利益、或為救助他船產生的救助費用,因缺少共同危險則不能構成共同海損。 的的的的同一航程中財產遭遇的危險可以是已經存在的,還包括不可避免要出現的危險,此類危險是指船舶發生事故或特殊情況的時尚未危及船貨的共同安全,但如不採取應急措施,則將不可避免地給船貨帶來共同危險,例如,船舶在航行途中遭遇惡劣天氣,航速劇減,航行時間意外增加,剩餘燃油已不足以將船駛抵原定目的港,如不立即駛往就近港口避難加油,即有可能對船貨構成危險,採取繞航加油的措施因此可構成共同海損。 共同海損的措施必須是有意而合理的 明知採取此項措施將導致船貨犧牲或支付額外費用,但為使船貨免遭更大損失而主動採取的措施為有意的共同海損措施。 合理的共同海損通常包括措施本身的合理性和合理措施具有一定的限度兩個方面。前者,船貨遇險時,應依當時的具體情況,選擇對解除危險有效、節約並能防止或者減少損失擴大的措施。後者,依遇險時的具體情況判斷合理的限度,超過限度的措施就不應構成共同海損。措施合理與否也是相對的,如果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後選擇的當時認為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具體實施過程中卻未能獲得預期效果,該措施也應被認為是合理的,由此產生的犧牲或費用可列入共同海損。 共同海損的犧牲必須是特殊的,支出的費用必須是額外的 共同海損的犧牲和費用是指因採取共同海損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物質損失和產生的費用。為解除船貨共同危險採取有意而合理措施的結果必然是既不同於因意外事故造成損失的單獨海損,也不同於在正常營運情況下所發生的合理損耗和開支。共同海損的犧牲和費用應該是採取非正常共同海損措施所產生的直接後果。直接後果是指該項損失或費用應是在採取共同海損行為時可以合理預見的損失或費用;且共同海損行為與該損失或費用之間應有直接的因果關系。 共同海損措施必須有效果 採取共同海損措施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保全船貨和其他財產的安全,並由獲救財產方即各受益方根據獲救財產的價值分攤共同海損犧牲和費用。如果沒有獲救的財產,也就不存在分攤共同海損犧牲和費用的基礎,採取共同海損措施後因此必須要有效果,如果採取措施後未能避免船貨和其他財產的全損,則不能構成共同海損。但這里所指的效果,並非要求財產全部獲救,即使只有部分財產獲救,也不影響共同海損的成立。 除了由法律直接對共同海損的構成條件作出規定以外,當事人將任一版本的理算規則並入提單、租船合同、保險單或其他糾紛解決協議時,共同海損的構成條件由該理算規則予以確定。
⑵ 海商法中對於構成共同海損的條件
海洋運輸貨物保險負責賠償:共同海損的犧牲、分攤和救助費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193條第1款規定「共同海損,是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船舶、貨物和其他財產遭遇共同危險,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採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犧牲、支付的特殊費用。」 據此,共同海損的成立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同一航程中的財產遭遇共同危險
海上危險必須是同一航程中的財產所共同面臨的。「同一海上航程」指船舶在裝貨港碼頭裝貨開始到卸貨港卸貨時為止的海上運輸全過程,不限於船舶在海上航行這一個環節。必須「遭遇共同危險」,如果是空載船、或單純為某一方利益、或為救助他船產生的救助費用,因缺少共同危險則不能構成共同海損。
的的的的同一航程中財產遭遇的危險可以是已經存在的,還包括不可避免要出現的危險,此類危險是指船舶發生事故或特殊情況的時尚未危及船貨的共同安全,但如不採取應急措施,則將不可避免地給船貨帶來共同危險,例如,船舶在航行途中遭遇惡劣天氣,航速劇減,航行時間意外增加,剩餘燃油已不足以將船駛抵原定目的港,如不立即駛往就近港口避難加油,即有可能對船貨構成危險,採取繞航加油的措施因此可構成共同海損。 2.共同海損的措施必須是有意而合理的
明知採取此項措施將導致船貨犧牲或支付額外費用,但為使船貨免遭更大損失而主動採取的措施為有意的共同海損措施。
合理的共同海損通常包括措施本身的合理性和合理措施具有一定的限度兩個方面。前者,船貨遇險時,應依當時的具體情況,選擇對解除危險有效、節約並能防止或者減少損失擴大的措施。後者,依遇險時的具體情況判斷合理的限度,超過限度的措施就不應構成共同海損。措施合理與否也是相對的,如果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後選擇的當時認為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具體實施過程中卻未能獲得預期效果,該措施也應被認為是合理的,由此產生的犧牲或費用可列入共同海損。 3.共同海損的犧牲必須是特殊的,支出的費用必須是額外的
共同海損的犧牲和費用是指因採取共同海損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物質損失和產生的費用。為解除船貨共同危險採取有意而合理措施的結果必然是既不同於因意外事故造成損失的單獨海損,也不同於在正常營運情況下所發生的合理損耗和開支。共同海損的犧牲和費用應該是採取非正常共同海損措施所產生的直接後果。「直接後果」是指該項損失或費用應是在採取共同海損行為時可以合理預見的損失或費用;且共同海損行為與該損失或費用之間應有直接的因果關系。 4.共同海損措施必須有效果
採取共同海損措施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保全船貨和其他財產的安全,並由獲救財產方即各受益方根據獲救財產的價值分攤共同海損犧牲和費用。如果沒有獲救的財產,也就不存在分攤共同海損犧牲和費用的基礎,採取共同海損措施後因此必須要有效果,如果採取措施後未能避免船貨和其他財產的全損,則不能構成共同海損。但這里所指的「效果」,並非要求財產全部獲救,即使只有部分財產獲救,也不影響共同海損的成立。 除了由法律直接對共同海損的構成條件作出規定以外,當事人將任一版本的理算規則並入提單、租船合同、保險單或其他糾紛解決協議時,共同海損的構成條件由該理算規則予以確定。
⑶ 海商法第六十八條 不影響共同海損的分攤是什麼意思
第八十七條
應向承運支付運費、共同海損攤、滯期費承運貨物墊付必要費用及應向承內運支付其容費用沒付清沒提供適擔保承運合理限度內留置其貨物
第八十八條
承運根據本第八十七條規定留置貨物自船舶抵達卸貨港起滿六十提取承運申請院裁定拍賣;貨物易腐爛變質或者貨物保管費用能超其價值申請提前拍賣
拍賣所價款用於清償保管、拍賣貨物費用運費及應向承運支付其關費用;足金額承運權向托運追償;剩餘金額退托運;退、自拍賣起滿領取繳庫
⑷ 什麼是共同海損制度
是海商法特有的制度,它是指發生風暴等緊急情況時,為挽救船員及所運貨物,船長可以決定把一部分貨物拋到海中,以減輕船隻載重,貨主所受損失由船長、船員及商人共同承擔。
⑸ 我國海商法的基本制度
我國海商法中所包含的法律制度,主要是海上貨物運輸、船舶租用、船舶碰撞、海版上拖權航、海難救助、共同海損、海上保險和海事賠償責任限制,以及與船舶相關的權利等。現代海商法的發展,將船舶油污損害的民事責任、海員人身和財產權利的保護等內容也涵蓋其中。與海商法的研究和應用密切相關的海事國際公約、海事國際慣例,以及各國關於海事糾紛方面的判例等,越來越引起業內的關注。從海商法的制度體系中可以發現兩個特點:其一,海商法體系中的各項法律制度缺乏一個整體的銜接和貫穿。它們幾乎是各自獨立的,沒有一個象其他部門法那樣的基本原則,可以貫穿於各項法律制度,其二,海商法體系中的各項制度缺乏共同的法理基礎,而共同的法理基礎,是理解和適用海商法,特別是在海商法的規定與其他相關法律的規定有聯系或相區別時,如何認識海商法的規定是獨特的,或者是一般下的特殊所需要的理論支撐。可以認為,海商法的法理基礎或理論體系,是認識海商法本身,認識海商法與其他相關法律之間聯系的重要工具。
⑹ 04年約克安特衛普規則和海商法關於共同海損的區別
04規則是共同海損的依據材料。04規則較以前的規則,對船東稍微不利,如等待期間船員工資不計算入共同海損
⑺ 根據我國《海商法》的規定,可以列入共同海損的特別費用包括
ac
⑻ 海商法共同海損的問題
(1)共同海損損失率=共同海損損失總金額/共同海損分攤價值總額
(2)受益方各自應分攤的損失金額=受益方各自的分攤價值*共同海損損失率
⑼ 海商法中"共同海"是什麼意思
可以共同開發的海洋區域
⑽ 論共同海損
共同海損制度不同於民法中的無因管理和海商法中的單獨海損制度,是一項特殊的獨立內的法律制容度。它的存在,很好地保護了船貨雙方的利益,促進了航運。雖然共同海損的理算十分復雜繁瑣, 而且在理算過程中對各項依據時有爭議, 但是「既然共同受益, 就應當共同分攤」的理念已被大多數人認同,尤其在我國,這一理念正是我國《民法通則》中公平原則的具體體現。因此, 正如《約克- 安特衛普規則》不斷的完善一樣, 共同海損制度將會長期存在並得以更進一步的發展。——給我你的郵箱我給你發來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