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民法典
A. 商事名稱和商標區別
3.重視行政規章的參照適用。商法不僅強調私法上的平等權,同時強調公法上的國家主體對商主體的管理權,如商事登記管理等。商法之公法化是傳統商事交易行為之自由主義向現代商事活動之國家干預主義轉變的結果,是現代商事管理制度的核心。這就要求我們在審判實踐中,不能簡單地以行政規章不能作為商事判決的依據為由否定其適用價值,對於行政規章基於商事法律、法規所作的對商事主體的管理性規定,應作為辦案的重要參考,必要時可參照適用。如由於我國公司法明顯滯後於實踐,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證監委的行政規章的規定在公司實務中實際上起著法律規范的作用,審判公司訴訟案件時不能無視這一現實,應尊重有關的規定,以避免因判決與行政規章發生沖突導致判決不能執行。〔5〕
4.重視維持企業的穩定。商主體維持原則主要體現在商主體法中,具體地說,在公司法、合夥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與破產法中,都最大程度地體現了避免作為商主體的企業破產與解散的精神,如破產法中的和解和整頓制度。其目的是讓能夠良好發展的企業持續發展,並盡量維護社團法律關系的穩定。這就要求我們在審判實踐特別是處理企業內部利益沖突引起的糾紛時,切實做到「化解矛盾、理順關系、安定人心、維護秩序」,不輕易否定企業的成立,不輕易否定公司已發生的行為,盡量保持企業及其內外部法律關系的相對穩定。
5.重視保障商事合同自由。商事交易行為追求簡便、快捷、靈活,行為內容和結果通常只及於特定的當事人,與商主體法採取強制主義原則不同,商行為法采自由主義原則,擴大了自治原則的適用范圍,給經營主體提供更多處理自己事務的自由。〔6〕這就要求我們在審判實踐中,要充分尊重當事人的合同自由,特別是對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類型合同中的約定,除非明顯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盡量不要認定為無效。如基於市場主體投資和證券市場發展的需要,出現了委託理財合同這種投資方式。委託理財與一般的委託或信託合同明顯不同,與通常意義上的投資行為也有差異,實際上是證券、期貨等虛擬市場上出現的新型合同。我們不能簡單以這種合同就是委託合同或信託合同為由,認定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的保底條款無效。
6.重視商主體和商行為的營利性特點。營利性是指經濟主體通過經營活動而獲取經濟利益和特性,是商事活動的主要特性。商法中的一些重要制度的、重要規則的確立以及商事立法的原則,無不與營利有關。如商主體和商行為都以追逐利潤為目的,商事合同中當事人對有償還是無償沒有約定的,一般應推定為有償;理性的商人通常不會從事不計成本的經營活動,我們在判斷當事人行為的真實原因和目的時,要充分注意到這一點。
7.重視保障交易簡便、迅捷、安全的技術性規范。商法以經濟效用為主要目的,其規定具有明顯的技術性,突出地體現在其關於商行為的規定中。這些技術性規范所蘊含的理念與民法理念有很大的差異。如為實現交易的簡便、迅捷,實行要式主義、文義主義,對商事請求權普遍採用不同於民法時效期間的短期時效;為維護交易安全,實行公示主義、外觀主義和嚴格責任主義,無需探求實質和真意。即交易當事人對於涉及利害關系人利益的營業上的事實,負有公示告知的義務,有些行為未經公示不生效,公示後推定相對人知道;交易行為的效果以交易當事人行為的外觀為准,法律行為完成後,原則上表意人不得以意思表示瑕疵為由主張行為之撤銷或無效。又如,票據之於一般民事權利,股權之於物權或債權、保險責任之於一般合同責任等,都具有明顯不同的特徵。我們在審判實踐中必須注意到這些差異涉及的法律條文及其體現的精神,並適用相應的規則,不能簡單地按照民法進行推斷。
8.重視商事習慣和外國立法例的價值。基於商事交易實踐中對商事交易習慣的高度依賴,我國已通過合同法賦予交易習慣以補充合同條款並對合同條款起一般解釋性作用的效力。可以說,將交易習慣解釋為法律淵源並不為過。因此,我們要重視公司章程、交易所等社會中介組織的業務規則、商業行會規約等商事自治規則對於確定當事人權利義務和責任的意義。商法以市場交易關系為唯一調整對象,市場經濟本身具有內在的規律性,各國商法表現出明顯的國際趨同性,具有許多共性的商法規則。這就為我們在審判中遇到法無明文規定的情況時,參照借鑒外國立法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特別是對於票據、保險等商行為法中的一些技術性規范,可以作為我們斷案的重要參考性依據。
三、拓展審判領域
應當說,民二庭審理的案件數量下降是民商事審判的影響弱化的重要原因,一些案件較少的基層法院已撤銷了民二庭。市場經濟完善過程中,深層次的改革涉及到各種主體的利益調整,因此引起的人民內部矛盾不斷增多,要求法院不斷強化審判職能作用,拓展介入社會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也為民商事審判進一步擴大審判領域,體現其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作用提供了良機。因此,在對民商事案件的走勢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立足商事案件,拓展審判領域,是推進民商事審判工作發展的第二個基本著力點。
目前民二庭案件數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市場主體行為逐漸規范和理性,糾紛減少;審判不公、執行不力導致當事人對司法救濟手段喪失信心;職能調整後知識產權、涉外商事案件以及一方是個人的合同糾紛案件劃由其他民庭審理等。與九十年代中期經濟糾紛案件的急增相比,目前的案件數量更為真實和理性。從近年來案件下降的總體趨勢來看,降幅已趨減緩,可以肯定,今後幾年不會再大幅減少。相反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交易投資進一步活躍,各類市場進一步發展,經濟組織對內對外交易手段的發達和多樣化,買賣、借款、加工承攬等合同糾紛將維持現有數量,不會有太大的波動,而其他與市場交易密切相關的商事糾紛類型和數量會不斷增多。如在「國退民進」,國有股減持、股權結構多元化過程中會出現許多公司訴訟案件和因股權流轉發生的糾紛;因股市長期低迷導致的各種形式的委託理財糾紛很有可能爆發,其中上市公司的委託理財涉及資金數額巨大;保險業以保費年遞增30%的速度快速發展,保險深度和密度不斷增加,社會中介機構在市場交易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各類財產、人身保險合同糾紛和有關中介機構民事責任的中介機構服務糾紛會逐漸增多;破產關閉越來越多地成為企業退出市場的選擇,全國2500多家符合破產關閉條件的資源枯竭礦山和國有大中型企業將在五年內完成破產,破產案件的數量有增無減等。
B. 關於傳銷的法律法規
這個要看具體的行為,禁止傳銷條例對於傳銷行為有明確規定。
第七條,下列行為,屬於傳銷行為:
1.組織者或者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被發展人員發展其他人員加入,對發展的人員以其直接或者間接滾動發展的人員數量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包括物質獎勵和其他經濟利益,下同),牟取非法利益的;
2.組織者或者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被發展人員交納費用或者以認購商品等方式變相交納費用,取得加入或者發展其他人員加入的資格,牟取非法利益的;
3.組織者或者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被發展人員發展其他人員加入,形成上下線關系,並以下線的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上線報酬,牟取非法利益的。
(2)煙草民法典擴展閱讀:
《禁止傳銷條例》是2005年8月10日國務院第101次常務會議通過的文件,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禁止傳銷條例》的發行目的為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
第七條,下列行為,屬於傳銷行為:
(一)組織者或者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被發展人員發展其他人員加入,對發展的人員以其直接或者間接滾動發展的人員數量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包括物質獎勵和其他經濟利益,下同),牟取非法利益的;
(二)組織者或者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被發展人員交納費用或者以認購商品等方式變相交納費用,取得加入或者發展其他人員加入的資格,牟取非法利益的;
(三)組織者或者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被發展人員發展其他人員加入,形成上下線關系,並以下線的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上線報酬,牟取非法利益的。
C. 非農業勞動收入都包括什麼
前,對非勞動收入所下的定義較多,對非勞動收入的范圍也不有少論述,較具代表性的是蘇海南、湯國祝的觀點。蘇海南認為,非勞動收入是相對於勞動收入而言,「非勞動收入指通過資本、技術、經營管理等要素參與分配獲得的收入其中資本要素獲得的收入有股金分紅、利息等,技術要素獲得的收入有技術股份分紅、出售專利所得等,經營管理要素獲得的收入主要是通過股權激勵方式獲得的股份分紅」。①湯國祝認為,按勞動力所有權獲得的收入是勞動收入,按勞動力以外的其它要素所得到的收入為合法的非勞動收入;非勞動力以外的其它要素,包括資本要素、技術要素、管理要素、信息要素等。因此非勞動收入的范圍,也就相應地包括:按資本要素的分配,按技術要素的分配,按管理要素的分配,按信息要素的分配。②蘇、湯二人的觀點,對合法的非勞動收入及范圍做上述界定,雖然有一定的合理性,看到了非勞動收入是基於勞動力之外其它原因而獲得的,但其本身存在的缺陷也是明顯的。他們將非勞動收入的含義僅僅理解為人們在生產經營過程當中基於勞動力之外的因素所獲得的一種分配,即非勞動收入主體之所以能合理地取得非勞動收入,是緣於其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投入了勞動力之外的、生產經營所必須的要素,如資金、技術等。這種思維方法,存在著這樣一個邏輯前提,即人們取得某種財產,獲得某種收入,必須以投入生產性要素為前提,如果人們沒有投入生產性要素,則其取得收入的行為就失去了合理性與合法性的基礎。筆者認為,人們獲得財富收入,是社會對現有物質財富進行分配的結果,而社會財富的分配,絕不以人們投入生產性要素為唯一的前提。換言之,物質財富的分配並不僅僅發生在生產結束後,對生產性要素的投入者予以酬勞的過程中,人們在並不投入生產性要素的情況下,而獲得某種收入,也是可能並且合法的,如國家對貧困人口的救濟,公民基於身份關系而繼承他人財產,公民或法人及其他組織基於契約而獲得贈與等等。
因此,筆者認為所謂合法的非勞動收入,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基於勞動力所有權之外的原因,依法取得的收入,其范圍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基於勞動力之外的其他生產性要素獲取的合法收入。主要包括:1基於資本要素獲得的收入,如股金分紅、利息、生產資料的出讓金、租金等。2基於知識產權要素獲得的收入,如技術股分紅、出售技術所得、轉讓商標使用權所得等。
2.基於政府行為獲取的合法收入。主要是政府救濟行為。如政府對最低生活水平線以下群眾、政府鼓勵農民發展養殖業的無償投資;國家在特定時期對某行業減免稅收等。
3.基於特定法律關系而無償獲得的收入。主要包括:1基於身份關系取得收入。這主要有兩種情形。一種是按婚姻法的規定,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依法取得的收入歸夫妻雙方共有,沒有勞動收入的一方,也因此享有所有權;另一種是依繼承法的規定,繼承人在被繼承人死亡之後,基於其與被繼承人之間的特定法律關系,可以繼承遺產。2基於契約關系取得的收入,如接受贈與。
4.基於法律規定獲得的其他非勞動性收入。主要包括:1依民法關於訴訟時效規定取得對財物的所有權。2依物權法關於取得時效的規定無償獲得財產所有權。例如,德國民法典等937條規定,「自主佔有動產10年的人,取得所有權」。3依物權法關於拾得物的規定,無償獲得財產所有權,遺失物的拾得人,在通知該物所有人、遺失人或其他領受人、或者報告保存機關滿一定期限而無人認領的,拾得人即取得對物的所有權。目前,我國尚未頒布《物權法》,但在梁慧星、王利明等人起草的幾份草案、建議稿中都採納了國外的這些規定。③如果我國在日後頒布的《物權法》中有類似規定,公民可以依法無償取得對某些財物的所有權。
二、認定非勞動收入是否合法的標准
在認定非勞動收入是否為合法收入的標准上,毫無疑問,我們要「依法認定」。但在司法實踐中,對「依法認定」的理解,往往會有兩種不同的觀點,即有人主張「法律規定為合法的收入,才是合法收入」,我們稱之為法律規定標准說;也有人主張「凡未被法律所禁止的收入,就是合法收入」,我們稱之為法律不禁止標准說。
筆者認為,法律規定標准說的觀點,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中都是難以成立的。以法律明確規定為標准,顯然無法克服立法滯後所帶來的問題。對於立法尚未明確規定,民商事主體實際取得的合理的非勞動收入,如果以「不合法收入」作處理,勢必會使人們在將其擁有的一些生產性要素投入生產領域時,缺乏必要的安全感,變得過於謹小慎微,從而影響生產的快速發展。這與民商立法旨在促進商品經濟發展的目的是相悖的。至於「法律不禁止標准說」,似乎克服了「法律規定標准說」的弊端,但我們以為,該學說也存在一定缺陷。現階段,我國法律還不可能就民商事主體取得合法的非勞動收入在方式、手段等多方面做出全面細致的規定。因為法律對這方面內容的規定,屬於限制性規范在立法的形式上,只能以列舉的方式來做出規定,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目前還不完善,市場經濟體制與中國國情的結合過程中,還有許多潛在矛盾沒有充分展現出來。追求社會財富的心理,必然激勵人們不斷創新分配方式。也許將來會出現人們獲取非勞動收入新的形式與手段。這些新的形式和手段一旦出現,如果我們僅以法律沒有明文禁止就任其發展,就有可能造成市場經濟秩序的混亂。事實上,國家或社會組織也不可能任其泛濫。在法律尚來不及做出修訂,或修訂條件尚不成熟的情況下,國家或有關組織一般會以組織紀律、職業紀律等規范人們的行為,限制人們以某種特定方式與手段獲取非勞動收入。這些組織紀律與職業紀律的規定,經過一段時期以後有的也許會予以撤銷,放棄某種限制,如中共中央有關幹部廉潔自律的規定中,曾禁止黨員領導幹部購買股票,後來隨著情況的變化又取消了這方面的限制;有的也許會被日後的立法所吸納,上升為法律的規定,如在《法官法》頒布之前,按照職業紀律的要求,法官不得經商牟利,後來,《法官法》在起草中就吸收了這一精神,在第十一章第三十條中規定,法官不得「從事營利性的經營活動」,使原先的職業紀律轉化成了法律明確規定的重要內容。可見,法律不禁止標准說在實際操作中,難免其失之過寬的弊端。但筆者也並不認為,在認定非勞動收入是否合法的標准上,這些組織紀律、職業紀律與法律的規定是同等重要、等量齊觀的。這些組織紀律、職業紀律,在頒布的機關、效力范圍、強制性等方面,均無法與國家法律相比,而且較易發生變化,因此,在司法實踐中尚不能作為認定非勞動收入是否合法的硬性標准,只能作為一種參照。
綜上,筆者認為,認定某種非勞動收入是否合法,應以法律的禁止性規定為基本依據,並參照有關組織紀律、職業紀律方面的規定,綜合案件情況,做出判斷。
三、審判中應注意的問題
從民商事審判的角度看,在認定非勞動收入是否合法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正確把握行政權與司法權在認定非勞動收入合法性問題上的許可權劃分。
實踐中,行政機關在非勞動收入是否合法的問題上,依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享有多種形式的認定權力,即法律、法規將一些對非勞動收入是否合法的認定權,賦予了行政機關而非人民法院。行政機關行使這種認定權,是其依法履行職責、實施行政執法活動的重要體現。如我國《海關法》第四十八條規定:「有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三項所列行為之一,走私貨物、物品數額不大的、或者攜帶、郵寄淫穢物品進出境不構成犯罪的,由海關沒收貨物、物品、違法所得,可以並處罰款。」我國《海關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對違法捕撈珍貴水生動物的,「沒收捕獲物和違法所得」。諸如此類規定,還可見我國《礦產資源法》第三十九條,《城鄉集市貿易管理辦法》第三十二條第一項、《煙草專賣條例實施細則》第四十三條等等。對這些「非法所得」的認定權,都是由相應的行政機關來行使的。
在民商事審判實踐中,法官面臨對一宗非勞動收入是否合法予以認定時,應當明確該項認定權是否歸於法官所擁有。筆者認為,凡是行政法律、法規明確規定行政機關有權作出認定的,法官即不得行使認定權,因為行為人取得該宗不合法的非勞動收入,侵害的客體是國家特定的行政管理秩序,對其作出認定及處理,是行政權力的應有之意。法官只對在民商事行為中發生的非勞動收入是否合法的問題,才有權予以認定,因為這類非勞動收入的合法與否,只是雙方當事人之間的糾紛,是平等主體之間的糾紛。如果對一宗非勞動收入合法性的認定,本屬於行政機關權力范圍內的事,但行政機關並未做出認定,只是當事人在民事訴訟中才提出來,法官是否因此就獲得了認定權呢?筆者認為,無論是行政機關怠於行使職權,還是因其尚未發現而未能做出認定,均不構成人民法院代行行政權力的理由,法官並不由此而獲得認定權。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人民法院在民商事審判中,發現需要行政機關就非勞動所得是否合法問題作出認定的,可先裁定中止民訴程序,至行政機關作出認定之後再恢復民訴程序。如果民訴當事人在訴訟中就行政機關所做認定表示不服的,應裁定中止民訴程序,並告知當事人可採取申請行政機關復議,提起行政訴訟等方法,先行解決不服行政機關認定的問題。
二、雪把握審查證據的關鍵所在。
人民法院認定一宗非勞動收入合法與否,是對當事人提供的證據材料進行審查、確認的結果。審查此類證據材料,關鍵在於以下四方面。
1.行為人取得該宗非勞動收入是否為法律、法規所禁止。凡法律、法規有明確禁止性規定的,取得該宗非勞動收入即為不合法。
2.行為人取得該宗非勞動收入是否有合同上的依據。如果行為人是依合同包括口頭協議取得該宗非勞動收入,則應依《民法通則》、《合同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重點查明該合同是否有效,是否屬於可變更、可撤銷的合同。只有在合同有效的情況下,行為人取得的非勞動收入才是合法的。
3.行為人取得該宗非勞動收入是否有組織紀律、職業紀律方面的限制性規定。對有此類限制性規定的,一般可認為行為人取得該宗非勞動收入為不合法。
4.凡行政機關依法已對行為人取得非勞動收入是否合法做出認定的,人民法院原則上應承認行政機關的認定結論。只有在發現行政機關的認定確有重大錯誤的情況下,才可以不予採信,而依法院查明的事實做出正確的結論。
三、雪正確處理不合法的非勞動收入
行為人在民商事活動中取得的非勞動收入,一旦被人民法院認定為不合法,說明該取得行為在法律上是無效的,是無效民事行為,或者屬於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按照民法的基本原理,對不合法的非勞動收入應做如下處理:
1.返還財產。即行為人若以欺詐、脅迫、乘人之危等手段取得非勞動收入,人民法院應判決其將取得的非勞動收入返還給對方。取得人主觀上如有過錯,並因取得不合法的非勞動收入而給對方造成損失,還應賠償損失。
2.追繳財產。對於行為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第三人利益的行為,人民法院應判決將其取得的不合法的非勞動收入收歸國家所有或返還集體、第三人。
3.在民商事審判中發現行為人取得了不合法的非勞動收入,而認定、處理許可權又歸於行政機關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以司法建議的形式告知相關行政機關,建議作出處理;對發現已構成犯罪的,應及時移送偵查機關處理。
參考文獻:
①蘇海南:「如何確定合法勞動收入和非勞動收入」,載2002年11月12日《北京日報》。
②湯祝國:「淺議按生產要素分配」,載《十堰組織人事》2002年第1期
③王利明主編:《中國物權法草案建議稿及說明》,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年4月版,
D. 我要製作一份歷史人物檔案,需要拿破倫,孫中山,伏爾泰,穆罕默德.阿里,加爾文,霍金的等詳細個人簡介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崙一世,出生於科西嘉島,法國軍事家與政治家,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年-180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及百日王朝的皇帝(1804年-1814年,1815年),曾經佔領過西歐和中歐的廣大領土,使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得到了更為廣闊的傳播,在位前期是法國人民的驕傲,直至今日一直受到法國人民的尊敬與熱愛。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 --- 1925年3月12日 ),出生於 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 ),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國國民黨創始人,三民主義的倡導者。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帝制」。1905年成立中國同盟會。1911年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
伏爾泰(Voltaire,1694.11.21-1778.05.30):原名弗朗索瓦-馬利·阿魯埃(François-Marie Arouet),伏爾泰是他的筆名。出生在巴黎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伏爾泰是十八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旗手,被譽為「法蘭西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歐洲的良心」。
穆罕默德·阿里(Muharomad『Ali,1769~1849) 19世紀奧斯曼帝國的埃及總督,埃及阿里王朝(1805~1849)的創建者。全名穆罕默德·阿里·本·易卜拉欣·阿迦·本·阿里。原系阿爾巴尼亞人,生於希臘卡瓦拉一駐軍小頭領家庭。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教義。早年喪父,由其叔父和城防軍長官撫育成人。曾經營煙草生意。1798年應征入伍後,曾兩次被派往埃及抗擊入侵法軍,因能征善戰,被擢升為阿爾巴尼亞軍團主要將領之一,留駐埃及。1805年率部參加埃及人民起義,奪得政權,奧斯曼素丹被迫封其為埃及總督,並授予「帕夏」稱號,建立阿里王朝。1807年率軍擊潰侵埃英軍。自1811年起,不斷向外擴張,1811~1818年出兵阿拉伯半島,鎮壓瓦哈比教派反對土耳其人統治的起義,並佔領麥加和麥地那,1820~1822年侵佔蘇丹,修建喀土穆城,1824~1827年參與鎮壓摩里亞半島的希臘獨立運動,1831~1841年間兩度出兵西亞,打敗奧斯曼帝國軍隊,攻佔巴勒斯坦、黎巴嫩、敘利亞以及土耳其部分本土。後在英、俄、奧地利、普魯士等國干預下,被迫接受1840年倫敦條約規定的條件,從國外撤回全部軍隊,仍臣屬於奧斯曼帝國,僅保留埃及總督的世襲權和蘇丹地區的終身管轄權。晚年積郁成疾,精神錯亂。穆罕默德·阿里1848年遜位於其長子易卜拉欣。。1849年病故於亞歷山大,葬於開羅。
約翰·加爾文(法語:Jean Chauvin,德語:Johannes Calvin,英語:John Calvin,1509年7月10日-1564年5月27日)生於法國北部努瓦,是法國著名的宗教改革家、神學家、法國宗教改革家,基督教新教的重要派別加爾文教派(在法國稱胡格諾派)創始人。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 ,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是當今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還被稱為「宇宙之王」。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起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即隨著時間的增加黑洞的面積不減。這很自然使人將黑洞的面積和熱力學的熵聯系在一起。
E. 十四歲能不能辦煙草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法律)第二章第一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法律)第二章第一節等法律規定,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十四周歲的自然人,視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只能實施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因此,該年齡階段的未成年人是不具備從事工商業的經營活動的年齡。煙草專賣局將依照《煙草專賣許可證管理辦法》第二十五條第七項規定,應當作出不予發放煙草專賣許可證的決定。
參考法律規定內容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第二章 自然人 第一節 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第十三條 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第十四條 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第十五條 自然人的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以出生證明、死亡證明記載的時間為准;沒有出生證明、死亡證明的,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時間為准。有其他證據足以推翻以上記載時間的,以該證據證明的時間為准。
第十六條 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第十七條 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第十八條 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十九條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條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一條 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第二十二條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三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2021年起廢止)第二章 自然人 第一節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第十三條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第十四條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第十五條自然人的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以出生證明、死亡證明記載的時間為准;沒有出生證明、死亡證明的,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時間為准。有其他證據足以推翻以上記載時間的,以該證據證明的時間為准。
第十六條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第十七條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第十八條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十九條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條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一條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第二十二條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三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F. 我的買煙草公司宿舍房,現單位內一顆大枯樹壓壞了我樓頂和防護欄,我可以向單位申請予以適當賠償嗎
作為物業客服人員,每天都要面對形形色色的業主,回答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對客服的溝通對話能力是一種考驗,今天和大家分享實用的物業客服回答業主的話術,針對不同問題作出相應的回答,讓溝通更加暢順,讓業主更加滿意。
物業收費類
1、為什麼物業管理公司一次性收取半年/一年的物業管理費?
答:由於本小區客戶群特點,大部分業主事務繁忙,因此可能出現物業服務費交費不及時的現象;而我們也會將大部分精力用於催繳費用上(因為物業管理費是保證物業公司正常運轉的先決條件),這勢必就會影響到我們對您和其他方面的服務質量。如按年度收取物業管理費,物業公司可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對客戶服務中,在資金運轉上無後顧之憂。
2、從什麼時間開始計收我的物業管理費?
答:按約定日期辦理收樓手續的,從辦理收樓手續之日起開始計算;未按收樓手續約定日期拖延收樓手續的,以開發商發給業主的「收樓通知書」上標明的交房時間的次月開始計收物業管理費。
3、以什麼面積收取我的物業管理費?
答:房產證未辦理以前,以商品房買賣合同上的銷售面積為准;房產證辦理以後,以實測後的建築面積收取物業管理費。
4、我入住時要繳納購房契稅和專項維修資金嗎?
答:按雙方簽署的商品房預售合同中的條款執行。
5、我入住時應該簽訂什麼協議或文件?
答:入住時您應簽訂《前期物業服務協議》、《臨時管理規約》、《樓宇查驗表》、《業主信息登記表》、等資料。
6、我們如何知道物業管理費都花在什麼地方了?
答:物業管理費主要用在小區內各公共設施設備(電梯、消防監控、供水供電設備)的日常養護、維修及公共清潔衛生和環境綠化的維護等方面;物業管理公司將每年向業主公布一次物業管理公司對本小區收繳與支出的賬目,屆時您可以詳細了解物業管理費是如何花銷的。
7、業主有權審查物業管理企業的收支嗎?
答:沒有。只有業主委員會可以請有關審計部門進行審計。因為一般的業主不具備專業的財務知識,即使是專業財務人員也無法以個人身份提供具有合法效力的審計證明。如果每個業主都可以濫用自己的查賬權,這樣只能嚴重干擾管理公司的正常運作。
8、裝修需交哪些費用?
答:A、裝修押金:元;
B、裝修垃圾清運費:元/平方;
C、出入證工本費:元/個。
9、為什麼要交專項維修資金?它的使用、續籌的程序怎樣的?
答:根據國家《物業管理條例》及當地有關物業維修資金之相關規定
G. 賣給未成年電子煙煙草局會:怎樣處罰
經營者向未成年人出售煙草製品的行為,已違反了現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法律)第三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法律)第五條第二款等法律規定。如經營者的行為觸犯上述法律規定的,煙草專賣局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法律)第六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行政法規)第十四條第一款規定和《煙草專賣許可證管理辦法》(規章)第四十四條第十項、第二十五條第三項等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規定,只能對違法行為人作出:責令持證人暫停煙草專賣業務、進行整頓,直至依法取消其從事煙草專賣業務資格的行為罰。依法被取消經營資格的,煙草專賣局將三年內作出不予發放煙草專賣零售許可證的決定。
但這次,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經營者違反國家法律,未在顯著位置設置不向未成年人銷售卷煙的標志;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煙草製品等情形的,由煙草專賣局依法對違法行為人處以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五萬元以下罰款;拒不改正或者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營業執照、吊銷相關許可證,可以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
顯而易見,這次國家對未成年人的權益保障作出最嚴厲的處罰力度。因此,建議卷煙經營者等民事主體在從事民事活動過程中,一定要守法經營。千萬不要違反國家法律,不要違背公序良俗。
參考資料內容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法律)第八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五十九條學校、幼兒園周邊不得設置煙、酒、彩票銷售網點。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煙、酒、彩票或者兌付彩票獎金。煙、酒和彩票經營者應當在顯著位置設置不向未成年人銷售煙、酒或者彩票的標志;對難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應當要求其出示身份證件。
任何人不得在學校、幼兒園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動的公共場所吸煙、飲酒。
第一百二十三條相關經營者違反本法第五十八條、第五十九條第一款、第六十條規定的,由文化和旅遊、市場監督管理、煙草專賣、公安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五萬元以下罰款;拒不改正或者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營業執照、吊銷相關許可證,可以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
H. 郵政報刊亭可以辦煙草許可證嗎
為何大部分郵政報刊亭可辦理煙草專賣許可證,而少部分不可以,難到有部分合法,不部分不合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