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催債民法典

催債民法典

發布時間: 2021-03-15 11:21:20

『壹』 民法典對借錢不還的人有實際約束嗎

民法典對借錢不還的人有實際約束,債權人可以對債務人的欠款行為提起訴訟內,並可以要求其在規定容時間內償還欠款。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三百九十四條為擔保債務的履行,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財產的佔有,將該財產抵押給債權人的,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債權人有權就該財產優先受償。前款規定的債務人或者第三人為抵押人,債權人為抵押權人,提供擔保的財產為抵押財產。

(1)催債民法典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二十條部分連帶債務人履行、抵銷債務或者提存標的物的,其他債務人對債權人的債務在相應范圍內消滅;該債務人可以依據前條規定向其他債務人追償。部分連帶債務人的債務被債權人免除的,在該連帶債務人應當承擔的份額范圍內,其他債務人對債權人的債務消滅。

部分連帶債務人的債務與債權人的債權同歸於一人的,在扣除該債務人應當承擔的份額後,債權人對其他債務人的債權繼續存在。債權人對部分連帶債務人的給付受領遲延的,對其他連帶債務人發生效力。

『貳』 支持安樂死入民法典,相比痛苦的活,快樂的死也值得尊重,你怎麼看

一條新聞引起了大家的強烈關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分組審議民法典人格權草案時,出席會議的NPC代表李傑、馬益德建議將安樂死納入民法典人格權。NPC代表建議安樂死應該寫入民法典。安樂死合法化離我們還有多遠?隨著惡性腫瘤疾病的高發,越來越多的人呼籲安樂死立法。其實安樂死這個話題已經討論太久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安樂死」的提議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被多次提及。然而,直到現在,「安樂死」的立法仍然難以推進。

1、醫學與法律的兩難。醫生的天職是拯救生命和治癒傷員。如果安樂死合法化,就違反了醫療工作的標准。如果有人通過安樂死非法獲利,無疑會降低變相殺人的門檻。而且,如何才能保證「安樂死」是患者的真實意願,而不是因為其他原因,比如對疾病的恐懼、家庭矛盾、貧窮,甚至被迫選擇安樂死?特別是在我國,當人們因病致貧時,人們或多或少會有不想活下去的想法,從而減輕家庭負擔,希望擺脫自己。安樂死一旦公開,會不會有人利用法律的漏洞,導致弱勢患者和殘疾人被鼓勵甚至被脅迫致死?這可能是安樂死在年會上一直難以推進的主要原因。

2.安樂死在全世界都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即使在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在實際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各種問題。比如在加拿大,輿論普遍認為安樂死法案的適用限制過多,實施過程過於嚴格,不能保證生命尊嚴和人文關懷,甚至加重了申請人的痛苦。然而,出於對生命的謹慎,加拿大政府目前無意修改法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視角。對於患者來說,有尊嚴地走路意味著什麼?

親戚怎麼才能學會放下?從立法角度看,如何保證患者的真實意願,如何讓「取人性命」的法律尊重人性而不被漏洞利用?告別是人生最艱難的選擇。告別生活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課題。如何看待安樂死合法化?

『叄』 兒子:父債子還早沒這說法了,我不管。父母生前債務,誰承擔

有時候談及到關於遺產繼承問題時,很多人會問:光惦記著繼承財產了,如果被繼承人生前有債務,承不承擔?難道只想著爭好處,卻不承擔責任么?

在相關法律規定中,關於繼承財產和承擔債務的關系,還是有相對比較明確的規定。

《民法典》中:

第一千一百五十九條 分割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但是,應當為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保留必要的遺產。

第一千一百六十一條 繼承人以所得遺產實際價值為限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超過遺產實際價值部分,繼承人自願償還的不在此限。

繼承人放棄繼承的,對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可以不負清償責任。

簡單解釋就是:

  • 如果放棄繼承,可以不承擔被繼承人生前債務的償還責任。
  • 如果不放棄繼承,並不是繼承人承擔債務,而是從被繼承人的遺產中扣除相應債務。如有剩餘,繼續由繼承人繼承;如果沒有剩餘,則無遺產可繼承;如果資不抵債,除非繼承人願意主動承擔,否則,債權人吃虧。

所以,一旦債務人去世,從「理論上」,債權人的錢是可以要回來的。但現實中「人死賬消」的情況並不在少數。

被繼承人生前的債務應當由誰來償還?債權人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權益?

【債權人的利益保護,需要注意什麼?】

如果債務人去世,債權人的權益如何得到保護?

在如下兩種情況下,債權人的權益可以得到全部或者適當保護:

  • 情況(一):要有客觀證據證明自己具有合法債權。
  • 情況(二):債務人留有遺產、有其他債務受益人或者擔保人。

第一種情況之前我們提到過,老張確實要感謝他的妻子。因為有借條、有轉賬記錄,證明了這筆債務的真實合法性。

有時候光講情面,是你對別人講情面,萬一到了無法償還的時候,別人是不是會對你講情面,就不好說了。

第二種情況下,如果:

  • 債務人過世之後,留下來的個人合法財產,足夠用於償還債務——這時候,債權人可以向債務人的繼承人追討。
  • 當初這筆債務,除了借款人之外,還有其他受益人——這時候,債權人可以向其他受益人追討。
  • 如果當初簽訂借條的時候,中間有擔保人——這時候,債權人可以向擔保人追討。

『肆』 時效中斷問題

民事訴訟行為與訴訟時效中斷的關系極為密切。民事訴訟行為作為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是相對的,非確定的;民事訴訟行為引起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僅及於當事人,但亦有例外。我國法律關於民事訴訟行為與訴訟時效中斷之關系的規定過於抽象、簡單,應當修改和完善。
關鍵詞 民事訴訟行為 訴訟時效 中斷 法律效力

訴訟時效為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即喪失訴請法院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的權利。法律規定訴訟時效制度的目的在於督促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以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的穩定。但是,在某些情形下,權利人可能竭盡全力,亦無法行使權利,或者有正當理由未及時行使權利。此時,為體現對權利人公平和對社會公正的原則,各國法律規定了訴訟時效中斷制度。發生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很多,民事訴訟行為即為其中重要事由之一。我國《民法通則》第140條規定:「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然而,如何正確理解和適用這一規定,理論界和實務界存有爭議。筆者不揣淺陋,擬在比較分析民事訴訟行為與訴訟時效中斷之關系的基礎上,對《民法通則》第140條的理解和適用提出自己的看法。



起訴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因自己的民事權益受到侵害或者與他人發生爭議,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要求法院作出裁判的訴訟行為。它為權利人行使其權利最確實而有效的方法,各國民法皆將其作為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如《法國民法典》第2244條規定:「向欲阻止時效進行的人送達法院的傳票,即使是緊急審理之傳票……即中斷時效的進行並且中斷進行訴訟的期限。」《德國民法典》第209條第1款規定:「(1)權利人提起請求履行或者確認請求權之訴,或者請求法院發給執行證書或者執行判決之訴時,時效中斷。」《日本民法典》第147條規定,時效因請求而中斷,這種請求包括訴訟上的請求和訴訟外的請求,訴訟上的請求即起訴。我國《民法通則》第140條亦將起訴作為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而依民事訴訟法理論,根據訴的目的和內容不同,可以將訴分為確認之訴、給付之訴和變更之訴;根據訴訟的形式不同,可以將訴訟分為本訴、反訴和附帶民事訴訟。權利人不論提起何種之訴,都不影響訴訟時效的中斷。權利人可以提起確認之訴,亦可以提起給付之訴或者變更之訴;可以是獨立民事訴訟,也可以是刑訴附帶民事訴訟、行政訴訟附帶請求損害賠償。[1]只要權利人的起訴符合法定條件,均可發生訴訟時效中斷。但是,權利人單獨提起行政訴訟、刑事自訴或者檢察院提起公訴,由於不是以直接行使私權為目的,不能發生訴訟時效中斷。
那麼,起訴何時起發生訴訟時效中斷?實務界頗有爭議。第一種意見認為,應自權利人向法院提起訴訟時起,發生訴訟時效中斷;第二種意見認為,應自法院受理起訴時起,發生訴訟時效中斷;第三種意見認為,應自法院將起訴狀副本送達被告或者將口頭起訴內容告知被告時起,發生訴訟時效中斷。通說認為第一種觀點較為可取,筆者亦贊同。理由是權利人向法院提起訴訟,表明其已經積極行使自己的民事權利,訴訟時效自應中斷,第二種意見不利於保護權利人的民事權益,因權利人起訴和法院受理起訴之間有時間間隔,第三種意見極易因法院的遲延,未及時將起訴狀副本送達被告或者將口頭起訴內容告知被告,而使權利人遭受不測之損害。
起訴作為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是有條件的,而非確定的。各國民法規定,在某些情形下,起訴並不能發生訴訟時效中斷。《法國民法典》第2247條規定:「以下情形,不視為時效中斷……如原告撤訴,……或者如原告的訴訟請求被駁回。」《德國民法典》第212條第1款規定:「(1)如果撤訴或者因被未審理訴訟事實而作出的判決駁回起訴時,因起訴而中斷的時效視為未中斷。」《日本民法典》第149第規定:「裁判上的請求,於訴被駁回或者撤回時,不發生時效中斷的效力。」在我國司法實踐中,在下列情形下,權利人的起訴行為不發生訴訟時效中斷:
(一)撤訴,即原告向法院表示撤回自己起訴請求的訴訟行為。它有兩種情形:一是申請撤訴,原告明確申請撤回起訴;二是按撤訴處理,法院從原告的某種行為中推定其撤回起訴。不論何種情形,都說明權利人不再願意通過民事訴訟程序解決民事爭議。但法院裁定準許撤訴或者按撤訴處理後能否發生訴訟時效中斷,我國《民法通則》第140條未作規定,理論界有爭議。第一種觀點認為,撤訴仍發生訴訟時效中斷,「自人民法院裁定準許撤訴之日起,訴訟時效重新開始。」[2]第二種觀點認為,「權利人起訴後又撤訴的,表示權利人放棄請求國家保護其權利的主張,所以應當視為未起訴,不能發生時效的中斷。」[3]筆者贊同第二種觀點,理由是權利人起訴後申請撤訴或者法院按撤訴處理,表明權利人否定了行使權利的行為,放棄了請求法院以國家強制力對其民事權利予以保護的要求,不發生起訴的效果,因此不能發生訴訟時效中斷。我國《海商法》第267條第1款就規定:「請求人撤回起訴、撤回仲裁或者起訴被裁定駁回的,時效不發生中斷。」不過,雖然撤訴不能發生訴訟時效中斷,但法院受理原告起訴,將起訴狀副本送達被告或者將口頭起訴內容告知被告後,裁定準許撤訴或者按撤訴處理的,此時可依「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之規定,自被告收到起訴狀副本或者知悉口頭起訴內容時起,發生訴訟時效中斷。
應當注意的是,各國民法以和解為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如《法國民法典》第2245條規定:「為進行和解而傳喚當事人至治安官辦公室,並且當事人此後在法定期間內向法院提出傳喚狀時,由此引起的時效中斷,自為進行和解而傳喚之日起計算。」《日本民法典》第151條規定:「為和解而進行的傳喚,於相對人不到場或和解不成時,除非於一個月內提起訴訟,不發生時效中斷的效力。於任意到場情形,和解不成時,亦同。」我國《民事訴訟法》第51條亦規定:「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不過,在民事訴訟進行中,雙方當事人自行和解並達成協議,一般看作原告撤訴,和解協議本身並不具有執行力,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協議,另一方當事人只能重新起訴。但在審判實踐中,當事人和解也可能被法院書記員記入筆錄,並由法院以調解協議的方式送達雙方當事人。所以,我國的當事人和解並沒有獨立的制度特徵,在不同的情況下,它只是導致撤訴或者調解達成的原因而已。[4]原告申請撤訴,法院裁定準許撤訴的,不發生訴訟時效中斷,但此時可依「同意履行義務」之規定,自和解協議達成時起發生訴訟時效中斷。
(二)起訴被駁回。權利人的起訴不符合法定條件,法院裁定不予受理或者駁回起訴時,等同於權利人沒有起訴,亦不能發生訴訟時效中斷。但有兩種例外:一是權利人向無管轄權的法院起訴。權利人向無管轄權的法院起訴後,接受起訴的法院可能有兩種處理辦法,即在審查起訴時發現自己無管轄權,裁定不予受理,告知權利人向有管轄權的法院起訴;或者在受理起訴後發現自己無管轄權,裁定移送有管轄權的法院受理。此時雖然權利人選擇起訴法院的目標產生錯誤,但為防止因向無管轄權的法院起訴或者移送有管轄權的法院受理而致訴訟時效期間屆滿,權利人的權利得不到保護的現象發生,各國民法規定權利人向無管轄權的法院起訴仍發生訴訟時效中斷。如《法國民法典》第2246條規定:「法院傳票傳喚,即使傳喚至無管轄權的法官面前,亦中斷時效。」筆者認為,管轄為法院內部受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的分工和許可權,僅以接受起訴的法院無管轄權為由不發生訴訟時效中斷,顯然對權利人不公平。因此,權利人向無管轄權的法院起訴,無管轄權的法院不予受理,權利人轉向有管轄權的法院起訴,或者無管轄權的法院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法院受理,仍自有管轄權的法院受理起訴或者接受移送的法院受理時起,發生訴訟時效中斷。二是權利人提起上訴。依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40條第1款之規定,當事人對不予受理或者駁回起訴的裁定不服的,有權提起上訴。當事人一旦提起上訴,第一審法院不予受理或者駁回起訴的裁定不發生法律效力,此時訴訟時效是否中斷未定。第二審法院經審理後,裁定維持原裁定,即對權利人的起訴不予受理或者駁回起訴的,不發生訴訟時效中斷;裁定應予受理的,溯及既往地自權利人向第一審法院提起訴訟時起,發生訴訟時效中斷。


在民事訴訟進行中,起訴不是發生訴訟時效中斷的唯一事由。各國民法在規定起訴發生訴訟時效中斷的同時,規定了與起訴有同一效力的事項亦可發生訴訟時效中斷。如《德國民法典》第209條第2款規定:「下列情形與提起訴訟具有同等效力:1、在督促程序中送達支付令;1a . 因向調解處提出《民事訴訟法》第794條第1款第1項所列舉種類的調解申請而行使請求權;2、在破產程序中或者在海商法規定的分配程序中申報債權;3、在訴訟中主張請求權的抵銷;4、請求權取決於訴訟結果時,在訴訟中發布訴訟通告;5、開始執行行為,或者在已指定的法定或者其他行政機關強制執行時,提出強制執行申請。」《日本民法典》第150條和第152條規定:「支付督促,因債權人於法定期間不聲請假執行而喪失其效力時,不發生時效中斷的效力。」「破產程序的參加,於債權人撤銷參加或其參加請求被駁回時,不發生時效中斷的效力。」但我國《民法通則》第140條對與起訴有同一效力的事項未予規定,這給民事訴訟實踐帶來了難題。為解決立法滯後與民事訴訟實踐需要之間的矛盾,須對《民法通則》第140條作擴張性解釋,即「法律條文之文義失之過於狹窄,不足以表示立法真意,因此擴張法律條文之文義,以求正確闡釋法律意義內容。」[5]依擴張解釋方法,下列與起訴有同一效力的事項,乃權利人以其他方式向國家機關請求保護其民事權利,表明權利人在積極地行使自己的民事權利,應發生訴訟時效中斷。
(一)權利人依督促程序申請支付令。督促程序是法院根據債權人的申請,以支付令的形式催促債務人限期履行給付金錢和有價證券義務的特殊程序。《民事訴訟法》設定督促程序的目的,在於以簡單快速的程序催促債務人向債權人清償債務。債權人依督促程序申請支付令,表明其在積極地行使自己的民事權利,因而發生訴訟的約束力,與起訴相同。法院接受債權人的支付令申請後,經審查認為符合法定條件予以受理的,自法院收到申請書時起發生訴訟時效中斷。但在下列情形下,債權人申請支付令的行為不發生訴訟時效中斷:1、債權人的申請不符合法定條件的;2、債權人撤回支付令申請的;3、債務人在法定期間內提出書面異議,法院裁定終結督促程序的;4、支付令不能送達債務人的。不過,遇有第二、三種情形的,可依「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之規定,自債務人收到支付令時,發生訴訟時效中斷。
(二)權利人申請公示催告。公示催告程序是法院根據申請人的申請,以公示方式催告不明的利害關系人在法定期間主張權利,如無人主張權利,則依申請人的申請作出除權判決的程序。《民事訴訟法》設定公示催告程序的目的,在於體現法律的公正原則和商事流轉的安全,保護票據權利人以及善意的第三人,以調整票據喪失後的法律關系。票據權利人在票據被盜、遺失或者滅失後,向法院申請公示催告,亦表明其在積極地主張票據權利。因此,法院接受權利人的公示催告申請後,經審查認為符合法定條件予以受理的,自法院收到申請書時起發生訴訟時效中斷。權利人依除權判決主張權利時,對方不得以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為由拒絕履行義務。但在下列情形下,票據權利人申請公示催告的行為不發生訴訟時效中斷:1、申請的申請不符合法定條件的;2、公示催告申請人在公示催告前撤回申請的;3、利害關系人向法院申報權利,法院經審查符合申報條件的;4、公示催告期間屆滿,申請人不在法定期間內申請法院作出除權判決的。不過,遇有第三種情形的,可依「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之規定,自利害關系人知悉公示催告內容時起,發生訴訟時效中斷。
(三)債權人申請宣告債務人破產或者在破產程序中申報破產債權。破產程序是企業法人因嚴重虧損、無力清償到期債務,法院根據債權人或者債務人的申請,宣告債務人破產,並將債務人的破產財產依法在全體債權人中按比例進行分配的程序。債權人申請宣告債務人破產或者在破產程序中申報破產債權,表明債權人主張自己有債權,故宣告債務人破產的申請或者破產債權的申報包含為時效要素事實狀態之否定,從而應有發生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因此,法院接受債權人的破產申請後,經審查符合法定條件予以受理的,或者債權人在破產程序中申報破產債權,法院經審查符合申報條件的,自債權人申請宣告債務人破產或者申報破產債權時起發生訴訟時效中斷。但在下列情形下,債權人申請宣告債務人破產或者申報破產債權的行為不發生訴訟時效中斷:1、債權人申請宣告債務人破產或者申報破產債權的行為不符合法定條件的;2、債權人撤回破產申請或者破產債權申報的;3、法院裁定撤銷破產程序的,債權人的破產申請視為未發生,不發生訴訟時效中斷,而債權人的破產債權申報,因其為訴訟時效中斷事由是由於債權人權利的行使,仍發生訴訟時效中斷。
(四)權利人申請訴前財產保全。訴前財產保全是指起訴前,法院根據利害關系人的申請,對被申請人的財產採取的強制性措施。依《民事訴訟法》第93條之規定,利害關系人因情況緊急,不立即申請財產保全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可以在起訴前向法院申請採取財產保全措施。另依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向法院申請訴前責令被申請人停止侵犯專利權行為。《民事訴訟法》設定訴前財產保全制度的目的,在於通過採取一系列限制有關財產處分或者轉移的措施來保護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益。利害關系人之所以要申請訴前財產保全,是因為意識到情況緊急,其合法權益有遭受難以彌補的損害之虞,是在積極地維護自己的民事權利。因此,法院接受訴前財產保全或者訴前責令停止侵犯專利權行為的申請後,經審查認為符合法定條件予以受理的,自法院收到訴前財產保全或者訴前停止侵犯專利權行為的申請時起,發生訴訟時效中斷。但在下列情形下,利害關系人的申請行為不發生訴訟時效中斷:1、申請人的申請不符合法定條件的;2、申請人撤回訴前財產保全或者訴前責令停止侵犯專利權行為的申請的;3、申請人在法院採取保全措施或者停止有關行為的措施後十五日內不起訴的。不過,遇有第三種情形的,可依「當事人一方提出請求」之規定,自被申請人收到訴前財產保全或者訴前停止侵犯專利權行為的裁定時發生訴訟時效中斷。
(五)權利人申請強制執行或者法院依職權強制執行。民事執行是法院根據生效的法律文書,運用國家強制力強制債務人履行生效法律文書所確定的義務,以實現或者滿足債權人民事權利的行為。《民事訴訟法》規定執行程序的目的,在於實現債權人的私權,最終確保法的安定。權利人申請強制執行或者法院依職權強制執行基於確定裁判,其原有的請求權已因起訴而發生訴訟時效中斷,只是於其終結時起重新進行之訴訟時效,再因強制執行的申請或者採取而中斷,並可使訴訟時效於執行程序終結前不再重新進行,故有以其為訴訟時效中斷的獨立事由之必要。因此,法院接受權利人的強制執行申請或者依職權強制執行的,自法院收到權利人的強制執行申請或者依職權強制執行時起,發生訴訟時效中斷。但在下列情形下,權利人的強制執行申請或者法院的強制執行行為不發生訴訟時效中斷:1、申請執行人撤回執行申請的;2、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達成和解協議的。不過遇有第二種情形的,可依「同意履行債務」之規定,自和解協議達成時發生訴訟時效中斷。
(六)權利人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仲裁是指當事人自願達成協議,將糾紛提出交非司法機構的第三方審理,並由該第三方作出對他們均有約束力的裁決的一種解決糾紛的制度或者方式。仲裁與訴訟一樣,都是解決民事糾紛的制度或者方式。權利人申請仲裁,與起訴相同。因此,仲裁機構接受權利人的仲裁申請,經審查符合法定條件予以受理的,自權利人申請仲裁時起發生訴訟中斷。但在下列情形下,權利人的仲裁申請不發生訴訟時效中斷:1、權利人的申請不符合法定條件的;2、權利人撤回仲裁申請的。不過,遇有第二種情形的,可依「當事人一方提出請求」之規定,自被申請人知悉仲裁申請內容時起發生訴訟時效中斷。
(七)權利人向人民調解委員會提出調解請求的。人民調解委員會是基層調處民事糾紛的組織,權利人要求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即是主張自己的民事權利,與起訴有同樣的結果,自權利人向人民調解委員會提出請求時起,發生訴訟時效中斷。應當注意的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6條規定:「繼承人在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犯之日起的二年之內,其遺產繼承權糾紛確在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期間,可按中止訴訟時效處理。」這一規定將訴訟時效的中止與中斷混為一談,應解釋為遺產繼承權糾紛發生後,繼承人向人民調解委員會提出調解請求的或者經過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的,應按中斷訴訟時效處理。所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77條規定,繼承的「訴訟時效的中止、中斷、延長,均適用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
(八)權利人向有關單位提出保護民事權利的請求的。這里的「有關單位」是指除人民調解委員會之外,具有調解處理民事糾紛功能的單位。由於這些單位擔負著保護民事主體的民事權利和處理相關糾紛的職責,權利人向這些單位提出民事權利請求,同樣亦是在積極地行使自己的權利,與起訴有同樣的後果,自權利人向這些單位提出民事權利的請求時起,發生訴訟時效中斷。如依《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30條之規定,公安機關處理交通事故,應當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認定交通事故責任、確定交通事故造成的損失情況後,召集當事人和有關人員對損害賠償進行調解。因此,當事人之間的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經公安機關調解的,發生訴訟時效中斷。但是,權利人如果不是向有權處理民事糾紛的有關單位而是其他單位提出民事權利請求的,一般不發生訴訟時效中斷。

『伍』 父債子償,是法律規定嗎

我國法律沒有規定父債子償。

但根據《繼承法》第33條規定: 「繼承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繳納稅款和清償債務以他的遺產實際價值為限。超過遺產實際價值部分,繼承人自願償還的不在此限。繼承人放棄繼承的,對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可以不負償還責任。」

這一規定要求兒子作為繼承人要以遺產實際價值為限償還被繼承人所欠債務, 但這不是「父債子還」。

(5)催債民法典擴展閱讀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債的消滅,是基於一定的法律事實使債所設定的權利和義務歸於消滅。這樣的法律事實主要有5種,即債的履行、提存、抵銷、免除和混同。同時,債權人必須在法定的訴訟時效內起訴,超過訴訟時效,債權人就會失去勝訴權,導致債權債務名存實亡。

此外,債務人死亡且無遺產也會導致債務的消滅,或者債務人死亡後遺產無人繼承,債的轉移是以繼承遺產為前提,如果不繼承遺產,也就不存在還款義務。但通常諸如本案這樣的糾紛關鍵在於,人死了,多少還留有一點遺產。

按照現代的法學理論,父與子是兩個獨立的民事主體,不因血緣關系的存在而混同,父債與其子無關。按照我國繼承法的有關規定,繼承遺產應償還被繼承人生前所欠債務,但應以遺產實際價值為限,超出部分,繼承人不負償還義務。

從這個意義上說,「父債子還」在法律上是沒有依據的。

『陸』 民法典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債權人可以

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債權人有權就抵押財產確定時的動產優先受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二條被擔保的債權既有物的擔保又有人的擔保的,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擔保物權的情形,債權人應當按照約定實現債權;

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債務人自己提供物的擔保的,債權人應當先就該物的擔保實現債權;第三人提供物的擔保的,債權人可以就物的擔保實現債權,也可以請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提供擔保的第三人承擔擔保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

(6)催債民法典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三百八十六條擔保物權人在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擔保物權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擔保財產優先受償的權利,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三百九十條擔保期間,擔保財產毀損、滅失或者被徵收等,擔保物權人可以就獲得的保險金、賠償金或者補償金等優先受償。被擔保債權的履行期限未屆滿的,也可以提存該保險金、賠償金或者補償金等。

『柒』 民法典是否糾正了一些社會問題呢

(一)編纂民法典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現實需要。民法典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的基礎性法律。編纂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願的民法典,能夠充分彰顯、集中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自信,有力促進和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也能夠為人類法治文明的發展進步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二)編纂民法典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民事法律關系是社會生活中最為常見的法律關系。民事關系調整得好,各種社會關系就比較和諧,各種社會矛盾也就比較和緩。民法與國家其他領域法律規范一起,支撐著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

(三)編纂民法典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法人制度為各類市場主體參與公平競爭提供了基本准入資格和民商事行為規范;物權制度為國家所有權、集體所有權等公有制的實現、為保護和促進各類所有制經濟發展提供了制度安排;合同制度為各類民事主體自由參與市場交易、實現經濟利益提供了基本行為准則。

(四)編纂民法典是增進人民福祉、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民法典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權利保護法。權利能力制度關繫到每個人一生的權利,甚至關繫到胎兒的利益;監護制度關繫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也關繫到老年人安享晚年;婚姻家庭制度關繫到每個人的終身大事和婚姻家庭幸福。

『捌』 民法典規定的新興權利有哪些

訂閱
民法典中包括了民事權利、民事行為能力、民事法律責任、物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合同、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等方面的規定。是對我國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收養法》、《侵權責任法》等民事法律規定進行的全面系統的編訂修撰。

《民法典》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中通過了表決,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民法典實施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關於《民法典》部分規定介紹見下文:

1、關於民事主體。民事主體是民事關系的參與者、民事權利的享有者、民事義務的履行者和民事責任的承擔者,具體包括三類:一是自然人。自然人是最基本的民事主體。二是法人。法人是依法成立的,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2、關於民事權利。保護民事權利是民事立法的重要任務。第一編第五章規定了民事權利制度,包括各種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

3、關於民事責任、訴訟時效和期間計算。一是規定了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並對不可抗力、正當防衛、緊急避險、自願實施緊急救助等特殊的民事責任承擔問題作了規定。二是規定了訴訟時效的期間及其起算、法律效果,訴訟時效的中止、中斷等內容。三是規定了期間的計算單位、起算、結束和順延等。

4、明確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維修資金的籌集、使用情況應當定期公布。禁止物業服務人採取停止供電、供水、供熱、供燃氣等方式催交物業費。

5、完善了防止性騷擾有關規定,將「文字、圖像」納入性騷擾的認定范圍。

6、完善關於高空拋物墜物的規定,規定發生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公安等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

7、地面塌陷傷人問題,規定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倒塌、塌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承擔連帶責任,並對因他人原因導致倒塌、塌陷的侵權責任作出了規定。

民法典是對我國所有現行民事方面法律的編訂和修撰,並且對現行法律中部分內容進行了完善,更加明確了公民的基本權益和需要承擔的民事責任,對我國公民來說是具有重大意義的。

熱點內容
2016司法所工作總結 發布:2025-09-11 08:21:31 瀏覽:580
建築類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11 08:19:57 瀏覽:478
民法通則第97 發布:2025-09-11 08:06:30 瀏覽:502
行政法位階及沖突 發布:2025-09-11 07:54:55 瀏覽:10
離婚自由對婚姻法的意義 發布:2025-09-11 07:53:26 瀏覽:941
四川省小作坊管理條例 發布:2025-09-11 07:53:19 瀏覽:866
法律援助律師執業管理 發布:2025-09-11 07:51:10 瀏覽:656
道德很差 發布:2025-09-11 07:45:39 瀏覽:37
司法確已 發布:2025-09-11 07:34:27 瀏覽:684
道德形象 發布:2025-09-11 07:00:25 瀏覽: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