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意思能力

民法意思能力

發布時間: 2021-03-15 15:50:42

A. 問一個民法上的問題,意思能力和行為能力的有哪些聯系和區別

聯系:意思能力是法學上一個重要的概念,是指行為人能夠判斷自己行為性質和後果並作出意思表示的能力。為公民行為能力的生理和心理基礎,與法律上的能力相結合,構成完態的民事行為能力。
區別:意思能力著重指公民生理、心理上的精神狀態和辨別行為的性質、後果的能力,而民事行為能力除具備上述能力外,還要達到法定年齡。

B. 什麼叫民事能力

(二)法人民事權利能力的開始與消滅法人民事權利能力始與法人成立,終與法人消滅。(三)法人民事權利能力的限制1.法人民事權利能力受法人性質的限制。由於法人是社會組織體,因此法人不能享有與自然人的生命、身體相聯系的民事權利,如生命權、健康權、繼承權、請求撫養權、贍養權等。2.由於設立法人的目的不同,各類法人的性質不同,因此一個法人的民事權利和另一個民事法人的范圍互相差異。二、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法人民事行為能力的概念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是指法人以自己的意思獨立進行民事活 動的能力,亦即法人通過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和設定民事義務的資格。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也是法律賦予的一種資格,是法人之為民事主體的充分條件。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與其民事權利能力相聯系又有區別。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是法人民事行為能力的前提,有權利能力才能有行為能力;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是法人民事權利能力實現的條件,有行為能力才能獨立地進行民事活動,以自己的行為取得權利和負擔義務。(二)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與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相比,具有以下特徵:1.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與其民事權利能力在存續時間上是一致的,法人民事行為能力與其民事權利能力同時產生、同時終止,都是始於法人的成立,終於法人的消滅。2.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范圍受其目的和經營范圍的限制。《民法通則》第42條規定:「企業法人應當在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法人民事行為能力范圍受經營范圍的限制,這是維護社會正常的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的需要,是保護發起人和投資者利益的需要,也是確保交易安全的需要。3.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是由法人機關或者代表人實現的。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是以意思能力為基礎的。法人是社會組織,法人的意思是團體意思,須通過一定的形式通過自然人的意思來形成和實現。法人的機關或代表人在許可權范圍內所為的行為就是法人的行為。《合同法》第50條規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權跟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許可權的以外,該代錶行為有效。」三、法人的民事責任能力 法人的民事責任能力,是指法人對自己的不法行為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法人的民事責任能力有以下兩個最主要的特徵:(一)法人民事責任能力與其民事權利能力、民事行為能力同時產生、同時消滅。 (二)法人民事責任能力是對其自己的違法行為承擔責任的能力,法人民事責任能力是法人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資格。法人的行為是通過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工作人員的有意識的行為體現出來的,只要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工作人員的職務行為就是法人的行為,就由法人承擔責任。在如何認定法人民事責任能力上,主要有三種不同的學說: 1.經營活動說; 2.法人名義說; 3.執行職務說。該說認為,凡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工作人員執行職務上的行為,法人就應承擔民事責任。執行職務說為理論上的通說。

C. 民法中無表意能力是什麼意思

民法中的無表意能力一般出現在《婚姻法》中,行為人無表意能力即作出結婚意思表示的當事人無理解力或者無意識力,不知道自身行為的法律意義,意識不到結婚"意思表示"的法律後果。
如美國《統一結婚離婚法》第208條甲款列舉的"在舉行結婚儀式時,一方由於無智力能力或智力不健全,或由於酒精、毒品或其他能致人麻醉的物質的作用而沒有能力表示同意為能力的人作出的結婚意思表示"即屬於這種情況。因此,如果行為人因為精神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或者被麻醉時所作出的結婚意思表示,不是真實有效的,不符合"必須完全自願"的結婚條件。
我國《婚姻法》中沒有規定在這種情況下結婚的婚姻效力問題,但是很顯然當行為人一方或者雙方無表意能力時,無法形成結婚的真實合意的,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的婚姻屬於可撤銷婚姻。

D. 民事能力什麼意思

沒有民事能力的說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民事行為能力(capacity for civil
conct)的含義簡稱「行為能力」。能夠以自己的行為依法行使權利和承擔義務,從而使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的資格。自然人的行為能力分三種情況:完全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無行為能力。法人的行為能力由法人的機關或代錶行使。

民事行為能力是指民事主體能以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簡言之,民事行為能力為民事主體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提供了現實性。

民事行為能力是民事主體獨立地以自己的行為為自己或他人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

我國《民法通則》規定,「18周歲以上,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此處的「視為」是指法律擬制,也就是本來沒有達到一般的條件,但是法律授權與達到一般的條件一樣的法律效果。並且這種情況不會隨著收入的變化而變化,一經達到條件就自然的延續下去,除非出現一般條件下的改變行為能力的情況。

E. 民事意思能力

不對,刑法上認為,人在醉酒情況下仍屬完全行為能力人,不得主張該行為無效。

F. 民法中自然人民事意思能力是指什麼它與民事行為能力關系又如何

自然人是指有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他與法人相對應

熱點內容
2016司法所工作總結 發布:2025-09-11 08:21:31 瀏覽:580
建築類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11 08:19:57 瀏覽:478
民法通則第97 發布:2025-09-11 08:06:30 瀏覽:502
行政法位階及沖突 發布:2025-09-11 07:54:55 瀏覽:10
離婚自由對婚姻法的意義 發布:2025-09-11 07:53:26 瀏覽:941
四川省小作坊管理條例 發布:2025-09-11 07:53:19 瀏覽:866
法律援助律師執業管理 發布:2025-09-11 07:51:10 瀏覽:656
道德很差 發布:2025-09-11 07:45:39 瀏覽:37
司法確已 發布:2025-09-11 07:34:27 瀏覽:684
道德形象 發布:2025-09-11 07:00:25 瀏覽: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