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法不可抗力
❶ 國際商法 法律問題
學校是否在非教育教學時間之外承擔監護職責取決於學校與家長是否達成委託協議而不是監護職責自動轉移給學校自動轉移只能由法律規定而我國現行法律並無此規定學校不能自動承擔委託監護職責學校與學生家長之間形成的委託監護職責的協議是民事學所以此事學校不是在履行教育的教育職責而已民事主體承擔民事義務此時判斷學校是否有過錯不能用於教育方法根據協議的內容和規定確定按照民法總則的規定監護人的未成年人損害需要承擔民事責任
❷ 商法 不可抗力的法律特徵是什麼
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觀事實
❸ 國際貿易商法案例
1、依照本例所列三種情況,對第一種情況,因提單上寫明為1000箱,而交貨時僅交985箱,故承運人對欠交的15箱應負賠償責任。對第二種情況,因提單註明為清潔提單,承運人又必須承擔貨物「外表良好」的責任。所以,承運人對20箱包裝破損導致箱內貨物損失40%的情況應負賠償責任。對第三種情況,因貨物包裝外表良好,而箱內貨物短少,其責任不在承運人,故應由出口方賠償。
2、(1)雹災對該項小麥買賣合同構成了不可抗力,因為發生了合同當事人無法預見、無法避免、無法控制、無法克服的自然災害,以致合同當事人不能依約履行職責或不能如期履行職責。
(2)不可以,不可抗力事件的發生,對履行合同的影響可能有大有小,有時只是暫時影響到合同的履行,可以通過延期履行實現合同的目的,對此不能行使法定解除權。只有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時,當事人才可以解除合同。顯然本案只是暫時影響。
(3)B公司有過錯,應該承擔責任,因為遭受不可抗力的一方當事人怠於履行通知義務給對方造成損失的,仍應承擔違約責任。根據國際慣例,遭受不可抗力的一方當事人應將不可抗力的事實及時通知對方當事人,並應提供有關機構關於不可抗力的有效證明。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
❹ 貨物運輸因不可抗力滅失 運費如何處理求解
【釋義】本條是對貨物在運輸過程中因不可抗力而滅失時,運費如何處理的規定。 在運輸活動中,常常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即托運的貨物在運輸過程中因不可抗力滅失了,貨物的這種滅失不是因為承運人的原因而造成的,也不是因為托運人、收貨人的過錯造成的。在這種情況下,對於貨物滅失的風險根據本章第三百一十二條的規定,承運人不承擔貨物的損害賠償責任,但是對於運費的支付風險應當如何處理呢?《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九十條規定,船舶在裝貨港開航前,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能歸責於承運人和托運人的原因致使合同不能履行的,雙方均可以解除合同,並互相不負賠償責任。除合同另有約定外,運費已經支付的,承運人應當將運費退還給托運人;貨物已經裝船的,托運人應當承擔裝卸費用。我國台灣地區「民法典」第645條規定,運送物於運送途中因不可抗力而喪失者,運送人不得請求運費。其因運送而已受領之數額,應返還之。本條的規定是在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的規定和借鑒我國台灣地區」民法典」規定的基礎上作出的,即貨物在運輸過程中因不可抗力滅失,未收取運費的,承運人不得請求支付運費。但是對於已經收取的運費,托運人是否可以請求返還?有的認為,已經收取運費的,由於承運人已經運輸了一段時間,所以承運人可以不返還運費。有的認為,承運人未收取運費的,不但收取,對於已經收取的運費也應當予以返還。我們認為,托運人已經因貨物的滅失而遭受了極大的損失,如果其還要負擔運費,就意味著要承擔雙重損失,從公平和誠實信用的角度來講,法律應當允許托運人請求承運人返還已支付的運費,使風險得以合理分擔。所以本條規定,已收取的運費,托運人可以請求返還。
❺ 因工受傷後哪些屬於是不可抗力影響因素
不可抗力
主要的適用於民商法
因工受傷是社會法的事
這是2個不同的法律部門
你的問題是關公戰秦瓊的故事,呵呵
❻ 民法通則 不可抗力
民法通則
第一百來五十三條自 本法所稱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而對於不可抗力的解釋
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形:
(1)自然災害、如台風、洪水、冰雹;
(2)政府行為,如徵收、徵用;
(3)社會異常事件,如罷工、騷亂。
❼ 不可抗力事件造成的損失,應怎樣承擔責任
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損害的,不承擔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條文主旨】本條是關於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損害責任承擔問題的規定。
【條文理解】不可抗力作為一般免責事由的理論依據是,法律是指導和約束人們行為的規范,如果讓人們承擔自己主觀上無法預見,或者客觀上無法預防和無法控制的損害結果,既不合乎情理,也難以達到立法目的。
1、所謂不可抗力,是指當事人不可抗拒的外來力量,是偶然發生的、當事人無法左右的特殊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包括自然災害和社會事件。前者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天災,如風災、水災、雪災以及地震、冰雹、泥石流、海嘯、雷電等引起的災害。後者是由社會事件引起的災害,如戰爭、武裝沖突、罷工、政府禁運等。《民法通則》第107條和第153條、《合同法》第117條和第118條、《侵權責任法》第72條和第73條、《海商法》第167條、《民用航空法》第167條、《郵政法》第34條。
2、不可抗力事件是社會公認的偶然發生的一種客觀存在,無論是自然現象還是社會現象,它都獨立於侵權人的行為之外,既非當事人的行為所派生,亦不受當事人意志所支配。且不包括第三人的個人行為。假如第三人的行為對侵權人來說是不可預見並不能避免的,但它並不具有外在於第三人的行為特點,第三人的行為不是社會公認的客觀存在,不能認定為不可抗力。
3、如何理解「法律另有規定」。本條中的「法律另有規定」是認定不可抗力免責事由的一個重要例外。通常情況下,法律規定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損害是可以免責的,但並非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發生不可抗力都可免責。在法律對此作出不同規定的情況下,應當優先適用有關法律的規定,不可抗力不作為免責事由。「法律另有規定」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的涵義:(1)其他法律對不可抗力有不同規定的,優先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2)「法律另有規定的」情況。第一,將侵權責任與合同責任一並規定。根據《鐵路法》第58條、《電力法》第60條的規定,不可抗力應作為免責事由,無論當事人提起侵權之訴還是違約之訴,被告依法均可免責。第二,侵權責任法的有關法律規定包括三種情況:一是不可抗力作為免責事由,《海商法》第167條、《民用航空法》第167條。二是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重大過失或者過失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侵權責任法》第72條、第73條。三是不可抗力作為免責事由,還要附加其他條件。《大氣污染防治法》第63條、《水污染防治法》第42條、《海洋環境保護法》第92條都對不可抗力附加「經及時採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損害」條件的規定。第三,違約責任的有關法律規定包括五種情況:一是不可抗力作為免責事由。《鐵路法》第18條。二是不可抗力不作為免責事由。《郵政法》第34條。三是不可抗力作為部分或者全部免責事由。《合同法》第117條、《海商法》第158條、第159條、160條。四是不可抗力作為免責事由,還要附加其他條件。《合同法》第118條、《海商法》第160條。五是不可抗力作為解除合同的條件。《合同法》第94條。(3)除法律對不可抗力另有規定外,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也對不可抗力作出了規定。《擔保法解釋》第122條規定「因不可抗力、意外事件致使主合同不能履行的,不適用定金罰則」。
【審判實務】一、注意區分違約與侵權情形下不可抗力的法律適用。
1、違約情形下:《民法通則》第107條、《合同法》第117條及118條、《郵政法》第34條。
2、侵權情形下:《民法通則》第107條、《侵權責任法》第29條。
二、嚴格把握不可抗力的因果關系、主觀因素。
不可抗力導致免責,必須是不可抗力稱為損害發生的唯一原因,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和擴大不能產生任何作用。因此,訴訟當事人以不可抗力作為抗辯事由時,人民法院應當查明:(1)不可抗力與損害後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凡無因果關系的,不能認定為不可抗力;(2)侵權人有無過錯,不可抗力免責原則要求侵權人無過錯;(3)侵權人的行為在發生不可抗力條件下對所造成損害後果的作用,凡在不可抗力發生後,未盡法定義務減輕損失的,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侵權人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❽ 在運輸過程中遇到不可抗力,貨物沒有損壞,托運人要求將貨物運回,這筆回程運費由誰承擔
貨物在運輸過程中因不可抗力而滅失時運費的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三百一十四條規定,貨物在運輸過程中因不可抗力滅失,未收取運費的,承運人不得要求支付運費;已收取運費的,托運人可以要求返還。
本條是對貨物在運輸過程中因不可抗力而滅失時,運費如何處理的規定。
在運輸活動中,常常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即托運的貨物在運輸過程中因不可抗力滅失了,貨物的這種滅失不是因為承運人的原因而造成的,也不是因為托運人、收貨人的過錯造成的。在這種情況下,對於貨物滅失的風險根據本章第三百一十二條的規定,承運人不承擔貨物的損害賠償責任,但是對於運費的支付風險應當如何處理呢?《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九十條規定,船舶在裝貨港開航前,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能歸責於承運人和托運人的原因致使合同不能履行的,雙方均可以解除合同,並互相不負賠償責任。除合同另有約定外,運費已經支付的,承運人應當將運費退還給托運人;貨物已經裝船的,托運人應當承擔裝卸費用。我國台灣地區「民法典」第645條規定,運送物於運送途中因不可抗力而喪失者,運送人不得請求運費。其因運送而已受領之數額,應返還之。本條的規定是在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的規定和借鑒我國台灣地區「民法典」規定的基礎上作出的,即貨物在運輸過程中因不可抗力滅失,未收取運費的,承運人不得請求支付運費。但是對於已經收取的運費,托運人是否可以請求返還?有的認為,已經收取運費的,由於承運人已經運輸了一段時間,所以承運人可以不返還運費。有的認為,承運人未收取運費的,不但收取,對於已經收取的運費也應當予以返還。我們認為,托運人已經因貨物的滅失而遭受了極大的損失,如果其還要負擔運費,就意味著要承擔雙重損失,從公平和誠實信用的角度來講,法律應當允許托運人請求承運人返還已支付的運費,使風險得以合理分擔。所以本條規定,已收取的運費,托運人可以請求返還。
❾ 關於不可抗力在國際貿易中的運用及案例
不可抗力」條款是民商法中一個極普通的免責條款,即使是一個非法律專業人士,只要從事民商行為,也會經常接觸到「不可抗力」。然而這一極普通的條款由於其定義的不準確,在法律實踐中卻經常讓當事人與法律工作者無所適從、難以操作,有必要重新認識「不可抗力」。
一、「不可抗力」概念不準確。
翻開眾多的教科書,對於「不可抗力」多有類似如下的解釋:「不可抗力(Force Majeure)又稱人力不可抗拒。所謂不可抗力是指在合同簽訂以後,不是由於訂約的任何一方當事人的過失或疏忽,而是由於發生了當事人既不能預見,又無法事先採取預防措施的意外事故。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履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該當事人據此免除其履行合同的責任或允許其延期履行合同。」 這將「不可抗力」定義為當事人不能預見、無法避免、無法預防的意外事件。不可抗力是合同違約的免責理由,意外事件如構成不可抗力事件,則當事人可以免責。
然而,這一概念的不準確在於沒有提供可操作性的判斷構成不可抗力的意外事件的標准。雖然不可抗力的定義中,意外事件前加了「不能預見、無法避免、無法預防」的限制語,但仔細推敲一下就會發現,這些限制語如出一轍。「意外」是指意料之外,令人措手不及。一個事件如果「可以預見」則構不成「意外」;若「可以避免」或「可以預防」則在人們的掌控之中,亦不會令人措手不及,也就不會在人的意料之外,同樣不構成意外事件。也就是說如此定義的結果,讓人在實際操作中得出「不可抗力」事件與意外事件基本等同的結論,易錯誤地認為只要發生了意外事件就構成「不可抗力」,就可以扒蠛賢
❿ 合同法中不可抗力中說的幾種情形在哪個法哪一條啊謝謝高人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規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專影響,屬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
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相關解釋並未對不可抗力做出具體規定,一般情形下,下列行為會被認定為不可抗力:
1、重大自然災害,比如海嘯、泥石流;
2、重大社會非正常事件,比如暴動、示威;
3、政府行為,比如突然的徵收決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