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刑法
㈠ 網路購物詐騙兩萬以下定罪
詐騙數額較大,應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㈡ 網路購物中買到假貨!是否適用刑法第一百四十條
1、刑法第一百四十條是刑事處罰,並不是由消費者來起訴,處罰的,消費者只能提供線索,由公安機關等立案偵查。
2、必須證明對方是知假賣假,主觀明知是假貨。
3、銷售額超過5萬,網路銷售記錄很難說明價值,因為無法確認其他的是否為假貨,只有查處倉庫,公司確有假貨,才能確定金額。
㈢ 如果網上購物被騙最低多少錢才能立案啊
現在網路法制還不十分健全,網上購物還沒有完全規范。
一般只要涉案金額不巨大,鑒於網路的偵破弊端,是很難立案更難偵破的。
如果你是淘寶網購物被騙,30元一下可以申請客服警告處分;30元以上可以申請客服對其封ID處分。但是客服是不負責立案性偵破 更不會 償還損失,只能認倒霉,買個教訓了。
其他的購物網站應該也是這樣的情況。很多條款理論是說可以報當地公安機關,但是目前還很少有地方公安機關有網路聯防的系統和技術支持。
我也受過騙的網購~以後要謹慎了~
天下騙子是最可惡的人
希望你的損失不大~~~
㈣ 代購屬於違法犯罪么
代購不屬於違法犯罪。
「代購」不等於「違法」,需要把握一定的限度,普通人出國回來買點東西,可以不繳稅,享受一定實惠。另外,代購生意也可以在合法范圍內做,比如一些代購網站,對國內稀缺商品進行國外采購,而後快遞給客戶,他們會在最終價格上計入稅款,或者客戶簽收時補繳稅款,這也沒有問題。
「海外代購並不違法,逃稅才是犯罪。」
按照海關的規定,5000元以下的自用物品免稅,而如果轉售用以贏利,則屬商業目的的貨品,再小的量也不能免稅
(4)網購刑法擴展閱讀:
熟人海外代購:借熟人去香港或者出國之機,讓其代購一些商品,大都是化妝品、手錶之類的小件奢侈品,這就是熟人海外代購。熟人海外代購十分常見,而且在所有海外代購中存在的風險其實是最小的。
但即使這樣,熟人海外代購仍然有可能面臨如下問題:首先,如果實際購買人指示不清,名義購買人購買到的商品不符合其要求,這種情況下,根據代理制度,實際購買人只能自己承擔損失,且不能直接去要求海外的零售商退貨,因為其不是買賣合同的直接相對人。
其次,如果購買的商品存在質量瑕疵,甚至對商品的使用者產生了損害,實際購買人想對海外零售商訴求賠償,存在兩大障礙,即法律的適用以及合同的相對性。
就法律適用而言,因為名義購買人與海外零售商的購買合同在香港等地訂立,可以適用香港本地法律,而損害發生在內地,又可適用《合同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就可能涉及法律適用沖突的問題。
另外,如果要援用《合同法》,名義購買人為合同的當事人,實際購買人直接起訴零售商違約,鑒於合同的相對性,原告身份會受到置疑。
㈤ 網購詐騙有什麼處罰
根據詐騙金額大小,處以刑法,根據刑法第266條規定: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構成詐騙罪,數額較大的,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㈥ 請問我國有關於網路購物方面的法律嗎
網路購物作為一種新的購物方式,正以其便捷、時尚的特點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網路購物因其物美價廉、方便快捷而風靡時下,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網路購物消費異軍突起。從而出現大量的網路欺騙,相應的維權舉動和措施也就出現了。
責任主體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條規定:「經營者應當標明其真實名稱和標記。租賃他人櫃台或者場地的經營者,應當標明其真實名稱和標記。」但是,在網路交易環境下,銷售商一般僅就商品的品質進行介紹和對外觀進行展示,並告知消費者銀行匯款賬號及購物電話,而不履行告知其企業(或公司)名稱及標記的義務,至於該銷售商是否在工商部門注冊登記、在哪登記、能否對外獨立承擔民事責任、注冊資金數目、公司住所地等等問題,對消費者來講茫然無知,一旦產生買賣糾紛,責任主體難以確認。
訴訟管轄
對網路購物糾紛案件來講,要確認訴訟管轄法院不是一件易事:一是被告住所地(或公司注冊地)確認難。在傳媒上,網路經銷商一般不向公眾告知其住所地(或公司注冊地),要調查清楚需要經過不少周折。二是合同履行地確認難。對買賣合同來說,對合同履行地有不同的規定:買方提貨的,在提貨地履行;賣方送貨的,在買方收貨地履行。網路購物屬於提貨或是送貨問題難確認,主要體現在確認郵資承擔主體上存在不確定性。按照相關規定,若郵資由買受人支付,則符合提貨制規定,履行地在賣方;若郵資由出賣人支付,則符合送貨制規定,履行地則在買方。現實中,網路購物在對郵資如何承擔問題上存在約定不明或無約定的情形,這對法院認定郵費承擔主體帶來一定困難,造成確認合同履行地的困難。
網路欺詐
網路具有虛擬的一面,商家可以通過匿名方式與外界發生商品交易,從而逃避管理部門的監管,迴避法院調查或者公安機關的刑事偵查。許多不法商家惟利是圖,大行虛假廣告和欺詐之道,打著「打折」、「跳樓價」等幌子,以款到付貨、預付定金、支付郵資等為借口,以超乎人們想像的低價為誘餌,來誤導、引誘消費者上當受騙。中國對網路欺詐行為適用法律問題沒有詳實規定,什麼情形下適用民法通則調整,又在什麼情形下適用刑法調整,未作明確界定。
自我保護
匯寄款是網上購物採用的主要支付方式,消費者手中除了匯款單,沒有其他購物憑證。由於匯款單只註明了寄款事項,無法具體標明商品的功能、型號等內容,一旦出現糾紛,很難有足夠證據來證明賣方應負的責任。加上許多網上交易是跨省市的異地交易,給監管部門受理與查處造成困難。
比如易趣、當當、淘寶等大型專業網站,交易的人次多、規模大、較規范,相對可靠一些。在選擇交易對象時,應參考其交易次數、個人信用度、網友留言等幾方面,交易次數越多越可靠,個人信用度在80%以上較可信。在網上看到了好東西,記下它的品牌、價格,然後到大商場找到實物對比價差,價差合理可考慮網購,如果價差很離譜,一定不能貪小便宜,那樣很可能買到假貨。
廣東省網商協會首次展示了「網購維權標准示範網站」標識,吸引了40餘家廣東網商企業參與申報。消費者在網購時可以查看網商是否有「網購維權標准示範 網站」標識。廣東省網商協會及廣東省消委會將負責監督示範網商內部處理消費者投訴的情況,將對不符合標準的網商予以收回標識的懲罰,在網商依據標准重建內 部投訴處理流程、制度前,將不再授予「網購維權標准示範網站」稱號。
㈦ 隨網購產生的新型犯罪都有哪些
1、主要有網路犯罪,例如電話詐騙,網路交友詐騙。
2、網路游戲的配置案件。
3、冒充身份罪,最近有冒充110的,有冒充救火救災的,有冒充聯通電信的等等。
如果犯罪分子在獲取了客戶磁條信息和密碼,克隆卡之前,都會去銀行查詢一下該賬戶的信息。如果你的手機突然收到一個「說有人查詢過你的賬戶資料」簡訊,此時應該警惕,要主動跟官方客服聯系。
㈧ 網購惡意下單是否構成犯罪,有沒有什麼法文法規或者承擔刑事責任謝謝!
什麼是網路惡購,如果網上購物,按照規定程序購買貨物,然後正常付款方式銀行付款無論多少都是購物,不會承擔刑事責任。只要沒有觸犯刑法就不能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