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違反民法公序良俗原則的行為

違反民法公序良俗原則的行為

發布時間: 2021-11-15 22:02:39

Ⅰ 在民事活動中 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

在民事活動中,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民法專第8條規定,民事屬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第10條規定,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於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第153條規定,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Ⅱ 公序良俗原則具體指的是什麼

公序良俗復原則是學者根據世界范制圍內的普遍立法用語而對中國現行的民法原則規定進行概括而得的,中國現行法因受前蘇聯民事立法及民事理論的影響,未使用公序良俗等字樣,而以「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來表達出同樣的精神,「社會公共利益」在內涵與作用方面同「公共秩序」相當;「社會公德」則與「善良風俗」相當。公序良俗原則在諸多民事立法較好的國家都有明文規定,如《法國民法典》第6條規定,個人不得以特別約定違反有關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的法律。《德國民法典》第138條規定:違反善良風俗的行為,無效。《日本民法典》第90條規定:以違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的事項為標的的法律行為無效,等等。

Ⅲ 為什麼說違反公序良俗原則的行為基本無效主要是這個基本,不能說一定無效!

違反公序良俗原則是民法通則裡面確定的一個原則,從法理上而言,一般而言違反基本原則的民事行為一般是屬於無效的行為,但鑒於《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規定中並不把違反基本原則作為行為無效的一個條件和要求,因此違反公序良俗原則的行為就不好說一定是無效的行為。

Ⅳ 公序良俗原則

公序良俗原則
公序,指公共秩序,是指國家社會的存在及其發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良俗,指善良風俗,是指國家社會的存在及其發展所必需的一般道德 。公序良俗指民事主體的行為應當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風俗,不得違反國家的公共秩序和社會的一般道德。公序良俗原則於民法制訂之初,乃是對契約自由進行限制,但於今,公序良俗原則則被視為與誠信原則同等的私法領域的大原則:私法上權利的行使、義務的履行,須在此范圍內,始視為正當。誠信原則是在法律自由之基調上,從法律內部對當事人間的權益加以調整修補,而公序良俗則是在同樣的基調上,自外部對之加以限制 。
公序良俗原則是學者根據世界范圍內的普遍立法用語而對中國現行的民法原則規定進行概括而得的,中國現行法因受前蘇聯民事立法及民事理論的影響,未使用公序良俗等字樣,而以「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來表達出同樣的精神,「社會公共利益」在內涵與作用方面同「公共秩序」相當;「社會公德」則與「善良風俗」相當。公序良俗原則在諸多民事立法較好的國家都有明文規定,如《法國民法典》第6條規定,個人不得以特別約定違反有關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的法律。《德國民法典》第138條規定:違反善良風俗的行為,無效。《日本民法典》第90條規定:以違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的事項為標的的法律行為無效,等等 。
民法之所以需要規定公序良俗原則,是因為立法當時不可能預見一切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益和道德秩序的行為而做出詳盡的禁止性規定,故設立公序良俗原則,以彌補禁止性規定之不足。公序良俗原則包含了法官自由裁量的因素,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因而能處理現代市場經濟中發生的各種新問題,在確保國家一般利益、社會道德秩序,以及協調各種利益沖突、保護弱者、維護社會正義等方面發揮極為重要的機能。當遇有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益和社會道德秩序的行為,而又缺乏相應的禁止性法律規定時,法院可直接依據公序良俗原則認定該行為無效。
日本學者我妻榮運用判例綜合研究法,將違反公序良俗行為歸納為以下七種類型: 1:違反人倫的行為;2:違法正義觀念的行為;3:利用他人窘迫、無經驗獲取不當利益的行為;4:極度限制個人自由的行為;5:限制營業自由的行為;6:處分生存基礎財產的行為;7:顯著的射幸行為。此即著名的「我妻類型」 。
我國學者從了學理上概括違反公序良俗的類型有:1:危害國家公共秩序類型;2:危害家庭關系類型;3:違反性道德行為類型;4:射悻行為類型;5:違反人權和人格尊嚴類型;6:限制經濟自由的行為類型;7:違反公平競爭行為類型;8:違反消費者保護的行為類型;9:違反勞動者保護的行為類型;10:暴力行為類型 。

Ⅳ 如何妥當理解我國民法上的「禁止違反法律和公序良俗」原則

我國這一違反法律和公序良俗原則,在適用中應當把握以下幾點理解:

第一,這一原則是一項民事活動的原則,因此適用於全部民事活動領域,重點是法律行為特別是合同領域,但又不限於此。這一原則,到了權利行使的領域,則可體現為權利不得違法和濫用等下位原則。

第二,這項原則作為一項限制性原則,所謂禁止違反的范疇,包括禁止違反法律和禁止違反公序良俗兩個方面。

其中,禁止違反法律中「法律」一語,應該限定為強制性的法律。從目前學理和司法而言,不僅應限於法律中與保護民事權益目的直接相關的強制性規定,到了決定法律行為、合同無效的特殊領域,還應該限於那些有關效力性的強制性規定。

至於公序良俗,則指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但本身實際上是不確定的概念,隨著社會發展而發展,並且具有相當程度的地域性,通常需要司法實踐逐漸通過類型化方式確定其內涵。

目前,在學理和司法實踐上,公共秩序既體現為憲法和法律的公共秩序,也體現社會共同體規范意義的公共秩序,即人們長期生活中形成的公共生活秩序;善良風俗,除了一般意義的社會道德或良好習俗,有時也包括較高層次的社會公德。

關於我們所追求的社會主義道德風俗,是否應當進入民法上的公序良俗范疇加以考量,一直存在一些爭議。過去主流觀點認為,社會主義道德風俗,作為一類倡導的道德高標准,不宜作為普通民事活動的硬性要求,否則會存在對於現實民事活動要求太高的情況,而不利於普通民事生活的開展;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我們的民事生活應該具有社會主義道德高度。此次《民法總則》在第1條明確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總體目的追求加以規定,顯得有利於後一種觀點。

第三,這一原則的解釋,應從客觀標准出發,即不問當事人主觀如何,客觀上構成違反法律或公序良俗,便為法所不許。

Ⅵ 關於民法中有人違反公序良俗原則

視具體案例而定

Ⅶ 違反公序良俗的行為有哪些

通姦行為。

Ⅷ 急求 有關民法公序良俗原則的案例

公序良俗的案件一定能扯到法理學法的價值和評價功能最有名的就是二奶遺產案當專時法官就是利用公屬序良俗來判決遺囑無效。當時在旁聽席的有60位婦女,掌聲一片。如果法官是依法判決,合法不合理,傷害了大眾的道德准線所以選擇了公序良俗的論斷。

Ⅸ 公序良俗原則的例子有哪些不要案例分析!

某「二奶」持情人遺囑來分屬於原配夫妻共同的財產。最後法院依公序良俗判遺囑不支持。

Ⅹ 在民事活動中,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什麼

在民事活動中,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內適用習慣,但是容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八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十條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五十三條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10)違反民法公序良俗原則的行為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四十三條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四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熱點內容
海商法英文單詞 發布:2025-09-10 22:51:35 瀏覽:732
民訴立法體例 發布:2025-09-10 22:28:01 瀏覽:973
上海司法仲裁 發布:2025-09-10 22:19:53 瀏覽:322
2013年廈門大學法律碩士錄取名單 發布:2025-09-10 22:09:33 瀏覽:203
法官騷擾 發布:2025-09-10 21:39:08 瀏覽:914
勞動合同法員工離職 發布:2025-09-10 21:38:30 瀏覽:434
得失道德經 發布:2025-09-10 21:23:01 瀏覽:406
經濟法和會計一起考 發布:2025-09-10 21:03:46 瀏覽:483
法學書綠皮 發布:2025-09-10 21:03:45 瀏覽:972
國務院通過立法計劃 發布:2025-09-10 20:56:17 瀏覽: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