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民法評價
① 萬民法適用於羅馬帝國統治范圍內的
D自由民
在羅馬逐漸形成了普遍適用於羅馬統治范圍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這就是有名的萬民法。
資料
http://..com/question/16035806.html?si=1
從羅馬法的歷史發展的幾個階段談起:
(1)早期階段:法律是上層建築的一部分,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恩格斯指出:「在社會發展某個很早的階段,產生了這樣的一種需要;把每天重復著生產、分配和交換產品的行為用一個共同規則概括起來,設法使個人服從生產和交換的一般條件。這個規則首先表現為習慣,後來便成了法律。」羅馬在國家形成的初期,沒有成文法典,只有未經政府明確承認而被一般人接受並默認為社會生活中相互關系之規則的習慣法。由於習慣法沒有固定的成文形式,因此具有很大的伸縮性和不確定性。而這種法律制度上的局限在司法制度落後的古代又往往會導致法律規范的不精確,無形中就為法官故意壓迫平民,袒護貴族提供了方便。為了改變這種不平等的地位,平民在羅馬共和國早期就曾主動組織起來向政府施加壓力,要求編纂成文法。公元前450—449年頒布的羅馬歷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銅表法》就是平民反對貴族斗爭取得的成果。《十二銅表法》內容相當廣泛,包括公法與私法、刑法與民法、實體法與程序法、同態復仇與罰金、氏族繼承與遺囑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對貴族的專橫和濫用權力作了限制。此後,隨著平民與貴族斗爭的繼續,羅馬進一步調整了公民內部的階級關系,也不斷促進國家立法工作的繼續進行。
(2)發展階段:從法律內容來看,公元前3世紀中葉以前羅馬法律的適用范圍僅限於羅馬公民,居住在羅馬的異邦人不能享受此法的保護,被稱為公民法或者市民法,內容主要是有關羅馬共和國的行政管理、國家機關及一部分訴訟程序的問題。公民法存在明顯的缺陷,主要表現為:法律的主體范圍狹小,內容保守、形式主義色彩濃厚、保留大量氏族殘余等。隨著羅馬對外征服地區的擴大,羅馬的社會政治和經濟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公民法不足以解決帝國疆域內出現的各種復雜的問題。在羅馬逐漸形成了普遍適用於羅馬統治范圍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這就是有名的萬民法。
(3)完成階段:公元前27年羅馬帝國建立之後,為了對龐大帝國進行有效統治,帝國前期的皇帝都非常重視法律的制定。同時許多著名的法學家從法理上對公民法和萬民法作了詳細的論述,大大豐富和完善了羅馬法的內容。從3世紀開始,帝國內部自由民間公民與非公民的區別消失,原先適用於不同法律主體的公民法和萬民法之間的區別也失去實際意義。羅馬法進入整理和提煉的階段。羅馬帝國的哈德良皇帝、戴克里先帝、東羅馬帝國的狄奧多西二世都曾組織人力進行過法典的整理和編纂工作。公元7世紀的查士丁尼皇帝勵精圖治,希望重振羅馬帝國的國威。他設立專門委員會編纂羅馬法,形成了包括《查士丁尼法律匯編》、《法學總論》、《法律匯編》、《新敕令》四種法律文獻在內的法律匯編,統稱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這是羅馬法體系最終完成的標志。
第二目「羅馬法的主要內容」,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羅馬法的構成、規定的權利和義務,保護的對象以及遵循的原則。教材首先介紹了廣義與狹義的羅馬法的區別,從形式和整體結構上對羅馬法不同的劃分。舉例說明公民法和萬民法的具體內容。著重介紹羅馬法的核心內容是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遵循的原則是自然理性。通過閱讀和分析,學生能夠全面認識和評價羅馬法的實質。
第三目「羅馬法的作用與影響」,最主要的目的在於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分析和評價羅馬法重要的作用和影響。第一、羅馬帝國制定和實施羅馬法的目的是為了維系和穩定龐大帝國的統治。第二、羅馬法巨大的歷史影響。德國著名法學家耶林在其著作《羅馬法精神》一書中說:「羅馬帝國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羅馬帝國的滅亡而消失,宗教隨著人民思想覺悟的提高、科學的發展而縮小了影響,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為持久的征服。」歐美各國在不同程度上無不受到羅馬法的影響。20世紀初羅馬法的影響經過日本,延伸到了中國。國民黨政府的民法即沿襲了羅馬法。我國現行的《民法通則》、《繼承法》也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羅馬法的原則。
羅馬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1)為近代新興資產階級的民權理論提供了思想淵源,為資產階級戰勝教會和世俗的封建勢力提供了理論武器;(2)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鞏固提供了現成的法律形式;(3)為近代歐洲大陸國家立法提供了範本。
② 自然法、萬民法、市民法
自抄然法
關於自然法的含義,在人類認識史上出現過多種不同的認識。但通常是指宇宙秩序本身中作為一切制定法制基礎的關於正義的基本和終極的原則的集合。它萌發於古希臘哲學,其中智者學派將「自然」和「法」區分開來,認為「自然」是明智的,永恆的,而法則是專斷的,僅出於權宜之計。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則斷定能夠發現永恆不變的標准,以作為評價成文法優劣的參照。
萬民法
萬民法意即「各民族共有的法律」,是繼公民法之後,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羅馬司法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用來調整羅馬公民和異邦人之間以及異邦人和異邦人之間民事法律關系的羅馬法律。在羅馬法司法體系中,萬民法是比較成熟和發達的部分,也是後期羅馬法的基本內容。
市民法
羅馬公民法由公元前450年開始公布的"十二銅表法"逐漸演變而來,適用於共和國時期的公民,用來調整羅馬公民之間的關系。
③ 簡述羅馬法的主要內容,評價它的作用、影響及利弊得失。
羅馬法
羅馬法,是羅馬共和國及羅馬帝國所制定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羅馬法的歷史開始於東羅馬帝國時期,於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時期達到鼎盛。
體系特點
羅馬法是現今許多國家法律體系的基礎。所謂的「民法」就起源於羅馬法。在歐洲的大陸法系國家以及南美洲的許多國家都因為法國民法典而與羅馬法有著密切的聯系。在適用普通法系統的國家和地區,羅馬法的影響比較小。
羅馬法的起源是著名的十二銅表法(公元前449年)。在此之後,羅馬法取得了很大的發展,經過幾個世紀,其形成了今天許多國家的法律的基石。
例如,羅馬法提出了契約和侵權行為的不同之處。而在此之前(如古代希臘法),契約的不履行被簡單地視為一種侵權。另外,羅馬法也提出了佔有(一種事實狀態:某人擁有某種物體)與所有權(一種權利:某人可以對物體做任何行為)的區別。還有,現代的契約概念就來源於羅馬法中的合意規定。
羅馬法分為本國國民所適用的「市民法」以及使用與外國人的「萬民法」,後者就是現在的國際私法的起源。
羅馬法反映出當時羅馬帝國的現實。羅馬執政官保證了法律能夠適應一個迅速膨脹的帝國不斷變化的需求。但是,這種變化仍然是在傳統的價值體系下完成的。執政官並不重新修改法典,而是通過新的解釋或者修訂來解決新的問題。這種對傳統的依賴以及對變動的懷疑態度正是羅馬人的思維特點。
編纂過程
狄奧多西一世皇帝於公元438年將帝國的法律匯編成《狄奧多西法典》(Codex theodosianus)。這部匯編只是把君士坦丁大帝(306年-337年)之後的歷任皇帝所簽署的憲令進行匯集。一個世紀後,查士丁尼大帝對大部分羅馬法進行了重新整理匯總,編纂成一部有四部分構成的《民法大全》(Corpus Juris Civilis,又譯作「國法大全」)。該法典是羅馬法的集大成者。
第一部分為《法典》(Codex),收集了自哈德良皇帝(117年-138年)以後的各代皇帝敕令。第二部分為《學說匯纂》(Digesta或Pandectae),收集了羅馬帝政時代被賦予「解答權」的法律學者們的學說。這一部分共有50卷,費時3年,於533年完成。皇帝也同時命令編輯了一本法學入門教材《法學階梯》(Iustiniani Institutiones),這部教材非常經典,以至於到今天仍然作為法學學生的使用書籍。該書有四卷構成,旨在對學習羅馬法的學生提供一個概覽。與普通教科書不同,該書的內容被賦予了法律的效力。這部教材也是《民法大全》的第三部分。查士丁尼死後,法學家們整理其在位期間頒布的憲令,定為一編,名為《新律》(Novellae Constitutiones Justiniani)。《新律》共收有百餘條,以希臘文和拉丁文兩種文本行世,流傳至今的有152條。1583年,法國法學家丹尼斯·高第弗洛依首次使用《民法大全》(Corpus Juris Civilis)來指稱包括《新律》在內的查士丁尼編纂的全部法典。
在整個編纂工程完成之後,任何對於《民法大全》的評論或者其他立法都被禁止。
羅馬法的發展被分成三個歷史時期:羅馬王國,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第一個時期即法律訴訟(legis actiones)時期包括王國及共和國的初期。公元前3世紀羅馬法進入程式訴訟(formulas)時期。從元首制羅馬帝國早期開始,羅馬法進入了最後一個階段,就是法律認知(cognition)時期。
後世影響
在此之後的1500年間,羅馬法曾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兩度掀起熱潮,又直接成為近代資產階級法學的淵源和近現代法律的先驅,其中所體現的人人平等,公平至上的法律理念具有超越時間和空間的永恆價值。英國的《權利法案》、美國的《獨立宣言》、法國的《拿破崙法典》、《人權宣言》,包括中國的《民法通則》等都受到其影響。《民法大全》被列入大陸法系國家的法律學生必讀書目之中,成為了世界上最具有影響力的法學著作之一。19世紀德國法學家耶林,說羅馬人曾三次征服世界,頭一次以武力,再一次以宗教,末一次以法律。
④ 簡單說一下「習慣法。成文法。公民法。萬民法。謚號。廟號」謝謝
在法律中, 習慣 或 習慣法 是指在特定社會環境之下,可以被客觀辨認出來的已經被建立的行為模式。一般來說,習慣法存在的環境有以下特徵: 可觀察到一定的法律實踐 相關當事人認為其具有法律效力 成文法 (Statute),是指由各國的立法機關根據憲法的授權,按照一定的立法程序制訂的具有普遍效力的法律條文。成文法例時常有條文不清楚、立法環境與現實不一樣、時移世易,所以由法官司法審理個案。 而成文法立法也是為了改變普通法及衡平法所定立的准則,以便更適合環境。 羅馬法中有市民法、萬民法(jus gentium)與自然法(jus naturale)之區分。市民法調整具有羅馬市民資格者的各種法律關系,萬民法調整羅馬市民與異邦人之間的法律關系。 謚號 為東亞古代君主、諸侯(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大臣、後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後,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評定褒貶,而給予一個寓含善意評價、帶有評判性質的稱號。根據對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研究表明,遲至周穆王前後,給地位較高或較有身份的死者加以謚號的做法已比較多。古代除對帝王可以稱呼其「謚號」外,稱呼大臣、學者名流的「謚號」也是一種尊重的稱呼;有些人的謚號由於經常被後人稱呼,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後期,賜謚權高度集中於皇帝手中,要取決於「聖裁」。據統計,西漢到清朝末期,歷代宗室、百官得謚者共10473人,而明清代兩代就有5935人,占總數的57%左右。帝王的謚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布,臣下的謚號則由朝廷賜予。 廟號 是中國古代帝王死後在太廟里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
⑤ 古羅馬萬民法適用范圍為何是羅馬統治范圍內一切自由民而不是羅馬公民呢
從羅馬法的歷史發展的幾個階段談起:
(1)早期階段:法律是上層建築的一部分,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恩格斯指出:「在社會發展某個很早的階段,產生了這樣的一種需要;把每天重復著生產、分配和交換產品的行為用一個共同規則概括起來,設法使個人服從生產和交換的一般條件。這個規則首先表現為習慣,後來便成了法律。」羅馬在國家形成的初期,沒有成文法典,只有未經政府明確承認而被一般人接受並默認為社會生活中相互關系之規則的習慣法。由於習慣法沒有固定的成文形式,因此具有很大的伸縮性和不確定性。而這種法律制度上的局限在司法制度落後的古代又往往會導致法律規范的不精確,無形中就為法官故意壓迫平民,袒護貴族提供了方便。為了改變這種不平等的地位,平民在羅馬共和國早期就曾主動組織起來向政府施加壓力,要求編纂成文法。公元前450—449年頒布的羅馬歷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銅表法》就是平民反對貴族斗爭取得的成果。《十二銅表法》內容相當廣泛,包括公法與私法、刑法與民法、實體法與程序法、同態復仇與罰金、氏族繼承與遺囑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對貴族的專橫和濫用權力作了限制。此後,隨著平民與貴族斗爭的繼續,羅馬進一步調整了公民內部的階級關系,也不斷促進國家立法工作的繼續進行。
(2)發展階段:從法律內容來看,公元前3世紀中葉以前羅馬法律的適用范圍僅限於羅馬公民,居住在羅馬的異邦人不能享受此法的保護,被稱為公民法或者市民法,內容主要是有關羅馬共和國的行政管理、國家機關及一部分訴訟程序的問題。公民法存在明顯的缺陷,主要表現為:法律的主體范圍狹小,內容保守、形式主義色彩濃厚、保留大量氏族殘余等。隨著羅馬對外征服地區的擴大,羅馬的社會政治和經濟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公民法不足以解決帝國疆域內出現的各種復雜的問題。在羅馬逐漸形成了普遍適用於羅馬統治范圍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這就是有名的萬民法。
(3)完成階段:公元前27年羅馬帝國建立之後,為了對龐大帝國進行有效統治,帝國前期的皇帝都非常重視法律的制定。同時許多著名的法學家從法理上對公民法和萬民法作了詳細的論述,大大豐富和完善了羅馬法的內容。從3世紀開始,帝國內部自由民間公民與非公民的區別消失,原先適用於不同法律主體的公民法和萬民法之間的區別也失去實際意義。羅馬法進入整理和提煉的階段。羅馬帝國的哈德良皇帝、戴克里先帝、東羅馬帝國的狄奧多西二世都曾組織人力進行過法典的整理和編纂工作。公元7世紀的查士丁尼皇帝勵精圖治,希望重振羅馬帝國的國威。他設立專門委員會編纂羅馬法,形成了包括《查士丁尼法律匯編》、《法學總論》、《法律匯編》、《新敕令》四種法律文獻在內的法律匯編,統稱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這是羅馬法體系最終完成的標志。
第二目「羅馬法的主要內容」,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羅馬法的構成、規定的權利和義務,保護的對象以及遵循的原則。教材首先介紹了廣義與狹義的羅馬法的區別,從形式和整體結構上對羅馬法不同的劃分。舉例說明公民法和萬民法的具體內容。著重介紹羅馬法的核心內容是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遵循的原則是自然理性。通過閱讀和分析,學生能夠全面認識和評價羅馬法的實質。
第三目「羅馬法的作用與影響」,最主要的目的在於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分析和評價羅馬法重要的作用和影響。第一、羅馬帝國制定和實施羅馬法的目的是為了維系和穩定龐大帝國的統治。第二、羅馬法巨大的歷史影響。德國著名法學家耶林在其著作《羅馬法精神》一書中說:「羅馬帝國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羅馬帝國的滅亡而消失,宗教隨著人民思想覺悟的提高、科學的發展而縮小了影響,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為持久的征服。」歐美各國在不同程度上無不受到羅馬法的影響。20世紀初羅馬法的影響經過日本,延伸到了中國。國民黨政府的民法即沿襲了羅馬法。我國現行的《民法通則》、《繼承法》也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羅馬法的原則。
羅馬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1)為近代新興資產階級的民權理論提供了思想淵源,為資產階級戰勝教會和世俗的封建勢力提供了理論武器;(2)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鞏固提供了現成的法律形式;(3)為近代歐洲大陸國家立法提供了範本。
⑥ 羅馬萬民法是公民法的發展和延續嗎
基本上可以算是吧。。。
因為隨著羅馬帝國的發展,侵略不斷加強,原來的公民法已經不再適合當時的統治了。。。所以羅馬開始使用萬民法,加強和鞏固統治。。。
⑦ 什麼是公民法它有什麼特點萬民法是如何形成的有什麼特點什麼是自然法是誰提出的有什麼意義
.1。
公民法基本上是羅馬及其公民的法律。
2。作為公民法,它是以成文和非成文兩種形式存在著,包括元老院的法令、元首的命令、大法官的布告,也包括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古代習慣。當然十二銅表法曄包括在內。
3。萬民法意即「各民族共有的法律」,是繼公民法之後,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羅馬司法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用來調整羅馬公民和異邦人之間以及異邦人和異邦人之間民事法律關系的羅馬法律。在羅馬法司法體系中,萬民法是比較成熟和發達的部分,也是後期羅馬法的基本內容。
萬民法的調整范圍最初只限於羅馬司法管轄范圍內的羅馬公民與異邦人之間的關系以及異邦人本身間的關系,後來逐漸成為調整各國公民之間關系的法律。
4。萬民法具有以案例為 主、靈活方便的特點,適用范圍的擴大,也使它克服了以往那種狹隘民族性的缺點,因而更能滿足整個社會的普遍要求,更能適應奴隸主階級的利益需要。
5。關於自然法的含義,在人類認識史上出現過多種不同的認識。但通常是指宇宙秩序本身中作為一切指定法制基礎的關於正義的基本和終極的原則的集合。它萌發於古希臘哲學,其中智者學派將「自然」和「法」區分開來,認為「自然」是明智的,永恆的,而法則是專斷的,僅出於權宜之計。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則斷定能夠發現永恆不便的標准,以作為評價成文法優劣的參照。.
6。7自然法(Natural Law)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法律,而是一種昭示了絕對公理和終極價值的正義論。在西方文化中的「nature」,有點類似於中華文明中的「天」,指的是一種不隨人的主觀意志而改變的客觀世界。「nature」是永恆的,絕對的,無條件的,這就決定了人權的普適性。而這種「天道」也決定了人們必須用合乎「人權」的方式來對待任何一個人,任何蔑視,損害,否定「人權」的行為都是「逆天而行」,這就是人權的道義性。
8。羅馬法的作用(內容):
1、調整財產關系,規定奴隸制和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核心)
2、制約或消除父家長權和夫權,保證子女的財產權和婚姻自主權
3、保護除奴隸以外自由民的權利,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護他們的多種權利
4、滲透自然法的思想
.9羅馬法的影響:
第一,羅馬法是建立在簡單商品生產基礎之上的最完備的法律體系,它對簡單商品生產的一切重要關系如買賣、借貸等契約以及其財產關系都有非常詳細和明確的規定,以致一切後來的法律都不能對它做任何實質性的修改,成為後世立法的基礎。
第二,羅馬法的內容和立法技術遠比其他奴隸制和封建製法更為詳盡,它所確定的概念和原則具有措詞確切、嚴格、簡明和結論清晰的特點,尤其是它所提出的自由民在「私法」范圍內形式上平等、契約以當事人之合意為生效的主要條件和財產無限制私有等重要原則,都是適合於資產階級採用的現成的准則。
第三,羅馬法中體現的理性原則、衡平觀念等,也非常適合近代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需要,成為資產階級革命、摧毀專制黑暗的封建法制、克服諸侯割據和政治分裂局面以及建立統一的資產階級法制的重要武器。
第四,羅馬統治階級運用武力擴大其版圖,強行適用羅馬法律,以及被征服地居民折服羅馬法的完備發達而自願採用,是羅馬法對後世,尤其是西方資產階級立法發生巨大影響的又一個原因。
第五,羅馬的人權主義到目前為止都是適用於整個世界的,它的設立對於整個世界的法律設定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⑧ 簡述羅馬法的內容,評價它的作用,影響及利弊得失
羅馬法主要內容:
基本內容:
①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羅馬法指通行於羅馬統治的整個地中海世界的法律制度。狹義的羅馬法指羅馬公民法。
②從形式上可以區分為成文法與習慣法;從整體結構上看包括公民法、萬民法和自然法。③核心內容之一是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遵循的原則是自然理性。
《十二銅表法》:
①內容龐雜,包括民法、刑法和訴訟程序,基本上是習慣法的匯編。
②本質——維護貴族利益。
③積極意義——按律量刑,貴族再不能隨意解釋習慣法。從這個意義上說,《十二銅表法》的形成是平民的勝利。
④地位——羅馬法的淵源(羅馬的基本法)。
萬民法:
①羅馬帝國統治范圍內的國際法,適用於帝國境內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
②它主要調整財產關系,規定奴隸制和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③它保護除奴隸外的自由民的權利,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婚姻中婦女的平等地位也得到相應的保障。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①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學總論》、《查士丁尼學說匯纂》、《查士丁尼新敕》。它標志著羅馬法的完備。
②它保留了羅馬在法學方面的創造成果,對人的行為做出詳細的法律規范,為調解復雜的社會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成為維系東羅馬帝國統治的有效工具。
羅馬法的作用和影響
地位:以《十二銅表法》為開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為總結的羅馬法,是世界史上內容最豐富、體系最完善、對後世影響最廣泛的古代法律。
對羅馬發展的作用:羅馬法的制定和實施維護和穩定了羅馬帝國統治。伴隨著帝國的擴張,大量的自由市建立,帝國的法律和政治制度被推向帝國的每一個角落,鞏固了帝國的政治和經濟基礎。
對後世的影響:
①為近代新興資產階級的民權理論提供了思想淵源,為資產階級戰勝教會和世俗的封建勢力提供了理論武器。
②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鞏固提供了現成的法律形式。
③為近代歐洲大陸國家立法提供了範本。
⑨ 能不能給個萬民法審判的實例呢最好是與三鹿有關的。
萬人的不多,而且和三鹿沒有什麼關系,和食品完全有關的只有一個「特富龍產品涉嫌污染環境 面臨美國20州集體訴訟」,
和食品安全有關的案例
1.被告人曹錫平原系浙江省金華市某火腿食品廠法人代表,被告人曹錫洪系其哥哥,2003年10月底,某媒體的兩名記者裝扮成客戶,要求曹錫平加工生產一批反季節火腿。10月31日下午。被告人曹錫洪將從江蘇省如皋市桌冷凍廠收購的2200餘只腌制豬腿運到原金華外貿火腿有限公司的場地加工火腿。11月2日,為防火腿在加工過程中腐爛,被告人曹錫洪授意工人用兌入「敵敵畏」農葯的水浸泡火腿300隻,並打電話將此事告知了曹錫平。此事被曝光後,毒火腿事件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人民法院以生產有毒、有害食品罪分別判處被告人曹錫平有期徒刑2年,並處罰金2萬元;判處被告人曹錫洪有期徒刑1年6個月,緩刑2年,並處罰金2萬元。參見鄭海雲:《金華「毒火腿」案昨一審判決》,《杭州日報》2004年6月4日。
2.2001年8月13日前後,浙江省平湖市個體養豬戶俞亞春為謀取非法利益,在明知鹽酸克倫特羅(俗稱「瘦肉精」)系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養殖添加劑的情況下,購買並使用於其喂養的200多頭肉豬,並將其中的34頭肉豬銷售他人,得款18000元,32頭肉豬被屠宰、銷售後,170餘名當地群眾食用後出現不同程度的頭昏、肌肉抽搐等中毒症狀。浙江省平湖市人民法院經公開審理認為,俞亞春使用「瘦肉精」,銷售有毒肉豬,造成170多名消費者中毒,其行為已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依法判處其有期徒刑3年,並處罰金30000元。參見《俞亞春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刑事審判參考》2002年第2輯,第11頁。
列出其他的萬人訴訟供你參考
1. 沃爾瑪遭200萬人「集體訴訟」 60億美元才能擺平(國外)
2.由於戴爾延遲交貨,造成萬人集體訴訟(國內外)
3.德國電信披露公司信息不足而且失實,遭1.6萬名股民集體訴訟
千人訴訟你也可以參考一下:
1.銀廣夏遭上海股民千人集體訴訟(國內)
2.Xbox 360刮花大量光碟 微軟遭遇集體訴訟(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