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才能被稱為商法人
① 商法人的介紹
法人是與公民相對應的另一類民事權利主體。我國立法實踐認為,法人是指「具有民內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容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民法通則》第36)在大陸法民法理論中,法人有財團法人與社團法人之分在社團法人中又有營利性社團法人和非營利性社團法人之別。其中,營利性社團法人在我國法律中稱為企業法人,而在制定商法典的國家則稱之為商法人。
② 11.下列屬於我國居民企業的有( )。 A.在我國登記注冊為法人的外商獨資企業 B.依照外國法律成立且實際管
11、ACD
12、ABD
13、AD
14、AB
15、BC
16、ABD
17、ABCD
18、ABCD
19、ABCD
20、ACD
③ 締商的法人是誰
法人是與公民相對應的另一類民事權利主體。我國立法實踐認為,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民法通則》第36)在大陸法民法理論中,法人有財團法人與社團法人之分在社團法人中又有營利性社團法人和非營利性社團法人之別。其中,營利性社團法人在我國法律中稱為企業法人,而在制定商法典的國家則稱之為商法人。
④ 我國公司法人必需具備哪些條件
日常生活中提到的公司法人實際指的是公司法定代表人。企業的法定代表人經企業登記機關核准登記,取得法定代表人資格。根據法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擔任法定代表人,企業登記機關不予核准登記:
(一)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
(二)正在被執行刑罰或者正在被執行刑事強制措施的;
(三)正在被公安機關或者國家安全機關通緝的;
(四)因犯有貪污賄賂罪、侵犯財產罪或者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被判處刑罰,執行期滿未逾五年的;因犯有其他罪,被判處刑罰,執行期滿未逾三年的;或者因犯罪被判處剝奪政治權利,執行期滿未逾五年的;
(五)擔任因經營不善破產清算的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董事、經理,並對該企業的破產負有個人責任,自該企業破產清算完結之日起未逾三年的;
(六)擔任因違法被吊銷營業執照的企業的法定代表人,並對該企業違法行為負有個人責任,自該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之日起未逾三年的;
(七)個人負債數額較大,到期未清償的;
(八)有法律和國務院規定不得擔任法定代表人的其他情形的。
上述法律依據如下:
《企業法人法定代表人登記管理規定》第三條、第四條。
⑤ 我國法定的三種企業類型是否都是法人
法人的概念和特徵
法人是具有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根據法人實在說,法人是一種以團體形式客觀存在的民事主體,是與自然人相對應的概念。它具有如下特徵:
1. 法人是一種社會組織,是集合的主體。
這種組織機構具有對外統一性和相對穩定性,不因為法人成員的死亡或退出法人組織及其他變化而影響其民事權利主體資格的存續。法人的這一特徵,使其區別於單獨的自然人。
2. 法人擁有獨立的財產。
這是法人作為民事主體的物質基礎,同時也使法人區別於個人合夥。法人的獨立財產包括三層含義:
(1)法人的財產獨立於其他法人和自然人的財產;
(2)法人的財產獨立於法人成員的財產;
(3)法人的財產獨立於其創始人的其他財產。
3. 法人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這是指法人以自己的財產承擔自己行為的法律後果,法人的成員對法人的債務只負有限責任。
二、法人的分類
1. 公法人和私法人
凡依公法組織起來的法人就是公法人,它所完成的是國家管理職能,如國家管理機關。
凡依私法組織起來的法人就是私法人,它所追求的是私人目的,如各種商業公司。
2. 社團法人和財團法人
法人成立的基礎和內部結構不同。
社團法人是以社員作為組織成立基礎的人的集合體,稱為人的組合,如各類公司等。
財團法人以捐助行為作為成立條件,是為一定目的而設立,並由專門委任的人按規定目的使用各種資產,稱為財產的組合。如諾貝爾獎勵基金就是為獎勵學術目的設立的財團法人。
3. 公益法人和營利法人
法人活動目的不同;
營利法人是以營利為目的的法人;
公益法人是以公益為目的的法人。
社團法人可以是營利法人,也可以是公益法人,如紅十字會。財團法人多為公益法人。
4. 我國對法人的分類
我國《民法通則》將法人分為兩大類:企業法人和非企業法人。 (1)企業法人是一種營利性的社會經濟組織,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位。
根據所有制和投資主體的不同,企業法人又可分為全民所有制企業法人、集體所有制企業法人、私營企業法人、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人、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人和外資企業法人。
(2)非企業法人包括機關法人、事業單位法人和社會團體法人。
機關法人是依法行使國家行政權力,並因行使職權的需要而享有相應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的國家機關。
事業單位法人是從事非營利性的社會公益事業的各類法人,包括從事文化、教育、衛生、體育、新聞出版等公益事業的單位。
社會團體法人則是由自然人或法人自願組成,從事社會公益事業、文學藝術活動、學術研究、宗教等活動的各類法人。如中國法學會、紅十字會等
⑥ 什麼是商業法人
作為口語,有時將法人代表也稱為法人。
法人作為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是與自然人相對稱的,兩者相比較有不同的特點:第一,法人是社會組織在法律上的人格化,是法律意義上的"人",而不是實實在在的生命體,其依法產生、消亡。自然人是基於自然規律出生、生存的人,具有一國國籍的自然人稱為該國的公民。自然人的生老病死依自然規律進行,具有自然屬性,而法人不具有這一屬性。第二,雖然法人、自然人都是民事主體,但法人是集合的民事主體,即法人是一些自然人的集合體。例如大多數國家(包括我國)的公司法都規定,公司法人必須由兩人以上的股東組成。對比之下,自然人則是以個人本身作為民事主體的。第三,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民事行為能力與自然人也有所不同。根據《民法通則》第37條規定,法人必須同時具備四個條件,缺一不可。
(一)依法成立。即法人必須是經國家認可的社會組織。在我國,成立法人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根據法律法規或行政審批而成立。如機關法人一般都是由法律法規或行政審批而成立的。二是經過核准登記而成立。如工商企業、公司等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准登記後,成為企業法人。
(二)有必要的財產和經費。法人必須擁有獨立的財產,作為其獨立參加民事活動的物質基礎。獨立的財產,是指法人對特定范圍內的財產享有所有權或經營管理權,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志獨立支配,同時排斥外界對法人財產的行政干預。
(三)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法人的名稱是其區別於其他社會組織的標志符號。名稱應當能夠表現出法人活動的對象及隸屬關系。經過登記的名稱,法人享有專用權。法人的組織機構即辦理法人一切事務的組織,被稱作法人的機關,由自然人組成。法人的場所是指從事生產經營或社會活動的固定地點。法人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為法人的住所。
(四)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指法人對自己的民事行為所產生的法律後果承擔全部法律責任。除法律有特別規定外,法人的組成人員及其他組織不對法人的債務承擔責任,同樣,法人也不對除自身債務外的其他債務承擔民事責任。
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我國的法人主要有四種:機關法人、事業法人、企業法人和社團法人。
我國民法對法人的分類
我國《民法通則》根據法人所從事的業務活動,將法人分為企業法人和非企業法人兩大類。
法人:是與公民對稱的另一類主體。《民法通則》規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義務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法人不是人!是相對自然人而言的。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簡言之,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主體資格的社會組織。
我先解釋你第二個問題:是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要求有一個法人?
你的問題有誤,大概你想問的是「是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要求有一個法人代表?」
比如廣州XX公司,「廣州XX公司」就是法人,然後這公司的股東選張三做廣州XX公司的法人代表,那麼張三就是廣州XX公司的唯一法人代表了,這個公司法人代表只有一個。
那麼當然,如果廣州JJ公司又請張三做法人代表,那麼張三既是廣州XX公司的法人代表,又是廣州JJ公司的法人代表。
你問法人是干什麼的,那麼你要了解什麼是法人:
法人必須是經國家認可的社會組織。在我國,成立法人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根據法律法規或行政審批而成立。如機關法人一般都是由法律法規或行政審批而成立的。二是經過核准登記而成立。如工商企業、公司等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准登記後,成為企業法人。
我估計你的第一個問題「企業法人的具體任務是什麼?」也是問「企業法人代表的具體任務是什麼?」
法人對自己的民事行為所產生的法律後果承擔全部法律責任。除法律有特別規定外,法人的組成人員及其他組織不對法人的債務承擔責任,同樣,法人也不對除自身債務外的其他債務承擔民事責任。就是說,如果出現廣州JJ公司狀告廣州XX公司,那麼張三作為法人代表,就要出庭。到出庭那天張三代表廣州JJ公司和廣州深圳市XX公司(現實不可能)當然,張三隻是法人代表不是法人,不對法人的債務承擔責任
法人代表和法定代表人是兩個不同的法律概念,而一些訴訟當事人常常會混淆兩者的涵義。它們之間是有區別的。
一、兩者的概念不同:法人代表一般是指根據法人的內部規定擔任某一職務或由法定代表人指派代表法人對外依法行使民事權利和義務的人,它不是一個獨立的法律概念。而法定代表人是一個確定的法律概念,它是指依照法律或法人組織章程規定,代表法人行使職權的負責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沒有正職的,由主持工作的副職負責人擔任法定代表人,設有董事會的法人,以董事長為法定代表人,沒有董事長的法人,經董事會授權的負責人可作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二、兩者產生的方式不同:法人代表依法定代表人的授權而產生,沒有法定代表人的授權,就不能產生法人代表,而法定代表人則依法由上級任命或由企業權力機構依法定程序選舉產生。
三、兩者組成的人數不同:作為民事權利主體的法人,其法人代表可以有多個,而法人只有一個法定代表人代表法人獨立行使法人職權。
四、兩者的許可權不同:法人代表對外行使權力都要受到法定代表人授權的限制,他只能在法定代表人授權的職責范圍內代表法人對外進行活動,他的行為不是法人本身的行動,而是對法人發生直接的法律效力;而法定代表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職權范圍內,直接代表法人對外行使職權。
五、兩者變更的法律程序不同:法人代表的變更沒有一定的程序,他不需要登記;而法定代表人是法人應登記的事項之一,這是法律規定的必經程序,如有變更,應及時辦理變更法定代表人登記手續。
法人特徵:1、法人不是人,是一種社會組織,但其可以像自然人一樣參加民事法律關系,享有權利,承擔義務。
2、法人享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自然人參加民事法律關系,享有權利並承擔義務的地位和資格,稱為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法人作為一種社會組織,其能夠參加民事法律關系,享有權利並承擔義務的地位和資格,稱為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自然人能夠以自己的行為參加民事法律關系,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地位和資格,稱為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法人以它的機關的意思作為其意思,以其機關的行為為其行為來參加民事法律關系,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地位和資格,稱為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
3、法人具有獨立的財產。法人之所以能夠具有獨立的人格就是因為其有獨立的財產,這是其參加民事法律關系、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基礎。法人具有獨立的財產,所以具有了獨立的民事權利能力和獨立的民事行為能力。
4、法人能夠獨立的承擔民事責任。
在企業法人中,是否批准一個法人設立的行為,是一個行政許可行為。發起法人組織人通過合夥的行為獲得了國家行政權力的確認,這就意味著引起了一個民事法律關系的發生,產生了法人,其就可以享有各種民事權利、承擔各種民事義務。
⑦ 我國的非法人組織類型有哪些
我國非法人組織類型包括:
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私營獨資企業、合夥組織。
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合夥型聯營企業。
依法登記領取我國營業執照的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資企業。
經民政部門批准登記領取社會團體登記證的社會團體。
法人依法設立並領取營業執照的分支機構。
中國人民銀行、各專業銀行設在各地的分支機構。
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設在各地的分支機構。
經核准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鄉鎮、街道、村辦企業。
資料擴展:
非法人組織是指不具有法人資格但可以自己的名義進行民事活動的組織,亦稱非法人團體。非法人組織,在德國僅指無權利能力社團;在日本包括非法人社團和非法人財團;在我國台灣地區稱為非法人團體。我國2017年通過的《民法總則》中規定,非法人組織是獨立的民事主體。
非法人組織作為一種組織形式,在世界各國廣泛存在。其基本含義是指介於自然人和法人之間的,未經法人登記的社會組織。這種社會組織,是為實現某種合法目的或以一定財產為基礎並供某種目的之用而聯合為一體的非按法人設立規則而設立的人的群體。
參考資料:非法人組織-網路
⑧ 我國法人的分類及其法律特徵
在我國,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法人主要被區分為企業法人與非企業法人兩大類。
(一)企業法人
企業法人是從事商品生產經營活動,以獲取利潤、創造社會財富、擴大社會積累為目的法人,包括從事工業、農業、建築業、運輸業、商業、服務業的經濟組織。相當於傳統民法理論中的營利性社團法人。
根據企業法人的所有制形式及投資者的國籍及投資方式等,企業法人又可作以下分類:
1.全民所有制企業法人
全民所有制企業法人即國有企業法人,是由國家投資設立的企業法人,它們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具有主導地位。國有企業法人對國家交給其經營管理的全部財產享有獨立的支配權利。
2.集體所有制企業法人
集體所有制企業法人是勞動群眾按合作化原則集資建立起來的企業法人。我國集體所有制企業法人主要是在五十年代末國家對個體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中產生的。集體所有制企業法人的財產所有權歸集體所有。
3.私營企業法人
私營企業法人是二人(自然人)以上按有限責任公司形式建立的企業法人。私營企業法人的投資者以其出資額對公司的債務負責,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債務承擔清償責任。
4.聯營企業法人
聯營企業法人是企業與企業、企業與事業單位按有限責任公司形式成立的法人。
5.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人
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人是外國合營者與中國的公司、其他企業或經濟組織按有限責任公司形式在我國境內依法設立的企業法人。合營各方按出資比例分享利潤,分擔風險。
6.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人
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人是外國合作者與中國的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按合作各方簽訂的合同約定的合作條件,依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企業法人。合作各方對於利潤分配,風險分擔以及合作企業終止後剩餘財產的歸屬,由合作合同予以規定。
7.外資企業法人
外資企業法人是依照中國法律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全部資本由外國投資者投資的企業法人。外資企業法人以企業所有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公有制企業的公司化改造成為一個發展的潮流。在這種情況下,單一所有制的企業逐步為多種所有製成分並存的企業形式所替代(例如,在原有的國有企業中,通過吸引外資或吸收其他投資,注入了其他性質的資本,即由國家獨資變為國家控股或者參股)。所以,上述企業法人的分類的意義逐漸減小。
(二)非企業法人
非企業法人是指依法設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之外的其他社會活動的法人。
根據《民法通則》第50條的規定,非企業法人又分為以下幾類:
1.機關法人
機關法人是指從中央到地方的具備法人條件的各級各類國家機關。機關法人從國家財政或地方財政獲得活動經費(預算撥款)。如各級政府機關、人民法院等。
2.事業單位法人
事業單位法人是指依法設立,具備法人條件的,從事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科學技術等公益事業的社會組織。如學校、醫院、科學院、文藝團體等。
3.社會團體法人
社會團體法人是指人民群眾按照法定程序自願組織起來進行非生產經營活動的一類社會組織。如工會、婦聯、學聯、各種學會及研究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