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窩藏包庇罪司法解釋

窩藏包庇罪司法解釋

發布時間: 2021-11-17 06:36:09

1. 窩藏包庇罪量刑標準是怎樣的

窩藏、包庇行為幫助涉嫌犯罪人員逃脫刑事制裁,嚴重擾亂司法,所以必須加以規制。實踐中,需要先對窩藏包庇的行為作出嚴格的認定,看是否達到了規定的立案標准,然後才能依法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那到底窩藏包庇罪量刑標準是怎樣的呢?小編馬上為你介紹。
一、什麼是窩藏、包庇罪
(一)窩藏、包庇罪的概念
窩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行為。
(二)窩藏、包庇罪的構成特徵
1、犯罪客體
本罪的客體是司法機關對犯罪進行刑事追訴和刑事執行的正常活動。
2、犯罪客觀方面
本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了窩藏或包庇犯罪分子的行為。
3、犯罪主體
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任何年滿16周歲並且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為本罪的主體,但犯罪人本人不能構成本罪的主體。
4、犯罪主觀方面
本罪的主觀方面為故意。
二、窩藏包庇罪量刑標準是怎樣的
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這里的情節嚴重,是指窩藏、包庇的對象是危害嚴重的犯罪分子;窩藏、包庇犯罪分子的人數較多的;窩藏、包庇犯罪分子的時間較長,致使犯罪分子長期逍遙法外的;多次窩藏、包庇犯罪分子的等等。
三、窩藏包庇罪的情節嚴重如何認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10條規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有通謀的,以共同犯罪論處。該條規定的罪名是窩藏罪、包庇罪。
關於「情節嚴重」如何認定,法律、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尚未作出相應的規定,實踐中各地認識不一,造成量刑的偏差。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把握:
1、從窩藏、包庇的對象看,符合下列四種對象條件之一的,應認定為「情節嚴重」:⑴犯罪分子罪行嚴重,可能判處無期徒刑以上刑罰的;⑵犯罪分子正在被通緝的;⑶犯罪分子正在被公安機關追捕,情況緊急的;⑷犯罪分子是脫逃犯、越獄犯的。需要注意,對行為人「明知」的范圍應限定為「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予以窩藏、包庇,不需要明知犯罪分子屬於上述四類對象。
2、從窩藏、包庇的行為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也應認定為「情節嚴重」:⑴行為足以幫助犯罪分子逃避正在進行的追捕的;⑵在較長時間內持續不斷窩藏、包庇犯罪分子的;⑶窩藏、包庇犯罪分子三次以上或窩藏、包庇犯罪分子三人以上的。
3、從妨害司法的後果看,符合下述三種情形之一的,應認定為「情節嚴重」:⑴因窩藏、包庇行為造成犯罪分子長期不能歸案的;⑵幫助犯罪分子逃往境外的;⑶因窩藏、包庇行為至犯罪分子未能及時歸案,犯罪分子又犯新罪的。
值得注意的是,窩藏包庇罪屬於選擇性罪名,只要行為人實施了窩藏與包庇犯罪分子行為之一,便足以成立本罪。而在確定具體犯罪行為的罪名時,可根據行為人實際實施的行為來使用罪名。關於窩藏包庇罪量刑標準的內容,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到此,還有疑問的話,不妨直接來電咨詢我們的在線律師
延伸閱讀:
犯罪人什麼時候可委託辯護人
如何認定共同犯罪成立?
刑事犯罪辯護人的范圍怎麼確定

2. 如何認定刑法中窩藏包庇罪的明知

窩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行為。

窩藏、包庇罪的明知表現為該罪的主觀方面:
本罪在主觀方面是直接故意,即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予以窩藏、包庇,會發生妨害司法機關正常的刑事追訴和刑罰執行活動的危害結果,而希望該危害結果發生,目的是使其逃避法律制裁。至於行為人的動機,在所不問。如果行為人不知道他人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了隱藏處所或者錢財的,不構成本罪。這里的明知包括知道與應當知道。知道,是指確切的知道,如被對方親口告知,或者通過新聞媒體報道、司法機關的通緝令或者其他渠道,得知對方是犯罪分子。應當知道,是指雖不是確切的知道對方是犯罪的人,但根據其言談舉止及其向行為人提出的要求等有關事實,行為完全能夠並且已經意識到對方可能是犯罪分子。

3. 包庇罪量刑標準是什麼,怎麼規定的

我國刑法第三百一十條規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謀的,以共同犯罪論處。

第三百六十二條規定:旅館業、飲食服務業、文化娛樂業、出租汽車業等單位的人員,在公安機關查處賣淫、嫖娼活動時,為違法犯罪分子通風報信,情節嚴重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一十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情節嚴重,主要指窩藏、包庇多人的;多次實施窩藏、包庇行為的;窩藏、包庇罪行極其嚴重刑事犯罪分子的等。

針對不同的犯罪,在《刑法》中都是規定了明確的量刑標準的。至於包庇罪量刑標准,上文中介紹到一般情節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但要是犯罪情節嚴重的話,則就會在3-10年有期徒刑之間進行處罰。

(3)窩藏包庇罪司法解釋擴展閱讀:

從維護國家司法權有效行使的角度而言,無疑是必要的。但是,法律必須以人為本,法律的大廈只有植根於人性的基礎之上才不致有傾覆的危險。

保護親人乃人之本性,父母為保護子女往往不惜生命,如果對父母窩藏、包庇子女定為窩藏、包庇罪,則是對人性的漠視與踐踏。而且,制定法律的目的在於使公民遵守,並不是為了對公民進行懲罰,明明知道不可能期待父母不窩藏、包庇犯罪的子女,卻把這種行為規定為犯罪。

4. 窩藏包庇罪名詞解釋

窩藏罪,,是指是明知是罪犯而為其提供隱蔽處所,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為。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行為。
【法律依據】
《刑法》第三百一十條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謀的,以共同犯罪論處。第三百六十二條旅館業、飲食服務業、文化娛樂業、出租汽車業等單位的人員,在公安機關查處賣淫、嫖娼活動時,為違法犯罪分子通風報信,情節嚴重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一十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5. 窩藏的法律解釋

窩藏罪是舊的刑法罪名,現在已經被新的刑法罪名替代,新罪名叫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
2007年5月 11日兩高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與盜竊、搶劫、詐騙、搶奪機動車相關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中進一步明確了「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這一新罪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六)》第十九條將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條修改為:「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而予以窩藏、轉移、收購、代為銷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飾、隱瞞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同時,將罪名由窩藏、轉移、收購、銷售贓物罪,修改為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6. 窩藏包庇罪名詞解釋

窩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行為。本罪為選擇性罪名,具體包括窩藏罪和包庇罪。《刑法》第三百一十條【窩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謀的,以共同犯罪論處。

7. 窩藏包庇罪的量刑標准

依據我國刑法的規定,窩藏、包庇罪一般是指,行為人明知對方是犯罪的人還為之提供隱藏的住所和財物,幫助其逃匿、作假證明包庇的行為。犯了窩藏、包庇罪的犯罪分子,通常會被人民法院判處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是多次窩藏、包庇的人數較多,時間較長,那行為人會被人民法院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一十條 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謀的,以共同犯罪論處。

8. 窩藏罪、包庇罪的「情節嚴重」如何認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10條規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有通謀的,以共同犯罪論處。該條規定的罪名是窩藏罪、包庇罪。 關於「情節嚴重」如何認定,法律、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尚未作出相應的規定,實踐中各地認識不一,造成量刑的偏差。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把握: 1、從窩藏、包庇的對象看,符合下列四種對象條件之一的,應認定為「情節嚴重」:⑴犯罪分子罪行嚴重,可能判處無期徒刑以上刑罰的;⑵犯罪分子正在被通緝的;⑶犯罪分子正在被公安機關追捕,情況緊急的;⑷犯罪分子是脫逃犯、越獄犯的。需要注意,對行為人「明知」的范圍應限定為「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予以窩藏、包庇,不需要明知犯罪分子屬於上述四類對象。 2、從窩藏、包庇的行為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也應認定為「情節嚴重」:⑴行為足以幫助犯罪分子逃避正在進行的追捕的;⑵在較長時間內持續不斷窩藏、包庇犯罪分子的;⑶窩藏、包庇犯罪分子三次以上或窩藏、包庇犯罪分子三人以上的。 3、從妨害司法的後果看,符合下述三種情形之一的,應認定為「情節嚴重」:⑴因窩藏、包庇行為造成犯罪分子長期不能歸案的;⑵幫助犯罪分子逃往境外的;⑶因窩藏、包庇行為至犯罪分子未能及時歸案,犯罪分子又犯新罪的。

9. 最高法院關於包庇罪情節嚴重如何認定

1、從窩藏復、包庇的對制象看,符合下列四種對象條件之一的,應認定為「情節嚴重」:⑴犯罪分子罪行嚴重,可能判處無期徒刑以上刑罰的;⑵犯罪分子正在被通緝的;⑶犯罪分子正在被公安機關追捕,情況緊急的;⑷犯罪分子是脫逃犯、越獄犯的。需要注意,對行為人「明知」的范圍應限定為「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予以窩藏、包庇,不需要明知犯罪分子屬於上述四類對象。
2、從窩藏、包庇的行為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也應認定為「情節嚴重」:⑴行為足以幫助犯罪分子逃避正在進行的追捕的;⑵在較長時間內持續不斷窩藏、包庇犯罪分子的;⑶窩藏、包庇犯罪分子三次以上或窩藏、包庇犯罪分子三人以上的。
3、從妨害司法的後果看,符合下述三種情形之一的,應認定為「情節嚴重」:⑴因窩藏、包庇行為造成犯罪分子長期不能歸案的;⑵幫助犯罪分子逃往境外的;⑶因窩藏、包庇行為至犯罪分子未能及時歸案,犯罪分子又犯新罪的。

熱點內容
合同法解釋目前有幾部 發布:2025-09-10 14:34:15 瀏覽:594
新行政法解釋 發布:2025-09-10 14:13:12 瀏覽:851
西貝員工條例 發布:2025-09-10 13:55:55 瀏覽:947
物業法律法規條例 發布:2025-09-10 13:55:10 瀏覽:448
法院能不能告法院 發布:2025-09-10 13:50:01 瀏覽:493
想發財刑法 發布:2025-09-10 13:49:49 瀏覽:611
不屬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0 13:40:47 瀏覽:420
四中全會依法治網 發布:2025-09-10 13:39:57 瀏覽:86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我要飛 發布:2025-09-10 13:31:10 瀏覽:635
法碩非法學在職 發布:2025-09-10 13:30:31 瀏覽: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