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修正案修改意義
❶ 刑法修正案八與刑訴法修正案對社區矯正的立案修改及其意義
《刑法修正案(八)》之前社區矯正主體的相關規定及法律沖突。
在《刑法修正案(八)》通過之前,我國的法律中沒有規定「社區矯正」這幾個字,但是存在與社區矯正相關的非監禁刑及執行措施的法律規定。這些規定主要體現在《刑法》、《刑事訴訟法》、《監獄法》等刑事法律中,這些法律對當時正在進行的社區矯正試點中的管制、緩刑、暫予監外執行、假釋和剝奪政治權利5種刑罰及執行方式有相應的規定,2003年試點啟動後,中央有關部門先後頒布了四個相關的試點文件。對於上述五種罪犯的執行主體,刑法與刑事訴訟法之間,試點文件與刑法、刑事訴訟法之間的規定不盡一致。
1.《刑法》的相關規定。刑法第38條第二款規定「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機關執行。」第76條規定「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由公安機關考察,所在單位或者基層組織予以配合。」第85條規定「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假釋考驗期限內,由公安機關予以監督。」第58條第二款規定「被剝奪政治權利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監督管理的規定,服從監督。」
2.《刑事訴訟法》中的相關規定。作為程序法,《刑事訴訟法》對上述5種刑罰及執行方式進行了規定,其中第214條規定「對於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由居住地公安機關執行,執行機關應當對其嚴格管理監督,基層導組織或者罪犯的原所在單位協助進行監督」。第217條規定「對於被判處徒刑緩刑的罪犯,由公安機關交所在單位或者基層組織予以考察。對於被假釋的罪犯,在假釋考驗期限內,由公安機關予以監督」。第218條規定「對於被判處管制、剝奪政治權利的罪犯,由公安機關執行。」
3.《監獄法》的相關規定。監獄法第27條規定「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由居住地公安機關執行。」第33條規定「被假釋的罪犯由公安機關予以監督。」
4.2003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聯合發布《關於開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的通知》(司發[2003]12號),這份通知是刑法修正案八通過之前進行社區矯正試點最高規格的部門規章,也是社區矯正試點工作的主要依據之一。該通知共四項內容,其中第三項內容規定「司法行政機關要牽頭組織有關單位和社區基層組織開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會同公安機關搞好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監督考察,組織協調對社區服刑人員的教育改造和幫助工作,街道、鄉鎮司法所要具體承擔社區矯正的日常管理工作。公安機關要配合司法行政機關依法加強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監督考察,依法履行有關法律程序。對違反監督、考察規定的社區服刑人員,根據具體情況依法採取必要的措施;對重新犯罪的社區服刑人員,及時依法處理。」這項規定實際上間接明確了司法行政機關的實際工作主體的地位,而公安機關在社區矯正中的作用主要是承擔監督,重新收監執行等功能,是一個監督執行的機關。
5.司法部2004年5月9日發布並於2004年7月1日實施的《司法行政機關社區矯正工作暫行辦法》(司發通〔2004〕88號),該辦法在第9條對司法所在社區矯正試點工作中的職責作出了明確具體的規定,使司法所在原有的8項職能基礎上,增加了開展社區矯正工作這項重要職能。
6.2005年1月20日,兩院兩部發布《關於擴大社區
矯正試點范圍的通知》(司發[2005]3號),提出「堅持黨委、政府領導,司法行政機關負責組織實施,法院、檢察、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門緊密配合」的領導原則。
7.兩院兩部2009年9月2日發布《關於在全國試行社區矯正工作的意見》(司發通[2009]169號)提出「堅持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司法行政部門牽頭組織,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司法所具體實施,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社區矯正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進一步要求「司法行政機關要切實履行指導管理社區矯正工作的職責,牽頭組織有關單位和社區基層組織開展社區矯正工作。」
8.社區矯正主體問題的法律沖突。刑法、刑事訴訟法、監獄法規定對管制、假釋、剝奪政治權利、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均由公安機關執行或監督,對緩刑則規定由公安機關交所在單位或者基層組織予以考察。但是根據2003年兩院兩部《通知》和其他三個試點文件的規定,社區矯正的主體不僅包括公安機關,也包括司法行政機關,而且司法行政機關是社區矯正工作的「牽頭組織」,街道、鄉鎮司法所「具體承擔社區矯正的日常管理工作」,而原來法律上規定的非監禁刑監督考察的鎮司法所「具體承擔社區矯正的日常管理工作」,而原來法律上規定的非監禁刑監督考察的唯一主體的公安機關,其職能變成了「配合司法行政機關依法加強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監督考察」,此規定一方面賦予了司法行政機關新的執行權力,同時也使公安機關由監督考察主體變成了配合主體,實際上造成了所謂「執法主體」(或者「法律主體」)與「工作主體」的分立問題,可以說,試點文件對社區矯正主體的規定與我國刑法(刑法修正案八通過之前)、刑事訴訟法、監獄法的規定是相沖突的,其合法性是值得質疑的。
❷ 刑法修正案建立的目的和原因
根據新形勢,適應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任何一部法律的產生,都是根據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實際狀況制定的,可以說,法律是一個時代的產物。
但是,任何一部法律,又必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出現其滯後現象,與現實社會產生矛盾,甚至阻礙社會的發展。
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更好地體現國家和廣大人們的意志,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需要不斷對原有法律進行修正。
刑法修正案的指導思想:一是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發揮好刑法在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方面的功能。二是堅持問題導向,從中國國情出發,針對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對刑法作出調整,以適應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需要。三是堅持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對社會危害嚴重的犯罪懲處力度不減,保持高壓態勢;同時,對一些社會危害較輕,或者有從輕情節的犯罪,留下從寬處置的餘地和空間。四是堅持創新刑事立法理念,進一步發揮刑法在維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規范社會生活方面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❸ 談論2015刑法修正的意義和作用
刑法修正案八的意義有什麼,第一,刑法修正案(八)的內容更為科學合理,符合實際,它的正式實施,會更加有效地懲治和預防犯罪、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為我國經濟建設保駕護航。
本次刑法修正案修訂的內容主要是:適當消減死刑罪名,延長對某些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犯罪分子的實際服刑期限,適當延長有期徒刑數罪並罰的刑期,完善減刑與假釋的規定等等。
❹ 刑法修正案八第一條,即修改了刑法第十七條,為什麼做出修改,有何意義請盡量詳述
1.刑法有規定未成年犯罪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2.刑法有規定精神病人犯罪可以從輕版或減輕處罰。。3.刑法有對殘疾人犯罪(盲聾啞)可以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但是沒有針對老年人犯罪責任有所減輕。。刑權修八在17條增加了這一條款,確實也是體現到人性化反面,也是在逐步完善刑法。定在75周歲以上,應該是因為現在生活相對來說好一點。活75歲以上的人也有很健康硬朗的。。是有折中的意思。
❺ 刑法修正案(八)對緩刑、假釋作了哪些修改請詳細的解釋修改後是什麼含義
原刑法:七十二條第一款 對於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據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適用緩刑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的,可以宣告緩刑。
修改後的:七十二條第一款 對於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
(一)犯罪情節較輕;
(二)有悔罪表現;
(三)沒有再犯罪的危險;
(四)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
說明,原來是可以宣告緩刑,修改後增加了4種情況當中有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
增加了:七十二條第二款 宣告緩刑,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
說明,這一條款表明了為了讓在緩刑考驗期內的犯罪分子認真悔改,執行監督人員對犯罪分子必須要禁止行為的提供了法律依據。
原刑法:七十四條 對於累犯,不適用緩刑。
修改為:七十四條 對於累犯和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不適用緩刑。
說明,在原來的情況之下,增加了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即使不是累犯,也不能適用緩刑。加大了對集團犯罪領導者的懲處力度。
原刑法:七十六條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由公安機關考察,所在單位或者基層組織予以配合,如果沒有本法第七十七條規定的情形,緩刑考驗期滿,原判的刑罰就不再執行,並公開予以宣告。
修改後:七十六條 對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依法實行社區矯正,如果沒有本法第七十七條規定的情形,緩刑考驗期滿,原判的刑罰就不再執行,並公開予以宣告。
說明:緩刑的執行由原來的公安機關轉換成更方便監管的社區進行,節省執行資源。
原刑法:七十七條第二款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緩刑的監督管理規定,情節嚴重的,應當撤銷緩刑,執行原判刑罰。
修改後:七十七條第二款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關於緩刑的監督管理規定,或者違反人民法院判決中的禁止令,情節嚴重的,應當撤銷緩刑,執行原判刑罰。
說明:增加了一項撤銷緩刑的標准,也間接的增加了緩刑考驗期間內,犯罪分子應注意的義務。
❻ 刑法修正的目的和意義
法律是對已有社會規范的總結,具有一定滯後性。社會發展腳步不斷前專進,尤其是互聯網屬的迅速崛起,近年來我國社會生活各方面進步日新月異。為規范社會行為,將新生事物納入法制軌道客觀上要求對刑法進行修改。刑法修改嚴字當頭,直指社會的各種陋習,必將推動法治的闊步前進、擠壓各種落後觀念的生存空間。法律是人人都必須遵守的行為准則,是人類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志。當前我國對刑法進行修改將有力推動法治進步,同時也是法治進步的體現。新的刑法修正案及時回應了社會上彌漫的種種焦慮,將「負能量」納入最嚴峻的刑法規制之下,可謂最貼近民生的一部刑法修正案。
❼ 《刑法修正案》修改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刑法修正案九》全文於2015年8月29日通過,自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新刑法九的再次減少版9個死刑罪名,減少後刑法死權刑罪名共46個。新刑法規定收買被拐婦女的、兒童,對被收買兒童沒有虐待行為、不阻礙對其進行解救的,可以從輕處罰;實施了18年的嫖宿幼女罪取消,罪行行為以強奸罪論處。
1.減少適用死刑罪名,再減少9個適用死刑的罪名,取消後適用死刑的罪名有46個
2.嚴懲恐怖主義犯罪,恐怖組織犯罪增加規定財產刑,將多種行為規定為犯罪形式
3.加強人身權利保護,擴大強制猥褻婦女罪使用范圍,收買婦女兒童一律作犯罪評價
4.維護信息網路安全,進一步加強公民個人信息保護,增加編造和傳播虛假信息犯罪
5.加大懲戒腐敗力度,重大貪污犯罪規定「終身監禁」,嚴格規定行賄罪從寬處罰條件
❽ 談談《刑法修正案》的制定有何重要意義
根據社會的發展和發違法犯罪發展的形勢,適時地對現行刑法進行小范圍的修正是很有必要的,更能體現立法和司法對社會秩序的保護、對民眾行為的指引和教育。
❾ 刑法修正案草案在哪些方面做出了重要修改
重要修改
❿ 刑法修正案九的意義
一、刑法修正案九的意義
改正了原刑法的錯誤,更加與時俱進了,使得刑法更加公正嚴謹。法修正案(九)已於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此次刑法的修正將一些以前沒規定為刑事處罰的行為,可以適用行政處罰的行為列入刑法。幅度之大,都是空前。在進一步打擊犯罪和明確刑罰的界限的同時,對普通百姓的學習、生活、工作、表達和社會交往也產生了重大影響。公法介入和管控社會的功能是空前的。刑法已經和我們的日常生活、學習、工作和社會活動產生了密切和重大影響。
二、刑法修正案九的亮點
減少適用死刑罪名
再減少9個適用死刑罪名
刑法死刑罪名已減至46個
新法進一步減少適用死刑的罪名。對走私武器、彈葯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幣罪、偽造貨幣罪、集資詐騙罪、組織賣淫罪、強迫賣淫罪、阻礙執行軍事職務罪、戰時造謠惑眾罪等9個罪的刑罰規定作出調整,取消死刑。
據了解,我國現有適用死刑的罪名55個,取消這9個後尚有46個。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逐步減少適用死刑罪名」。中央關於深化司法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的任務也要求,完善死刑法律規定,逐步減少適用死刑的罪名。據此,總結我國一貫堅持的既保留死刑,又嚴格控制和慎重適用死刑的做法,新法進一步減少適用死刑的罪名。
據介紹,2011年出台的刑法修正案(八)取消13個經濟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以來,我國社會治安形勢總體穩定可控,一些嚴重犯罪穩中有降。實踐表明,取消部分罪名的死刑,沒有對社會治安形勢形成負面影響,社會各方面對減少死刑罪名反應正面。這次取消死刑的9個罪名,在實踐中較少適用死刑,取消後最高可以判處無期徒刑。對相關犯罪在取消死刑後通過加強執法,該嚴厲懲處的依法嚴厲懲處,可以做到整體懲處力度不減,以確保社會治安整體形勢穩定。此外,上述犯罪取消死刑後,如出現情節特別惡劣,符合數罪並罰或者其他有關犯罪規定的,可依法判處更重的刑罰。
新法還進一步提高對死緩罪犯執行死刑的門檻。
現行刑法第五十條規定,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故意犯罪,查證屬實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執行死刑。
刑法修正案(九)將上述規定修改為:對於死緩期間故意犯罪,情節惡劣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後執行死刑;對於故意犯罪未執行死刑的,死刑緩期執行的期間重新計算,並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嚴懲恐怖主義犯罪
一些行為規定為犯罪形式
增加恐怖犯罪財產刑規定
刑法修正案(九)為維護公共安全,加大了對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犯罪的懲治力度。
針對近年來暴力恐怖犯罪出現的新情況、新特點,總結同這類犯罪作斗爭的經驗,新法在刑法現有規定的基礎上,作出以下修改補充:一是,對組織、領導、參加恐怖組織罪增加規定財產刑。二是,增加規定以製作、散發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圖書、音頻視頻資料或者其他物品,或者通過講授、發布信息等方式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或者煽動實施恐怖活動的犯罪;增加規定利用極端主義煽動、脅迫群眾破壞國家法律確立的婚姻、司法、教育、社會管理等制度實施的犯罪;增加規定明知是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圖書、音頻視頻資料或者其他物品而非法持有,情節嚴重的犯罪。三是,增加規定以暴力、脅迫等方式強制他人在公共場所穿著、佩戴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服飾、標志的犯罪。四是,將資助恐怖活動培訓的行為增加規定為犯罪,並明確對為恐怖活動組織、實施恐怖活動或者恐怖活動培訓招募、運送人員的,追究刑事責任。五是,將為實施恐怖活動准備凶器、危險物品或者其他工具,組織恐怖活動培訓或者積極參加恐怖活動培訓, 為實施恐怖活動與境外恐怖活動組織或者人員聯系,以及為實施恐怖活動進行策劃或者其他准備等行為明確規定為犯罪。
加強人身權利保護
嫖宿幼女罪名已成為歷史
收買婦兒一律作犯罪評價
刑法修正案(九)針對猥褻兒童、虐待兒童、老年人的案件時有發生,社會影響惡劣的情形,對刑法相關規定進一步作出完善。
1、修改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猥褻兒童罪,擴大適用范圍,同時加大對情節惡劣情形的懲處力度。具體規定為: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制猥褻他人或者侮辱婦女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眾或者在公共場所當眾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惡劣情節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猥褻兒童的,依照前兩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2、修改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罪,對於收買婦女、兒童的行為一律作出犯罪評價。對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對被買兒童沒有虐待行為,不阻礙對其進行解救的,將「可以不追究刑事責任」的規定,修改為「可以從輕處罰」;按照被買婦女的意願,不阻礙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將「可以不追究刑事責任」的規定, 修改為「可以從輕、減輕處罰」。
3、增加規定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殘疾人等負有監護、看護職責的人虐待被監護、看護的人,情節惡劣的,追究刑事責任。
4、取消嫖宿幼女罪。
根據各方面意見,取消現行刑法第三百六十條第二款規定的嫖宿幼女罪,對這類行為可以適用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條關於姦淫幼女的以強奸論、從重處罰的規定,不再作出專門規定。
維護信息網路安全
將加強公民個人信息保護
新增加編造虛假信息犯罪
為維護信息網路安全, 針對網路違法犯罪行為的新情況,刑法修正案(九)完善了懲處網路犯罪的法律規定:
1、為進一步加強對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修改出售、非法提供因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而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規定,擴大犯罪主體的范圍,同時,增加規定出售或者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犯罪。
2、針對一些網路服務提供者不履行網路安全管理義務,造成嚴重後果的情況,增加規定:網路服務提供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信息網路安全管理義務,經監管部門責令採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致使違法信息大量傳播的,或者致使用戶信息泄露,造成嚴重後果的,或者致使刑事案件證據滅失,情節嚴重的,以及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追究刑事責任。
3、對設立用於實施詐騙、傳授犯罪方法、製作或者銷售違禁物品、管制物品等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通訊群組的;發布有關製作或者銷售毒品、槍支、淫穢物品等違禁物品、管制物品或者其他違法犯罪信息的;為實施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發布信息的,明確規定為犯罪。
4、針對在網路空間傳授犯罪方法、幫助他人犯罪的行為多發的情況,增加規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路實施犯罪,為其犯罪提供互聯網接入、伺服器託管、網路存儲、通訊傳輸等技術支持,或者提供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情節嚴重的,追究刑事責任。
5、針對開設「偽基站」等嚴重擾亂無線電秩序,侵犯公民權益的情況,修改擾亂無線電通訊管理秩序罪,降低構成犯罪門檻,增強可操作性。
6、增加規定: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為犯罪行為。
加大懲處腐敗力度
刪去貪賄罪具體數額規定
重特大貪賄者可終身監禁
刑法修正案(九) 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加強反腐敗工作,完善懲治腐敗法律規定的要求,加大懲處腐敗犯罪力度,進一步完善反腐敗的制度規定:
1、修改貪污受賄犯罪的定罪量刑標准。
現行刑法對貪污受賄犯罪的定罪量刑標准規定了具體數額。這樣規定是198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當時懲治貪污賄賂犯罪的實際需要和司法機關的要求作出的。從實踐的情況看,規定數額雖然明確具體,但此類犯罪情節差別很大,情況復雜,單純考慮數額,難以全面反映具體個罪的社會危害性。同時,數額規定過死,有時難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做到罪刑相適應,量刑不統一。根據各方面意見,新法刪去對貪污受賄犯罪規定的具體數額,原則規定數額較大或者情節較重、數額巨大或者情節嚴重、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情節特別嚴重三種情況,相應規定三檔刑罰,並對數額特別巨大,並使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保留適用死刑。同時,考慮到反腐斗爭的實際需要,對犯貪污受賄罪,在提起公訴前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真誠悔罪、積極退贓,避免、減少損害結果的發生,可以從輕處罰。
2、增加規定,對犯貪污、受賄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在其死刑緩期執行二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後,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這一規定有利於體現罪刑相適應的刑法原則,維護司法公正,防止在司法實踐中出現這類罪犯通過減刑等途徑服刑期過短的情形,符合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
3、加大對行賄犯罪的處罰力度。
主要是:第一,完善行賄犯罪財產刑規定,使犯罪分子在受到人身處罰的同時,在經濟上也得不到好處。第二,進一步嚴格對行賄罪從寬處罰的條件。將「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可以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的規定,修改為「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對偵破重大案件起關鍵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4、嚴密懲治行賄犯罪的法網,增加規定為利用國家工作人員的影響力謀取不正當利益,向其近親屬等關系密切人員行賄的犯罪。具體規定為: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向國家工作人員的近親屬或者其他與該國家工作人員關系密切的人,或者向離職的國家工作人員或者其近親屬以及其他與其關系密切的人行賄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或者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或者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七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懲治失信背信行為
增加組織考試作弊等犯罪
虛假訴訟妨害司法為犯罪
刑法修正案(九)針對當前社會誠信缺失,欺詐等背信行為多發,社會危害嚴重的實際情況,為發揮刑法對公民行為價值取向的引領推動作用,對刑法作出補充。
1、修改偽造、變造、買賣居民身份證的犯罪規定,將證件的范圍擴大到護照、社會保障卡、駕駛證等依法可以用於證明身份的證件;同時將在依照國家規定應當提供身份證明的活動中,使用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護照、社會保障卡、駕駛證等依法可以用於證明身份的證件,情節嚴重的行為,規定為犯罪。
2、增加規定組織考試作弊等犯罪。
將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的,為他人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幫助的,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試題、答案的,以及代替他人或者讓他人代替自己參加考試等破壞考試秩序的行為規定為犯罪。
3、增加規定虛假訴訟犯罪。
將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規定為犯罪。
切實加強社會治理
增加危險駕駛應追責情形
襲警按妨害公務從重處罰
考慮到勞動教養制度廢除後與刑法相關規定的銜接,刑法修正案(九)針對當前社會治安方面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擬對刑法作相應修改。
1、進一步完善懲治擾亂社會秩序犯罪的規定,主要是:
(1)修改危險駕駛罪,增加危險駕駛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將「從事校車業務或者旅客運輸,嚴重超過額定乘員載客,或者嚴重超過規定時速行駛的;違反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定運輸危險化學品,危及公共安全的」,規定為犯罪。
(2)修改搶奪罪,將多次搶奪的行為規定為犯罪。
(3)將非法生產、銷售專用間諜器材或者竊聽、竊照專用器材的行為規定為犯罪。
(4) 將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致使工作、生產、營業和教學、科研、醫療無法進行,造成嚴重損失的;多次擾亂國家機關工作秩序,經行政處罰後仍不改正,造成嚴重後果的;多次組織、資助他人非法聚集,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的行為規定為犯罪。第五,修改完善組織、利用會道門、邪教組織破壞法律實施罪,加大對情節特別嚴重行為的懲治力度,同時對情節較輕的規定相應的刑罰。對利用邪教等姦淫婦女、詐騙財物的,予以數罪並罰。同時,增加規定對組織、利用邪教等蒙騙他人致人重傷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為保障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完善刑法有關規定。主要是:第一,將司法工作人員、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或者其他訴訟參與人,泄露依法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中不應當公開的信息,造成信息公開傳播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行為規定為犯罪。第二,修改擾亂法庭秩序罪,在原規定的聚眾哄鬧、沖擊法庭,毆打司法工作人員等行為的基礎上,增加「有毀壞法庭設施,搶奪、損毀訴訟文書、證據等擾亂法庭秩序行為,情節嚴重的」行為。
3、針對當前毒品犯罪形勢嚴峻的實際情況和懲治犯罪的需要,對生產、運輸易制毒化學品的行為作出專門規定。
4、增加規定,暴力襲擊正在依法執行職務的人民警察的,依照妨害公務罪的規定從重處罰。
綜上所述,其實刑法修正案九的意義主要是表現在,它和之前的刑法的區別上,它在不少方面做出了一定的修改,可以更好的保障好大家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嚴懲犯罪分子,保障社會的公平公正的秩序,有利於更好的維護好社會秩序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