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防震減災
A. 防災減災歸那個部門管
民政局+地震局
根據省編辦編辦發號及編辦文號文件精神,在市地震局基礎上組建市防震減災局,為市人民政府直屬事業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正縣級規格。
一、職責調整
(一)加強地震監測預報、震災預防和緊急救援三大工作體系建設與管理。
(二)加強防震減災法規和地震科普知識的宣傳教育。
二、主要職責
(一)貫徹執行國家、省有關防震減災的法律、法規、規章以及防震減災工作方針政策,並負責監督檢查執行情況;負責起草全市防震減災的法規、規章並組織實施。
(二)組織編制及實施全市防震減災規劃;監督管理防震減災事業經費和專項資金的使用。
(三)負責全市地震監測預報工作。完善地震監測預報工作體系,按照省地震監測預報工作的要求,對本市地震活動與地震前兆信息進行監測、分析、處理;對震情趨勢進行分析測報,並向市政府提出防震工作安排意見和減災防禦措施;負責規劃管理全市地震監測台網(站)及數字信息系統,實現資源共享;會同有關部門依法保護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指導縣區和地震台站地震監測預報工作。
(四)負責全市震害防禦工作。管理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按職責許可權審定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負責地震安全性評價建設工程的竣工驗收;負責管理人工地震動的監測與危害鑒定工作;負責全市地震災害預測管理工作;負責開展全市地震小區劃和地震斷裂帶探測工作,為城市規劃和建設提供地震地質資料;協助有關部門做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示範工程。
C. 什麼是防震減災防震減災的四個環節是什麼
防震減
災工作應重點抓好四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地震監測預報。這是地震工作的基礎,必須認
真做好。每年地震趨勢會商會確定的十幾個地震危險區,大約有70%-80%的地震發生在危險
區內。這些都是通過監測取得的成果。第二是震災預防。這個環節大多是政府行為,一是
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問題。貫徹執行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對防震減災工作非
常重要;二是構築物的科學設防,一些重大工程、生命線工程和易產生次生災害的工程,
必須按抗震設防要求建設;三是重要建築物必須做好地震安全性評價;四是普及防震減災
知識,提高民眾和政府的防震減災意識;五是震害預測,利用計算機技術確定出不同地區
不同烈度下可能的破壞情況,找出地震隱患,進而採取相應措施,消除隱患;六是做好地
震保險。第三個環節是地震應急。預案要因地制宜,具有可操作性。另外,震後趨勢判斷
也是做好應急工作的前提,南黃海地震我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四個環節是緊急救援和
重建。緊急救援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協調配合。另外,要加強應急救災技術設備
方面的研究。災區重建要考慮防震減災,要科學規劃。
杜國林
《中國減災報》1999年3月2日第一版
D. 防震減災的內容是什麼
防震減災的主要內容有防震減災規劃、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災害預防、地震應急救援、地震災後過渡性安置和恢復重建,以及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諸方面。
地球時時刻刻都處於運動變化之中,地球的運動變化產生許多力,其中最主要的是地殼運動所產生的力。
在地殼運動過程中,地下的岩層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擠壓、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當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在岩層構造比較脆弱的地方或原有斷層處就會發生突然的、快速的破裂,岩層斷裂之處就是震源,岩層斷裂所產生的振動就是地震。
(4)司法所防震減災擴展閱讀:
烈度、震級和震源深度之間的關系震級和烈度,既有區別,又互相聯系。對於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在不同的地區,烈度的大小是不一樣的。
可以這樣比喻,地震好比一顆炸彈爆炸,炸彈的炸葯量,相當於地震的震級,炸彈對各處的破壞程度,相當於地震烈度。在距炸彈爆炸地點近的地方,破壞就大;遠的地方,破壞就小。
地震烈度也是如此,地震烈度不僅跟震中距的遠近有關,而且與震級、震源深度以及地震波通過的介質條件(岩石的性質、岩層的構造)等多種因素有關。
一般震源淺、震級大的地震,破壞面積雖然較小但極震區破壞較嚴重;震源較深、震級大的地震,影響面積比較大,而震中烈度則不高。
E.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依法參加防震減災活動的義務。對嗎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依法參加防震減災活動的義務,是對的。
根據我國《防震減災法》第八條的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依法參加防震減災活動的義務。國家鼓勵、引導社會組織和個人開展地震群測群防活動,對地震進行監測和預防。國家鼓勵、引導志願者參加防震減災活動。」
本案中,市裡開展防震減災教育活動,在人口密集的地方進行人員疏散演練,提高大家在逃生時的應急及自救自護技能,並通過媒體對這方面知識進行宣傳,可以在地震災害發生時有效地保護公民的生命安全,減少不必要的非震傷害,對單位和個人都是非常有利的。依據法律規定,對於防震減災活動,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依法參加的義務。
(5)司法所防震減災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是為了防禦和減輕地震災害,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由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於1997年12月29日通過,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
2008年12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修訂,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F. 關於防震減災的資料
1、防震減災就是防禦和減輕地震災害。主要的解法是設計提高防震能力的建築,防震減災的主要內容有防震減災規劃、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災害預防、地震應急救援、地震災後過渡性安置和恢復重建,以及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方面。
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為了防禦和減輕地震災害,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於1997年12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
並於2008年12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進行了修訂。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6)司法所防震減災擴展閱讀:
防震減災工作意義:
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在全球氣候變化和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自然災害損失不斷增加,重大自然災害乃至巨災時有發生,我國面臨的自然災害形勢嚴峻復雜,災害風險進一步加劇。
在這種背景下,設立「防災減災日」,既體現了國家對防災減災工作的高度重視,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經濟社會平穩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通過設立「防災減災日」,定期舉辦全國性的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
有利於進一步喚起社會各界對防災減災工作的高度關注,增強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普及推廣全民防災減災知識和避災自救技能,提高各級綜合減災能力,最大限度地減輕自然災害的損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防震減災
G. 防震減災的措施
地震災害避險措施
地震,俗稱地動,就像閃電、打雷、刮風、下雨一樣,是一種自然現象。我們常見的地震多為構造地震,這類地震發生的次數最多(約佔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破壞力也最大,汶川地震即屬此類。
1、從發生地震到房屋倒塌,一般只有十幾秒的時間。強震襲來時,人們往往站不穩。如果一時逃不出去,最好就近找個相對安全的地方趴下,同時,盡可能找個枕頭、坐墊、書包、臉盆或厚書等護住頭、頸部,待地震過後再迅速撤離到室外開闊地帶。
2、住在平房的居民遇到地震時,如室外空曠,應迅速頭頂保護物跑到屋外;來不及跑時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堅固的傢具旁,並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塵、防煙。
3、住在樓房的居民,應選擇廚房、衛生間等開間小的空間避震;也可以躲在內牆根、牆角、堅固的傢具旁等易於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要遠離外牆、門窗和陽台;不要使用電梯,更不能跳樓。
4、正在教室上課、工作場所工作、公共場所活動時,應迅速抱頭、閉眼,在講台、課桌、工作台和辦公傢具下邊等地方躲避。
5、正在室外活動時,應注意保護頭部,迅速跑到空曠的場地蹲下;盡量避開高大建築物、立交橋,遠離高壓電線及化學、煤氣等工廠或設施。
6、正在野外活動時,應盡量避開山腳、陡崖,以防滾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遠離滾石前進方向的兩側方向跑。
7、正在駕車行駛時,應迅速躲開立交橋、陡崖、電線桿等,並盡快選擇空曠處停車。
H. 防災減災法律
我國一貫高度重視依法防災減災,制定了一系列涉及防災減災的法律法規,防災減災法律體系得到不斷完善。我國憲法第二十六條做出了防治災害的原則性規定。在此基礎上,我國有關防災減災的法律法規主要包括:《突發事件應對法》《環境保護法》《氣象法》《防震減災法》《消防法》《防洪法》《森林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規。此外,不少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也對防災減災做出了相關規定。
I. 有哪些防災減災的法律法規(自然災害)
當然有的哈,
比方說去年剛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地質災害防治條例》,《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