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林文學
Ⅰ 最高人民法院起訴科科長一林有維, 有這個人嗎
有啊。
Ⅱ 最高人民法院院關於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事裁判佔有他人財物的行為如何適用
1、2006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偽造證據通過訴訟獲取他人財物的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批復》的內容是:「該問題在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2002年10月24日發布的《關於通過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事裁判佔有他人財物的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中已經明確。該答復在起草過程中已徵求了我室意見。你院(人民法院)在審理此後發生的有關案件時可參酌適用該《答復》的規定。
2、而其中提到的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2002年10月24日發布的《關於通過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事裁判佔有他人財物的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的內容是: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關於通過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
事裁判佔有他人財物的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
山東省人民檢察院研究室:
你院《關於通過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事裁決佔有他人財物的行為能否構成詐騙罪的請示》(魯檢發研字[2001]第11號)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通過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事裁判佔有他人財物的行為所侵害的主要是人民法院正常的審判活動,可以由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作出處理,不宜以詐騙罪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如果行為人偽造證據時,實施了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的行為,構成 犯罪 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二款的規定,以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罪追究刑事責任;如果行為人有指使他人作偽證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百零七條第一款的規定,以妨害作證罪追究刑事責任。
Ⅲ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正文!謝謝!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10年1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02次會議通過)
為依法懲治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等非法集資犯罪活動,根據刑法有關規定,現就審理此類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律規定,向社會公眾(包括單位和個人)吸收資金的行為,同時具備下列四個條件的,除刑法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規定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
(一)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經營的形式吸收資金;
(二)通過媒體、推介會、傳單、手機簡訊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
(三)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股權等方式還本付息或者給付回報;
(四)向社會公眾即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
未向社會公開宣傳,在親友或者單位內部針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的,不屬於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
第二條實施下列行為之一,符合本解釋第一條第一款規定的條件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的規定,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定罪處罰:
(一)不具有房產銷售的真實內容或者不以房產銷售為主要目的,以返本銷售、售後包租、約定回購、銷售房產份額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
(二)以轉讓林權並代為管護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
(三)以代種植(養殖)、租種植(養殖)、聯合種植(養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
(四)不具有銷售商品、提供服務的真實內容或者不以銷售商品、提供服務為主要目的,以商品回購、寄存代售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
(五)不具有發行股票、債券的真實內容,以虛假轉讓股權、發售虛構債券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
(六)不具有募集基金的真實內容,以假借境外基金、發售虛構基金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
(七)不具有銷售保險的真實內容,以假冒保險公司、偽造保險單據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
(八)以投資入股的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
(九)以委託理財的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
(十)利用民間「會」、「社」等組織非法吸收資金的;
(十一)其他非法吸收資金的行為。
第三條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數額在20萬元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
(二)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對象30人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對象150人以上的;
(三)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給存款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給存款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
(四)造成惡劣社會影響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規定的「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
(一)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數額在500萬元以上的;
(二)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對象100人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對象500人以上的;
(三)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給存款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給存款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250萬元以上的;
(四)造成特別惡劣社會影響或者其他特別嚴重後果的。
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的數額,以行為人所吸收的資金全額計算。案發前後已歸還的數額,可以作為量刑情節酌情考慮。
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主要用於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能夠及時清退所吸收資金,可以免予刑事處罰;情節顯著輕微的,不作為犯罪處理。
第四條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實施本解釋第二條規定所列行為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條的規定,以集資詐騙罪定罪處罰。
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
(一)集資後不用於生產經營活動或者用於生產經營活動與籌集資金規模明顯不成比例,致使集資款不能返還的;
(二)肆意揮霍集資款,致使集資款不能返還的;
(三)攜帶集資款逃匿的;
(四)將集資款用於違法犯罪活動的;
(五)抽逃、轉移資金、隱匿財產,逃避返還資金的;
(六)隱匿、銷毀賬目,或者搞假破產、假倒閉,逃避返還資金的;
(七)拒不交代資金去向,逃避返還資金的;
(八)其他可以認定非法佔有目的的情形。
集資詐騙罪中的非法佔有目的,應當區分情形進行具體認定。行為人部分非法集資行為具有非法佔有目的的,對該部分非法集資行為所涉集資款以集資詐騙罪定罪處罰;非法集資共同犯罪中部分行為人具有非法佔有目的,其他行為人沒有非法佔有集資款的共同故意和行為的,對具有非法佔有目的的行為人以集資詐騙罪定罪處罰。
第五條個人進行集資詐騙,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數額較大」;數額在3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數額巨大」;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數額特別巨大」。
單位進行集資詐騙,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數額較大」;數額在15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數額巨大」;數額在50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數額特別巨大」。
集資詐騙的數額以行為人實際騙取的數額計算,案發前已歸還的數額應予扣除。行為人為實施集資詐騙活動而支付的廣告費、中介費、手續費、回扣,或者用於行賄、贈與等費用,不予扣除。行為人為實施集資詐騙活動而支付的利息,除本金未歸還可予折抵本金以外,應當計入詐騙數額。
第六條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准,向社會不特定對象發行、以轉讓股權等方式變相發行股票或者公司、企業債券,或者向特定對象發行、變相發行股票或者公司、企業債券累計超過200人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九條規定的「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構成犯罪的,以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定罪處罰。
第七條違反國家規定,未經依法核准擅自發行基金份額募集基金,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的規定,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第八條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違反國家規定,利用廣告為非法集資活動相關的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宣傳,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條的規定,以虛假廣告罪定罪處罰:
(一)違法所得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
(二)造成嚴重危害後果或者惡劣社會影響的;
(三)二年內利用廣告作虛假宣傳,受過行政處罰二次以上的;
(四)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明知他人從事欺詐發行股票、債券,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擅自發行股票、債券,集資詐騙或者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等集資犯罪活動,為其提供廣告等宣傳的,以相關犯罪的共犯論處。
第九條此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3)最高人民法院林文學擴展閱讀
關於非法集資刑事案件性質認定問題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非法集資刑事案件性質認定問題的通知
法〔2011〕262號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非法集資刑事案件性質認定問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解放軍軍事法院,新疆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
為依法、准確、及時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現就非法集資性質認定的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行政部門對於非法集資的性質認定,不是非法集資案件進入刑事程序的必經程序。行政部門未對非法集資作出性質認定的,不影響非法集資刑事案件的審判。
二、人民法院應當依照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有關規定認定案件事實的性質,並認定相關行為是否構成犯罪。
三、對於案情復雜、性質認定疑難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在有關部門關於是否符合行業技術標準的行政認定意見的基礎上,根據案件事實和法律規定作出性質認定。
四、非法集資刑事案件的審判工作涉及領域廣、專業性強,人民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當中要注意加強與有關行政主(監)管部門以及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的配合。審判工作中遇到重大問題難以解決的,請及時報告最高人民法院。
二○一一年八月十八日
Ⅳ 最高人民法院的歷任院長分別是誰
1、沈鈞儒(1949年10月—1954年9月)
浙江嘉興人,字秉甫,號衡山。清末進士。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後參加辛亥革命。1912年加入中國同盟會。五四運動期間,撰文提倡新道德、新文化。曾任國會議員、廣東軍政府總檢察廳檢察長、上海法科大學教務長。
2、董必武(1954年9月—1959年4月)
董必武(1886年3月5日-1975年4月2日),原名董賢琮,又名董用威,字潔畲,號壁伍。湖北黃安(今紅安)人。曾任中共六屆中央委員,七、八、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
3、謝覺哉(1959年4月—1965年1月)
謝覺哉(1884年4月27日——1971年6月15日),字煥南,別號覺哉,亦作覺齋。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延安五老」之一、著名的法學家和教育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法學界的先導、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
4、楊秀峰 (1965年1月—1975年1月)
楊秀峰(1897年2月27日—1983年),原名碧峰,字秀林。1897年出生於直隸省(河北)遷安縣楊團堡村的一個書香門第。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教育家、法學家,我國公安政法戰線的傑出領導人。全國解放後,任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高教部部長,教育部部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5、江華 (1975年1月—1975年3月)
江華(1907年8月1日-1999年12月24日),原名虞上聰,曾用名「黃琳、黃春」,瑤族,1907年8月1日出生,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大石橋鄉鷓鴣塘村人。曾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第一書記、浙江省政協主席、浙江省軍區政委、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庭長。1975年1月-1978年3期間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6、江華 (1975年3月—1983年6月)
江華(1907年8月1日-1999年12月24日),原名虞上聰,曾用名「黃琳、黃春」,瑤族,1907年8月1日出生,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大石橋鄉鷓鴣塘村人。曾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第一書記、浙江省政協主席、浙江省軍區政委、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庭長。1975年1月-1978年3期間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7、鄭天翔(1983年6月—1988年4月)
鄭天翔(1914.09.09~2013.10.10),男,曾用名鄭庭祥,內蒙古自治區(原綏遠省)涼城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政法戰線的傑出領導人,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中共第七次、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8、任建新 (1988年4月—1993年3月)
任建新,1925年8月生,山西汾城(今襄汾)人,194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工作,北京大學工學院化學工程系肄業,律師。曾任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書記,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
9、任建新 (1993年3月—1998年3月)
任建新,1925年8月生,山西汾城(今襄汾)人,194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工作,北京大學工學院化學工程系肄業,律師。曾任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書記,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
10、肖揚 (1998年3月—2003年3月)
男,漢族1938年8月生,廣東河源人,196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2年1月參加工作,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畢業,大學學歷。2008年12月被推選為中國法官協會名譽會長。中共第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委員。
11、肖揚 (2003年3月—2008年3月)
男,漢族1938年8月生,廣東河源人,196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2年1月參加工作,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畢業,大學學歷。2008年12月被推選為中國法官協會名譽會長。中共第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委員。
12、王勝俊 (2008年3月—2013年3月)
王勝俊,男,漢族,1946年10月生,安徽宿州人,1968年9月參加工作,1972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合肥師范學院歷史系畢業,大學學歷。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曾任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13、周強 (2013年3月—2018年3月)
周強,男,漢族,1960年4月生,湖北黃梅人,1976年8月參加工作,1978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西南政法學院研究生院民法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法學碩士學位。現任中共十九屆中央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審判委員會委員,首席大法官。
14、周強 (2018年3月—今)
周強,男,漢族,1960年4月生,湖北黃梅人,1976年8月參加工作,1978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西南政法學院研究生院民法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法學碩士學位。現任中共十九屆中央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審判委員會委員,首席大法官。
Ⅳ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林地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介紹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林地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共七條,自2005年12月30日起施行。該解釋是對於審理破壞林地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答疑。
Ⅵ 林文學簡介
詠春拳功夫也許是在世界上最知名的武術,它來自中國南方被以極大的熱情散布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宗師葉問由中國帶到香港,詠春拳得到高度重視基於其高效率的戰斗方法和許多著名的代表人物。其中一個最顯著的人物是葉問的第一代學生-已故黃淳梁。黃師公早年贏得了60場比武為自己和詠春拳打出聲譽。成為葉問武館之教練後,他被認為是李小龍詠春拳主要的導師。黃師公也是很有成就的草葯醫生,以及一個很搶手的書法家。
在加州蒙特利公園市,黃師公的最資深繼任者之一已在過去幾年中一直默默地教他老師的詠春拳系統。這繼承者是師傅Gary林(林文學)。林師傅跟隨黃淳梁師公學習詠春拳超過15年和為他的武館之總教練6年。 1978年,林師傅擊敗了所有的挑戰者贏得香港自由搏擊冠軍。因為這場競賽的勝利他被授予了雕刻」詠春」二字的金幣獎章,並獲得他的同門和其他門派的尊重和敬佩。 (譯者注:直到現在林師傅每天還是戴著這」詠春」金幣做成的項鏈)林師傅也是一個有成就泰國拳擊手,並在九十年代初期往往擔任在香港泰拳比賽的裁判。林師傅已經教詠春拳功夫和泰國拳20多年。他也很榮幸擔任1991年香港詠春拳體育會的董事(President)。
林師傅敘述了黃淳梁/林文學詠春拳系統有5個主要部分的研究。這些部分將學生在詠春拳培訓整個過程中學習的技術進行大的分類,給予了的整個詠春拳系統全面的架構。此外黃淳梁/林文學詠春拳系統也教導木人樁,六點半棍和八斬刀。
。
5個主要部分如下,並詳細說明每一項:
1.過手-手法(手,拳,掌,肘,肩)技擊招式
2.控製法(Closing)-(站立的)封手,抓,拿,,摔法
3.步法/腳法-踢法和腿的破壞
4.推法-單手和雙手發放/彈射
5.拉法-外部,內部和旋轉發放/彈射
最有名的詠春拳招式屬於過手這一種類,這些動作最常見的黐手中。過手技術通常著重於獲得與對手的四肢產生接觸,然後利用這接觸做為橋梁,以獲得侵入目標區,這橋梁可以是對手提供的或詠春拳手所創造。頭部和頸部是首選的目標,次要目標在對手的上部和下部軀乾的中線。過手所用的招式取決於各種的情況,通常執行時會同時結合進攻/控制和防禦行動。
林師傅描述各種詠春拳招式為一個的武術自助餐,每個學生是由老師帶領著體驗形形色色的武術菜餚。仔細選擇,而不是匆匆忙忙的過程中,慢慢享受武術菜餚,然後徹底消化。當學生成熟時,他/她也准備好一個詠春拳技術工具箱,充滿了最適當的行動,面對當時刻的需要。也許最重要的因素,改變了學生的工具箱成為一個有效的戰斗系統的是黐手。黐手是詠春拳的公開的秘密的,讓詠春拳手成功運用,結合和不斷變化從一個招式到另一個招式。
黐手被視為是詠春拳的靈魂,在其高階的形式是一個自由的敏感性的練習,最好的訓練是學生不僅是學習如何打擊對手,而且也涉及如何感覺和控制其攻擊動作。黐手讓學生有機會獲得使用詠春拳技巧的經驗,仍然能夠帶著相同數目的牙齒回家。黐手不只是學習掌握肢體動作,它也是成功訓練詠春拳所必要對心理和情感至關重要的培育。這概念必須被理解和應用,如果要真正理解高層次的概念和其將變自己的,如「身心合一」(身體和精神的統一,思想和行動統一在一起)。
林師傅說,每個人總是要在同一的道路發展;必須熟練每個訓練步驟,一點也無例外。如果學生希望達到詠春拳高峰,他/她必須掌握的不僅是肢體方面的,但他/她也需要自己的掌握心理和情感的。
黃淳梁詠春拳下一個部分稱為控製法(Closing)。控製法所有各方面的培訓,是學習如何進入,佔領和控制對手的位置。控製法還包括抓和拿住敵人技術,類似擒拿術。控製法最終使詠春拳手能夠超越對手的三關(手腕,肘和肩),阻止他的行動,並占據了他的位置。控製法技術重點在搞亂對手的平衡,打破對手正對你的能力,化掉他正確的結構產生的力量。控製法可使用一個動作做抓住對手,或添加其他技術,如打斷腿,摔法或發放。
控製法,連同所有其他非打擊招式,是在林師傅的詠春拳稱為輔助的動作。林師傅是指出輔助的動作,通常不會被用來發動攻擊,而是使用在主要的攻擊之後。因為輔助的動作,如控製法,不是詠春拳的主要特點,主要特點是攻擊和使你的對手無能力攻擊,輔助的動作只會在我們的首要攻擊能力外增加另一個進一步控制和多樣化的層面。輔助的動作如控製法僅在機會出現時才使用的,在迅速變化和近距離的黐手或街頭打鬥中在機會出現時自動作出的反應。
步法/腳法是了解完整的空手格鬥的至關重要的一環。這些技術在黃淳梁詠春拳包括了步法,封腳加上發放,摔法,腿的傷害,當然還有踢。腳法/腳法步法是透過訓練腿部力量,協調,還有特別是平衡。詠春拳踢的力道是和手打力道一樣,因為它來自相同的身體結構性調整與地面。踢的攻擊目標往往是膝蓋和腳踝,以及腹部,髖關節和軀乾的下半部。踢的用法是透過不懈的練習和黐腳的訓練。黐腳是一個腳敏感度的訓練;這一訓練發展協調性,時間點的選擇和准確性。
腿攻擊可作為單獨的技術,執行獨立的攻擊行動,或作為戰略性攻擊的一部分來擾亂對手和造成對手身體的不平衡。詠春拳有一個說法: 「手動,腿也動。腿動,手也動」,到最後手和腿是一起行動的如陰和陽是一起的。看到詠春拳高手錶演這些類型的腿攻擊行動,是一次讓人謙卑和恐懼的感覺到詠春拳踢法和步法技術的直接和殘酷性。
黃淳梁詠春拳接下來的兩個概念是推法和拉法。這兩個概念的相似處在它們同樣被用來破壞和削弱對手的平衡,結構和根基。從而削弱他的發力和有效的搏鬥。推和拉也削弱對手的能力替自己反擊,摧毀他接著行動的機會,並讓他容易受到我們的攻擊。推和拉是與其他類型的技術組合使用,,如封手和摔法,破壞對手的平衡,或者為我們自己創造一個有利的位置。當我們面對一個更高大和更強有力的對手時,這些推和拉的技術是至關重要的戰斗時,因為這些技術能對手的身體移動和失去平衡,從而奪走好的結構產生的力道。當我們面對多人攻擊時,推和拉也非常重要的,利用這些技術創造人肉障礙,盾牌和武器。這些技術也可用環境來當您的武器,將你的對手砸向在您的周圍地區可使用的東西。推法和拉法的不同處在推法被看作是一種控制的動作(需要一定程度的技能),而拉法被看作是一種機會的動作(當機會出現果斷地採取行動)。
黃淳梁/林文學詠春拳系統也教授木人樁,發展的結構性的力道和如何正確運用這一力道。身心合一的概念是在這里促進(思想,身體和精神的統一行動),每種招式的應用皆以冷靜和有審慎的目的。林師傅往往指木人樁是你的第二個教練,自然地幫助你有正確的結構和培養恰當的時間感和使用適當的角度。詠春拳練習者打木人樁時最好是想像在實戰情況,這是被稱為與假想敵人對練。
此外,林師傅的詠春拳訓練,包括六點半棍的教學,也稱為龍棍。訓練六點半棍可作為武器,並可作為訓練內力的工具。為了訓練的效果,六點半棍長為九英尺而且用最重的木材製造。學會六點半棍之後任何像棍的東西可作為武器。使用六點半棍需要好的能力控制這武器。它的應用極相似詠春拳的空手的手法,六點半棍是靠正確的身體結構和側重於控制對方的中線極;而不是追他們的武器。
最後,林師傅教八斬刀作為培訓的工具和武器,這個學習是保留給最後階段的訓練;這是因為學生需要能駕馭空手的技術後,他/她正確地使用刀。雙刀的招式幾乎完全依賴詠春拳空手的技術。雙刀的訓練和使用並不像六點半棍取決於正確的身體結構產生的力道,而是靠如何充分運用刀鋒利的地方和招式的應用。
林文學師傅的教學理念是一個公開的和公正的教法;只要是肯下功夫和下決心學習的學生,林師傅都很樂意地教導。林師傅致力於為後代維護詠春拳和提高詠春拳至更佳的發展水平和更高的水準。
Ⅶ "辱母案"由無期改判5年法官怎麼說的
"辱母案"為何由無期改判5年?法官:天理國法人情。
1月19日消息, 談及於歡案,二審主審法官、山東省高級人 民法 院吳靖18日在北京表示,通過二審開庭審理,最大限度地還原整個案件的事實情節,並在此基礎上通盤考慮天理、國法、人情,最終依法作出裁判。
吳靖是在「中國司法,不負江山不負卿——中國長安網2017年度照片發布暨向中國美術館捐贈儀式」上作如上表述的。當日,包括於歡案二審宣判現場在內的25幅照片入選中國長安網2017年度照片,其中10幅永久性入藏中國美術館。
於歡案因「刺死辱母者」的相關報道,備受輿論關注。2017年2月17日,山東省聊城市中 級法 院一審以故意傷害罪判處於歡無期徒刑。同年6月23日,山東省高級人 民 法院對於歡故意傷害案二審公開宣判,以故意傷害罪改判於歡有期徒刑5年,維持原判附帶民事部分。
該案中,司法與輿論良性互動,互聯網輿論場由此發出「中國司法:不負江山不負卿」的聲音。
無期為何改判5年?於歡案二審主審法官釋疑
在18日的活動現場,作為該案二審主 審 法 官,山東省高級人 民法 院吳靖坦言,當時感受到了巨大的責任和壓力。
「作為受到社會如此關注的一個案件,我們怎樣通過二審的開 庭審 理,最大限度地還原整個案件的事實情節,並且在此基礎上通盤考慮天理、國法、人情,最終依法作出裁判。」 吳靖說。
他指出,裁判結果一方面要符合法律的規定,同時還要讓人 民群眾從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這個責任是沉甸甸的,壓力也是巨大的。
資料圖: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依法公開審理上訴人於歡故意傷害一案。
如何看待輿論關切和法治之間的關系?
對於輿論關切和法治之間的關系,吳靖結合於歡案表示,這是因媒體報道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的一起刑事案件。社會關注度之高,歷年來少有,應當說是空前的。
吳靖說,從媒體報道和網上評論的情況看,盡管說法上各不相同,但絕大多數媒體和社會公眾都希望二審法 院能通過二審 審 理,在查清事實的基礎之上,依法辦案,作出公正的處理。
「從這個角度來說,輿論和我們法院的目標和出發點是一致的。」
吳靖認為,作為法 院而言,面對輿論高度關注的案件時,首先要認真梳理社會關注的問題有哪些,同時認真研究引發社會關注的原因是什麼,更重要的是要把社會關注作為改進工作、補齊短板的一個巨大動力,同時要以實事求是、開誠布公和真誠的態度,對社會所關注的問題給予積極的回應。
Ⅷ 為什麼"辱母案"由無期改判5年
談及於歡案,二審主審法官、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吳靖18日在北京表示,通過二審開庭審理,最大限度地還原整個案件的事實情節,並在此基礎上通盤考慮天理、國法、人情,最終依法作出裁判。
在林文學看來,群眾對司法案件的關注,實際上是群眾高度關注法院工作,既是對法院工作的監督,更是一種期待,是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的期待,法院必須要回應這種期待,滿足這種需求。
林文學認為,在於歡案二審的審理中,山東高院傾聽群眾的呼聲,回應群眾的關切,接受群眾的監督,使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高度統一。山東高院同時還堅持司法定力,依法嚴格辦案,依照法律的程序,依照法律的規定,認定事實、適用法律。
林文學強調了該案二審庭審的信息公開:在整個庭審過程,通過圖文、視頻發布176條微博,將整個庭審完全呈現在公眾面前,消除了各種質疑。
他認為從中啟示有三點,一是始終堅持認真傾聽群眾呼聲,回應社會關切;二是始終堅持司法定力,嚴格依法裁判;三是始終堅持最大限度的司法公開。
談及是什麼讓輿論回歸理性時,最高人民檢察院政治部宣傳部部長陳有賢表示,最主要的是司法公開,也就是增加透明度。
「話語權決定主導權,時效性決定有效性,透明度決定公信度。」陳有賢說,檢察機關遵從了輿論的傳播規律,從話語權、時效性和透明度三方面入手,第一時間回應關切,履行檢察機關職能,用實際行動爭取到話語權,並得到有效的傳播,讓輿論關注回歸到案件本身,讓案件在法律框架下得到裁判。
如何看待輿論關切和法治之間的關系?
對於輿論關切和法治之間的關系,吳靖結合於歡案表示,這是因媒體報道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的一起刑事案件。社會關注度之高,歷年來少有,應當說是空前的。
吳靖說,從媒體報道和網上評論的情況看,盡管說法上各不相同,但絕大多數媒體和社會公眾都希望二審法院能通過二審審理,在查清事實的基礎之上,依法辦案,作出公正的處理。
「從這個角度來說,輿論和我們法院的目標和出發點是一致的。」
吳靖認為,作為法院而言,面對輿論高度關注的案件時,首先要認真梳理社會關注的問題有哪些,同時認真研究引發社會關注的原因是什麼,更重要的是要把社會關注作為改進工作、補齊短板的一個巨大動力,同時要以實事求是、開誠布公和真誠的態度,對社會所關注的問題給予積極的回應。
"辱母案"由無期改判5年是正義的體現。
Ⅸ 最高人民法院審委會人員名單
首席大法官:王勝俊,男,漢族,1946年10月生,安徽宿州人,1972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8年9月參加工作,合肥師范學院歷史系畢業,大學學歷。 現任中共中央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中央政法委員會秘書長。
一級大法官:沈德詠,男,1954年2月出生,漢族,江西九江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二級大法官:張軍,男,1956年10月出生,漢族,山東博興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二級大法官。
萬鄂湘,男,1956年5月出生,漢族,湖北公安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二級大法官。
江必新,男,漢族,1956年9月生,湖北省枝江縣人,北京大學法學院行政法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法學博士。2002年12月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2004年任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2007年12月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委會委員、審判員。
蘇澤林,男,1951年7月出生,漢族,四川資陽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二級大法官。
奚曉明,男,1954年6月出生,漢族,江蘇常州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二級大法官。
熊選國,男,1964年12月出生,漢族,湖南常德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二級大法官。
張建南,1953年5月出生,漢族,湖北咸寧人,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二級大法官。
王秀紅,女,1945年11月出生,漢族,河北滄縣人。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二級大法官。
黃爾梅,女,1951年12月出生,漢族,廣東中山人。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二級大法官。
景漢朝,男,1960年11月出生,漢族,河北深縣人。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二級大法官。
Ⅹ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 沈德詠,男,1954年2月出生,漢族,江西九江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專
○ 張軍,男,1956年10月出生,漢屬族,山東博興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二級大法官。
○ 萬鄂湘,男,1956年5月出生,漢族,湖北公安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二級大法官。
○ 黃松有,男,1957年12月出生,漢族,廣東汕頭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二級大法官。
○ 江必新,男,漢族,1956年9月生,湖北省枝江縣人,北京大學法學院行政法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法學博士。2002年12月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2004年任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2007年12月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委會委員、審判員。
○ 蘇澤林,男,1951年7月出生,漢族,四川資陽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二級大法官。
○ 奚曉明,男,1954年6月出生,漢族,江蘇常州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二級大法官。
○ 熊選國,男,1964年12月出生,漢族,湖南常德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二級大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