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上突發
1. 刑法上的各種犯,比如危險犯結果犯舉動犯什麼的,幫我都總結出來,還要名詞解釋,復制粘貼的也可以,只要
以對法益的實際侵害作為處罰根據的犯罪,稱為實害犯
以對法益發生侵害的危險作為處罰根據的犯罪,是危險犯。
危險犯是與實害犯相對應的概念
對於結果犯,我國刑法理論界主要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理解:一種觀點認為結果犯是指以法定的犯罪結果的發生作為犯罪既遂標志的犯罪;另一種觀點認為結果犯是以法定的犯罪結果發生為犯罪成立要件的犯罪
依據危害行為而非危害結果來下定義的犯罪稱為「行為犯」
行為犯和結果犯是一組對應的概念
結果加重犯,又叫加重結果犯。是指故意實施刑法規定的一個基本犯罪行為,由於發生了更為嚴重的結果,刑法加重其法定刑的情況。
情節加重犯 實施基本的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由於具有嚴重情節,法律規定對其加重法定刑的犯罪
情節減輕犯 實施基本的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由於情節輕微,法律規定對其減輕法定刑的犯罪
這是不同原因加重或者減輕刑罰的情況
想像競合犯也稱觀念的競合、想像的數罪,是指基於數個罪過,實施一個犯罪行為,同時侵犯數個犯罪客體,觸犯數個罪名的情況。
法條競合,指一個犯罪行為同時觸犯數個具有包容關系的具體犯罪條文,依法只適用其中一個法條定罪量刑的情況。
牽連犯:指出於一個犯罪目的,實施數個犯罪行為,數個行為之間存在手段與目的或者原因與結果的牽連關系,分別觸犯數個罪名的犯罪狀態。且對於牽連犯,除我國刑法已有規定的外,從一重罪論處。
吸收犯是指存在數個犯罪行為,其中一個犯罪行為吸收其它的犯罪行為,僅成立一個罪名的犯罪形態,一般選較重罪行量刑
是區分一罪與數罪的情形
2. 刑法犯罪故意種類之間接故意這兩種情形是什麼含義
A 犯罪的間接故意的情況
實踐中,犯罪的間接故意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行為人為追求某一犯罪目的而放任另一危害結果的發生。
比如,行為人在其妻碗里投毒殺妻,明知孩子可能分食毒葯,但由於殺妻心切而放任孩子中毒死亡。此案中,行為人在預見到孩子可能中毒死亡的情況下,為追求其妻死亡的結果,而放任孩子中毒死亡結果的發生。
(2)行為人為追求一個非犯罪目的而放任某種危害結果的發生。
比如,行為人為了打野豬而對可能打死路人這種危害結果採取放任的態度,結果把行人打死。此案中,行為人在預見到路人可能中槍死亡的情況下,為了追求一個非犯罪目的,而放任路人中槍死亡結果的發生。
(3)在突發性犯罪中,行為人在瞬間情緒沖動下,不計後果地實施危害行為,放任危害結果的發生。
比如,一些青少年臨時起意,動輒行凶,不計後果,捅人一刀而去並致人死亡。在這些案例中,行為人對於行為會給對方造成何種損害並無明確的認識和追求,但無論出現什麼結果,都在行為人主觀預見范圍內,並持放任其發生的態度。
3. 刑法上危害行為及其表現形式有哪些
二、 危害行為的表現形式
危害行為有多種多樣,刑法理論上根據危害行為的表現形式將眾多的危害行為分為兩種基本形式:作為與不作為。
(一) 作為
1. 作為的概念
作為是指行為人以積極的身體活動實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為。即「不當為而為之「。在刑法中大多數犯罪以作為的方式構成,如搶劫罪、詐騙罪、貪污罪、逃脫罪、強奸罪。作為是危害行為的基本形式,它自然具有危害行為的三個基本特徵,此外,還具有以下特殊性:①作為的外在表現是人的身體的積極動作,如將一名婦女按倒,強行實施姦淫行為。②作為通常由人的一系列積極舉動組成,而不是僅指個別的動作。例如扒竊行為,由靠近被害人,將手伸入被害人衣袋或提包,竊取錢物等動作組成。③作為是違反刑法禁止規范的危害行為。刑法規范由禁止規范和命令規范組成,作為即違反了刑法 的禁止性規范。
2. 作為的實施方式
(1) 利用行為人自己的身體實施的作為。這是作為最常見的實施方式。身體活動既可以是四肢的活動,也可以是五官的活動,還可以是身體和其他部位的動作,例如以拳腳傷人,以口頭誹謗、侮辱、誣告他人,以眼神示意教唆他人犯罪,都是以身體實施的行為。
(2) 利用物質性工具實施的作為。如利用刀、槍、毒葯去殺人、傷人,利用偽造的證件詐騙他人錢財。
(3)利用他人實施的作為。這是指行為人利用無責任能力的人(包括未成年人、精神病人)實施的行為,如教唆不滿14歲的人放火、強奸。在這種情況下,無責任能力人的行為,實際上成為犯罪分子實施犯罪的工具。
(4)利用動物實施的行為。如利用患有狂犬病的狗、貓去傷害、殺害他人,利用毒蛇傷人、殺人。
(5)利用自然力實施的作為。如某甲將一智商低下的人騙到野外,明知電閃雷鳴會對人造成危害而故意讓自然的雷擊死,即是利用自然力實施的作為。
(二)不作為
1.不作為的概念
不作為就是指行為人負有某種行為的特定義務,能夠履行而不履行的危害行為。即「當為而不為」。不作為是與作為相對應的危害行為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構成刑法中的不作為,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1)行為人負有實施某種積極行為的特定義務,這是成立不作為的前提條件。行為人負有的這種特定義務是法律上的義務,不只是普通的道德義務。如果行為人沒有這種特定義務,則不構成刑法中的不作為。關於特定義務的根據或來源,通常認為有以下幾種。
①法律明文規定的義務。這里的法律是指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一切行為規范的總稱,包括憲法、普通的法律(狹義)、行政法規、條例、規章等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法律規定的任何一種義務,都可以成為刑法中不作為的根據,只有其他法律所規定的義務,成為刑法規范所要求履行的義務時,才是不作為的法律義務的根據。例如,婚姻法規定的家庭成員之間有相互撫養的義務,但是夫妻兩人吵架,如果女方欲去自殺,而男方並不阻止其自殺,結果女方自殺身亡時,並不能認為男方有阻止或搶救的刑法 上的義務。因為刑法並未規定此種救助義務,所以對男方不能認定為成立刑法上的義務,從而追究其刑事責任。(這個問題目前刑法理論界有不同的看法,司法實踐中 有獎吵架後看著妻子自殺的丈夫判以故意殺人罪的判例。)
②行為人的職務上或業務上要求履行的義務。如值班醫生有為病人治病的義務,消防隊員有救火的義務。它是以該行為人擔任某種職務,從事某種業務並正在執行為前提,否則就不發生履行該義務的問題。
③法律行為引起的義務。法律行為是指法律上能夠產生一定權利義務的行為。若一定的法律行為產生某種特定的積極義務,行為人不履行該義務,以致使刑法所保護的客體受到侵害或威脅,就可以成立不作為形式的危害行為。例如,受雇為他人照顧小孩的保姆,負有看護小孩使其免受意外傷害的義務,如果保姆不負責任,見危不救,致使小孩身受重傷,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④先行行為引起的義務。這種義務是指由於行為人的行為而使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處於危險狀態時,行為人負有採取有效措施排除危險或防止結果發生的特定義務。如果行為人不履行這種義務,就是以不作為的形式實施的危害行為。例如,由於行為人的過失行為引起火災時,行為人有積極滅火的特定義務;汽車司機在交通肇事後,有及時救助傷員的義務;成年人帶小孩去游泳,負有保護小孩安全的義務。
(2)行為人有履行特定義務的可能性或履行能力。行為人雖然具有實施某種積極行為的義務,但是由於某種客觀原因存在,根本不可能履行或不具備履行該項義務的能力,則不能成立刑法中的不作為。
(3)行為人由於不履行特定義務,已經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結果的發生。這是區分作為與不作為的外在標志。
4. 如果刑事案件中的,比如兇殺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在偵查階段突發疾病死亡該怎麼處理。案件怎麼辦
公安機關應當撤銷案件。
法律依據: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5條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因為案件尚在偵查階段,所以應當的處理就是公安機關撤銷案件。
5. 刑法上的意外事件如何解釋
刑法上的意外事件,是指行為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行為人不是出版於故意或者過權失,而是由於不能預見的原因造成的。
意外事件具有三個特徵:一是行為人的行為客觀上造成了損害結果;二是行為人主觀上沒有故意或者過失;三是損害結果由不能預見的的原因所引起。「不能預見」是指當時行為人對其行為發生損害結果不但沒有預見,而且根據其實際能力和當時的具體條件,行為時也根本無法預見。從認識因素上來講,行為人沒有認識到其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從意志因素上來講,行為人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持反對態度。
我國刑法規定,無過錯的意外事件,不構成犯罪,不承擔刑事責任。
6. 刑法上都有哪些罪名
修訂刑法施行後,1997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關於適用刑法分則規定的犯罪的罪名的意見》,共確定了414個罪名。2002年3月26日,「兩高」《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新增6個罪名,同時減少2個舊罪名。2003年8月21日「兩高」《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二)》新增4個罪名。2007年11月6日「兩高」《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三)》新增14個罪名,致此,刑法罪名共436個。2009年「兩高」《罪名補充規定(四)》新增9個罪名。2011年5月1號,刑法修正案(八)新增10個罪名,截至目前,刑法分則共有罪名455個。
第一章危害國家安全罪1到12條,12個
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13條到59條。47個。
第三章 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60到168條,109個。
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169到211條,43個。
第五章 侵犯財產罪212到224條13個。
第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225到350條。126個。
第七章危害國防利益罪351條到372條,22個。
第八章貪污賄賂罪373條到385條,13個。
第九章瀆職罪386到424條,3個
第十章軍人違反職責罪425條到455條,31個。
比較常見的有盜竊罪、詐騙罪、搶劫罪、搶奪罪、敲詐勒索罪、交通肇事罪、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製作販賣偽劣商品罪、販賣毒品罪、尋釁滋事罪、聚眾斗毆罪、妨礙公務罪、 貪污罪、受賄罪、職務侵佔罪、非法拘禁罪、強奸罪、走私罪。
7. 刑法第133條 證明有突發性機械故障的情形,造成一人死亡的是否追究刑事責任
刑法第十六條 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是不是出於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於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第一百三十三條【交通肇事罪】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危險駕駛罪】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追逐競駛,情節惡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的,處拘役,並處罰金。
有前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133條的構成需要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即要有故意或者過失的違法行為。機械故障屬於不可抗力,所以不能構成犯罪。
但應當負民事侵權責任,《民法通則》第123條:從事高空、高壓、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高速運輸工具等對周圍環境有高度危險的作業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從中可以看出交通事故適用嚴格責任,應當負損害賠償責任。
本人法學院在讀,只是從法律規定方面分析的,望採納
8. 刑法上 情節嚴重 和 情節特別嚴重 具體怎麼劃分
刑法上 情節嚴重和情節特別嚴重具體怎麼劃分,取決於具體案件。如行賄罪,行賄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不滿五百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行賄數額在五百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特別嚴重」。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貪污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犯行賄罪,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行賄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不滿五百萬元的;
(二)行賄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一百萬元,並具有本解釋第七條第二款第一項至第五項規定的情形之一的;
(三)其他嚴重的情節。
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向國家工作人員行賄,造成經濟損失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不滿五百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一款規定的「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貪污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犯行賄罪,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特別嚴重」:
(一)行賄數額在五百萬元以上的;
(二)行賄數額在二百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五百萬元,並具有本解釋第七條第二款第一項至第五項規定的情形之一的;
(三)其他特別嚴重的情節。
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向國家工作人員行賄,造成經濟損失數額在五百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一款規定的「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
(8)刑法上突發擴展閱讀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九十條,對犯行賄罪的處罰;關聯行賄罪。對犯行賄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因行賄謀取不正當利益,情節嚴重的,或者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情節特別嚴重的,或者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對偵破重大案件起關鍵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