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的基本原則包括
① 刑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刑罰的基本原則是:罪刑法定原則,即法律規定為犯罪,才是犯罪,法律未規定的,不屬於犯罪;適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則,即在法律適用上人人平等;以及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即刑罰與罪行、刑事責任應當相適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條
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第四條
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第五條
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② 刑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以下是《刑來法》的三個基本原則源。
《刑法》第三條 【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刑法》第四條 【適用刑法人人平等】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刑法》第五條 【罪責刑相適應】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③ 我國的刑法的基本原則有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則是罪行法定原則、罪責行相適應原則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專則。
1.
行法定原則屬: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
2.
責行相適應原則: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的輕重相適應。
3.
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基本含義是: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④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則是什麼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則是罪行法定原則、罪責行相適應原則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內
1.行法定原則容: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
2.責行相適應原則: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的輕重相適應。
3.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基本含義是: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對於一切人的合法權益都要平等地加以保護,不允許有任何歧視。
⑤ 刑法基本原則概述
1.罪刑法定原則原則。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就不能定罪處罰。2.平等適用原則。刑法面前人人平等。3.罪責罰相適應原則。重罪重判,輕罪輕判,犯多重的罪就應承受多重的刑事責任。
⑥ 我國刑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的基本原則有三個,即罪刑法定原則、刑法適用平等原則和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分別體現在刑法第3條、第4條和第5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條:
【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四條:
【適用刑法人人平等】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五條:
【罪責刑相適應】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6)刑法的基本原則包括擴展閱讀:
一、罪行法定原則:
1、基本含義: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
2、基本內容
成文的罪刑法定:排斥習慣法。刑法淵源只能是最高立法機關依法制定的刑事實體法律規范。除此之外,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不能作為刑法的淵源。在我國,刑法的淵源包括刑法典和單行刑法。
事前的罪刑法定:禁止事後法。只有在行為的時候已經存在並且生效的法律才能對所發生的行為具有效力。禁止不利於行為人的事後法,但允許有利於行為人的事後法。溯及力問題中的從舊兼從輕原則表達了這一思想。
嚴格的罪刑法定:禁止類推解釋,禁止一切不合理的解釋。允許有利於行為人的類推解釋。
確定的罪刑法定:刑罰法規的適當。
二、罪責行相適應原則
1、基本含義: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的輕重相適應。
2、注意事項:
罪刑相適應,是適應人們樸素的公平意識的一種法律思想,是由罪與刑的基本關系決定的,是預防犯罪的需要。
根據該原則,在適用刑法時,應將刑罰的輕重與行為人的犯罪性質、犯罪情節、人身危險性三者有機統一起來。在制刑、量刑、行刑各個環節均應貫徹罪刑相適應原則。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
1、基本含義:
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對於一切人的合法權益都要平等地加以保護,不允許有任何歧視。
2、主要內容:
任何組織和公民都應該平等地享有憲法法律規定的權利。憲法法律規定的權利有人身權、財產權、政治權與言論權等等。
如果憲法法律只規定了權利而沒有切實可行的措施保障每個人都能平等地享有,那隻是空中樓閣而已。
每個人的權利應該受到憲法法律的平等保護。每個公民的權利受到憲法法律保護的程度應該相同,不應該厚此薄彼,不應該區別對待。
同樣的違法行為應受到相同的法律懲罰。法律不僅平等地保護合法權益,也平等地追究違法行為。不論是誰實施違法行為。
不論其職位高低,不論其財富多少,都應當依法平等加以追究,不應法外施刑,也不應法外施恩,決不允許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存在。
四、罪責自負原則:
1、罪責自負原則的基本含義是:誰犯了罪,就應當由誰承當刑事責任;刑罰只及於犯罪者本人,而不能連累無辜。
2、罪責自負原則的基本要求:
(1)犯罪的主體只能是實施了犯罪行為的人,對於沒有實施犯罪行為的人不能對其定罪;
(2)刑罰的對象只能是犯罪者本人,對於僅與犯罪者有親屬、朋友、鄰里等關系而沒有參與犯罪的人,不能追究其刑事責任。
五、主客觀相統一原則:
主客觀相統一原則的含義和要求。主客觀相統一原則的基本含義是: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追究刑事責任,必須同時具備主客觀兩方面的條件,並要求主客觀兩方面的有機統一。
即符合犯罪主體條件的被告人,在其故意或者過失危害社會的心理支配下,客觀上實施了一定的危害社會的行為,對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構成了嚴重威脅或已經造成現實的侵害。
如果缺少主觀或者客觀其中任何一方面的條件,犯罪就不能成立,不能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擔刑事責任。
⑦ 請問刑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1.罪刑法定原則。也就是說,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無明文規定不處罰。2.平等適用原則。3.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⑧ 刑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刑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刑法的基本原則有:罪刑法定原則,即法律規定為犯罪的,才是犯罪,法律未規定的,不構成犯罪;適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則,即在法律適用上人人平等;以及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即所犯罪行與刑事責任、應承擔的刑罰應當相符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條
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第四條
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第五條
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⑨ 刑法的基本原則
刑法的基本原則,是刑法本身所具有的,貫穿於刑法始終,必須得到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則。我國刑法明文規定了三個基本原則即罪刑法定原則、平等適用刑法原則、罪行相適應原則。
第一, 罪行法定原則
一、罪刑法定原則的思想基礎罪刑法定原則的經典表述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罪刑法定原則的思想基礎是民主主義與尊重人權主義。
二、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內容:
(1)法律主義規定犯罪及其法律後果的法律必須是立法機關制定的成文的法律,行政規章不得規定刑罰,習慣法不得作為刑法的淵源,判例也不應作為刑法的淵源。
(2)禁止事後法(禁止溯及既往)。
(3)禁止類推解釋;
(4)禁止絕對的不定刑與絕對的不定期刑。
(5)明確性。對犯罪及其法律後果的規定必須明確,對犯罪構成的規定必須明確;對法律後果的規定必須明確。
(6)禁止處罰不當罰的行為。刑法的處罰范圍與處罰程度必須具有合理性,只能將值得科處刑罰的行為規定為犯罪,禁止將輕微危害行為當作犯罪處理;處罰程度必須適應現階段一般人的價值觀念。
(7)禁止不均衡的、殘虐的刑罰。
第二,平等適用刑法原則
一、平等適用刑法原則的基本含義與思想基礎平等適用刑法,也即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是指刑法規范在根據其內容應當得到適用的所有場合,都予以嚴格適用。
1、平等適用刑法是保障人民自由的要求。
2、平等適用刑法是保護法益和保障自由的要求
3、平等適用刑法是刑法本身的要求。
4、平等適用刑法是法治的基本要求。
二、平等適用刑法原則的基本內容與具體體現平等適用刑法的基本內容是:
1、平等保護法益;
2、平等地認定犯罪;
3、平等地裁量刑罰;
4、平等地執行刑罰。
第三,罪刑相適應原則
一、罪行相適應原則的思想基礎罪刑相適應的基本含義是,刑罰的輕重應與犯罪的輕重相適應。刑法第5條明文規定了這一原則。
二、罪刑相適應原則的基本內容是:
(1)刑罰與罪質相適應
(2)刑罰與犯罪情節相適應。
(3)刑罰與犯罪人的人身危險性相適應
三、罪行相適應原則的表現特點罪行相適應原則在制刑、量刑、行刑三方面表現出不同特點。
⑩ 刑法的四大基本原則
我國1997年及2012年修訂的刑法典規定了四個基本原則,罪刑法定原則、適用刑法平等原則、罪刑相適應原則。
1、罪行法定原則
我國《刑法》第三條規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該條規定體現了罪行法定原則,其基本含義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罪行法定原則決定了刑法沒有溯及既往的效力並派出了習慣法的做法;禁止類推和不定期的刑,需要按照現行法律規定適用刑罰。
2、罪行相適應原則
我國《刑法》第五條規定,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該條規定體現了罪行相適應的原則,其含義是指犯罪的輕重與所受的刑罰相稱,輕罪輕判,重罪重判。
3、適用刑法平等原則
我國《刑法》第四條規定,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該條規定體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其含義是指任何人沒有地位、職務、出身等因素的區別,在法律適用上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能享有特權。
4、罪刑相適應原則
罪刑相適應的基本含義是,刑罰的輕重應與犯罪的輕重相適應。我國《刑法》第五條明文規定了這一原則。罪刑相適應,是適應人民樸素的公平意識的一種法律思想,是罪與刑的基本關系決定的,是預防犯罪的需要。
(10)刑法的基本原則包括擴展閱讀:
罪刑法定原則從字面意義上看,「正當法律程序」,似乎僅僅涉及程序方面的問題,即在刑事案件中遵守某些程序或者禁止適用其他的一些程序。
實際上它具有更深層的意義,即從實質上限制政府的權力。在刑事訴訟中,正當程序這種實質性限制,不僅要求在實體刑法中的犯罪行為,從內容到形式上加以明確規定,而且要求立法機關在宣布某種行為是犯罪時,要具有適當的和明確的限制。
如果某種行為尚未達到犯罪的嚴重程度,立法機關就不能通過法律程序將其認定為犯罪,使之犯罪化。甚至在存在某種危害的情況下,有的法院也常常以特定的理由。
即缺乏刑事犯罪的傳統構成要件為由,而宣布某項刑事法律違憲,以此體現正當法律程序對刑事立法的實質性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