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對死刑的司法控制

對死刑的司法控制

發布時間: 2021-11-22 11:42:30

A. 簡述刑法總則關於適用死刑的限制性規定。

刑法總則關於適用死刑的限制性規定:

1、適用條件限制

刑法第48條第1款:「死刑只適用於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所謂罪行極其嚴重,是犯罪的性質極其嚴重、犯罪的情節極其嚴重、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險性極其嚴重的統一。

2、適用對象限制

刑法第49條:「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刑法修正案(八)》在刑法典第49條增加1款作為第2款:審判的時候已滿75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3、適用犯罪性質限制

《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13個經濟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

4、適用程序限制

刑法第48條第2款:「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5、執行制度限制

刑法第48條第1款:「對於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二年執行。」

(1)對死刑的司法控制擴展閱讀

2012年10月9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9日發表的《中國的司法改革》白皮書指出,中國保留死刑,但嚴格控制和慎重適用死刑,自2007年死刑案件核准權統一由最高人民法院行使以來,中國死刑適用標准更加統一,判處死刑的案件逐步減少。

白皮書指出,中國刑法規定死刑只適用於極少數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並規定了嚴格的適用標准。2011年頒布的《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13個經濟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占死刑罪名總數的19.1%,規定對審判時已年滿75周歲的人一般不適用死刑,並建立死刑緩期執行限制減刑制度,為逐步減少死刑適用創造法律和制度條件。

白皮書稱,死刑直接關繫到公民生命權的剝奪,適用死刑必須慎之又慎。從2007年開始,由最高人民法院統一行使死刑案件的核准權。中國實行死刑第二審案件全部開庭審理,完善了死刑復核程序,加強死刑復核監督。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應當訊問被告人,辯護律師提出要求的,應當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最高人民檢察院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意見。死刑復核程序的改革,確保了辦理死刑案件的質量。

B. 簡述我國刑法對死刑的限制

刑法總則關於適用死刑的限制性規定主要表現在:

(1)限制死刑適用條件。即死刑只適用於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所謂罪行極其嚴重,是指犯罪行為對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危害特別嚴重,社會危害性極為巨大。

(2)限制死刑適用對象。即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

(3)限制死刑適用程序。即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4)限制死刑執行制度。即對於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2年執行。

(2)對死刑的司法控制擴展閱讀:

一般認為刑法有以下三種功能:

1、規范(規制)功能秩序維持功能

指刑法通過將一定的行為規定為犯罪並規定相應的刑罰,表明國家對這種行為否定的價值判斷,要求人們不要實施這種行為,並對實施這種行為者給予刑事處罰。而一般公民懾於刑罰的威力,也會按刑法的規定規制自己的行為,不去觸犯刑法,社會秩序也得到了維護。

2、法益保護功能

指國家通過將侵害國家、社會、和公民個人正當利益的行為規定為犯罪,通過要求人們不要犯罪和對發生的犯罪行為予以刑罰懲罰來遏制犯罪,以來保護國家、社會、公民的正當合法利益不受或不再受犯罪的侵害。

3、人權保障功能

刑法的規定限制了國家司法機關在刑事司法中的行為——要依法辦事,不得濫捕濫判,從而保障合法公民的權益不受刑罰權濫用的侵害,保障犯罪人的合法權益不受刑罰權濫用侵害。西方有些學者稱刑法是「善良公民的大憲章」,是「犯罪人的大憲章」。

C. 死刑的司法適用(中國)

第一章 危害國家安全罪(7個)
1.背叛國家罪
2.分裂國家罪
3.武裝叛亂、暴亂罪
4.投敵叛變罪
5.間諜罪
6.為境外的機構、組織、人員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或者情報罪
7.資敵罪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14個)
8.放火罪(第114條、第115條第1款)
9.決水罪(第114條、第115條第1款)
10、爆炸罪(第114條、第115條第1款)
11.投放危險物質罪(原投毒罪,第114條、第115條第1款)第114條、第115條第1款(《修正案(三)》第1、2條)
12.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第114條、第115條第1款)(修正案三)
13.破壞電力設備罪(第118條、第119條第1款)
14.破壞易燃易爆設備罪(第118條、第119條第1款)
15.劫持航空器罪
16.非法製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槍支、彈葯、爆炸物罪(第125條第1款)
17.非法買賣、運輸核材料罪(第125條第2款)——25條第2款(《修正案(三)》第5條)
18.非法製造、買賣、運輸、儲存危險物質罪
19.盜竊、搶奪槍支、彈葯、爆炸物等危險物質罪(修正三)
20.搶劫槍支、彈葯、爆炸物等危險物質罪(修正三)
第三章 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2個)
第一節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2個)
21.生產、銷售假葯罪。
22.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第二節走私罪(無)
第三節妨害對公司、企業的管理秩序罪(無)
第四節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無)
第五節 金融詐騙罪(無)
第六節危害稅收征管罪(無)
第七節侵犯知識產權罪(無)
第八節擾亂市場秩序罪(無)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5個)
23.故意殺人罪
24.故意傷害罪
25.強奸罪
26.綁架罪
27.拐賣婦女、兒童罪
第五章 侵犯財產罪(1個)
28.搶劫罪
第六章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3個)
第一節擾亂公共秩序罪(無)
第二節妨害司法罪(2個)
29.暴動越獄罪
30.聚眾持械劫獄罪
第三節妨害國(邊)境管理罪(無)
第四節妨害文物管理罪(無)
第五節危害公共衛生罪(無)
第六節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無)
第七節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1個)
31.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
第八節 組織、強迫、引誘、容留、介紹賣淫罪(無)
第九節製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罪(無)
第七章 危害國防利益罪(2個)
32.破壞武器裝備、軍事設施、軍事通信罪
33.提供不合格的武器裝備、軍事設施罪
第八章 貪污賄賂罪(2個)
34.貪污罪
35.受賄罪
第九章 瀆職罪(無)
第十章 軍人違反職責罪(10個)
36.戰時違抗命令罪
37.隱瞞、謊報軍情罪
38.拒傳、假傳軍令罪
39.投降罪
40.戰時臨陣脫逃罪
41.駕駛航空器、艦船叛逃罪
42.為境外的機構、組織、人員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軍事秘密罪
43.盜竊、搶奪武器裝備或者軍用物資罪
44.非法出賣、轉讓軍隊武器裝備罪
45.戰時在軍事行動地區,殘害無辜居民或者掠奪無辜居民財物罪 《刑法》
第48條:
死刑只適用於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緩期執行的,可以由高級人民法院判決或者核准。
第49條:
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
審判的時候年滿75周歲以上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第50條:
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滿以後,減為無期徒刑;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二年期滿以後,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節惡劣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後執行死刑;對於故意犯罪未執行死刑的,死刑緩期執行的期間重新計算,並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對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節、人身危險性等情況,可以在作出裁判的同時決定對其限制減刑。
可見,死刑適用於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即所犯罪刑對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危害特別嚴重和情節特別惡劣的。 2011年5月24日,最高院發布2010年年度工作報告稱,最高院在審理死刑復核案件時,不是必須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均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
統一死刑適用標准
《報告》稱,最高院堅持死刑二審案件全部開庭審理,嚴格掌握和統一死刑適用標准,確保死刑只適用於極少數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按照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要求,對具有法定、酌定從輕、減輕情節的,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不是必須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均依法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
同時,依法開展附帶民事訴訟的調解,促進因民間糾紛激化導致犯罪的案件被害人與被告人達成諒解協議,盡量依法不判處死刑立即執行,最大限度化解社會矛盾。 1.適用條件限制。 刑法第48條第1款:「死刑只適用於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所謂罪行極其嚴重,是犯罪的性質極其嚴重、犯罪的情節極其嚴重、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險性極其嚴重的統一。
2.適用對象限制。 刑法第49條:「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刑法修正案(八)》在刑法典第49條增加1款作為第2款:審判的時候已滿75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3.適用犯罪性質限制。《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13個經濟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
4.適用程序限制。 刑法第48條第2款:「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5.執行制度限制。刑法第48條第1款:「對於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二年執行。」

修正案(八)修正
1、減少死刑罪名
取消1976年來較少適用或基本未適用過的13個經濟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具體是:(1)走私類:走私文物罪,走私貴重金屬罪,走私珍貴動物、珍貴動物製品罪,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2)金融詐騙類:票據詐騙罪,金融憑證詐騙罪,信用證詐騙罪;(死刑僅留集資詐騙罪)(3)發票類: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偽造、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罪;(4)盜竊罪;(5)妨害社會管理類:傳授犯罪方法罪,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罪,盜掘古人類化石、古脊椎動物化石罪。
2、限制死刑的適用
審判的時候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修正案第三條)
3、限制對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犯罪分子的減刑
(1)將《刑法》第五十條規定的「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二年期滿以後,減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減刑幅度修改限定為「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修正案第四條)
(2)對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對其限制減刑。(修正案第四條)(與修正案第十五條的減刑條款對應)
修正案(九)修正
2015年8月29日,在京閉幕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刑法修正案(九)》。
新法進一步減少適用死刑的罪名。對走私武器、彈葯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幣罪、偽造貨幣罪、集資詐騙罪、組織賣淫罪、強迫賣淫罪、阻礙執行軍事職務罪、戰時造謠惑眾罪等9個罪的刑罰規定作出調整,取消死刑。
同時,該修正案提高對死緩罪犯執行死刑的門檻,將執行死刑的法定條件由「故意犯罪」改為「故意犯罪,情節惡劣」,減少了死緩罪犯被處死的可能。

D. 我國現行刑法對死刑適用對象的限制有哪些

刑法總則關於適用死刑的限制性規定主要表現在:
(1)限制死刑適用條件。即死刑只適用於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所謂罪行極其嚴重,是指犯罪行為對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危害特別嚴重,社會危害性極為巨大。
(2)限制死刑適用對象。即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
(3)限制死刑適用程序。即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4)限制死刑執行制度。即對於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2年執行。

E. 試述我國刑法對死刑適用的限制。

《刑法》第48條規定:「死刑只適用於罪刑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
《刑法》第49條規定:「犯罪時不滿18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犯罪時」指明是犯罪行為實施之時,而不問犯罪被發現或審判時的年齡,如果犯罪行為實施在18周歲,「18周歲」是絕對規定,從18歲生日的第二天開始才認為這是滿了18周歲,這之前的犯罪都不得適用死刑。審判時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審判時」包括庭審前的羈押期間,只要有懷孕,無論是人工流產還是自然流產了,都是不適用死刑。這一規定本著對婦女兒童的特殊保護,體現了人道主義精神。至於犯罪時是否懷孕,在所不問。另不適用死刑包括不判決,不宣告,不執行死刑和死緩。
。《刑法》第48條規定:「對於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決死刑的同時,宣告緩期二年執行」。這就是我國的死刑緩期執行制度,最早在1951年由毛澤東同志提出。這一制度給應當判處死刑但同時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犯罪分子留下了一條改過自新、重新做人的機會,是「少殺慎殺」政策的直接表現,體現了我國刑法懲辦與寬大相結合的政策。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犯罪分子,只要在死刑緩期內,沒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滿,就可以獲得減刑而活下來。

F. 中國現在的刑法中對死刑的處理

1、現在的死刑抄有兩種,襲一種是立即執行,一種是死緩,立即執行的話過不了多久就要執行了,通常是槍斃,聽說已經有電椅和安樂死了,但是究竟怎麼處死犯人恐怕老百姓是不知道的。
2、只要判了死刑,精神正常,沒有重大疾病的就可以執行死刑,未成年人不適用死刑,精神病患者如果在犯罪的過程中是處於病發狀態,就不適用死刑,如果是有精神病,但犯罪過程中是有正常理智的,就適用死刑
3、死刑有~~槍斃、注射、電椅~通常就是這幾種了吧,究竟怎麼執行的就不知道了
4、死刑要上報最高人民法院進行復核

G. 論述我國刑法對死刑適用有哪些限制規定。

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第十八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第四十九條 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

其中審判時包括從偵查起訴階段開始,懷孕或是懷過孕又流產的婦女,不適用死刑,也不適用死刑緩期執行,未成年人也一樣

熱點內容
理財產品法律法規 發布:2025-08-29 07:36:13 瀏覽:610
勞動法自考論文 發布:2025-08-29 07:35:32 瀏覽:442
民政與民法典 發布:2025-08-29 07:32:18 瀏覽:992
廣豐律師 發布:2025-08-29 07:28:01 瀏覽:673
商鋪租賃合同法 發布:2025-08-29 07:23:03 瀏覽:529
湖南勞動法岳父岳母喪假 發布:2025-08-29 07:14:22 瀏覽:755
黑龍江法官張新 發布:2025-08-29 07:08:18 瀏覽:704
司法所記錄 發布:2025-08-29 06:59:41 瀏覽:909
勞動法第41條內容 發布:2025-08-29 06:59:40 瀏覽:869
合同法注冊資金5倍 發布:2025-08-29 06:31:16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