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司法年鑒
㈠ 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鑒價值和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鑒價值和意義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鑒》是國務院辦公廳和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編纂發行的我國惟一一本綜合性國家年鑒。簡稱《中國年鑒》,由新華通訊社主辦,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鑒社編輯出版。1981年創刊,每年出版一卷(1999、2000年卷分上、下冊)。有中、英文兩種版本。向全國和全世界發行。中文版書名自第17期起使用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鑒》。
往期年鑒展示
2018版中國年鑒 ,設有國家機構、國防、外交、經濟總類等40個部類,310萬字,並收錄了112幅具有史料價值的圖片。全書資料除取材於新華社多媒體資料庫外,還特約中共中央、國務院有關部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權威人士獨家撰稿。
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鑒
《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鑒》採用分類編輯法,以部類為單位,設有憲法、地理、歷史、特載、國家機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政黨、職工·青少年·婦女、法院·檢察·公安·司法、紀檢監察、國防、外交、香港·澳門·台灣、民族·宗教·僑務、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民政、精神文明建設、經濟總類。
財政·金融、城鄉建設、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農業農村、工業、交通·信息產業、商務、文化和旅遊、科學技術、教育、文學·藝術、新聞·出版、體育、衛生健康·醫葯、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法律、大事記、主要統計資料、人物、索引等38個部類,主要反映上年度中國各方面的新情況。
㈡ 司法調查怎麼知道通過沒有
一般般來講,成績單是會郵寄到你留的地址的。或者到成績查詢時間,你可以登錄司法局網站查詢。如果還有其他問題可以去正保公司旗下的法律網咨詢。
是調查者向調查單位直接收集的,未經任何加工保持原始狀態的資料,它是進一步研究的基礎,如各級法院填寫的各類案件信息表。系統統計資料是根據對原始資料加工整理而得到的各類比較系統的統計資料,如各類統計報表、統計台賬、圖表、統計年鑒等。司法統計資料是統計工作的重要成果。
司法統計工作是指按照司法統計設計的要求,對人民法院審判活動中的各種數據及相關的其他社會現象的數據方面進行收集、整理、分析等活動的總稱。這項工作的實質就是對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進行調查研究的一種認識過程。
隨著審判工作的不斷發展,這種認識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深化的永無止境的過程。就每次司法統計活動的一個完整過程來講,可分為司法統計設計、司法統計調查、司法統計整理和司法統計分析四個互相銜接的階段,經過這幾個階段使我們的認識從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
司法統計資料是司法統計工作的總成果,是司法統計工作過程中通過記錄、搜集、加工整理形成的反映審判活動的各種數字資料、統計圖表及統計分析材料。它包括原始統計資料和系統統計資料。原始統計資料。
㈢ 惠州統計年鑒的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概述
關於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06年工作任務——摘自黃業斌市長《政府工作報告》
第二部分統計圖
1.年末戶籍總人口
2.本市生產總值
3.人均生產總值
4.農業增加值
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
7.第三產業增加值
8.旅遊者人數
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10.外貿出口總額
1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
12.稅收總額
1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農民人均純收入
15.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收入
16.人民生活
第三部分統計表(1949-2005)
Z-1建國以來國民經濟主要指標
第四部分統計表(2000-2005)
X-1「十五時期」國民經濟主要經濟指標
X-2總戶數
X-3年末戶籍總人口
X-4男性人口
X-5女性人口
X-6非農業人口
X-7暫住人口
X-8人口自然增長率
X-9地區生產總值
X-1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X-1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
X-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X-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X-14外貿出口總額
X-15實際利用外資
X-16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
X-1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
X-18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
X-19稅收總收入
X-20國家稅收
X-21地方稅收
X-22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收入
X-23農民人均純收入
X-24電子工業主要產品產量
X-25電信通訊
X-26人民生活
X-27市區居民人均收入、支出及物價指數
X-28每百戶市區居民家庭耐用商品擁有量
X-29每百戶農民家庭耐用商品擁有量
第五部分統計表(2005)
一、綜合·人口
1-1全市鄉、鎮(辦事處)名稱一覽表
1-2各地區行政區劃、總戶數和總人口情況
1-3惠州市、縣(區)國民經濟主要指標
1-4城市社會經濟基本情況表
1-5全市平均每天主要社會經濟活動
1-6國內生產總值、構成及指數
1-7歷年各站點平均氣溫、相對濕度
1-8歷年各站點降雨量、日照時數
1-9歷年水利資源情況
1-10惠州各水文站特徵值
1-11惠州歷年各水文站最高水位
1-12惠州歷年各水文站最低水位
1-13惠州歷年各水文站最大流量
1-14惠州歷年各水文站最小流量
二、農村經濟
2-1農村基本情況及農業生產條件
2-2農村勞動力資源及構成
2-31949—2005年糧食畝產
2-41949—2005年水稻畝產
2-51949—2005年花生畝產
2-61949—2005年大豆畝產
2-71949—2005年糖蔗畝產
2-8重點年份主要農產品人均佔有量
2-9重點年份主要農產品人均佔有量
2-10重點年份主要農產品產量
2-11分縣區耕地面積
2-12分縣區農業機械年末擁有量
2-13農村電氣化、化學化和農田水利建設情況
2-14蔬菜及特種作物生產情況
2-15蔬菜及特種作物播種情況
2-16分縣區主要農作物播種面積和產量
2-17分縣區水果茶葉生產情況
2-18林業生產情況
2-19分縣區畜牧業生產情況
2-20漁業生產情況
2-21分縣區農業總產值中間消耗及增加值
2-22分縣區農業總產值
2-23各鄉鎮總人口、總產數及勞動力情況
2-24各鄉鎮耕地面積、農作物播種面積及糧食、花生生產情況
2-25各鄉鎮水果、造林及生豬生產情況
2-26各鄉鎮水產品產量、農業機械化、化學化和農村用電量情況
2-27各鄉鎮基本情況
三、工業·交通·郵電
3-1全市工業產值及工業企業單位數分布情況表
3-2分縣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經濟指標
3-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經濟指標
3-4規模以上分行業工業企業主要經濟指標
3-5分縣區規模以上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主要經濟指標
3-6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主要經濟指標
3-7分縣區大中型工業企業主要經濟指標
3-8全市大中型工、止企業主要經濟指標
3-9分縣區主要工業產品生產量
3-10主要工業產品銷售、庫存實物量
3-11全市大中型工業企業名單
3-12四大集團主要經濟指標
3-13全市重點工業企業名單
3-14全市產品銷售收入最大的100家工業企業
3-15全市工業增加值最大的100家工業企業
3-16全市利稅總額最大的100家工業企業
3-17全市資產總額最大的100家工業企業
3-18全市從業人員最多的100家工業企業
3-19民用車輛擁有量
3-20全社會客貨運輸(吞吐)量
3-21全社會公路分貨類運輸量
3-22全社會水路分貨類運輸量
3-23分縣區客貨運輸(吞吐)量
3-24民用車輛、運輸船舶擁有量
3-25全市郵電業務量
3-26工業企業能源購進、消費及庫存
3-27主要能源按工業行業分組消費量
3-28重點工業企業能源購進、消費及庫存
3-29規模以上工業分行業分品種終端消費量
3-30各縣區分品種能源消費量
3-31各縣區分品種能源工業消費量
3-32各縣區規模以上工業萬元產值能耗
3-33各縣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水消費量
四、固定資產投資與建築業
4-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4-2投資主要經濟效益指標
4-3全市新增生產能力
4-4分縣區新增生產能力
4-5分縣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4-6固定資產投資分行業情況
4-7商品房屋造價、銷售與出租
4-8分縣區商品房屋造價、銷售與出租
4-9建築業企業生產情況
4-10分縣區建築業企業生產情況
五、貿易
5-1分縣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5-2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商品購進、銷售、庫存總額
5-3分縣區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商品購進總額
5-4分縣區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商品銷售總額
5-5分縣區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商品批發額
5-6分縣區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商品零售額
5-7分縣區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商品庫存總額
5-8分縣區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財務狀況
5-9分縣區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財務狀況
六、對外經濟與旅遊
6-1利用外資情況
6-2各地區利用外資情況
6-3利用外資項目分行業情況
6-4利用外資項目分國別情況
6-5分縣區出口總值
6-6外商投資企業登記主要情況
6-7外商投資企業登記主要情況
6-8旅遊情況
七、財政·金融·保險
7-1主要年份財政收支及指數
7-2財政決算收支情況
7-3各地區財政預算收支情況
7-4金融系統存、貸款情況
7-5各地區結匯收支情況
7-6惠州市金融機構個人消費貸款
7-7分縣區城鄉居民儲蓄存款
八、職工人數與勞動工資
8-1分縣區分行業單位從業人員及勞動報酬
8-2分縣區單位從業人員及勞動報酬復合分組
8-3分縣區分行業單位從業人員年末人數
8-4分縣區分行業在崗職工年末人數
8-5分縣區分行業其他從業人員年末人數
8-6分縣區分行業單位從業人員勞動報酬
8-7分縣區分行業在崗職工工資總額
8-8分縣區分行業其他從業人員勞動報酬
8-9分縣區國有經濟單位分行業從業人員年末人數
8-10分縣區國有經濟單位分行業在崗職工年末人數
8-11分縣區國有經濟單位分行業其他從業人員年末人數
8-12分縣區國有經濟單位分行業單位從業人員勞動報酬
8-13分縣區國有經濟單位分行業在崗職工工資總額
8-14分縣區國有經濟單位分行業其他從業人員勞動報酬
8-15分縣區城鎮集體經濟單位分行業從業人員年末人數
8-16分縣區城鎮集體經濟單位分行業在崗職工年末人數
8-17分縣區城鎮集體經濟單位分行業其他從業人員年末人數
8-18分縣區城鎮集體經濟單位分行業單位從業人員勞動報酬
8-19分縣區城鎮集體經濟單位分行業在崗職工工資總額
8-20分縣區城鎮集體經濟單位分行業其他從業人員勞動報酬
8-21分縣區其他經濟單位分行業從業人員年末人數
8-22分縣區其他經濟單位分行業在崗職工年末人數
8-23分縣區其他經濟單位分行業其他從業人員年末人數
8-24分縣區其他經濟單位分行業單位從業人員勞動報酬
8-25分縣區其他經濟單位分行業在崗職工工資總額
8-26分縣區其他經濟單位分行業其他從業人員勞動報酬
8-27分縣區分行業在崗職工平均工資
8-28分縣區國有經濟單位分行業在崗職工平均工資
8-29分縣區城鎮集體經濟單位分行業在崗職工平均工資
8-30分縣區其他經濟單位分行業在崗職工平均工資
九、人民生活
9-1城市居民家庭現金收入及構成情況
9-2城市居民家庭現金支出及構成情況
9-3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現金收入情況
9-4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費性支出情況
9-5城市居民家庭購買主要商品數量
9-6城市居民家庭每百戶年末消費品擁有量
9-7城市居民家庭年末居住情況
9-8零售物價指數
9-9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9-10農村居民家庭概況
9-11農村勞動力就業與流動情況
9-12農村居民家庭收入與支出(人均)
9-13農村住戶調查資料(戶均)
十、教育、衛生及其他
10-1分縣區教育事業發展情況
10-2各類學校基本情況
10-3教育事業其他指標
10-4科技活動檢查指標
10-5科技企業孵化器綜合情況
10-6文化藝術、文物事業機構
10-7分縣區廣播電視業情況
10-8分縣區體育事業情況
10-9體育事業發展情況
10-10分縣區衛生事業發展情況
10-11衛生事業其他指標
10-12分縣區社會救濟福利事業情況
10-13分縣區參加社會保險基本情況
10-14歷年社會保險費徵收情況
10-15環境保護基本情況
10-16惠州市律師、公證、基層司法及法學教育基本情況
10-17農村村級衛生組織情況
10-18分縣區農村村級衛生組織情況
10-19「十五」期間個體、私營工商登記情況
10-202004年個體工商基本情況統計表
10-212005年個體工商基本情況統計表
10-222004年私營企業情況統計表
10-232005年私營企業情況統計表
附錄
F1-1全國國民經濟主要指標
F2-1廣東省國民經濟主要指標
F3-1廣東省及各市國民經濟主要指標(一)
F3-2廣東省及各市國民經濟主要指標(二)
F3-3廣東省及各市國民經濟主要指標(三)
F3-4廣東省及各市國民經濟主要指標(四)
F3-5廣東省及各市國民經濟主要指標(五)
F3-6廣東省及各市國民經濟主要指標(六)
附:主要統計指標解釋
循環經濟與綠色CDP
㈣ 2017審計司法年鑒需要什麼資料
可以。
主要是看審計報告的所屬期限和委託或指令審計的要求而定,可以是當年,也可以是幾年,還可以是某個期間或合同約定的期限。
㈤ 2015年全中國警察總人數
總計200萬人。
1、公安系統130萬
2、法院、檢察院的司法警察20萬
3、獄警45萬
4、安全部5萬
以上就是我國警察截止2015年總數量。
㈥ 中國教育經費統計年鑒 2004~2007 急急急!
教育部 國家統計局 財政部關於2002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
(2003年12月15日)
〔全國教育經費情況〕2002年,全國教育經費為5480.03億元,比上年的4637.66億元增長18.16%。其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包括各級財政對教育的撥款、城鄉教育費附加、企業辦中小學支出以及校辦產業減免稅等項)為3491.40億元,比上年的3057.01億元增長14.21%。
〔落實《教育法》規定的「三個增長」情況〕1.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預算內教育撥款(不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為3114.24億元,比上年的2582.38億元增長20.60%。同年,全國財政收入為18904億元,比上年增長15.36%,全國預算內教育撥款增長速度高於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5.24個百分點。
2.各級教育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支出增長情況
2002年全國普通小學、普通初中、普通高中、職業中學、普通高等學校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支出情況是:
(1)全國普通小學生均預算內事業費支出為813.13元,比上年的645.28元增長26.01%,其中,農村普通小學生均預算內事業費支出為708.39元,比上年的550.96元增長28.57%。普通小學生均預算內事業費支出增長最快的是湖南省(50.48%)。
(2)全國普通初中生均預算內事業費支出為960.51元,比上年的817.02元增長17.56%,其中,農村普通初中生均預算內事業費支出為795.84元,比上年的656.18元增長21.28%。普通初中生均預算內事業費支出增長最快的是湖南省(37.28%)。
(3)全國普通高中生均預算內事業費支出為1565.25元,比上年的1471.12元增長6.40%。普通高中生均預算內事業費支出增長最快的是西藏自治區(25.66%)。
(4)全國職業中學生均預算內事業費支出為1664.06元,比上年的1547.32元增長7.54%。職業中學生均預算內事業費支出增長最快的是吉林省(27.97%)。
(5)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生均預算內事業費支出為6177.96元,比上年的6816.23元下降9.36%。普通高等學校生均預算內事業費支出增長最快的是貴州省(50.69%)。
3.各級教育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支出增長情況
2002年全國普通小學、普通初中、普通高中、職業中學和普通高等學校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支出情況是:
(1)全國普通小學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支出為60.21元,比上年的45.18元增長33.27%,其中,農村普通小學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支出為42.73元,比上年的28.12元增長51.96%。普通小學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支出增長最快的是青海省(161.38%)。
(2)全國普通初中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支出為104.21元,比上年的83.40元增長24.95%,其中,農村普通初中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支出為66.58元,比上年的44.95元增長48.12%。普通初中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支出增長最快的是廣西壯族自治區(143.44%)。
(3)全國普通高中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支出為231.79元,比上年的237.98元下降2.60%。普通高中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支出增長最快的是青海省(45.90%)。
(4)全國職業中學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支出為220.36元,比上年的220.39元下降0.01%。職業中學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支出增長最快的是上海市(31.90%)。
(5)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支出為2453.47元,比上年的2613.56元下降6.13%。普通高等學校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支出增長最快的是貴州省(78.04%)。
〔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比例情況〕按預算內教育經費包含城市教育費附加的口徑計算,2002年全國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22053億元(2003年《中國統計年鑒》公布數)比例為14.76%,比上年14.31%增加了0.45個百分點。從全國情況看,有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比例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情況〕據統計,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為3.41%,比上年的3.19%增加了0.22個百分點,為1989年對此項指標進行監測以來的最高水平。
2002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監測結果表明,各級政府通過貫徹《教育法》,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政府教育投入總量繼續增加,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比例比上年有所上升,但仍有一些省、自治區、直轄市沒有達到《教育法》規定的教育投入增長要求。
註:1.公告中所列教育經費數據以教育經費統計口徑為准,包括國民教育序列學校所支出的經費,不包括黨政工團的教育經費、職工培訓費、黨政群干訓費和軍事院校的經費。
2.公告中所涉及的全國性統計數據,均不包括台灣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3.全國財政收入18904億元和財政支出22053億元等數據來源於2003年《中國統計年鑒》。
4.計算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時,所用國內生產總值102398億元來源於《中國統計摘要2003》。
[第二期「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實施情況] 「十五」期間中央財政安排50億元專項資金,加上地方配套資金,實施第二期「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以下簡稱「工程」)。到2003年,在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經各級教育、財政部門和項目單位的共同努力,「工程」進展順利,已取得階段性成效。
「工程」進展情況:(1)「工程」資金落實情況良好。20個項目省(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下同)2001年~2003年的項目資金規劃總數為47億元,其中中央專款30億元,省本級和省以下各級配套資金17億元。截至2003年9月,實際落實到位資金近46億元,完成規劃總數的97.9%,其中中央專款30億元,足額完成了規劃任務,省本級和省以下各級配套資金近16億元,完成規劃的94.1%。(2)「工程」各項目的實施已取得顯著成效。到2003年9月,「工程」共新建項目小學1633所,新建項目初中1043所;改擴建小學3627所,改擴建初中1898所;新建小學校舍105萬平方米,新建初中校舍138萬平方米;改擴建小學校舍166萬平方米,改擴建初中校舍220萬平方米;培訓小學和初中校長與教師12.5萬人次;向580萬人次的貧困小學和初中學生免費提供了教科書;購置小學和初中課桌凳67萬單人套,購置小學和初中圖書536萬冊,購置小學和初中教學儀器設備價值4088萬元,配置小學和初中信息技術教育設備價值1.17億元。以上各項目均基本完成了規劃任務。(3)「工程」實施的社會效益顯著。二期「義教工程」中央專款的投入力度加大,平均每個項目縣(旗、團場)5年內可得到中央專款和省級配套資金近1400萬元。
[「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實施情況] 2001年-2002年,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級政府共投入危房改造資金120億元,實施了第一期「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總計改造2萬余所中小學的3000萬平方米 D級危房。其中:中央投入資金30億元,地方各級政府配套資金38億元,改造D級危房1700多萬平方米;二期義教工程,中央專項資金中有11億用於危房改造,地方政府配套資金5億元,改造D級危房300萬平方米;地方各級政府多渠道籌措危改資金36億元,改造D級危房1000萬平方米。
雖然一期危改工程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截至2002年底,農村中小學還存在4000萬平方米D級危房。為加快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步伐,促進各地建立起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經費的投入保障機制,國務院決定,2003年至2005年繼續實施「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中央每年安排20億元專項資金,3年共計60億元,對中西部貧困地區的農村中小學現存危房改造給予支持。2003年8月,國務院批准了《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財政部關於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的實施方案》。2003年中央已安排危改資金20億元,地方各級政府配套資金約31億元,改造危房面積約980萬平方米。
[高校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 2003年,教育部繼續把做好資助經濟困難學生工作作為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大事來抓,全面落實和推進獎學金、學生貸款、勤工助學、特殊困難補助和學費減免政策及「綠色通道」制度,使資助高校經濟困難學生工作得到進一步發展。
為進一步做好資助高校經濟困難學生工作,針對招生過程中社會上出現的一些對經濟困難學生問題的反映,保證2003年新錄取的經濟困難學生能順利入學,2003年7月,教育部發出《關於切實做好資助高校經濟困難學生工作的緊急通知》,對全國普通高校的資助工作進行全面部署,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確保了這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2003年初,教育部與財政部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首屆國家獎學金發放儀式」,李嵐清、陳至立、項懷誠等領導出席並為獲獎學生代表發放獎學金。2003年底,在繼續發放第二屆國家獎學金的基礎上,根據國務院領導同志的指示,中央財政又從總理預備金中專門增撥4000萬元,為1萬名品學兼優的經濟困難學生發放了國家獎學金。截止到2003年底,全國累計已有10萬名經濟困難、品學兼優的學生領取到國家獎學金,總金額達4.4億元。
2003年,教育部積極配合中國人民銀行大力推進國家助學貸款工作,繼續向工、農、中、建四家國有商業銀行下達了2003年國家助學貸款指導性計劃。同時,為保證國家助學貸款工作廣泛、健康、持續地開展,教育部建立了國家助學貸款學生個人信息查詢系統並於2002年9月在一定范圍內開通了網上查詢,在此基礎上,教育部辦公廳就繼續做好2003年高校國家助學貸款學生個人信息採集工作作了詳細部署。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國家助學貸款工作在全國范圍內繼續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據統計,2003年全國新增貸款學生26.5萬人,新增貸款合同額20.2億元;截止到2003年12月底,全國已簽訂國家助學貸款合同的學生人數累計達到79.1萬人,貸款合同金額累計達到65.2億元。
此外,教育部還通過組織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編印下發《高等學校學生資助政策問答》小冊子等多種方式,加大了對高校資助經濟困難學生政策的宣傳力度。
實踐表明,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關心下,經過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國已從總體上基本解決了高校經濟困難學生問題,確保了高等教育改革的順利發展。
[規范學校收費管理] 近年來,在國務院的統一領導下,經過各級教育行政、價格、財政等有關部門和學校的共同努力,學校收費管理工作逐步規范,對促進教育事業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為進一步做好2003年學校收費管理工作,規范學校收費行為,教育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發出《關於做好2003年學校收費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規定:(1)2003年,政府舉辦的各級各類學校的收費標准不得提高,也不得設立新的收費項目,除按國家規定的項目和標准收費外,學校不得再向學生收取其他任何費用。(2)各地必須嚴格按照《教育部、國家計委、財政部關於切實做好2002年農村貧困地區義務教育階段「一費制」試行工作的通知》規定,在所有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農村小學和農村初中全面實行「一費制」收費辦法,不得以任何借口推遲或不實行。(3)公辦高中招收「擇校生」要嚴格執行 「三限」政策(即限分數、限人數、限錢數)。擇校生最高收費標准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提出意見,經同級價格、財政部門審核後,由三部門共同報省級人民政府審批。招生比例和最低錄取分數線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按照從嚴掌握的原則具體制定,並向社會公布,接受各方面監督。(4)高等學校招收的定向生、特長生、預科生、專升本學生應與同等學力層次學生執行同樣的收費項目和收費標准,除按規定收取學費、住宿費外,不得額外收取其他任何費用。(5)經批准設立的民辦二級學院、網路學院、計算機軟體學院和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在嚴格核算生均培養成本的基礎上,可實行按成本收取學費的原則,具體收費標准按屬地化原則管理。普通高等學校不得將國家下達的計劃內招生指標轉到所屬民辦二級學院而變相高收費;不得借民辦二級學院之名搞「校中校」,變相「雙軌」收費;不得以降分錄取的形式高收費、亂收費。(6)有關部門和高等學校要認真執行國家關於資助經濟困難學生的有關規定,完善「獎、貸、助、補、減」等配套政策和措施,按照國務院要求繼續進一步做好國家助學貸款工作。對中小學學生要進一步落實包括貧困學生助學金、減免學雜費等在內的資助政策和措施,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就學。(7)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必須按照《國家計委、財政部、教育部關於印發〈教育收費公示制度〉的通知》的有關規定,全面實行公示制度,通過各種形式,將學校收費項目、收費標准、收費資金的使用情況和投訴電話等向社會公示,主動接受學生、家長和社會的監督,增強學校收費的透明度。(8)進一步加強學校收費收入管理。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雜費、借讀費收入全部用於補充學校公用經費的不足,不得用於教職工工資、津貼、福利、基建等項開支,不得用於平衡政府的財政預算,不得從中提取任何性質的調節基金;普通高中、高等學校的學費收入統籌用於辦學支出。代收的課本費,由學校直接用於購買書本。學校的收費收入要嚴格按照同級財政部門規定及時繳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嚴禁任何部門、單位或個人以任何理由截留、擠占、挪用、平調學校收費收入。
在加強對學校收費管理的同時,針對一些地方的基層政府或單位違反規定通過學校搭車收費的現象,教育部又發出《關於禁止通過學校向學生搭車收費的通知》。《通知》明確規定:任何部門和單位對國家規定以外的費用不得下達給學校向學生收取,要嚴格按公示的項目和標准收費。對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搭車收費,學校要堅決予以拒絕,並及時向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和當地紀檢、監察部門反映,絕不允許學校向學生提出收取這些費用的要求,更不得因學生不繳納規定項目和標准之外的費用而拒絕學生上學。
[教育利用外資貸款] 完成世界銀行貸款/英國政府贈款「西部地區基礎教育發展」項目的談判和啟動工作。項目總投資12.16億元人民幣,其中:世界銀行硬貸款1億美元(約摺合人民幣8.25億元),地方政府提供配套資金3.91億元人民幣。項目性質為統借自還項目。英國政府贈款用於軟化世行貸款條件,不計入項目總投資。項目貸款利率為2%,貸款期限為20年(含寬限期8年)。項目支持西部四川、雲南、廣西、寧夏和甘肅5個省(自治區)的112個縣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鞏固「普九」成果。項目資金主要解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問題,同時兼顧「普九」成果的鞏固和提高;以建設貧困鄉、村兩級小學為重點,同時兼顧初中。項目資金主要用於改善辦學條件,進行教師和管理人員培訓以及開展教學和管理方面的改革創新活動。
[中、初等學校校辦產業] 2003年全國中、初等學校校辦產業(勤工儉學)基本情況如下。
一、校辦產業(勤工儉學)基地情況。2003年,全國共有45萬所中、初等學校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勤工儉學活動和興辦了校辦產業,安排學生參加勞動3.6億人次。全國中、初等學校共有各類校辦產業(勤工儉學)基地約45萬個,比2002年減少1.89萬個。其中:農、林、牧、漁基地28.83萬個(農村學校24.59萬個,用地40萬公頃);工業企業2.18萬個;第三產業網點13.85個。
二、校辦產業(勤工儉學)規模及效益。2003年,全國中、初等學校校辦產業(勤工儉學)資產總額為501.1億元,比2002年減少97.4億元,下降16.27%。其中:固定資產凈值170億元,比2002年減少20億元,下降10.52%;流動資產293.7億元,比2002年減少70.7億元,下降19.4%;負債257.6億元(資產負債率為51.4%);所有者權益243.5億元(實收資本122.2億元)。全國從事勤工儉學和校辦產業的各類職工達75.7萬人(教職工16.3萬人),其中農村學校28.86萬人(教職工10.35萬人)。2003年,全國中、初等學校校辦產業(勤工儉學)銷售收入及營業額768.6億元,比2002年減少74億元,下降8.78%。其中:農業銷售收入39.2億元;工業銷售收入463.95億元(工業產銷率92.28%);第三產業營業額186.4億元;其它勤工儉學收入79.1億元。校辦產業(勤工儉學)利稅總額達150億元,其中利潤總額117億元(農村學校17.15億元),比2002年減少5億元,下降4.1%。
三、校辦產業(勤工儉學)收益分配情況。2003年,全國勤工儉學和校辦產業總收益用於補充教育經費的部分為66.4億元(包括校辦產業向學校提供的勞務和部分物品等),占校辦產業(勤工儉學)總收益的56.7%,比2002年減少1.83億元,下降2.68%。其中:用於改善辦學條件(修建教學用房、購置教學設備、補助公用經費等)的資金為42.8億元,比2002年減少2.5億元,下降5.52%。此外,用於教職工福利開支及補助困難學生的部分為12.98億元(農村學校為4.65億元)。上繳國家稅金33.3億元,比2002年減少3.7億元。2003年內返還稅金為2.07億元。
教 育 審 計
[教育部加強對教育審計工作的指導] 2003年初,教育部辦公廳印發《2003年教育審計工作要點》,結合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提出教育審計工作的重點和要求。要求各部門、各單位要認真實施預算執行與財務決算審計制度;加強對「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面向21 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11工程」以及其他專項資金的管理與使用情況的審計;在校辦企業改制和後勤社會化改革中加強審計監督,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要加強對貨幣資金、固定資產、對外投資項目的審計;進一步規范經濟責任審計;加強建設工程、修繕工程審計;積極開展審計調查等。在審計或審計調查中,各審計機構要加強對被審單位內控制度的評審,促進各項制度的完善和有效執行。各單位根據本單位的中心任務,制定了具體的工作計劃。部分省、自治區、市教育行政部門根據上述要點中提出的「各級教育部門內審機構要加強對本地區、本系統內審工作的指導,要深入進行調查研究,並定期進行監督檢查,及時了解內審工作情況,總結交流經驗,幫助排憂解難,促進內審工作的深入開展」的要求,對本部門、本地區教育內審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檢查。
4月,教育部財務司在北京師范大學召開全國教育審計工作會,總結2002年教育審計工作情況、交流工作經驗。司長楊周復在會上作了講話,充分肯定了2002年教育審計取得的成績,並對今後教育審計工作提出「緊跟形勢、加強審計、適應形勢、創新審計」的任務和要求。在大會交流和分組討論中,大家認真總結了2002年的工作情況和經驗。會議對推動教育審計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同時,組織教育系統內審人員學習審計署2003年頒布的《審計署關於內部審計工作規定》、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制定的《內審基本准則》,使廣大內審人員進一步明確新形勢下審計的職責和任務,在審計業務中嚴格規范審計行為,確保審計質量。
[教育戰線開展審計工作情況] 2003年,教育內審機構堅持「全面審計,突出重點」的原則,圍繞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中心任務,共完成財政和財務收支審計、預算執行與決算審計、工程審計、經濟責任審計、企業經濟效益審計、專項資金審計(含「211工程」、「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危房改造」等)等各項審計210320項,審計資金約2724億元,查出有問題的資金近32億元,促進增收節支11億元。發現經濟案件線索291件,移送司法機關40件,移送紀檢部門185件。移送司法機關處理39人,受黨紀政紀處分460人。在上述審計項目中有基建、修繕工程審計42488個項目,送審額311億多元,審減額31.2億多元,審減率達10.03%,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㈦ 司法考試通過後,需要年檢嗎是再什麼時候向誰申請
只知道得到律師資格證後要年鑒注冊....
㈧ 中國知識產權年鑒的中國知識產權年鑒(2003)
作者:田力普 主編
出版社:知識產權出版社
ISBN:7800118630
印次:1
紙張:膠版紙 出版日期:2003-12-1
字數:1050000
版次:1
定價:160元 一、《中國知識產權年鑒》是反映我國知識產權界工作基本狀況的大型資料性工具書,2001年11月創刊,每年出版一卷,本期為2003年卷,反映的是2002年度我國知識產權工作的情況,2003年12月出版。
二、本期由「特約文章」、「概況」、「大事記」、「新聞百條」、「統計資料」、「法律法規」、「典型案例」、「人物」、「企事業單位知識產權工作」、「圖表索引」等十個欄目組成。
三、「特約文章」部分,是由知識產權界有關領導、專家、學者,對去年發生的一些重大及熱點問題,發表的觀點和論述。
四、「概況」一欄,全面報道了我國知識產權界專利、商標、版權、植物新品種保護、司法保護工作情況及我國知識產權界社團活動情況。
五、「大事記」中,記錄了2002年我國專利、商示、版權、植物新品種等的行政和司法保護的重大事件。
六、「新聞百條」為新設欄目,內容摘自知識產權相關報刊,記載的大多是有代表性的事伯,其中大部分為首次發生的事件。
七、「統計資料」收集了專利、商標、版權、植物新品種等的行政和司法保護的重要統計數據。
八、「法律法規」欄目刊登的是2002年公布和新修訂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
九、「典型案例」分為知識產權司法案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復審案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商標評審案例、國家版權局行政執法案例、全國知識產權社團及其代理機構代理案例、各地專利與商標得政執法案例、商標行政管理機構執法案例及評析、地方知識產權案例等。
十、「人物」欄目刊登的名單,是2002年在任的知識產權界知名人士。人物簡介中,介紹了知識產權界有關部門部分領導及專家。
十一、「圖表索引」是為便於查閱相關數據而設計的。
作者簡介: 特約文章
深入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 全面開創知識產權事業新局面
世界貿易組織知識產權協定中的著作權保護
強化商標保護 崇沿公平競爭 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認真學習貫徹《商標法實施條例》進下不加強商標專用權保護工作
《商標法實施條例》解讀
正確實施知識產權法律 促進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 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入世後我國知識產權審判的新進展
加強國家科技計劃知識產權管理工作
TRIPS協議對地理標志的保護和新一輪談判中的地理標志議題
加強植物品種知識產權保護 促進林業跨越發展
知識產權在民法中的地位
概況
全國知識產權工作概況
地方知識產權工作概況
大事記
國家知識產權局
國家版權局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
國家林業局
最高人民法院
新聞百條
統計資料
專利
商標
版權
農業植物新品種
林業植物新品種
知識產權司法
法律法規
2002年修改的法律法規
司法解釋及司法文件
典型案例
知識產權司法案例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案例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案例
國家版權局行政執法案例
全國知識產權社團及其代理機構代理案例
各地商標行政管理機構執法案例與評析
地方知識產權案例
人物
知識產權行政管理機構領導
知識產權司法機構領導
知識產權全國性社團領導
知識產權人物簡介
企事業單位知識產權工作
大專院校
科研院所
工礦企業
圖表索引
㈨ 中國知識產權年鑒的中國知識產權年鑒(2004)
作者:田力普 主編
出版社:知識產權出版社
ISBN:7801980778
印次:1
紙張:膠版紙 出版日期:2004-11-1
字數:1470000
版次:1
定價:160元 一、本期文字由「領導講話」、「特約文章」、「概況」、「大事記」、「新聞百條」、「統計資料」、「專利獎項」、「先進人物」、「法律、法規、規章及司法解釋」、「典型案例」、「名錄」、「出版物」、「索引」十二部分組成。
二「領導講話」刊登的是2003年中,國家領導人、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國家工商總局、最高人民法院領導,有關知識產權問題的重要講話。
三「特約文章」部分,是由知識產權界有關領導、專家、學者,對去年發生的一些重大及熱點問題,發表的觀點和論述。
四「概況」一欄,全面報道了我國知識產權界專利、商標、版權、植物新品種保護、司法保護工作情況及我國知識產權界社團活動情況。
五「大事記」中,記錄了2003年我國專利、商示、版權、植物新品種等的行政和司法保護的重大事件。
六新聞百條」為新設欄目,內容摘自知識產權相關報刊,記載的大多是有代表性的事伯,其中大部分為首次發生的事件。
七「統計資料」收集了專利、商標、版權、植物新品種等的行政和司法保護的重要統計數據。
八、「專利獎項、先進人物」刊登了2003年第八屆中國專利金獎項目簡介、國家版權局2003年先進集體及先進個人。
九、「法律、法規、規章及司法解釋」欄目刊登的是2003年公布和新修訂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規章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和專家對新修訂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的評析。
十、「典型案例」分為知識產權司法案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復審案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商標評審案例、國家版權局行政執法案例、全國知識產權社團及其代理機構代理案例、各地專利與商標得政執法案例、商標行政管理機構執法案例及評析、地方知識產權案例等。
十一、「名錄」刊登了全國和地方知識產權行政主管部門體改後的機構通訊錄。
十二、「出版物」欄目刊登的知識產權類新書目,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圖書在版編目中心提供,2003年出版的新書。
十三、「索引」是為了便於讀者查尋書中詳細案例及圖表,由編輯製作的檢索工具。案例可按漢語拼音檢索,圖表按時間順序檢索。 領導講話
認清形勢 明確任務 大力推進實施知識產權戰略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商標工作新局面
深入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全面開創版權保護工作新局面
在全國法院專利審判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深入貫徹十六大精神,努力實踐三個代表,全面開創科技法制建設和知識產權工作新局面
特約文章
中國經濟市場化的進程與中國商標事業的發展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促進版權產業發展
人民法院對網路環境下著作權的司法保護
我國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現狀及發展對策
淺談抗「非典」斗爭中的專利保護
我國著作權集體管理的立法現狀
直面專利戰 應對專利戰
充分運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企業知識產權
對我國知識產權戰略的思考
論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對中國農業的影響
概況
全國知識產權工作概況
專利工作
商標工作
商標評審工作
版權工作
司法工作
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
林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工作
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申請登記公告
全國知識產權社團工作
地方知識產權工作概況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內蒙古自治區
遼寧省
吉林省
黑龍江省
上海市
江蘇省
浙江省
湖南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東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廣東省
廣西壯族自治區
海南省
四川省
青海省
貴州省
雲南省
西藏自治區
陝西省
甘肅省
青海省
寧夏回族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香港特區
澳門特區
台灣地區
大事記
國家知識產權局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
國家版權局
最高人民法院
農業部
國家林業局
外經貿知識產權工作
新聞百條
統計資料
專利
一、專利申請
二、專利授權
三、專利執法
四、專利申請量排序
商標
一、商標申請與注冊
二、商標評審案件
三、商標行政執法案件
版權
一、版權行政管理
二、版權行政執法
三、版權登記
四、版權貿易
農業植物新品種
知識產權司法
一、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三庭審理知識產權案件情況
二、全國地方法院審理知識產權案件情況
三、知識產權案件
專利獎項、先進人物
中國專利金獎
版權先進人物
法律、法規、規章及司法解釋
一、法律、法規、規章
二、地方規章
三、司法解釋
四、評析
典型案例
名錄
知識產權出版物
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