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進行司法
❶ 司法解釋由誰作出
所謂的司法解釋是最高司法機關作出的正式的法律解釋:最高院和最高檢。
實際上,兩院其實有不同標準的文件性質,註明【法釋】的一般才能認為是最權威的司法解釋,有些兩院的解釋註明。
規范性司法解釋的分類,從主體上看,可以分為審判解釋和檢察解釋,前者是指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解釋,後者指最高人民檢察院作出的解釋。從形式上看,可以分為「解釋」、「規定」、「批復」三種。(這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1997年《關於司法解釋工作的若干規定》作的分類,其第9條規定:司法解釋的形式分為「解釋」、「規定」、「批復」三種。)將前兩者歸入規范性司法解釋,沒有異議,關於批復,有的認為應屬於個別性解釋(具體解釋),但筆者認為,批復雖然起因於個案,但並非僅就案論案,而是從個案中歸納出某些普遍性的原則和規則,並對各級司法機關具有約束力,因此也應屬於規范性司法解釋。(參見孫國華主編:《法的形成與運作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529頁。)
規范性司法解釋的根據主要是1979年《人民法院組織法》和198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筆者認為,《人民法院組織法》和該《決議》只宜看作是對規范性司法解釋的授權,而不宜看作是對包括個別性司法解釋在內的廣義的司法解釋的授權,這一點將在後文論述。這也正是問題的實質所在。正因為1981年《決議》應當看成且只應看成是對規范性司法解釋的授權,所以在我國司法解釋通常就是規范性司法解釋的代名詞,「所謂司法解釋,是指我國最高司法機關根據法律賦予的職權,在實施法律的過程中,對如何具體適用法律問題作出的具有普遍司法效力的解釋。」 ( 周道鸞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解釋全集》,人民法院出版社1994年版,第1頁。)
❷ 原告和被告都沒有申請對證據進行司法鑒定,而是由法院決定對證據進行司法鑒定,鑒定費用由誰負擔
就此問題,我們應該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論證,一是法院應否自行搜集調取證據;二是如題所問,鑒定費用的負擔最終如何確定。民事訴訟最高法院專門制定了《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其第十五條規定了人民法院自行依職權調取證據的兩類情形,除此之外要調取證據必須要有當事人的申請,否則法院不得自行調取證據。這兩類情形一個屬於實體上的,一個是程序上的,分別是:1、涉及有可能損害國家、社會或他人合法利益的事實;2、涉及迴避、中止訴訟、終結訴訟等於實體無關的程序性事項,其他情形只有當事人申請法院才能調取相關證據,這是因為,民事訴訟不像刑事訴訟,實行的是國家利益主義,民事訴訟的主體是平等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實行的是當事人主義,當事人負有對其訴訟主張舉證的義務,也就是誰主張誰舉證原則,法院則只居中裁判,不得行使當事人的職權,不應代一方當事人履行訴訟義務。因此,如果沒有上述法律規定的情形,法院是不應自行依職權決定對證據進行司法鑒定的。二、如果存在應當調取證據的情形,最終鑒定費應根據鑒定結論的指向,即針對原被告雙方的主張,鑒定結論對其不利的一方應當承擔鑒定費用。
❸ 司法解釋權歸誰所有
最高人民法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對於在審判案件過程中如何具體運用法版律、法令的問題,通過決權定、批復、答復、復函等形式解釋的權力。
凡屬於法院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由最高人民法院進行解釋。
凡屬於檢察院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由最高人民檢察院進行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解釋如果有原則性的分歧,報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解釋或決定。
❹ 誰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
司法的靈魂和生命是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公正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
公正司法在法治中國建設中的作用十分突出。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的破壞作用。
實現司法公正,維護公平正義,既是人民群眾對司法審判的殷切期待,也是檢驗司法體制改革成效的「試金石」。
司法
在我國,司法行政機關的內涵和職能,既不是上面所述廣義的,也不是狹義的,而是政府對司法工作進行行政管理的專門機關。司法行政機關是各級政府的組成部分。國家司法部屬國務院。地方各級政府的司法行政機關稱為司法廳或司法局。
它不是司法機關,所以不能具體辦案。具體地說,就是在廣義的司法行政概念的基礎上,除去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等自己行使內部系統管理的司法行政工作任務之外的那一部分,主要含刑罰執行、法律服務管理、司法鑒定管理、人民調解、司法考試等幾大塊。
❺ 誰可以提請兩高進行司法解釋主體
司法解釋是指兩高在適用法律過程中,對法律的說明和詮釋。這不是由誰提請的,是兩高自發的。當然基層法院對遇到的問題可以請示,兩高作出的也是批復。
❻ 司法機關有哪些
在中國,司法機關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兩大類。另外,公安機關可以被認為是司法機關的一部分,在行使行政職能時則不屬於司法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監獄偵查部門、軍隊保衛部門等其他負有刑事偵查權的機關在進行刑事訴訟的過程中其角色同公安機關。
中國的司法機關在狹義上專指人民法院,廣義上包括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等偵查機關在履行刑事偵查職能時可以認為是司法機關的一部分。
(6)誰進行司法擴展閱讀:
司法機關職能劃分:
審判權
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其他國家機關不能分享。憲法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是國家審判機關」,依法確立了人民法院作為審判機關履行國家審判職能的性質。
檢察權
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有權對公安機關的偵查、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司法行政機關的監獄工作進行監督。憲法第一百二十九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依法確立了人民檢察院作為國家檢察機關代表國家行使檢察權的法律監督機關性質。
偵查權
公安機關依法行使偵查權,具有司法的性質。公安機關除具有司法的屬性外,歸屬國家行政機關的組成部分;公安機關的主要任務是維護國家安全,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護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財產,預防、制止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
❼ 司法解釋是由法院還是檢察院作出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檢察院都可以做出。
❽ 司法是什麼部門
司法屬於行政部門。
❾ 司法的主體是誰
我國司法的主體:
1、偵查主體,公安機關(含國家安全局)。
2、檢察主體,檢察院。
3、審判主體,法院。
4、刑罰執行主體,監獄。
5、其他機構,司法局、社區矯正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