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24小時刑法

24小時刑法

發布時間: 2021-11-26 15:38:44

❶ 請問刑法專業人士:口頭傳喚詢問查證不超過24小時,刑事訴訟法中規定傳喚最多不超過12小時,怎麼理解

所謂24小時:
《警察法》(1995年2月28日)第九條 為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對有違法犯罪嫌疑的人員,經出示相應證件,可以當場盤問、檢查;經盤問、檢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將其帶至公安機關,經該公安機關批准,對其繼續盤問:
(一)被指控有犯罪行為的;
(二)有現場作案嫌疑的;
(三)有作案嫌疑身份不明的;
(四)攜帶的物品有可能是贓物的。
對被盤問人的留置時間自帶至公安機關之時起不超過二十四小時,在特殊情況下,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批准,可以延長至四十八小時,並應當留有盤問記錄。對於批准繼續盤問的,應當立即通知其家屬或者其所在單位。對於不批准繼續盤問的,應當立即釋放被盤問人。
經繼續盤問,公安機關認為對被盤問人需要依法採取拘留或者其他強制措施的,應當在前款規定的期間作出決定;在前款規定的期間不能作出上述決定的,應當立即釋放被盤問人
對於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傳喚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縣內的指定地點或者到他的住處進行訊問,但是應當出示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的證明文件。

《刑訴》92條:
對於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傳喚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縣內的指定地點或者到他的住處進行訊問,但是應當出示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的證明文件。
傳喚、拘傳持續的時間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小時。不得以連續傳喚、拘傳的形式變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所以兩者不沖突。
如果需要逮捕、拘留的,可以超過12小時,但24小時內要完善逮捕、拘留手續;
如果不需要逮捕、拘留的,不能超過12小時。即,如果超過了12小時,但沒有做出逮捕、拘留的決定,則程序違法。
但這只能是字面理解,實踐中多數區域以24小時為限。12小時的規定,基本形同虛設。

❷ 拘留24小時內應做得3件事是什麼

1、拘留後,應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在拘留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後,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

2、24小時之內送到看守所。

3、公安機關對被拘留人,應在拘留後的24小時以內進行詢問。

(2)24小時刑法擴展閱讀:

法律依據:刑事訴訟法

第六十五條公安機關對於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後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拘留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對需要逮捕而證據還不充足的,可以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第六十六條公安機關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寫出提請批准逮捕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並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必要的時候,人民檢察院可以派人參加公安機關對於重大案件的討論。

第六十七條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由檢察長決定。重大案件應當提交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

第六十八條人民檢察院對於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的案件進行審查後,應當根據情況分別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決定。對於批准逮捕的決定,公安機關應當立即執行,並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於不批准逮捕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說明理由,需要補充偵查的,應當同時通知公安機關。

行政拘留裁決權屬於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期限一般為10日以內,較重的不超過15日;行政拘留決定宣告後,在申請復議和行政訴訟期間,被處罰的人及其親屬找到保證人或者按規定交納保證金的,可申請行政主體暫緩執行行政拘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❸ 刑法拘傳二十四小時用哪個條款的呢

拘傳用的是刑訴法,而不是刑法。你在刑法里怎麼可能找得到條款。

❹ 刑事拘留24小時問話和逮捕24小時問話內容分別是什麼

你好:
對犯罪嫌疑人執行刑事拘留後的24小時內,預審員必須提審嫌疑人,其內容有:
一是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後的權利和義務。
二是告知嫌疑人涉嫌的罪名。
三是從新審查犯罪嫌疑人的主要犯罪事實和證據,看是否有什麼變化。
四是從新確認刑事拘留的是否合法,審查有關的法律依據。
五是查明嫌疑人的家庭住址、家庭成員、戶口所在地,在24小時內便於發出《被刑事拘留人員家屬通知書》。

對犯罪嫌疑人執行逮捕後的24小時內,預審員必須提審被逮捕人,其內容有:
一是告知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後的權利和義務。
二是告知嫌疑人涉嫌的罪名。
三是再次審查被逮捕人的犯罪事實和有關的證據,看是否有什麼變化。
四是主要從新審核逮捕的對不對。
五是查明被逮捕的人的家庭住址、家庭成員、戶口所在地,在24小時內便於發出《被逮捕人家庭通知書》。

上述二個問題都是刑事拘留後和執行逮捕後的必須的法律程序,如果沒有這些必備的筆錄材料,那麼公安機關是違法的。因此,辦案人員(預審員)在此程序後,才能進入正常的預審階段。

請你參考。

❺ 未成年人觸犯了刑法公安機關24小時能放人

這要看 具體的事情的,
如果未成年的違法行為是犯罪,首先要看犯罪時的年齡,如果不滿十四周歲的,不負刑事責任;十四周歲以上不滿十六周歲的,只對八種超暴力犯罪負責任;以滿十六周歲的對所有犯罪行為負責;但不滿十八的從輕處罰,而且絕對不處死刑。然後,看有沒有超過追訴時效,即一法定最高刑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二法定最高刑為五年以上不滿十年的經過十年;三法定最高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十五年;如果在經過了上述期限後,司法機關就不再追訴了。否則仍要執行刑罰。
如果你還有法律問題可以上律政先鋒網咨詢律師

❻ 是不是必須24小時才構成非法拘禁

問題不清,是非法拘禁行為,還是非法拘禁罪。
如果是非法拘禁行為,同意上述觀點,只要狀態是持續的,即可構成。
但非法拘禁罪是有嚴格的規定的:
一、《刑法》238條規定:
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具有毆打、侮辱情節的,從重處罰。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為索取債務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兩款的規定處罰。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犯前三款罪的,依照前三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二、《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
(自1999年9月16日起施行)
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禁或者其他強制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行為。(刑法238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涉嫌利用職權非法拘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
1、非法拘禁持續時間超過24小時的;
2、3次以上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一次非法拘禁3人以上的;
3、非法拘禁他人,並實施捆綁、毆打、侮辱等行為的;
4、非法拘禁,致人傷殘、死亡、精神失常的;
5、為索取債務非法扣押、拘禁他人,具有上述情形之一的;
6、司法工作人員對明知是無辜的人而非法拘禁的。
三、非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涉嫌非法拘禁,由公安機關管轄,立案標准同上。

❼ 刑事訴訟法中的法定24小時工作規定有哪些

刑事訴訟法24小時的相關法條有:
1、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五條,公安機關拘留人後,應當在24小時以內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
2、第八十六條,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後的24小時以內進行訊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五條
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拘留後,應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在拘留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後,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
第八十六條
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後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拘留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

❽ 超過24小時調查取證不放人觸犯什麼刑法

首先,公安機關會視情況對其進行刑事拘留,三日提請檢察院批捕,可以延長一至四日,檢察院一般會在七日內決定是否批准逮捕,如果是流竄作案、結伙作案或多次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批捕的時候可以延長至一個月,也就是說刑事拘留一般是十多天,最長是三十七天。
逮捕後的偵查期限一般不得超過二個月,案情復雜的案件,可以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延長一個月。如果是交通不便地區、重大的犯罪集團案件、流竄作案等可經省級檢察院批准再延長二個月。對於可能判十年以下刑罰的嫌疑人,經省級檢察院批准再延長二個月。
也就是說,在公安階段的時間一般是二個半月到三個月左右,最長是八個月。
然後,案件由公安機關的辦案人員寫出起訴意見書及案卷、證據移送到檢察院,即審查起訴階段。這個階段一般是一個月,重大復雜的可延長半個月。
檢察院審查後認可需要補充偵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也可以自行偵查。補充偵查應當在一個月內補充偵查完畢,補充以兩次為限。補充偵查後,檢察院重新計算審查起訴的期限。
檢察院的公訴科審查完成後,寫出公訴書,向對應的法院提起公訴。
即:一般是一個月至一個半月,最長會達到五個月。
最後是到法院。審理是二審終審制,一審是在法院受理後一個月內開庭審判並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一個半月。如果是邊遠地區案件 、重大犯罪集團、流竄作案的可以再延長一個月。
如果被告人、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不服一審判決可以上訴;如果檢察院認為一審判決確有錯誤的,也可向上一級法院提出抗訴,案件進入二審程序。
二審的審判時限跟一審的審限是一樣的,也是一個月,不超過一個半月,如果是邊遠地區案件 、重大犯罪集團、流竄作案的可以再延長一個月。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上訴、抗訴,一般是一個月至一個半月,最長是二個半月
如果有二審,一般是二至三個月,最長五個月。
如果有法院認為證據不足退回檢察院的情況,時間還會延長。
綜上所述,一個刑事案件,如果不復雜,案情簡單,會在五至六個月審理結束,如果復雜,又多次退回,那審限最長會在二年左右。
在實踐中,超期羈押的現象是很多很普遍的,如果碰到有超期羈押的種情況,應當及時聘請律師代為申訴,申請取保候審等,維護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利。
在法院宣判後,用被判刑期減去已經在看守所內被羈期的時間,
如果少於一年,那剩下的刑期要在看守所中服刑,在看守所中一般是不會減刑的。如果高於一年,就會在一段時間後按剩餘刑期的長短被送到不同的監獄去服刑。
在監獄內服刑,符合減刑、假釋、保外就醫條件的可以申請減刑、假釋、保外就醫。

❾ 對犯罪嫌疑人的刑事拘留是否可以超過24小時

律師咨詢: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61條的規定,拘留的對象應當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⑴正在預備犯罪、實施犯罪或者在犯罪後即時被發覺的;⑵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⑶在身邊或者住處發現有犯罪證據的;⑷犯罪後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⑸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⑹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⑺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公安機關、檢察機關拘留犯罪嫌疑人,必須經縣以上公安機關、檢察機關負責人批准,並簽發拘留證。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後的3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捕的時間可以延長1日至4日。對於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捕的時間可以延長至30日。人民檢察院應當在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的7日以內,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決定。執行拘留時,要向被拘留人出示拘留證,被拘留人應在拘留證上簽名或蓋章。被拘留人抗拒拘留,執行拘留的人可以使用強制手段。

熱點內容
假道德韓愈 發布:2025-08-27 16:37:36 瀏覽:850
行政法中的催告 發布:2025-08-27 16:24:08 瀏覽:344
假車禍騙保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7 16:15:55 瀏覽:44
大學職業道德的ppt 發布:2025-08-27 16:09:21 瀏覽:814
山西大學法學院張鈞山西法律顧問 發布:2025-08-27 16:00:55 瀏覽:676
安全用電法律法規 發布:2025-08-27 15:28:26 瀏覽:852
上海張斌律師 發布:2025-08-27 15:18:31 瀏覽:762
勞動法有無關於出差補貼的規定 發布:2025-08-27 15:17:35 瀏覽:825
道德三玄 發布:2025-08-27 14:59:47 瀏覽:477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 發布:2025-08-27 14:59:45 瀏覽: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