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司法網
❶ 關於工傷司法鑒定傷殘
工傷傷殘鑒定與殘疾人等級鑒定不是一個法理既念,工傷傷殘鑒定實際上就是勞動能力鑒定。關於勞動能力鑒根據相關政策法規是這樣規定的:
1.
由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
向設區的市級
提出申請,並提供工傷認定決定和職工工傷醫療的有關資料。
2.設區的市級
應當自收到
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
結論,必要時,作出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的期限可以延長30日。勞動能力鑒定結論應當及時送達申請鑒定的單位和個人。
3.申請鑒定的單位或者個人對設區的市級
作出的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該鑒定結論之日起15日內向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再次鑒定申請。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的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為最終結論。
4.自勞動能力鑒定結論作出之日起1年後,工傷職工或者其
、所在單位或者經辦機構認為傷殘情況發生變化的,可以申請勞動能力復查鑒定。
你這沒有認定上公傷,就只能進行傷殘級別鑒定,根據鑒定結果進行民事陪償。如果這個你都鑒不上級別,在工傷鑒定上更鑒不上了。他們的執行標準是有區別的。
❷ 工傷的司法程序該怎麼走
一、確認勞動關系的程序。大部分工傷案件都存在勞動關系不明確的問題,由於勞動關系是進行工傷認定的必備要件,在勞動關系不能得到證明的情況下,工傷案件的其他程序也就無從談起。因此在勞動關系不明確的情況下,進行勞動關系的確認也就成為第一步要走的程序。通常情況下,是通過勞動仲裁委員會或是人民法院來確認。這里如果只走仲裁,那麼 60 天,然後如果單位不服上訴一二審,那麼半年。
二、工傷認定程序。發生工傷事故後,用人單位不在 30 天內提起工傷認定,那勞動者只能是在工傷事故發生後的一年內,向有管轄權的工傷認定委員會提起工傷認定了。勞動者提出工傷認定後,工傷認定部門有權根據勞動者提供的材料而決定是否予以受理。在工傷認定部門受理後,其應當在 60 日(自然日)內做出工傷認定。假如做出了予以認定為工傷的決定,那我恭喜你,因為你已通過工傷賠償案件中最重要的一步;如果沒有予以認定,也不要灰心,你還有機會。要記住,從送達給你第二天算起,你可以向工傷認定委員會所在人民政府或是其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請行政復議。這里是 1/6 年。
三、停工留薪期。停工留薪期是指工傷職工停止工作接受治療並享受相應工傷保險待遇的期限。停工留薪期含不穩定期和恢復期。就嚴格意義而言,停工留薪期並不算是一個法律上所稱的程序。但由於其在某些情況下會耗時很長,並且在停工留薪期內不能進行下一步的程序,所以在此也就以一個程序來寫了。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 12 月,但可以對停工留薪期的長短進行鑒定。由於不同的事故傷害其停工留薪不一樣,所以應根據個案來確定其期限的長短。停工留薪期一般最長為 12 個月,但是申請延長並且經過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後,可以再次延長最長為 12個月,也就是兩年。
四、勞動能力鑒定。當勞動者的停工留薪期一過(也有在工傷認定的過程中,勞動者的停工留薪期就有已過去的可能),就可以稍微高興的拿著工傷認定書,申請勞動能力鑒定了,記住要准備好進行鑒定申請的材料哦。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受理後,應當在 60 日內作出鑒定結論,情況復雜的,最多可延長 30 日。在鑒定結論做出之後,單位或者勞動者對勞動能力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鑒定結論後 15 日內向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再次鑒定申請,該再次鑒定結論為最終結論。這個簡單, 60+30+15=105 天=1/3 年。
五、行政復議程序。勞動者不知費了多少的心血,才把工傷認定決定書拿到手,但用人單位在這樣的情況下才不會束手待斃,於是用人單位又開啟了行政復議這個程序。在工傷認定決定書做出之後對工傷認定決定不服, 60 日內可以申請行政復議。工傷認定復議機關在收到申請書後,應當在兩個月內作出復議決定。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 15 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假如案件已經走到了勞動仲裁的程序,而用人單位又提起了行政復議,那麼在司法實踐中,勞動仲裁委員會中止案件的審理,而待行政復議或之後可能發生的行政訴訟案件結束,然後依案件結果決定案件是否繼續審理。
六、 工傷行政訴訟程序。對行政復議結果不服,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後 15 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法院判決撤銷復議結論或者工傷認定結論,或者判決勞動行政部門重新作出工傷認定結論。一審的審判期限為 3 個月。按照法律規定法院不能直接判決構成工傷或者不構成工傷,而只能維持復議決定及工傷認定結論,或者撤銷復議決定及工傷認定結論,並責令勞動部門重新作出工傷認定結論。並且對一審判決不服,可以在15 日內提起上訴。二審的判決結果,可能有三種情況: 1、維持屬於工傷的認定結論; 2、維持不屬於工傷的認定結論; 3、撤銷屬於工傷或者不屬於工傷的認定結論,並責令勞動部門重新作出工傷認定結論。上述第一種情形,下一步進入或繼續工傷賠償的勞動爭議程序;上述第二種情形,職工的工傷維權程序結束;第三種情形,案子將再次進入由勞動行政部門重新作出工傷認定的程序,則可能會出現程序的又一個循環,因為對重新做出的工傷認定還可以提起行政復議。但有一點可以確信,若復議機關維持了工傷認定的結論,用人單位想在行主政訴訟中推翻該結論,難度很大。因此,當走到行政復議這一步的時候,做為要提請當事人注意,並且認真對待,絕不可以掉以輕心,否則之前的工作很可能會成為無用功。
七、勞動仲裁程序。終於認定為工傷了,而且也拿到了勞動能力鑒定書。這個時候,我想任何一個人都會這樣想,即使用人單位不主動支付工傷保險待遇,而進入勞動仲裁程序,那也穩操勝券了,單位只有賠錢的份了。這樣想沒什麼錯,只是工傷職工必須注意了,必須在收到勞動能力鑒定結論後 60 日內申請勞動仲裁,要求用人單位依法承擔工傷保險待遇。勞動仲裁其實就是一個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討價還價的過程。但想走到這個程序,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之前還應該有許多路要走(以下再討論)。在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後,應當在組成仲裁庭後 60 日內作出仲裁裁決。若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在 15 日內起訴到法院,於是案件又進入到工傷賠償的訴訟程序。
八、工傷賠償的民事訴訟。假使一切順利,並由勞動部門做出了,由用人單位承擔賠償責任的勞動仲裁。若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而又在 15 日內起訴到法院。於是案件又進入到了工傷賠償的訴訟程序。一審的審判期限為 6 個月。在當事人對一審判決不服的,又在 15 日內向二審法院上訴,二審的審判期限為3 個月。二審的結果可能維持一審的判決或者直接改判,也可能是發回一審法院重審,而對重審後的判決不服,還可以再次提起上訴。二審判決的結果可能是支持或者部分支持職工的訴訟請求,也可能是駁回了職工的訴訟請求。如果二審法院的判決駁回了職工的訴訟請求,那麼職工的工傷賠償程序結束。
九、執行程序。在勞動部門和經辦人溝通過程中,經辦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大致意思是「工傷案件很麻煩,也很復雜,即使我給你們做出了工傷認定的結論,並且你們順利走完了所有程序,難道就能拿到錢嗎」 ,當然經辦人員說的不僅是指執行問題,但也至少說明了,我們時常聽說的執行難。根據新修訂的《民事訴訟法》申請執行的期間為 2 年,並且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請執行書之日起超過 6 個月未執行的,申請執行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可以責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內執行,也可以決定由本院執行或指令其他人民法院執行。
❸ 司法局可以做工傷傷殘鑒定嗎
司法局不可以做工傷傷殘鑒定,可以委託傷殘鑒定機構鑒定,或由勞動部門認定工傷以後由勞動能力評定委員會鑒定。
❹ 工傷司法程序怎麼走
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按鑒定結論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和用人單位結算工傷保險待遇——與用人單位發生爭議申請勞動爭議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提起民事訴訟——對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的工傷保險待遇不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法律依據
《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七條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按照本條第一款規定應當由省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進行工傷認定的事項,根據屬地原則由用人單位所在地的設區的市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辦理。
用人單位未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時限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在此期間發生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由該用人單位負擔。
第二十一條職工發生工傷,經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後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進行勞動能力鑒定。
勞動能力鑒定標准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等部門制定。
第二十三條勞動能力鑒定由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向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申請,並提供工傷認定決定和職工工傷醫療的有關資料。
第五十四條職工與用人單位發生工傷待遇方面的爭議,按照處理勞動爭議的有關規定處理。
第五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關單位或者個人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一)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該職工所在單位對工傷認定申請不予受理的決定不服的;
(二)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該職工所在單位對工傷認定結論不服的;
(三)用人單位對經辦機構確定的單位繳費費率不服的;
(四)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輔助器具配置機構認為經辦機構未履行有關協議或者規定的;
(五)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對經辦機構核定的工傷保險待遇有異議的。
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工傷賠償的司法解釋
你好,就你描述的問題,律師答復如下:
首先,申請工傷鑒定,確認傷殘等級後是確版認賠償的基礎。參權照《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八條。
第二,主要理賠范圍包括享受工傷醫療待遇,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住院伙食補助費,輔助器具,醫療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生活護理費等。
第三,參照《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四條,第三十五條,第三十六條,三十七條,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具體規定進行賠償。
第四,如果協商不成,帶好相關資料到勞動監察部門投訴,或者直接到單位所在地的勞動仲裁委提出勞動仲裁。
❻ 司法鑒定工傷的流程
先到勞動局工傷科申請工傷認定,然後再病情穩定的情況下申請勞動能力鑒定。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七條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按照本條第一款規定應當由省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進行工傷認定的事項,根據屬地原則由用人單位所在地的設區的市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辦理。
用人單位未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時限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在此期間發生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由該用人單位負擔。
第二十一條職工發生工傷,經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後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進行勞動能力鑒定。
第二十五條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收到勞動能力鑒定申請後,應當從其建立的醫療衛生專家庫中隨機抽取3名或者5名相關專家組成專家組,由專家組提出鑒定意見。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根據專家組的鑒定意見作出工傷職工勞動能力鑒定結論;必要時,可以委託具備資格的醫療機構協助進行有關的診斷。
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應當自收到勞動能力鑒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勞動能力鑒定結論,必要時,作出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的期限可以延長30日。勞動能力鑒定結論應當及時送達申請鑒定的單位和個人。
❼ 工傷傷殘鑒定去司法局怎麼做才能享受工傷賠償
要等鑒定結果,定為幾級傷殘做相應的賠償。一級當然嚴重賠償的多十級的不算殘,可以賠償慰問金吧,還是要到鑒定出來才知道。
❽ 工傷是司法管還是派出所管
1.工傷既不屬於司法所管轄,也不屬於派出所管轄,而是用人單位所在地勞動部門管轄。
2.首先要到當地勞動部門申請工傷認定,這是所有問題的前提,不申請工傷認定,就無法通過工傷獲得賠償,如果單位不申請的話,職工個人就必須在受傷之日起一年內申請;
3.如受傷被認定為因工受傷,拿到有勞動部門出具的工傷認定決定書後,醫葯費由用人單位全額墊付,停工留薪期內(工傷治療、康復期間)工資按原待遇發放。停工留薪期內需要護理的由單位負責、住院期間伙食補助費按由工傷職工所在地標准發放;
4.等傷情穩定後可以申請勞動能力鑒定,鑒定工傷等級,然後按照傷殘等級計算傷殘賠償數額;
5.如果用人單位不履行上述的義務,工傷職工可以到當地勞動監察大隊投訴或直接去勞動仲裁委員會提請仲裁申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有什麼不明白的,可以直接撥打12333咨詢一下當地勞動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