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解釋機關

司法解釋機關

發布時間: 2021-11-27 23:33:59

司法解釋對行政機關是司法解釋還是行政解釋

司法解釋是指由有權司法機關作出的解釋,就算是針對行政機關的,也是司法解釋。

❷ 司法解釋必須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所做的解釋嗎其他各級司法機關所做的不算司法解釋么

高度強這個大來垃圾。真是垃圾自。垃圾得要死。

樓主不用聽樓上的一幫法盲瞎嚷嚷。

我國的法律解釋分為有權解釋和學理解釋。

其中有權解釋分為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

立法解釋是指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法律的根本性解釋。

司法解釋是指最高法和最高檢對法律適用和執行時候若干問題的解釋。

在位階上立法解釋大於司法解釋。

在我國由於狹義上的法律專門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全國性法律,對全國性法律的解釋,只能夠由全國性的權力機關和司法機關解釋。地方各級司法機關解釋的都不具有全國性的法律效力

❸ 國家工作人員司法解釋

沒有國家司法人員解釋這種說法。中國的司法解釋體系分兩種,一種叫有權解釋,另一種叫無權解釋。有權解釋指立法機關和司法機關對法律的解釋,其解釋效力很多時候等同於法律。這種解釋叫有權解釋。比如人大常委會司法解釋、最高院司法解釋、最高檢司法解釋。
除此之外,其他解釋都叫無權解釋。比如學者的學理解釋,法理解釋。
所謂的國家工作人員司法解釋,除非他代表國家機關,而且是特定國家機關,他才有權做解釋。而且這個解釋權屬於國家機關,並不屬於他本人。不然都叫無權解釋,即便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解釋,這個解釋也沒有法律效力。

❹ 如何認定最高法院職務犯罪司法解釋中的辦案機關

辦案機關是指 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 紀委不是辦案機關,黨章是黨內規范體系,不是國家法律! 紀委不應屬於「辦案機關」 ――與任衛華庭長商榷 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 易勝華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職務犯罪案件認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節若干問題的意見》(【法發(2009)13號】,以下簡稱《意見》)中,多次提及「辦案機關」。尤其是在「關於自首的認定和處理」環節中,犯罪分子是否構成自首,很大程度上在於其是否向「辦案機關」自動投案,如實交待。 這里的「辦案機關」到底是指哪些部門?《意見》中沒有明示。這給我們的理解帶來了一定的困擾。在實踐操作當中,各地存在著不同的處理方式。 由於我們國家的特殊情況,對黨員的職務犯罪行為存在著一個前置程序,那就是由黨的紀委先行介入調查,對涉嫌違法違紀的黨員採取「雙規」措施,敦促其主動交待問題。那麼,黨的紀委是否屬於《意見》所指的「辦案機關」呢?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紀委根據自己掌握的犯罪線索,對犯罪分子進行調查、談話,犯罪分子所做的如實交待,不能認定為自首。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根據《意見》的精神,應當認定為自首。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審判第二庭庭長任衛華在2009年3月24日做客新華中國時,認為「紀檢監察機關按照規定也應該是辦案機關。也就是說,即使它不是司法機關,不是偵查機關,但是從工作的銜接上講,它的工作和司法機關的辦案是完全一樣的。」 筆者不同意任衛華庭長的觀點。 筆者認為,各級黨組織的紀檢部門不應當屬於「辦案機關」。任衛華庭長說的「紀檢監察機關按照規定也應該是辦案機關」中所指的「規定」我們找不到相關的規定。而從工作銜接的角度來判定紀委屬於「辦案機關」,也是不科學的。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發現違法犯罪行為,都可以向司法機關舉報,甚至直接將犯罪分子扭送司法機關處理,這些組織和個人的行為也與司法機關的工作有銜接性,那麼,它們莫非也是「辦案機關」?這樣一來的話,真的是「全民皆兵」了。 那麼,紀委的工作與司法機關的辦案是不是「完全一樣」呢?我們看看《中國共產黨黨章》的規定。《中國共產黨黨章》第四十四條規定:「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維護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檢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的執行情況,協助黨的委員會加強黨風建設和組織協調反腐敗工作。」毫無疑問,紀委的工作與司法機關的工作是存在重大的根本性的區別的。 筆者認為,各級黨組織的紀委不屬於「機關」,而是屬於黨組織的內部機構。在法律意義上,「機關」指的是政府部門,比如國家機關、司法機關、行政機關等。同時,各級黨組織不具有法律意義上的「辦案」許可權。在刑事案件中,「辦案」指的是對於涉嫌犯罪的行為進行偵查、起訴、審判、執行的活動,對於刑事案件的管轄權,法律已經做出了明確、具體的規定。 任衛華庭長認為:「紀委查案過程,實際上是一個查辦刑事案件的過程。就是不管它是不是本意上的司法機關,只要它的職能職責、所辦的案子與刑事訴訟有銜接性的,都是辦案機關。」 《刑事訴訟法》第三條明確規定:刑事案件的偵查權由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行使,同時規定:「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因此,「紀委查案過程,實際上是一個查辦刑事案件的過程」的說法,是很不妥當的。黨的紀檢部門並非法定的職能部門,《憲法》和法律並未將偵查權等辦案許可權授予各級黨組織的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國共產黨黨章》並非國家法律。 「紀委」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是司法機關,無論是本意還是非本意,即使是在黨內,紀委也不具有「司法機關」的權力。各級黨組織的紀律檢查委員會,其職權僅限於黨內,其針對的僅是黨員的違紀行為,其本質是中國共產黨為純潔隊伍、完善自我所採取的一種組織行為。 我們換一個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如果單位的政工部門發現某個工作人員存在違法犯罪行為,在找其談話調查的時候,該工作人員主動承認並交待了犯罪事實,按照《意見》的精神,是屬於自首的。原因很簡單,就在於這個單位不屬於「辦案機關」,那麼,為什麼黨員向自己的組織坦白犯罪行為,卻不能算「自首」呢?這顯然是違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 任衛華庭長認為:「司法機關和司法機關外的辦案機關比,辦案機關和非辦案機關比,就是所有基層組織單位來比,一個犯罪人去投案、交代犯罪事實,它的社會作用完全是一樣的,沒有什麼本質的差別。既然如此,對所有面對單位的組織去投案自首的行為,我們應該按照一個標准來處理。」 那麼,按照「社會作用完全一樣」的標准,在單位政工部門和紀委同樣掌握了當事人的犯罪事實的情形下,當事人「向單位的政工部門如實交待」與「向紀委如實交待」的社會作用也是完全一樣的,為什麼不能按照一個標准來處理,取得同樣的效果呢? 我們從《意見》的措辭來分析各級黨組織的紀檢部門是否屬於辦案機關。《意見》中規定:「沒有自動投案,在辦案 機關調查談話、訊問、採取調查措施或者強制措施期間,犯罪分子如實交代辦案機關掌握的線索所針對的事實的,不能認定為自首。」這里談到了「訊問」和「採取強制措施」兩項辦案機關的權能。我們知道,只有司法機關才能對犯罪嫌疑人採取「訊問」、「強制措施」,其他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沒有這兩項權力。同時,在黨的紀檢部門調查期間,當事人的身份並非犯罪嫌疑人,既然不是犯罪嫌疑人,那麼「訊問」也就根本不成立了。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對黨員採取的「雙規」措施不是一種強制措施。《刑事訴訟法》對於「強制措施」的種類有明確的規定,包括拘傳、拘留、逮捕、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並無「雙規」一說。「雙規」只是各級黨組織對違紀黨員採取的一種強制手段,與法律意義上的「強制措施」是有區別的。 當然,在實際工作當中,黨的紀檢部門往往與監察機關合署辦公。而監察機關根據《行政監察法》的授權,是屬於「辦案機關」的。 《憲法》規定:「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我們之所以對「辦案機關」的理解出現這樣的困擾,根源在於將國家機關的權力與黨的權力混淆。一般群眾出現這種認識上的誤區尚可理解,但是法律工作者應當保持清醒的認識,尤其是在審理案件的過程中,堅持獨立的判斷,更是難能可貴的。 (作者系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律師,職務犯罪部主任)

❺ 我國有權解釋法律的機關是

中國現狀
當代中國的法律解釋
法律解釋體制是指國家法律解釋許可權劃分的制度。我國的以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解釋權為核心和主體的各機關分工配合的法律解釋體制的基本含義是,在法律解釋的許可權上,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立法解釋權,其目的和任務是對「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以及「法律制定後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律依據」的法律規范進行解釋,行政解釋、司法解釋的目的和任務在於解決具體應用法律的問題;在三種解釋的關繫上,立法解釋是行政解釋和司法解釋的基礎;在法律解釋的效力上,立法解釋的效力最高,其他國家機關對法律的解釋效力低於立法解釋。
1、立法解釋
立法解釋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區別在於對於立法解釋的主體即立法機關和立法解釋的對象即法律的不同理解。
在我國立法解釋權屬於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中央軍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全國人大各部門委員會以及省級人大常委會可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法律解釋的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法律解釋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2、行政解釋
行政解釋是指由國家行政機關對於不屬於審判和檢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的具體應用問題以及自己依法制定的法規進行的解釋。
3、司法解釋
司法解釋是國家最高司法機關對司法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做的解釋。司法解釋分為最高人民法院的審判解釋、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檢察解釋和這兩個機關聯合作出的解釋。審判解釋和檢察解釋有原則性分歧時,應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或決定。
加強法律解釋工作,完善法律解釋制度,對於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實現依法治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根據我國現行憲法、2000年《立法法》以及198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等法律文件的規定,並從法律解釋的實際運作來看,當代中國初步形成了一種「一元多級」的法律解釋體制。
「一元」體現為「法律解釋權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憲法第67條賦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解釋憲法和法律的權力;立法法第42條進一步規定:「法律有以下情況之一的,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解釋:(一)法律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的;(二)法律制定後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律依據的。」
「多級」則表現為除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法律解釋外還存在著其他類型的法定法律解釋。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1981年頒布的《關於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我國還存在著下列法定解釋類型:
(1)凡屬於法院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由最高人民法院進行解釋。凡屬於檢察院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由最高人民檢察院進行解釋。最高人民法院和 最高人民檢察院的解釋如果有原則性的分歧,報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解釋或決定。
(2)不屬於審判和檢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法令如何具體應用的問題,由國務院及主管部門進行解釋。
(3)凡屬於地方性法規條文本身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作補充規定的,由制定法規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進行解釋或作出規定。
提出法律解釋要求:
哪些機關和部門可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法律解釋要求:
中央政府(即國務院)、中央軍事機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全國人大各專門委員會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常委會可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法律解釋要求。
許可權劃分
(1)按憲法、立法法的規定,我國法律的最高解釋權,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凡法律條文本身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作補充規定的,都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或作出規定。
(2)凡屬於法院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的問題,由最高人民法院進行解釋;凡屬於檢察院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的問題,由最高人民檢察院進行解釋。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如果有原則分歧,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或決定。
(3)不屬於審判和檢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如何具體應用的問題,由國務院及主管部門進行解釋。
(4)凡屬地方性法規條文本身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作補充規定的,由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地方人大的常委會進行解釋或作出規定。凡屬地方性法規規章具體應用的問題,由地方政府主管部門解釋。
(5)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具體應用問題,由國務院及主管部門解釋。國務院主管部門的規章由主管部門解釋。
上述解釋法律的許可權分工所形成法律解釋體制可以這樣概括:全國人大常委處於法律解釋的主導地位,國家機關之間實行分工配合,部門領域內實行法律解釋權的集中壟斷。

❻ 有權進行司法解釋的機關是

有權進行司法解釋的機關是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
第二條 凡屬於法院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由最高人民法院進行解釋。凡屬於檢察院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由最高人民檢察院進行解釋。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解釋如果有原則性的分歧,報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解釋或決定。

❼ 兩高司法解釋能做行政機關辦理案件的依據嗎

兩高的司法解釋是法院審理案件和檢察院辦理案件所依據的相關固定。
不過一般主要用在法院的審理階段。
行政機關可以依據兩高的規定作為辦案依據。

❽ 司法解釋能否成為行政部門執法依據

司法解釋能夠成為行政部門執法依據。對審判和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所作的具有普遍司法效力。
司法解釋,司法機關對法律、法規(法令)的進一步明確界限或作的補充規定。
中國的司法解釋有時特指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根據法律賦予的職權,對審判和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所作的具有普遍司法效力的解釋。
司法解釋分為四種;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司法解釋。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解釋。3,國務院及主管部門司法解釋。4,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地方人民政府主管部門司法解釋。
司法解釋稱為;有權解釋和正式解釋。
司法解釋是法官和審判組織根據憲法賦予的司法權 ,在審判工作中為具體運用法律所必要時 ,結合社會發展現狀和法律價值取向對審判依據包括法律事實所作的具有司法強制力的理解和闡釋。它並不是與法律同時產生的。最初的法律解釋權由統治者一人獨攬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 ,權力機關、立法機關對司法實踐中的法律實用問題也進行解釋 ,但是無論是最初的統治者一人釋法還是後來的權力機關、立法機關釋法都不能適應審判工作的實踐性需要 ,由此司法解釋即法官對法律的解釋才應運而生。

❾ 立法解釋,司法解釋,行政解釋

立法解釋的主體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司法解釋的主體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行政解釋的主體是國務院及其組成部門、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機構。
我國法律解釋制度分為立法解釋和具體應用解釋兩種,(應用解釋包括司法解釋和行政解釋)1954、1978、1982年憲法和2000年立法法均規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法律」;根據立法法第四十二條,最高立法機關關於法律問題的解釋是完整的、當然的立法解釋。
除此之外,還並存由司法解釋和行政解釋組成的「具體應用解釋」;雖然立法法沒有明確肯定這種制度,但也沒有明令廢止支撐這種制度的有關法律文件,如195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解釋法律問題的決議》、1981年《關於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1979年《人民法院組織法》等。具體應用解釋的主體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務院及其組成部門、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機構。其中,由「兩高」對於在審判、檢察過程中「如何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進行解釋」,行使司法解釋職能。因此,立法與司法乃至與之相適應的立法解釋與司法解釋的區別,無論在字面還是法理依據上均是很明顯的。不時出現的高級傳媒的失誤,從另一個方面實證了普法工作的必要性、長期性、艱巨性。

行政解釋 是指特定的國家行政機關對法律、法規、規章的含義、適用、具體執行等所作的說明。它包括行政機關對上級國家機關制定的法律、法規如何具體運用所作的解釋,稱為執行解釋;還包括行政機關對自己制定的行政法規、規章的含義和適用所作的解釋,稱為制定解釋。

❿ 我國有權解釋法律的機關是什麼

在法律解釋的許可權上,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立法解釋權。

熱點內容
法院網上拍 發布:2025-08-27 03:58:17 瀏覽:907
勞動行政法律法規 發布:2025-08-27 03:54:02 瀏覽:390
被女朋友道德綁架 發布:2025-08-27 03:41:32 瀏覽:462
非法學錄取分數線 發布:2025-08-27 03:36:36 瀏覽:395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條 發布:2025-08-27 03:36:12 瀏覽:871
鄧傑律師 發布:2025-08-27 03:35:06 瀏覽:785
2017法律碩士考試點 發布:2025-08-27 03:30:54 瀏覽:813
行政法監督是由哪幾個部分 發布:2025-08-27 03:17:50 瀏覽:345
北京設立行政法院 發布:2025-08-27 03:16:26 瀏覽:304
合肥市法律咨詢 發布:2025-08-27 03:14:03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