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生活中的商法

生活中的商法

發布時間: 2021-11-28 00:47:25

『壹』 生活中有哪些法律

廣義的法律包括法律+法規

【從法律部門上看】

法律:憲法、民法、商內法、刑法、行政容法、經濟法、知識產權法等。

法規: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法規及經濟特區法規。

【從實踐中看】

與日常生活關系最緊密、最容易產生糾紛的主要是民法、刑法、行政法。

作為一個普通人,建議起碼讀一遍的法律:

《民法通則》、《民法總則》、《民事訴訟法》、《物權法》、《合同法》、《侵權責任法》、《婚姻法》、《繼承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治安管理處罰法》。

——有心氣還可以依次看司法解釋和修正案。一天看一點,越看越有趣。

作為一個經商者,除以上之外,建議起碼讀一遍的法律:

《經濟法》、《公司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擔保法》、《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從規范的根源看】

人們遵循的道德規范,也是生活中所需要遵守的規則。

我用最樸素的正義觀舉出我認為最重要的三個。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

『貳』 生活中常涉及到的法律有哪些

民法,刑法,經濟法,商法等。

『叄』 商法在現代社會的重要性

法商不止於思維,而是聚焦於思維方式下的財富規劃實操。

什麼是法商?

除了人們熟知的情商、智商和財商之外,法商作為流行的新名詞,正在影響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法商即法治商數,指對法律知識了解和運用的指數。在經濟生活中,包括私人財富規劃、管理、傳承、資產保全都需要法律的介入,知道如何運用法律工具和知識去應對和規劃。

用法商駕馭創造財富的智商和情商

法是規則,商是創新,商無法不興,商無法不穩,法寸步不離地影響著商業行為。精商明法,敏思善行,讓律師具備商業思維,讓總裁具備規則思維,法商融合,大勢所趨,法商智慧是企業管理者必備的一種能力和思維。

如今,社會已全民法商時代。擁有法商,才是守護您財富的最佳法寶。

(3)生活中的商法擴展閱讀~提高法商小竅門

(一)做個學法的人。一定要將法律學習貫穿自己的一生,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不斷的強化、深化,保護自己也尊重他人。

(二)做個守法的人。努力學好法律知識,約束好自身的行為,控制好個人情緒,不聽信他人慫恿、不參加打架斗毆等行為。

(三)做個用法的人。充分尊重同學和他人的合法權益,積極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利,主動抵制違法的行為。


『肆』 概述商法在社會實際生活中的作用

商法之誠實信用原則的基本內容
誠實信用原則是現代民商法中的一個「帝王條款」,它對於民事活動和商事活動的公平進行具有著普遍性的控製作用。誠信原則起源於羅馬法,在羅馬法的誠信契約中債務人不僅要依照契約條款,更重要的是要依照其內心的誠實信念完成契約所規定的支付。所謂誠實信用,是市場經濟活動中形成的道德規則。它要求人們在市場活動中講究信用,恪守諾言,誠實不欺,在不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誠實信用原則為一切市場參加者樹立一個「誠實商人」的道德標准。按照這一原則,商事主體在行使私法上的權利、履行私法上的義務時,應恪守信用、誠實為主。詳言之:(1)應依照誠實信用的方式行使權利,商事主體行使財產權應尊重國家、集體和他人的利益,以善意的方式行使權利並獲得利益,不得以損害他人為目的而濫用權利。(2)應依誠實信用的方式履行義務。如票據法規定,票據的簽發、取得和轉讓,應當遵守誠實信用原則,具有真實交易關系和債權債務關系;保險法規定,投保人於訂立保險時應遵循最大誠信原則,對保險標的重要事實如實告知等。 誠實信用原則也是對法律規定不足的補救原則,具有較強伸縮性。這一彈性原則賦予人員一定自由裁量權,使其在法律規定模糊或法律規定不清時,從商法的宗旨出發,依據誠實信用原則合理地處理商事糾紛。

『伍』 生活中常用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生活中常用的法規有以下7條:

1、《婚姻法》:用於處理夫妻家庭關系,子女撫養關系,感情破裂離婚時必用。

2、《繼承法》:用於老人去世後遺產的分配與繼承。

3、《道路交通安全法》:用於日常生活出行可能會遇到的交通事故及其處理。

4、《合同法》:用於生活中購買房產、汽車等物品時簽訂合同。

5、《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用於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尤其是處理鄰里關系糾紛。

6、《刑法》:用於受到傷害,如家中被盜、路遇搶劫等犯罪情況,如何向公安機關尋求幫助。

7、《勞動法》: 用於工作與單位打交道,非常有用,有助於維護自己的權利 。

(5)生活中的商法擴展閱讀:

普法、懂法的好處:

落實好普法責任制,讓普法和立法、執法和司法的具體實踐攜手共進,不僅能把普法教育貫穿於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還有助於形成司法過程與社會的有機互動。

事實上,執法者同時是普法者,對於執法行為本身也是有好處的。一段時間以來,各地都在推進判決書、裁定書、抗訴書、決定書等法律文書上網,不僅滿足了公眾知情權,也促使各級法院提升辦案水平。

同樣的,當每一個國家機關都需要向公眾普法,就會再一次審視自身行為的合理性,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各個部門理順了責任分工,一些涉及多個部門的工作如未成年人保護等,才有望真正形成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合力。

法律就像旅行一樣,必須為明天做准備。它必須具備成長的原則。建設好法治中國,就必須讓法律的發展根植於社會的發展,和社會一起成長,與時代共同進步。當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照進現實,成為最好的普法教材,法律的力量就會像影子跟隨著身體一樣跟隨著每一個公民。

『陸』 商法在社會實際生活中的具體作用400字以上

商法之誠實信用原則的基本內容
誠實信用原則是現代民商法中的一個「帝王條款」,它對於民事活動和商事活動的公平進行具有著普遍性的控製作用。誠信原則起源於羅馬法,在羅馬法的誠信契約中債務人不僅要依照契約條款,更重要的是要依照其內心的誠實信念完成契約所規定的支付。所謂誠實信用,是市場經濟活動中形成的道德規則。它要求人們在市場活動中講究信用,恪守諾言,誠實不欺,在不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誠實信用原則為一切市場參加者樹立一個「誠實商人」的道德標准。按照這一原則,商事主體在行使私法上的權利、履行私法上的義務時,應恪守信用、誠實為主。詳言之:(1)應依照誠實信用的方式行使權利,商事主體行使財產權應尊重國家、集體和他人的利益,以善意的方式行使權利並獲得利益,不得以損害他人為目的而濫用權利。(2)應依誠實信用的方式履行義務。如票據法規定,票據的簽發、取得和轉讓,應當遵守誠實信用原則,具有真實交易關系和債權債務關系;保險法規定,投保人於訂立保險合同時應遵循最大誠信原則,對保險標的重要事實如實告知等。 誠實信用原則也是對法律規定不足的補救原則,具有較強伸縮性。這一彈性原則賦予司法人員一定自由裁量權,使其在法律規定模糊或法律規定不清時,從商法的宗旨出發,依據誠實信用原則合理地處理商事糾紛。

『柒』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法律可以保護我們的經濟生活

首先是憲法,憲法是國家根本法,規定了一個國家根本制度。我國憲法不僅規定了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分配方式、所有制形式、土地歸屬等問題,還明確規定了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這些規定對於保護我們的經濟生活有重要意義。

憲法之下是部門法。由於經濟生活涉及方方面面,保護我們經濟生活的法律也有很多。比如:
經濟法類: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說手徵收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等等。這些法律是國家從整體經濟發展的角度,對具有社會公共性的經濟活動進行干預,管理和調控的,是從宏觀方面對我們經濟生活的保護。
商法類:(以下寫簡稱,省略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有公司法、合夥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外資企業法、企業破產法、海商法、票據法等。商法調整的是市場經濟中商人和商事活動,其與經濟法的最大區別在於,商法以當事人意思自治為主導原則,而經濟法強調政府的介入,以國家政策為主導。
民法類:主要有《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著作權法、商標法、專利法和繼承法等等。民法調整的是平等主體之間人身關系或財產關系。
刑法:刑法有專章規定「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就是通過懲罰破壞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來保護我們的經濟生活。

除了以上法律之外,還有國務院發布的行政法規,最高檢和最高法作出的司法解釋等法律法規都對我們的經濟生活起調整保護的作用。

『捌』 實經濟生活中和商法 關系如何

首先......什麼叫"商法"啊? 是法律手段吧?

1.我國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並存的經濟制度。這是有憲法保障的。
(注意,這一制度由我國國情和經濟基礎決定的,不能和與法律的關系混淆。)

2.我國政府有組織經濟建設的政治職能:促進經濟發展,提高國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小康。。。(總的來說,是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好字當先)(這條寫上去無論如何要加分)
廢話了這么多:實現過程中上述手段有三種,其中之一是法律手段。

3.哲學上(辨證關系),從上述關系不難看出:經濟決定法律,法律為促進經濟發展作保障,對經濟有巨大的反作用。

『玖』 請談談生活中的經濟法

1、保障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實現政府監督經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一般不再進入微觀經濟領域,直接干預企業的經濟活動。政府只是通過稅收、價格、預算、利率等經濟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同時對經濟生活進行監測,在必要時進行適當干預。

2、規范市場主體,國家通過經濟法對市場經濟各類主體做出規定,並對各種主體的內部和外部權利義務關系做出一定規范,保證市場主體的規范化,從而保障經濟活動的正常運行。

3、制定市場活動規則,維護市場健康運行。市場經濟需要公平、公正、公開的「游戲規則」,這是現代市場經濟共同客觀規律的要求。

4、規范政府失靈,經濟法還對政府行為進行一定的限制和約束,保證政府不會濫用經濟權力,對國民經濟進行過度干預,從而有礙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9)生活中的商法擴展閱讀

經濟法是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關系進行整體、系統、全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部門。在現階段,它主要調整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以各類組織為基本主體所參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一定范圍的經營協調關系。要從以下三點把握這個概念:

1、經濟法是經濟法律規范的總稱。

2、經濟法是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

3、經濟法調整的是一定范圍的經濟關系。

經濟法是調整國家宏觀經濟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不能簡單地認為經濟法就是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民商法也調整經濟關系。

熱點內容
法院網上拍 發布:2025-08-27 03:58:17 瀏覽:907
勞動行政法律法規 發布:2025-08-27 03:54:02 瀏覽:390
被女朋友道德綁架 發布:2025-08-27 03:41:32 瀏覽:462
非法學錄取分數線 發布:2025-08-27 03:36:36 瀏覽:395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條 發布:2025-08-27 03:36:12 瀏覽:871
鄧傑律師 發布:2025-08-27 03:35:06 瀏覽:785
2017法律碩士考試點 發布:2025-08-27 03:30:54 瀏覽:813
行政法監督是由哪幾個部分 發布:2025-08-27 03:17:50 瀏覽:345
北京設立行政法院 發布:2025-08-27 03:16:26 瀏覽:304
合肥市法律咨詢 發布:2025-08-27 03:14:03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