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不信任

司法不信任

發布時間: 2021-11-28 01:59:39

『壹』 對司法失去信任會怎麼樣

這么說吧,遇到困難時,你對司法失去信任,那麼以後你的第一反應就採取非法途徑去解決困難。運氣好的話,困難解決了,運氣不好的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貳』 被告人對委託的司法鑒定機構不信任可以撤消嗎

被告人、刑事案件。對於司法鑒定能否撤銷,這要看司法鑒定機構是由誰委託的,如果是涉及到法院或者公安檢察機關委託的司法鑒定的話,被告人是無法撤銷的。

在民事案件中。雙方當事人也可以自行委託鑒定機構進行鑒定。對於這種鑒定黨參可以自行決定。但對於雙方共同委託或者法院委託的鑒定機構,鑒定結論具有合法性,一方當事人即使不認可也很難反駁。

『叄』 對司法鑒定機構不信任可以申請另行指定其他醫療機構鑒定嗎

未進入司法程序的,隨你怎麼更換都行。進入司法程序的,不能中途申請更換,鑒定意見出來後不服的可申請重新鑒定

『肆』 為什麼說 群眾對司法的不信任是極其可怕的

司法威嚴受損,

『伍』 對司法失去信任會怎麼樣

從目前來看,既然法律上已經有了定論。那也就只能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了。對方成為老賴,應該把它上升到更高的層次上,比如把他信用名單拉黑。同時要積極的展開調查,確定他的財產狀況為警方強制執行提供辦法。

『陸』 法院如何應對司法公信力缺失現狀

,司法公信力問題也日漸湧入人們的視野,成為法學理論界和實務界都在熱議的話題。 一、司法公信力緣何缺失 (一)內部因素 1、法官個人素質不高 法官是法律的實施者,法官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法院形象的具體化,當事人對案件裁判結果公正與否的感知在很大程度上與法官個人的素質密切相關,因此法官的個人素質是影響我國司法公信力的重要因素。有些法官業務素質不是很高,對法律的理解過於生硬,就按法條的字面意思進行裁決,面對庭審中突發狀況不知所措,對相關法律知識的掌握不夠全面熟悉;有些法官的司法作風不是很好,如在案件中參與了過多的個人情感因素、對當事人發表不恰當的言論、私下與當事人會面等;有些法官的生活習性不是很好,如不注重儀表、愛好打牌、經常出入娛樂場所等,這些因素都會使公眾對法官公正性及專業性產生合理懷疑。 2、裁判文書製作水平不高 裁判文書決定了案件處理的實體結果,是當事人及外界輿論最為關注的材料,它不僅從法官的角度對整個案件進行了描述,更從法律和情理方面對案件的實體處理做出了分析和說明。但是部分裁判文書質量偏低,尤其是說理部分的不充分及證據認定方面的含糊其辭,讓許多當事人不認同對案件的處理結果,服判息訴率較低,當事人「信訪不信訴」的現象日漸凸現出來。 3、司法透明度指數不高 從某種意義上講,公開、公平、公正可以說是法律的精神和靈魂所在。司法透明讓當事人對整個案件的司法程序、法官的活動、裁判的理由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減少當事人及社會公眾不必要的猜忌及誤解。但是有些法院司法不夠透明:如訴訟費繳納辦法不公開,收費隨意性大;私自會面一方當事人,非正式開庭現象較多;裁判文書不公開,案件的實體處理結果沒能接受大眾的監督等等,這些不透明的司法活動都有可能讓當事人或是社會公眾對司法行為的中立性及公正性產生不恰當的猜測與質疑。 4、司法裁判不統一 司法裁判的統一性是司法公正的具體體現。同類別的犯罪行為應當得到同樣的懲罰,同類型的民事行為應當用相同標準的對待。目前我國有些法官在適用法律時的隨意性卻較嚴重,同樣的案件在不同的地方法院甚至在同一地方法院的不同法官間的處理結果不盡相同。這種的現象的存在難免使社會公眾對司法活動產生質疑和不信任,會令他們懷疑司法活動過程中存在利益交易的空間和可能。 (二)外部因素 1、外部輿論的不利影響21世紀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網路環境的開放性及迅速傳播性為司法活動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對其產生了不小的壓力。現在很多當事人習慣訴前去網上查詢有關類似案件的情況或是網路、google自己案件可以遭遇的處理結果。一旦法院的判決與自己的預想不一致,有些人則會在論壇中根據自己的觀點對案件事實進行加工後,對法院、法官進行惡意中傷。在法院司法透明度、公開性不高的情況下,許多的「聽眾」會在根本不熟悉的案情的情況下同情訴苦、控告的當事人,聲討法院司法不公。如此現象不斷積累、重復出現,就會使公眾產生司法腐敗、司法不公的負面印象。而有關司法正面宣傳的報道不僅聽眾少,且公眾一般抱有懷疑的心態,宣傳效果並不顯著。 2、民眾的法律素養偏低 民眾的法律素養偏低也是影響司法公信力的一個重要因素。一部分民眾不信法,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發生糾紛,首先想到的並不是坐等法院的司法裁決,而是找所謂「有權」的人干預,託人情、找關系,這就是幾千年以來的中國國情。一部分民眾不懂法,如法律事實與客觀事實的差異,就讓許多不懂法的當事人及社會民眾對法院的判決很不能理解及接受,進而對司法活動產生誤解。 二、法院如何應對 造成司法公信力缺失的原因是多重的,有內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同樣,也絕不是一兩個舉措就可以要改善這一現狀,要提高司法公信力需要法院多管齊下,通過各個環節、各個層面的努力,在潛移默化間改善公眾對司法的認識。 (一)全面提高法官綜合素養 提升司法公信力首先要提高法官的公信力,提高法官的綜合素質。首先要提高法官的專業素質,在法官選任時注重法官思考能力及應用能力的考察,任職期間加強對法官的專業培訓,加強上下級法院間的學術交流,打造學習型法院,以全面提高法官的專業素養,向當事人及社會公眾展示一支高素質的專業法官隊伍。其次是要提高法官的道德品質素養,內部要加強對法官職業道德教育,引導法官加強自身修養,樹立正確的職業榮辱觀、道德觀及價值觀。外部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督體系,對法官的承辦的案件進行司法質量評查、對法官的司法行為進行監督和引導,對司法腐敗的行為及違規會見當事人等行為予以嚴格查處。再次是要加強法院文化建設,在法院內部建立優良的司法傳統,塑造統一的核心價值觀,堅持正確的司法作風,營造良好的司法氛圍。 (二)提高裁判文書質量 提高裁判文書主要是要對裁判文書的寫作進行改革,重點突出裁判文書說理部分,使整個文書邏輯嚴謹、說理通透。要提高文書製作水平,法官應當善於學習與總結,定期研討最高人民法院公報上公布的案例,借鑒其在事實認定及說理部分的優秀經驗,並將其應用到自己的文書寫作過程中。法院也可以定期舉行文書評論會,通過法官對裁判文書的自評與互評,借鑒他人之長並找到自身不足加以改善。此外,每年舉行的裁判文書評比也是很好的激勵策略。 (三)擴大司法公開的廣度及深度擴大司法公開的廣度就是要拓寬司法公開的渠道及受眾范圍,網路、簡訊、報紙都是司法公開的媒介,而司法公開的受眾也不應局限在當事人及訴訟參與人之列,廣大的社會民眾也應該是司法公開的對象。司法公開的深度則表現在公開的內容及完整性,相關的法規、司法流程、裁判文書、案卷資料都應成為司法公開的內容。對網路或是其他媒體熱議的敏感性案件,當事法院應當積極主動做出說明,以確保正面的信息能夠在第一時間進入大眾的視角,提高司法活動的透明度。 (四)加強法制宣傳與教育 加強對社會公眾的普法教育。首先應注重培養年輕一代的法制觀念,在學校、社區多舉辦形式新穎的普法教育活動;其次是利用媒體的信息渠道,選擇典型案理宣傳法律知識和法治觀念主動進行宣傳,增強社會公眾對司法的理解;再次,轉變工作作風,加強與當事人的溝通,積極做好庭前調解、判後答疑、案件回訪等工作,盡量讓當事人理解法院司法行為的正當性及重要性。第1頁 共1頁

『柒』 刑事案中對受害人的司法簽訂不認可可以提出異議嗎

可以啊,你可以要求更高一級的司法鑒定單位復查,這是你的權力。

『捌』 中國公民為何不信任法院

巡迴法庭審理或者辦理巡迴區內應當由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以下案件:(一)全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二)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三)不服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審行政或者民商事判決、裁定提起上訴的案件;(四)對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的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行政或者民商事判決、裁定、調解書申請再審的案件;(五)刑事申訴案件;(六)依法定職權提起再審的案件;(七)不服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的罰款、拘留決定申請復議的案件;(八)高級人民法院因管轄權問題報請最高人民法院裁定或者決定的案件;(九)高級人民法院報請批准延長審限的案件;(十)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和司法協助案件;(十一)最高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由巡迴法庭審理或者辦理的其他案件。巡迴法庭依法辦理巡迴區內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來信來訪事項。

『玖』 對縣司法機關鑒定不信任可以向哪級機關重新申請

可以委託任何有鑒定執業資格的鑒定機構鑒定重新鑒定。

熱點內容
法院網上拍 發布:2025-08-27 03:58:17 瀏覽:907
勞動行政法律法規 發布:2025-08-27 03:54:02 瀏覽:390
被女朋友道德綁架 發布:2025-08-27 03:41:32 瀏覽:462
非法學錄取分數線 發布:2025-08-27 03:36:36 瀏覽:395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條 發布:2025-08-27 03:36:12 瀏覽:871
鄧傑律師 發布:2025-08-27 03:35:06 瀏覽:785
2017法律碩士考試點 發布:2025-08-27 03:30:54 瀏覽:813
行政法監督是由哪幾個部分 發布:2025-08-27 03:17:50 瀏覽:345
北京設立行政法院 發布:2025-08-27 03:16:26 瀏覽:304
合肥市法律咨詢 發布:2025-08-27 03:14:03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