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考試人格權

司法考試人格權

發布時間: 2021-11-28 03:37:47

Ⅰ 有零基礎通過司法考試的體驗嗎

至少需要一年的備考時間,要不然書都看不完,重點永遠是重點,刑法民法、刑訴、民訴、行政法要好好掌握,一些小法考試只有一、二分的可以忽略不看,重點是多做題,不然你以為會,其實到考試時發現很多都拿不準,僅供參考

Ⅱ 2017司考怎麼復習,厚大or瑞達

三校名師2017年司法考試:法理學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1.自由是法理學的邏輯起點,保障自由是法律的首要功能。
按照康德的看法,我們生活的世界,可以分為感性王國和理性王國,在感性王國,即自然界,受因果律的支配,不存在自由因果律可以不斷的回溯,最終找到第一因,這個第一因是什麼,不可知。康德懸設為上帝。但是在理性王國,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行為的第一因,為了歸責。必須懸設意志自由,在意志自由的情況下,個人沒讓渡了自己部分的自治權,組成了國家和社會。國家的最高限度的功能和最低限度的功能是保障人的自由。個人沒讓渡的屬於私域或者已域,讓渡了的屬於公域。自由人經同意讓權利的契約:憲法。然後以憲法為根據成立國家。憲法是政府的組織法。
2.民法以維護私域中人的自治權為首要功能。
民法的基本原則是私法自治,自治的前提條件是有行為能力。行為能力的判準是精神的狀況,精神狀況的判準是年齡,當然年齡是目前技術條件上我們能找到最不壞的標准,就像秦代找到最不壞的的標準是身高一樣。如果技術發達到可以精確測度理性的程度,就不必用年齡,用儀器直接測量就好。基於此,民法中就得先探討民事主義。民事主體在私域中享有一系列權利,這些權利從三種基本權利衍生而來:自由、生命、財產、生命的繁衍需要男女結合,人類的成長撫養基於此必須結成穩定的家庭,因而有《婚姻家庭法》。人的生命需要活得有尊嚴,因而必須有《人格權法》。人要生活下去,必須有基本的用物品。基本有用物品的獲取、持有,需要有分配正義,因而有《維權法》,人不可能給自給自足,需要交換,因而有《合同法》。人使用自己的權利,難免產生外部性,外部性有正負,負外部性需要內部化,因而有《侵權責任法》。
3.刑法以限制國家的刑罰權為手段,進而達到保障人權的最終目的。
刑法本質上是一種命令或者禁止,要求人們作為(如遺棄罪)或者不作為(如殺人罪)。刑法要探討的問題是群域(國家公權力)對私域(私人權利)的限制問題。國家權力對私域的限制要具有正當性,在自由主義者看來,能夠征成國家刑罰正當性的原則只有傷害原則和冒犯原則以及受限制的家長主義原則。凡是經得起正當性檢驗的命令或者禁止,必須明確,必須見諸條文,是為罪刑法定。一個理性人如果違背法律損害法益、冒犯他人,必須得到刑罰的強制,這種強制必須與其侵害法益的大小成正比,貫切平等原則,是為罪刑相適應。平等意義上,死刑的存在是有價值的,但應該承擔刑事責任。因果關系採用條件說。如果一個理性的人,自願受冒犯,則屬於私域問題,屬於個人自治范疇,刑法不應該干涉。
4.行政法以限制行政權力為手段,以保障人權為目的。
行政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最可能侵犯私域的是行政權。因而規范約束刑偵權對於保障自由而言至關重要,因而有行政法。行政法就是要為行政法的行駛設置規則,使其不得濫用。行政法的目的在於限權遵遁法無授權即禁止原則。但是授權給行政機關的法律有可能是惡法,私域的自由仍然得不到保障。此時,就需要有一種機制,;來保證法律的為良法。此時需要有立法程序,需要有民主原則。但民主原則有可能造成多數人的暴政,因而需要有對法律的和憲性審查機制。
5.訴訟法是解決糾紛的程序規則,是對司法權的限制。
人與人之間的糾紛是一個客觀存在。糾紛可能是發生在民於民之間,也可能發生在民與官之間、還有可能發生在民與法之間,因而需要四種訴訟:民告民的民事訴訟、民告官的行政訴訟、官告民的刑事訴訟,民告法的憲法訴訟。故需要訴訟法。訴訟法是設定程序規則對司法權的限制。訴訟的基本原則為: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事實需要證明,但無法客觀復原,所以證明必須設定證明標准,民事訴訟證明標准為優勢證據規則(中國稱高度蓋然性規則),刑事訴訟證明標准則為排除合理懷疑規則。司法是用一般性的規則對具體糾紛的解決。一般性規則和個案事實之間的空隙,空隙需要縫合,故需要法律解釋和法律推理。解釋推理需要規則。

Ⅲ 財產性人格權與人身性人格權的概念,特徵謝謝!

財產性人格權在知識產權中最明確體現,可以看看司法考試的三大本中有明確記錄!

Ⅳ 法科學生光學《刑事訴訟法》是遠遠不夠的,司法考試最喜歡考的是解釋。那麼請問刑事訴訟法相關解釋有哪些

1.自由是法理學的邏輯起點,保障自由是法律的首要功能。
按照康德的看法,我們生活的世界,可以分為感性王國和理性王國,在感性王國,即自然界,受因果律的支配,不存在自由因果律可以不斷的回溯,最終找到第一因,這個第一因是什麼,不可知。康德懸設為上帝。但是在理性王國,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行為的第一因,為了歸責。必須懸設意志自由,在意志自由的情況下,個人沒讓渡了自己部分的自治權,組成了國家和社會。國家的最高限度的功能和最低限度的功能是保障人的自由。個人沒讓渡的屬於私域或者已域,讓渡了的屬於公域。自由人經同意讓權利的契約:憲法。然後以憲法為根據成立國家。憲法是政府的組織法。
2.民法以維護私域中人的自治權為首要功能。
民法的基本原則是私法自治,自治的前提條件是有行為能力。行為能力的判準是精神的狀況,精神狀況的判準是年齡,當然年齡是目前技術條件上我們能找到最不壞的標准,就像秦代找到最不壞的的標準是身高一樣。如果技術發達到可以精確測度理性的程度,就不必用年齡,用儀器直接測量就好。基於此,民法中就得先探討民事主義。民事主體在私域中享有一系列權利,這些權利從三種基本權利衍生而來:自由、生命、財產、生命的繁衍需要男女結合,人類的成長撫養基於此必須結成穩定的家庭,因而有《婚姻家庭法》。人的生命需要活得有尊嚴,因而必須有《人格權法》。人要生活下去,必須有基本的用物品。基本有用物品的獲取、持有,需要有分配正義,因而有《維權法》,人不可能給自給自足,需要交換,因而有《合同法》。人使用自己的權利,難免產生外部性,外部性有正負,負外部性需要內部化,因而有《侵權責任法》。
3.刑法以限制國家的刑罰權為手段,進而達到保障人權的最終目的。
刑法本質上是一種命令或者禁止,要求人們作為(如遺棄罪)或者不作為(如殺人罪)。刑法要探討的問題是群域(國家公權力)對私域(私人權利)的限制問題。國家權力對私域的限制要具有正當性,在自由主義者看來,能夠征成國家刑罰正當性的原則只有傷害原則和冒犯原則以及受限制的家長主義原則。凡是經得起正當性檢驗的命令或者禁止,必須明確,必須見諸條文,是為罪刑法定。一個理性人如果違背法律損害法益、冒犯他人,必須得到刑罰的強制,這種強制必須與其侵害法益的大小成正比,貫切平等原則,是為罪刑相適應。平等意義上,死刑的存在是有價值的,但應該承擔刑事責任。因果關系採用條件說。如果一個理性的人,自願受冒犯,則屬於私域問題,屬於個人自治范疇,刑法不應該干涉。
4.行政法以限制行政權力為手段,以保障人權為目的。
三校名師2017年司法考試:法理學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行政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最可能侵犯私域的是行政權。因而規范約束刑偵權對於保障自由而言至關重要,因而有行政法。行政法就是要為行政法的行駛設置規則,使其不得濫用。行政法的目的在於限權遵遁法無授權即禁止原則。但是授權給行政機關的法律有可能是惡法,私域的自由仍然得不到保障。此時,就需要有一種機制,;來保證法律的為良法。此時需要有立法程序,需要有民主原則。但民主原則有可能造成多數人的暴政,因而需要有對法律的和憲性審查機制。
5.訴訟法是解決糾紛的程序規則,是對司法權的限制。
人與人之間的糾紛是一個客觀存在。糾紛可能是發生在民於民之間,也可能發生在民與官之間、還有可能發生在民與法之間,因而需要四種訴訟:民告民的民事訴訟、民告官的行政訴訟、官告民的刑事訴訟,民告法的憲法訴訟。故需要訴訟法。訴訟法是設定程序規則對司法權的限制。訴訟的基本原則為: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事實需要證明,但無法客觀復原,所以證明必須設定證明標准,民事訴訟證明標准為優勢證據規則(中國稱高度蓋然性規則),刑事訴訟證明標准則為排除合理懷疑規則。司法是用一般性的規則對具體糾紛的解決。一般性規則和個案事實之間的空隙,空隙需要縫合,故需要法律解釋和法律推理。解釋推理需要規則。

Ⅳ 司法考試 自己編的題目求指教

您好:
在司法考試中遇到問題,歡迎登陸我們網站的論壇,我們的專業輔導團隊會第一時間為您做出權威解答。點擊我的紅色圖標即可進入網站。
祝您好運!

Ⅵ 民法所規定的民事權利有哪些

民法所規定的民事權利有哪些:

  1. 財產所有權,財產所有權的概念與特徵 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2. 債權,債的概念和特徵 債是按照合同的約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規定,在當事人之間產生的特定能權利和義務關系。

  3. 人身權,人身權的概念,人身權,是指法律賦予民事主體的與其生命和身份延續不可分離而無直接財產內容的民事權利

  4. 知識產權,又稱智力成果權,是指智力成果的創造人和工商業生產經營標記的所有人依法所享有的權利的總稱。

  5. 財產繼承權,財產繼承權的概念及法律特徵,財產繼承權是指公民依法承受死者個人所遺留的合法財產的權利。

Ⅶ 民法上所使用的傳統的人格權范疇是什麼

我的看法:學習法學,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為生存而學
沒有飯碗,就沒飯吃。生存,這是最現實的問題。學習法學可以有飯吃,但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是要通過司法考試。如果沒有通過司法考試,很可能成為每年法學就業排行榜的背景了。當然,你可以考公務員或者徹底轉行,也可以有飯吃,不過,吃不了法律這碗飯了。

二、為賺錢而學

如果你家境平平,甚至家徒四壁,能吃苦,能努力,去做律師不是挺不錯的。雖然起步困難,但從長期來看,還是有前途的。沒有誰一開始就有案源,一開始就什麼都懂,慢慢來,等到機會合適,那就不是一個級別的了。我一個同學,本科畢業,就去北京做律師。八年了,現在買房了,單位給配了車,准備生二胎。他大學每月就幾百的生活,我是一直看在眼裡的。

三、為學術而學
沒錯,有的人家境較好,有著較為豐裕的生活條件,從來不會為生活發愁,他們就是最適合做學術的人群。看看西方那些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大多家境優越或者有貴婦資助,當然,盧梭是個反例。

四、為學而學

這部分人,屬於人雲亦雲,為了拿個文憑而學,而且,對法律也不感興趣,大學基本是玩過來的。不過,也不影響啥。因為畢業之後,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我有個同學,大學玩過來的,四級好像都沒過,畢業後,先去做村官,後來去了司法局,又去了市委,找誰說理去。

以上是幾點為什麼而學的總結,不一定全面,但我身邊各種例子都有。

Ⅷ 一般人格的司法考試題

七、(本題25分)
案情:甲系某大學三年級女生。2003年5月5日,甲到國際知名連鎖店乙超市購物,付款結賬後取回自帶的手袋,正要走出超市大門時,被超市保安阻攔。二保安懷疑甲攜帶了未結賬的商品,欲將甲帶到超市值班經理辦公室處理。甲予以否認,爭執過程中引來眾多顧客圍觀。後在經理辦公室,甲應值班經理要求出示了所買商品及結賬單據。值班經理將甲自帶的手袋打開檢查,並叫來女工作人員對甲進行了全身搜查,均未查出未結賬的商品,遂將甲放走。事後,甲在超市被搜身的消息在本校乃至其他高校傳開,甲成了倍受關注的「新聞人物」,對甲形成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出現了失眠、頭暈等症狀,無法繼續學業,醫生建議其做心理治療。甲認為乙超市侵害了自己的人格權,遂提起訴訟,請求判決乙超市賠償精神損害10萬元。
本案雙方的主要事實爭議是:乙超市在對甲進行全身搜查時,是否強令甲脫去了內衣。對此,雙方均未提出充分的證據。雙方的主要法律爭議是:超市在每年失竊數額巨大的情況下,是否有權對顧客進行搜查。乙超市認為自己在超市內己張貼告示,保留對顧客進行搜查的權利。一審法院認為乙超市不能提出沒有強令甲脫去內衣進行搜查的證據,故對脫衣搜查的事實予以認定;認為乙超市的搜查行為侵犯了甲的人格權,且侵權情節惡劣,後果較為嚴重,同時考慮到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判決被告賠償精神損害11萬元。乙超市不服,提出上訴。
二審法院除認為一審判決認定乙超市強令甲脫內衣進行搜查的事實證據不足外,對一審認定的其它事實予以維持,酌情改判乙超市賠償甲精神損害1萬元。甲對二審判決不服,以賠償太少為由,申請再審,請求將賠償數額改為11萬元。
問題:
1.請就本案一審判決、二審判決和再審申請涉及的法律問題進行簡要分析;
2.本案發生後社會反響頗大,引發了不少議論,主要涉及精神損害賠償、法官自由裁量、人格權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企業安保措施等諸多法律問題,請你任選一個角度簡要論述。
答題要求:
1.第一問的分析應以法學理論、現行法律規定為依據;
2.第二問的論述應觀點明確,論證充分,邏輯嚴謹,文字通順。
消費者的人格權應當受到保護,不但各種具體人格權,而且一般人格權也應受到保護。本案中,侵害的是何種人格權?我認為並非名譽權或是身體權。因為,名譽權的損害結果必須是使原告的名譽降低,即受害方的人品、才幹、信譽等的客觀社會評價降低。而本案發生時,僅有原告方與被告方的工作人員在場,被告方並未當著第三人實施搜身行為。而身體權主要是指身體安全和完整性不受侵害的權利,本案中並未造成受害人的身體損傷,故也不構成身體權的侵犯。消費者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屬於一般人格權的范疇。
一般人格權,是相對於具體人格權而言的,是以民事主體全部人格利益為標的的總括性權利,它是指民事主體依法享有並概括和決定其具體人格權的一般人格利益。我國《憲法》第37條、第38條明確規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精神損害賠償司法解釋也確立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不受侵犯。法治國家以人權保障為理念,我國憲法規定人格尊嚴、人身自由不受侵犯,落實到民法上就是一般人格權的保護。
一般人格權是一種總括性權利,需要法官作出裁判時,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案件的具體情形,考慮各種因素,權衡各方利益的基礎上,審慎地作出決定,以彌補成文法的局限。這無疑能夠增強法律的彈性和靈活性,解決新型糾紛,應對現代社會發展的挑戰。

Ⅸ 司法考試神題:被剪視如生命的頭發構成侵犯生命權嗎

何為生命權?
生命權是以自然人的性命維持和安全利益為內容的人格權,關繫到生命存活的權利。
依據我國《民法通則》第98條規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權。
那麼,剪頭發以後,會不會失去健康?失去生命?
一般來說,是不會的。因此,我認為不構成侵犯生命權。
另外,從侵權法的角度看,侵犯人的主觀認識中,一般不會認為剪別人頭發,就會損害他人生命健康。
保持一個理性人的態度,就容易分析了。

Ⅹ 榮譽權屬於人格權還是身份權

學術上有關於榮譽權屬於人格權或身份權之爭,我認為,榮譽權屬於人格權。
理由如下:
首先要注意身份權中所指的身份是指:民事主體在特定的家庭或親屬團體中所享有的地位或資格,具體包括:親權(如父母對子女的管教、保護權)、親屬權(贍養、撫養)、配偶權(同居權、忠誠權)等。身份權也稱親屬權。
而榮譽權所產生的身份與身份權所指的身份是不同的概念。榮譽室一種積極的社會評價帶給民事主體精神上的滿足、人格利益的充實、及社會評價的提高。這符合人格權的基本屬性。

熱點內容
社會與法普法一線 發布:2025-08-27 00:37:57 瀏覽:764
規章制度管理員 發布:2025-08-27 00:12:27 瀏覽:576
法律知識我知道黑板報 發布:2025-08-27 00:09:05 瀏覽:889
法院案卷整理 發布:2025-08-27 00:07:50 瀏覽:984
霞山法院執 發布:2025-08-27 00:06:33 瀏覽:108
法官下判決不同意 發布:2025-08-27 00:06:27 瀏覽:620
民法之治 發布:2025-08-26 23:58:55 瀏覽:525
道教與道德經 發布:2025-08-26 23:57:20 瀏覽:637
我國公司法奉行的設立原則是 發布:2025-08-26 23:55:44 瀏覽:441
有關葯品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8-26 23:54:25 瀏覽: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