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擾民法
A. 擾民法律怎麼規定時間
您好,法定擾民時間限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擾民是晚上二十二點到早上六點之
間。
1、一類生活區域夜測50分貝以上,二類生活區域夜測65分貝以上,只要超過晚上9點或者10點鍾的就是擾民了,屬於噪音污染。如果所處的地方出現了在這些范疇之內的行為就是擾民。
2、小區里裝修時間12時至14時、19時至次日7時才是不擾民。每個省份規定的時間都有所不同,但是大同小異,居民正常休息時間內操作算擾民。容許裝修的
時間集中在7時到12時,14時到19時。
3、晚11點到次日早7點,分貝高於80分貝,即為擾民。
根據城市區域雜訊標准明確規定了城市五類區域的環境雜訊最高限值:
1、療養區、高級別墅區、高級賓館區,晝間50分貝、夜間40分貝;
2、以居住、文教機關為主的區域,晝間55分貝、夜間45分貝;
3、居住、商業、工業混雜區,晝間60分貝、夜間50分貝;
4、工業區,晝間65分貝、夜間55分貝;
5、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線道路、內河航道、鐵路主、次干線兩側區域,晝間70分貝、夜間55分貝,(夜間指22點到次日晨6點)。
二、關於擾民的處理辦法
根據環境噪音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八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
根據環境噪音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八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
(一)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使用高音廣播喇叭;
(二)違反當地公安機關的規定,在城市市區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音響器材,產生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過大音量的;
(三)未按本法第四十六條和第四十七條規定採取措施,從家庭室內發出嚴重干擾周圍居民生活的環境雜訊的。
我國法律對擾民時間有著明確的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三十條規定,擾民時間為夜間22點至凌晨6點之間。以上就是關於法定擾民時間限制的有關內容的整理。
B. 我們租住的住房噪音在多少分貝以下才符合法律規定
在6點至22點之間,雜訊聲限值應當在55dB(A)以下,在22點至次日6點之間,雜訊聲限值應當在45dB(A)以下。
所謂的晚上22點至次日6點鍾,只是法律意義上的「夜間」的定義。「夜間」的雜訊排放標准只是比「日間」標准更高而已。無論夜間還是日間的雜訊排放標准,其與認定「雜訊擾民」存在相關但是並不一定必要的關聯。即只要產生了與環境不相適應的雜訊排放,而且也產生了居民被干擾的後果,即可認定為「雜訊擾民」。
住房噪音注意事項
樓層太低太高都會吵:低樓層比如一二樓的房子,容易受到行人的腳步聲、說話聲和單元門的關門聲的影響。相反,很多人喜歡買高樓,原因是覺得樓層高看到的景觀會比較好,然而,樓層越高,價錢越高,視野好,但是要考慮的是,風也會越大,而且噪音也越大。
看房多看幾次:很多人看了房子,發現其實是完全沒有噪音的。不過,建議不要因為這樣就一下子買房了,因為看一套房子最好不要只看一兩次,也不能只在一個時間段看房子。
C. 國家(擾民法)
一類生活區域夜測50分貝以上,二類生活區域夜測65分貝以上,只要超過晚上9點或者10點鍾的就是擾民了,屬於噪音污染。如果您所處的地方出現了在這些范疇之內的行為就是擾民,有關部門會依法對這些商販進行"教育",所以您如果占理的話,就去告他們.
的《治安管理處罰法》
關於噪音擾民問題
根據國家《城市區域環境噪音標准》規定,在居民區內,戶外允許噪音級晝間為50分貝,夜間為40分貝,但實際上超標的情況十分嚴重
。在日常生活中,對環境的污染形形色色,如果是重大的污染環境的案件,一旦是觸犯了刑法,可以直接用刑罰的手段去解決,,直接去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社會生活中,經常出現一些輕微的污染環境的情況,這種情況一直有我們的環境保護部門進行處理。但是環境保護部門的執法力度和執法的強制力一直是令人擔憂。為了更好的去保護環境,針對這些違法的污染環境的問題,在《治安管理處罰法》的制定過程中就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八條 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這就直接把很簡單的、常見的噪音擾民的情況直接歸入了法律的調整范圍之內。以前,經常把一些噪音繞民大額行為當成是一種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依靠當事人的內心確信去解決這些問題,效果十分的差。尤其是在學生的考場的周圍、小區的周邊、公園等一些場所,經常會出現這些問題。現在如果有人製造了噪音對人的生活造成了侵犯,就是違法行為,就執法人員就可以依據法律的規定實施處罰。這種規定,將會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維護人們優美的生活環境。
D. 關於擾民的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一條 受到環境雜訊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
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
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機構調解處理;
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根據上面的法條所述,樓主向環保部門投訴,也可以向法院直接起訴。
上述法條中「第二條 本法所稱環境雜訊,是指在工業生產、建築施工、交通運輸和社會生活中所產生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
如果你們直接起訴的話,還得確定施工單位的躁聲是否超過國家標准,而且還有許多復雜的問題。
因此,建議你們向環保部門投訴,最好是能達成雙方和解
(4)住房擾民法擴展閱讀: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防治環境雜訊污染,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環境雜訊,是指在工業生產、建築施工、交通運輸和社會生活中所產生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
本法所稱環境雜訊污染,是指所產生的環境雜訊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並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現象。
第三條 本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環境雜訊污染的防治。
因從事本職生產、經營工作受到雜訊危害的防治,不適用本法。
第四條 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納入環境保護規劃,並採取有利於聲環境保護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
第五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制定城鄉建設規劃時,應當充分考慮建設項目和區域開發、改造所產生的雜訊對周圍生活環境的影響,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功能區和建設布局,防止或者減輕環境雜訊污染。
第六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E. 噪音擾民法律法規是怎樣規定的
國家對聲音區域做了劃分,療養院等地屬於0類聲環境功能區,白天不能超過50分貝,夜晚不能超過40分貝;普通的居民住宅屬於1類聲環境功能區,白天不能超過55分貝,夜晚不能超過45分貝。所以如果療養院周邊白天的分貝超過50分貝就屬於噪音,可以投訴其擾民,普通住宅白天的分貝超過55分貝就屬於噪音,可以投訴。
F. 住宅低頻噪音擾民法律規定
G. 法律上住宅區施工擾民怎麼辦
可以向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並處罰款。相關法律如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六條建築施工單位違反本法第三十條第一款的規定,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的集中區域內,夜間進行禁止進行的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建築施工作業的,由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並處罰款。
2、《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三十條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禁止夜間進行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建築施工作業,但搶修、搶險作業和因生產工藝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的除外。因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的,必須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有關主管部門的證明。前款規定的夜間作業,必須公告附近居民。
3、22點至次日6點鍾,是法律意義上的「夜間」的定義。「夜間」的雜訊排放標准只是比「日間」標准更高而已。無論夜間還是日間的雜訊排放標准,其與認定「雜訊擾民」存在相關但是並不一定必要的關聯。即只要產生了與環境不相適應的雜訊排放,而且也產生了居民被干擾的後果,即可認定為「雜訊擾民」。
拓展資料
國家《城市區域雜訊標准》中,明確規定了城市五類區域的環境雜訊最高限值:
療養區、高級別墅區、高級賓館區,晝間50dB(分貝)、夜間(指22時至次日6時,下同)40dB;
以居住、文教機關為主的區域,晝間55dB、夜間45dB;
居住、商業、工業混雜區,晝間60dB、夜間50dB;
工業區,晝間65dB、夜間55dB;
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線道路、內河航道、鐵路主次干線兩側區域,晝間70dB、夜間55dB。
H. 噪音擾民的法律依據
雜訊擾民可以報案處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八條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條使用家用電器、樂器或者進行其他家庭室內娛樂活動時,應當控制音量或者採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對周圍居民造成環境雜訊污染。
(8)住房擾民法擴展閱讀
噪音擾民的起訴
噪音擾民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雜訊擾民是一個行為後果為定義的違法行為。只要產生的雜訊煩擾了公民的正常生活,即產生噪音擾民的違法事實。
《雜訊法》對噪音擾民行為並沒有提出聲響一定要達到多少分貝才構成噪音擾民的必要條件。起訴噪音擾民需有能夠證明噪音存在的證據,比如證人證言、錄音、當事人陳述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第六十四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I. 樓上擾民有法律規定
樓上居民擾民可以從自己做好隔音措施和採取其他措施使對方安靜一些。具體操作如下:
1、自己做好隔音措施:小到塞耳塞,大到做隔音卧室。
2、向對方提出要求減少噪音,注意和對方交涉要和氣。
3、尋求物業處理,協助解決居民糾紛。
4、報警處理,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58條規定:違反雜訊污染防治法規,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以警告;警告後不改的,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由公安部門查處。如果協商無效,可以依相鄰權向法院起訴,也可以由公安機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