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某人民法院對被告人

某人民法院對被告人

發布時間: 2021-11-28 10:32:07

⑴ 因為經濟糾紛,到執行庭了。 法院有權利對被告人微信定位嗎

我們國家的各級人民法院對於執行有效判決,並沒有權利對被告人微信定位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7年6月27日修訂版)網頁鏈接第二十一章執行措施中,沒有任何條款賦予法院具有對被告人手機、微信、GPS等定位的任何權利!

⑵ 2013年1月31日,安徽省安慶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搶劫殺害「的哥」的被告人李某進行一審宣判,以犯搶劫罪判處其

(1)①法來律自通過制裁各種侵權行為,保障公民的權利;②法律是保障人們權利的法寶,有了法律,人們就有了維權的利劍。
(2)法律保障是公民享有權利最重要、最有效的保障。我國通過建立以憲法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為主要內容的權利保障體制,保障公民的權利。
①由上述案例可知,我國通過法律的形式將公民的財產權確認下來,並運用國家強制力加以維護;②我國通過法律制裁各種侵權行為,保障公民的權利。在上述案例中,法律通過對李某的嚴懲,來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權利。
(3)當我的合法權益受到非法侵害時,我會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恢復被侵害的權利,賠償造成的損失,懲罰侵權者,討回公道。

⑶ 法院將被告人納入失信人名單的,有權再申請檢察機關對法院進行 監督嘛

被納入失信人名單的人仍然有權申請檢察機關對法院進行監督。如果對自己提出的民事訴訟的法院判決有異議,也同樣可以申請檢察院對法院提起抗訴。

⑷ 什麼情況下法院會對被告人限高呢

在被告人未按執行通知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的情況下,人民法院可以對被告人限高,具體要根據案件的實際情況而定。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的若干規定》第一條,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的,人民法院可以限制其高消費。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的若干規定》第二條,人民法院決定採取限制高消費措施時,應當考慮被執行人是否有消極履行、規避執行或者抗拒執行的行為以及被執行人的履行能力等因素。

(4)某人民法院對被告人擴展閱讀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六條,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調解書和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一條,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應當報告當前以及收到執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財產情況。被執行人拒絕報告或者虛假報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對被執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關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的若干規定》第三條,被執行人為自然人的,被限制高消費後,不得有以下以其財產支付費用的行為:

(一)乘坐交通工具時,選擇飛機、列車軟卧、輪船二等以上艙位;

(二)在星級以上賓館、酒店、夜總會、高爾夫球場等場所進行高消費;

(三)購買不動產或者新建、擴建、高檔裝修房屋;

(四)租賃高檔寫字樓、賓館、公寓等場所辦公;

(五)購買非經營必需車輛;

(六)旅遊、度假;

(七)子女就讀高收費私立學校;

(八)支付高額保費購買保險理財產品;

(九)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高消費行為。

被執行人為單位的,被限制高消費後,禁止被執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員以單位財產實施本條第一款規定的行為。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的若干規定》第四條,限制高消費一般由申請執行人提出書面申請,經人民法院審查決定;必要時人民法院可以依職權決定。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的若干規定》第五條,人民法院決定限制高消費的,應當向被執行人發出限制高消費令。限制高消費令由人民法院院長簽發。限制高消費令應當載明限制高消費的期間、項目、法律後果等內容。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的若干規定》第六條,人民法院根據案件需要和被執行人的情況可以向有義務協助調查、執行的單位送達協助執行通知書,也可以在相關媒體上進行公告。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的若干規定》第七條,限制高消費令的公告費用由被執行人負擔;申請執行人申請在媒體公告的,應當墊付公告費用。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的若干規定》第八條,被限制高消費的被執行人因生活或者經營必需而進行本規定禁止的消費活動的,應當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獲批准後方可進行。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的若干規定》第九條,在限制高消費期間,被執行人提供確實有效的擔保或者經申請執行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解除限制高消費令;被執行人履行完畢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本規定第六條通知或者公告的范圍內及時以通知或者公告解除限制高消費令。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的若干規定》第十一條,被執行人違反限制高消費令進行消費的行為屬於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行為,經查證屬實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二條的規定,予以拘留、罰款;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責任。

有關單位在收到人民法院協助執行通知書後,仍允許被執行人高消費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三條的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

⑸ 法院執行其對被告人的行動時,需要哪些證件

執法人員必須二人以上,且必須出示工作證、執行公務證以及相應的法律文書。

法院工作證只能從表面上反映該人員屬於法院工作人員,但並不是所有法院工作人員都具備執法資格。另外,即使有資格執法的,如果沒有生效的法律文書也是違法執行。

1、法律規定,執行公務時,必須有二名以上的執法人員;

2、法院執行公務證有極強的人身屬性,是國家賦予該人員執法資格的唯一憑證。

3、在案件的執行過程中,尤其是在銀行劃轉案款過程中,法院執行人員必須向銀行出示:工作證、執行公務證、經院長簽署的法院劃款裁定書 、介紹信等證明材料。

⑹ 刑事訴訟法案例分析題

刑事訴訟法案例分析題
(一)1999年6月5日,張某因犯強奸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2001年3月被提前釋放。2005年5月20日下午,張某將一中年婦女放在自行車欄內的一隻皮包搶走,內有現金1800
元、身份證一張,張某在逃跑途中被群眾抓獲,後扭送到當地派出所。派出所民警王某和侯某立即進行調查取證,當取證結束後,民警王某和侯某認為犯罪嫌疑人張某能主動承認錯誤,認罪態度較好,決定予以取保候審,並由張某的朋友李某(無固定收入)為保證人。
問題:
1、採取取保候審是否恰當?
2、如取保候審,李某是否可以作為保證人?
答:1、不恰當。根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六十四條規定,對累犯、犯罪集團的主犯,以自傷、自殘辦法逃避偵查的犯罪嫌疑人,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暴力犯罪,以及其他嚴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審。
2、李某不能擔任保證人。《刑事訴訟法》第54條規定「保證人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
與本案無牽連;(二)有能力履行保證義;(三)享有政治權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四)有固定的住處和收入。」本案中,李某無固定收入,不符合第(二)(四)項規定,李某不符合保證人的條件。

(二)1997年4月23日晚上10時許,某市棉紡廠女職工張雲被強奸。罪犯作案之後逃走,匆忙中留在現場一塊手錶。事後,張雲向公安機關報案,並提供了罪犯的一些特徵。據被害人反映,罪犯是一名年紀大約在30歲上下的男子,身材不高但身體強壯,滿臉胡須。張雲還向公安機關提交了罪犯遺留在現場的手錶。經偵查人員查看,手錶為黑色紅蓮牌機械表,已經半舊。於是,公安機關以這塊手錶為線索開始了案件的偵查活動。一個多月之後公安機關找到了手錶的主人某公司職員劉俊楓。經公安人員詢問,劉俊楓承認手錶是自己的,但是聲稱已經與兩個月以前丟失,而且不承認自己犯有任何罪行。但是劉俊楓提不出證據證明自己曾經丟失手錶。於是,偵查人員認為本案已經證據確鑿,隨即拘留了劉俊楓。然後公安人員找到被害人張雲,告訴她已經找到了遺留在現場那塊手錶的主人,讓張雲辨認一下,該人是不是罪犯。張雲仔細觀察了劉俊楓之後,對偵查人員說:「這個人的身高、體型和罪犯都差不多,而且長相也很象,我覺得就是他。」於是,偵查人員立即作出決定提請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劉俊楓。
(問題)在這起案件的偵查過程中,公安人員的做法不當之處?並請說明理由
答:
1、對劉俊楓採取拘留措施不當,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一條
2、在主持辨認時採取了單獨辨認的方式
3、在辨認之前將被辨認人的有關情況告知辨認人

(三)犯罪嫌疑人江某,男,68歲,農民,因涉嫌詐騙被公安機關依法拘留。拘留後公安機關發現其患有嚴重肺結核,經醫院檢查屬實,需要隔離。公安機關遂做出取保候審決定,要求江某提供保證人。江某向公安機關提出由其弟做保證人。公安機關調查發現,江某之弟有一定資財,但常年在外地做生意,住處較多,行蹤極不穩定,因此沒有同意江某之弟做保證人。
問題:
(1)本案中可否對江某採取取保候審措施?
(2)公安機關不同意江某之弟做保證人的做法是否正確?
(3)若江某無法提供別的保證人,公安機關還可以採取什麼處理方式?
答案:
(1)公安機關可以對江某採取取保候審強制措施。《刑事訴訟法》第60條第2款規定
:對應當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患有嚴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懷孕、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可以採用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的辦法。」本案中,江某患有嚴重的肺結核,理應對其採取取保候審的強制措施。
(2)公安機關不同意江某之弟做保證人是正確的。《刑事訴訟法》第54條規定:「保證人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與本案無牽連;(二)有能力履行保證義;(三)享有政治權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四)有固定的住處和收入。」本案中,江某之弟無固定的住處,不符合第(二)(四)規定,公安機關不同意其做保證人的做法是正確的。
(3)江某若無法提供別的保證人,可通過交納保證金,而被取保候審。《刑事訴訟法第
53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決定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應當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據此,我國的取保候審分人保和物保(財產保)兩種,若江某無法提供保證人,可選擇財產保,交納保證金。但如江某既無法提供保證人,又無法提供保證金。根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六十八條規定:符合取保候審條件的犯罪嫌疑人既不交納保證金,又無保證人擔保的,可以監視居住。」據此,公安機關可以對江某監視居住。

⑺ 某人民法院一審判決被告人李某犯搶奪罪,判處有期徒刑2年。判決宣告後,縣人民檢察院認為判決定性錯誤,

首先,檢察院抗訴合法。對於一審的判決不服(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專律錯誤等情形)屬,被告人可以行使上訴權,檢察院可以行使抗訴權。
第二、本案經市中院發回再審,那就是適用的一審程序,作出的飯搶劫罪並判處5年的判決,被告人如果不服的,可以上訴。
刑事案件從判決書送達第二日起計算上訴期,一共10天,如對再審不服,建議抓緊時間上訴。

⑻ 某縣基層人民法院對案件作出一審判決後,被告人對判決不服,應當向()提出上訴

基層法院的上一級自然是中級法院,再上一級是高級,直至最高院。訴訟得一級一級往上告。

⑼ 某縣人民檢察院依法對被告人田某盜竊一案向縣人民法院提起公訴。庭審開始後,審判長告知被告人田某有權申2

你還沒喲講清楚吧

⑽ 人民法院對哪些被告人可以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第二款、第三款的規定,被告人內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應容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被告人提供辯護的,
第一是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
第二是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

熱點內容
社會與法普法一線 發布:2025-08-27 00:37:57 瀏覽:764
規章制度管理員 發布:2025-08-27 00:12:27 瀏覽:576
法律知識我知道黑板報 發布:2025-08-27 00:09:05 瀏覽:889
法院案卷整理 發布:2025-08-27 00:07:50 瀏覽:984
霞山法院執 發布:2025-08-27 00:06:33 瀏覽:108
法官下判決不同意 發布:2025-08-27 00:06:27 瀏覽:620
民法之治 發布:2025-08-26 23:58:55 瀏覽:525
道教與道德經 發布:2025-08-26 23:57:20 瀏覽:637
我國公司法奉行的設立原則是 發布:2025-08-26 23:55:44 瀏覽:441
有關葯品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8-26 23:54:25 瀏覽: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