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期貨司法解釋

期貨司法解釋

發布時間: 2021-11-28 13:18:01

Ⅰ 國家對企業套期保值有哪些政策

套期保值的話,主要有一個財政部的頒布的38項《企業會計制度准則》,其中之一是《套期保值准則》,另外就是一些涉及相關行業的大型國企,經其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可以開展套期保值的文件。
另外就是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期貨司法解釋》,還有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上海期貨交易所開展期貨保稅交割業務有關增值稅問題的通知——這些都是涉及套期保值的一些政策和相關文件

Ⅱ 用最通俗的方法解釋!期貨中的升水和貼水!!

當實際交割商品質量高於標准交割品時,即為升水,也就是該商品的交割價格要加上升水部分;
反之,當實際交割商品質量低於標准交割品時,即為貼水,也就是該商品的交割價格要減去升水部分。

Ⅲ 《金融期貨》最新txt全集下載

金融期貨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經濟貿易地位的加強,各種金融衍生品也出現並伴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金融衍生品多是把傳統的金融產品(如股票、債券)和第一代的衍生產品(如遠期、期貨和掉期等)作為基礎工具進行加工復制而成。由於我國金融體系逐步地被納入到全球金融體系之中,因此各個金融機構與大型企業將更多地涉足於中國市場,但是面臨的金融風險也越來越大。在規避風險的需求下,金融衍生品市場需求也越來越大。金融期貨的出現,給市場上所有的投資者帶來了新的投資理念。
我國期貨市場有了期貨條例和司法解釋,而且在不斷地創新。金融期貨的推出也進一步說明中國期貨市場已經曰益成熟,而且一定會成為金融市場中最重要的避險工具之一,也一定會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國外期貨市場上,對應中國市場的股指產品已經開發上市,如在紐約和倫敦全球最大的兩個市場就有「新華富時中國二十五指數基金」;在香港市場有「H股指數期貨和金融指數期貨……

Ⅳ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關於操縱期貨的司法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操縱期貨市場罪立案規定:
(一)單獨或者合謀,持有或者實際控制證券的流通股份數達到該證券的實際流通股份總量百分之三十以上的;
(二)單獨或者合謀,持有或者實際控制期貨合約的數量超過期貨交易所業務規則限定的持倉量百分之五十以上的。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第三十九條
操縱證券、期貨市場,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單獨或者合謀,持有或者實際控制證券的流通股份數達到該證券的實際流通股份總量百分之三十以上,且在該證券連續二十個交易日內聯合或者連續買賣股份數累計達到該證券同期總成交量百分之三十以上的;
(二)單獨或者合謀,持有或者實際控制期貨合約的數量超過期貨交易所業務規則限定的持倉量百分之五十以上,且在該期貨合約連續二十個交易日內聯合或者連續買賣期貨合約數累計達到該期貨合約同期總成交量百分之三十以上的。

Ⅳ 追加保證金 期貨公司該如何通知客戶

在我國期貨市場即將迎來股指期貨之際,我國期貨公司在經營中仍然有若干難以迴避的法律問題有待解決,其中主要的一點就是期貨公司如何履行通知客戶追加保證金義務。 《期貨交易管理條例 》第三十七條規定:「……期貨交易所實行當日無負債結算制度。期貨交易所應當在當日及時將結算結果通知會員。期貨公司根據期貨交易所的結算結果對客戶進行結算,並應當將結算結果按照與客戶約定的方式及時通知客戶。客戶應當及時查詢並妥善處理自己的交易持倉。」由此可以得出幾點:一、客戶有及時查詢自己保證金及交易持倉的義務;二、期貨公司與客戶可以通過經紀合同來靈活約定通知方式;三、目前結算結果每日只公布一次。 我們認為,雖然新的《期貨交易管理條例 》規定了客戶有及時查詢自己保證金及交易持倉的義務,但是如何通過合理的方式,使所有客戶能夠履行自我查詢的義務還是有待商榷的。由於客戶量眾多,期貨公司有時來不及按照約定通知到每一個需要追加保證金的客戶。一般認為,在期貨公司與客戶訂立的《經紀合同》中,可約定「客戶有及時查詢自己保證金及交易持倉的義務」,並通過約定「客戶應自行登陸保證金監控中心自行查詢」,可將通知義務轉為由客戶自行承擔。但是,如果客戶不懂網上交易,如一些年長的投資者,很有可能也來參與股指期貨交易,如果合同中強行約定其自行登陸查詢,顯然其是無法做到的,該事先擬訂的合同條款也極有可能被認為是免除期貨公司自身義務、加重對方義務的格式條款而被認為無效。所以,期貨公司有必要在規定「客戶有及時查詢自己保證金及交易持倉的義務」之外,再與客戶約定補充通知方式,大致有錄音電話通知、傳真通知、書信通知、電子郵件通知、簡訊通知等方式。其中,電子郵件通知、簡訊通知在近年越來越成為主要的通知方式。這兩類通知方式雖然快捷且接受面人數多,但是,其在證據保留中卻存在問題。電子郵件群發通知、簡訊群發通知雖然在本機上保留了已發送記錄,但是客戶是否真實收到,如何證明這一點是很困難的。一旦客戶以後提起訴訟,稱追加保證金的通知根本未收到,僅憑本機發送記錄是很難證明對方收到的,那麼期貨公司將承擔因未履行通知義務而導致的責任。 同時,對於結算結果每日只公布一次更是會加大期貨公司的風險,這是因為期貨交易價格實時在發生變動,特別是股指期貨推出後,極有可能出現投資者大量湧入,交易價格每天劇烈變動的現象。實際上,這在前期的模擬交易中已經出現了。如果某日的盤中交易價格由漲停到跌停再到漲停,部分客戶的保證金也隨之出現達到強制平倉的約定情況。但是期貨公司無法在盤中通知到需要追加保證金的客戶追加保證金,客戶也未自行追加保證金。期貨公司為了控制風險必然在該時點對其實施強行平倉。如果之後價格發生反轉,那麼客戶極有可能提起訴訟,對期貨公司因未履行通知追加保證金義務,就對客戶強行平倉導致虧損,要求承擔賠償責任。因為期貨司法解釋中規定客戶否認收到通知的,應由期貨公司承擔舉證責任。期貨公司如不能證明客戶已收到通知的,則期貨公司承擔舉證不能的責任,很可能由此導致敗訴。所以,有必要建立盤中動態結算機制。實際上,相關交易所也在作這方面的探索,如嘗試每天盤中分三次進行結算,並將結果最終在保證金監控中心公布。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期貨公司要防範履行通知義務不能的風險,可以大致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在《經紀合同》中,明確約定「客戶必須及時查詢自己保證金及交易持倉」。 二、在《經紀合同》的附件《客戶申明》中,可以明確讓客戶申明其已經充分了解客戶必須自己查詢並追加保證金,並已經充分了解到盤中也可能出現必須追加保證金的情況。 三、客戶在《經紀合同》和附件《客戶申明》中必須承諾,如果出現盤中價格劇烈變化(具體條件可協商確定)時,期貨公司可以不再履行通知客戶追加保證金的義務,客戶應當自行查詢並及時追加,否則期貨公司有權及時進行強行平倉操作。 四、期貨公司應當至少提供兩種通知方式以供備用。 五、期貨公司應保留通知的證據,並且及時通知客戶補簽成交單等交易單據。網易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Ⅵ 期貨配資的司法解釋

合同法 第二百一十一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同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的有關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於銀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數)。」本條同時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如果公民之間的借款沒有約定利息,貸款方就無權收取利息。關於支付利息的期限,「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支付利息」。而現實生活中,公民之間的借款往往沒有約定得如此明確。根據《合同法》的有關規定,借貸雙方可以達成補充協議,如果雙方最終仍不能確定支付利息的期限的,根據《合同法》第二百零五條規定:「借款期間不滿一年的,應當在返還借款時一並支付,借款期間一年以上的,應當在每屆滿一年時支付,剩餘期間不滿一年的,應當在返還借款時一並支付」。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於銀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

Ⅶ 追加保證金 期貨公司該如何通知客戶

《期貨交易管理條例 》第三十七條規定:「……期貨交易所實行當日無負債結算制度。期貨交易所應當在當日及時將結算結果通知會員。期貨公司根據期貨交易所的結算結果對客戶進行結算,並應當將結算結果按照與客戶約定的方式及時通知客戶。客戶應當及時查詢並妥善處理自己的交易持倉。」由此可以得出幾點:一、客戶有及時查詢自己保證金及交易持倉的義務;二、期貨公司與客戶可以通過經紀合同來靈活約定通知方式;三、目前結算結果每日只公布一次。 我們認為,雖然新的《期貨交易管理條例 》規定了客戶有及時查詢自己保證金及交易持倉的義務,但是如何通過合理的方式,使所有客戶能夠履行自我查詢的義務還是有待商榷的。由於客戶量眾多,期貨公司有時來不及按照約定通知到每一個需要追加保證金的客戶。一般認為,在期貨公司與客戶訂立的《經紀合同》中,可約定「客戶有及時查詢自己保證金及交易持倉的義務」,並通過約定「客戶應自行登陸保證金監控中心自行查詢」,可將通知義務轉為由客戶自行承擔。但是,如果客戶不懂網上交易,如一些年長的投資者,很有可能也來參與股指期貨交易,如果合同中強行約定其自行登陸查詢,顯然其是無法做到的,該事先擬訂的合同條款也極有可能被認為是免除期貨公司自身義務、加重對方義務的格式條款而被認為無效。所以,期貨公司有必要在規定「客戶有及時查詢自己保證金及交易持倉的義務」之外,再與客戶約定補充通知方式,大致有錄音電話通知、傳真通知、書信通知、電子郵件通知、簡訊通知等方式。其中,電子郵件通知、簡訊通知在近年越來越成為主要的通知方式。這兩類通知方式雖然快捷且接受面人數多,但是,其在證據保留中卻存在問題。電子郵件群發通知、簡訊群發通知雖然在本機上保留了已發送記錄,但是客戶是否真實收到,如何證明這一點是很困難的。一旦客戶以後提起訴訟,稱追加保證金的通知根本未收到,僅憑本機發送記錄是很難證明對方收到的,那麼期貨公司將承擔因未履行通知義務而導致的責任。 同時,對於結算結果每日只公布一次更是會加大期貨公司的風險,這是因為期貨交易價格實時在發生變動,特別是股指期貨推出後,極有可能出現投資者大量湧入,交易價格每天劇烈變動的現象。實際上,這在前期的模擬交易中已經出現了。如果某日的盤中交易價格由漲停到跌停再到漲停,部分客戶的保證金也隨之出現達到強制平倉的約定情況。但是期貨公司無法在盤中通知到需要追加保證金的客戶追加保證金,客戶也未自行追加保證金。期貨公司為了控制風險必然在該時點對其實施強行平倉。如果之後價格發生反轉,那麼客戶極有可能提起訴訟,對期貨公司因未履行通知追加保證金義務,就對客戶強行平倉導致虧損,要求承擔賠償責任。因為期貨司法解釋中規定客戶否認收到通知的,應由期貨公司承擔舉證責任。期貨公司如不能證明客戶已收到通知的,則期貨公司承擔舉證不能的責任,很可能由此導致敗訴。所以,有必要建立盤中動態結算機制。實際上,相關交易所也在作這方面的探索,如嘗試每天盤中分三次進行結算,並將結果最終在保證金監控中心公布。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期貨公司要防範履行通知義務不能的風險,可以大致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在《經紀合同》中,明確約定「客戶必須及時查詢自己保證金及交易持倉」。 二、在《經紀合同》的附件《客戶申明》中,可以明確讓客戶申明其已經充分了解客戶必須自己查詢並追加保證金,並已經充分了解到盤中也可能出現必須追加保證金的情況。 三、客戶在《經紀合同》和附件《客戶申明》中必須承諾,如果出現盤中價格劇烈變化(具體條件可協商確定)時,期貨公司可以不再履行通知客戶追加保證金的義務,客戶應當自行查詢並及時追加,否則期貨公司有權及時進行強行平倉操作。 四、期貨公司應當至少提供兩種通知方式以供備用。 五、期貨公司應保留通知的證據,並且及時通知客戶補簽成交單等交易單據。

Ⅷ 編造並傳播證券、期貨交易虛假信息罪的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2001.5:
三十、編造並傳播證券、期貨交易虛假信息案(刑貨合約,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
1、造成投資者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三萬元以上的;
2、致使交易價格和交易量異常波動的;
3、造成惡劣影響的。

Ⅸ 透支交易的概念

上述兩種觀點的爭議焦點是因市場行情的變化導致的會員或者客戶保證金余額不能維持其持倉頭寸的,又未能及時追加保證金的情況下(即被動透支),會員或者客戶並未進行期貨交易的,是否也作為透支交易看待。筆者認為,持倉透支實際上是在會員或者客戶的維持保證金不足時,用期貨交易所或者期貨經紀公司的自有資金或其管理的其他會員或客戶的資金予以維持,是一種消極的、被動的、通過不作為的行為進行的透支行為。故期貨交易所或者期貨經紀公司在期貨經紀公司或者客戶沒有保證金或者保證金不足的情況下,允許期貨經紀公司或者客戶開倉交易或者繼續持倉的,均應當認定為透支交易。即透支交易應當包括開倉透支交易(主動透支)和持倉透支(被動透支)兩種形式。而且對透支交易的認定標准應當以是否低於期貨交易所規定的保證金比例為標准,而不是以是否低於期貨經紀公司規定的保證金比例為標准。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關於審理期貨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期貨司法解釋)第三十一條規定:「期貨交易所在期貨公司沒有保證金或者保證金不足的情況下,允許期貨公司開倉交易或者繼續持倉,應當認定為透支交易。期貨公司在客戶沒有保證金或者保證金不足的情況下,允許客戶開倉交易或者繼續持倉,應當認定為透支交易」,即明確了透支交易應當包括持倉透支和開倉透支兩種類型。

Ⅹ 請問期貨市場有哪些法律法規需要遵守

我國目前已啟動了《期貨法》的立法程序。在《期貨法》出台之前,期貨法律規范體系的主體是由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和期貨市場的主管機關──中國證監會制定的部門規章。1999年國務院發布了《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目前正在修訂,這是目前系統規范期貨市場的行政法規。

中國證監會作為期貨市場的監管機關,為貫徹執行《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制定了與之相配套的《期貨交易所管理辦法》、《期貨經紀公司管理辦法》、《期貨業從業人員資格管理辦法》、《期貨經紀公司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管理辦法》等規章。會同原國家經貿委和外經貿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外匯管理局制定了《國有企業境外套期保值業務管理辦法》,從而基本上形成了覆蓋期貨市場各個主體、各個環節的規章體系,使期貨市場法規體系基本健全。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司法解釋對期貨市場有間接的規范作用。2003年6月發布的《關於審理期貨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2003]10號,簡稱期貨司法解釋),作為目前規定最為系統的期貨司法解釋,對期貨市場起著重要的規范作用。再有,從自律規范的角度來看,期貨業協會和期貨交易所依法制定的交易規則、自律規則也是期貨市場法律規范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這些條款非常重要。另外如果對期貨公司提供的合同文本有不同意見,可要求簽署補充協議。

熱點內容
二胎超生法律咨詢 發布:2025-08-27 00:42:44 瀏覽:387
社會與法普法一線 發布:2025-08-27 00:37:57 瀏覽:764
規章制度管理員 發布:2025-08-27 00:12:27 瀏覽:576
法律知識我知道黑板報 發布:2025-08-27 00:09:05 瀏覽:889
法院案卷整理 發布:2025-08-27 00:07:50 瀏覽:984
霞山法院執 發布:2025-08-27 00:06:33 瀏覽:108
法官下判決不同意 發布:2025-08-27 00:06:27 瀏覽:620
民法之治 發布:2025-08-26 23:58:55 瀏覽:525
道教與道德經 發布:2025-08-26 23:57:20 瀏覽:637
我國公司法奉行的設立原則是 發布:2025-08-26 23:55:44 瀏覽: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