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通則關於房屋

民法通則關於房屋

發布時間: 2021-12-01 10:55:34

『壹』 民法通則中關於房屋交易中隱瞞事實

一方以欺詐的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專法院屬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合同法》第五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五十三條 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第五十四條 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貳』 民法通則房屋

作為不動產的房子,他的交付是以登記為依據的,只要房產證上是你的名字,您也與買房人到相關部門登記過,房子的買賣自然成立,您的妻子沒有任何權利干涉,至於您的孩子,只要未損害他的利益,他對已成立的買賣合同也無權提出異議,若損害了其利益,可能會要求您的部分賠償,但從保護善意第三人的角度,也不會對房屋買賣合同有影響。

『叄』 關於《民法通則》中的採光權(房屋)

採光比為1:1.2,1為所建房屋,1.2為在建房與先建房之間的房距,冬至日中午12點,陽光能照射到窗檯上,就不是影響採光。影響採光的賠償無定額

『肆』 民法通則中關於房屋與廁所距離的解釋

1、民法通則沒有關於房屋與廁所距離的規定,有相鄰關系的內容。

根據《民法通則》第八十三條規定,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

2、相鄰關系常見情況

相鄰關系比較復雜,較重要的有:

1、關於生活、工業、農業用水,特別是高低地、上下游、左右岸之間的需水與排水,水利與水害關系。如造成對方損失,應予賠償 ;如分享水利,費用應分擔。

2、關於防止危險和危害。如環境污染,存放及使用易爆、易燃物,近房施工,危險建築等。相鄰雙方應避免由於自己方面的原因對鄰方造成危險及危害。也有權要求排除來自對方的危險和危害。一旦造成損失,責任者應依法承擔責任。

3、關於鄰地的通行和使用。包括穿越鄰地至公共通道的通行權,通過鄰地設置管道和線路,以及因建築施工而使用鄰地等。如因此造成鄰方的損失,也應賠償。相鄰關系舉證應該有實施方承擔,被實施方舉證要困難的多,類似於環境案件。

而比較常見的相鄰關系有幾下幾種:

(1)相鄰土地使用關系;

(2)相鄰防險、排污關系;

(3)相鄰用水、流水、截水、排水關系;

(4)相鄰管線安設關系;

(5)相鄰光照、通風、音響、震動關系;

(6)相鄰竹木歸屬關系。

(7)相鄰安全關系

(4)民法通則關於房屋擴展閱讀:

《民法通則》中的相鄰環境關系

我國《民法通則》對於相鄰關系的規定,主要見於《民法通則》第83條的規定:「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中第96-103條中規定了五種相鄰關系:相鄰截水、排水、用水、流水關系;相鄰通行關系;相鄰防污防險關系;相鄰地界竹木歸屬關系;相鄰通風、採光關系。

其中的相鄰截水、排水、用水、流水關系、相鄰防污防險關系以及相鄰通風、採光關系可以被細化為相鄰環境關系。

《民法通則》只是籠統的規定了相鄰關系的基本原則精神,在相鄰方受到損害,也僅僅規定了三種承擔的責任的方式,而沒有具體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的相鄰關系也只規定了四種,且沒有反映保護環境要求,對於近年來不斷出現的環境污染、相鄰不動產之間的通風、採光和日照等糾紛,再加上司法解釋的法律效力也比較低,僅依據這部法律和司法解釋是根本解決不了相鄰環境糾紛。

『伍』 民法通則怎樣規定私人住宅的屋前屋後

民法通則並沒有此類規定,僅僅是與物權法一樣固定了相應的相鄰權等內容,具體的房屋面積等情況還以土地管理部門的登記簿為准。

『陸』 《民法通則》第15條有關住所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9.公民離開住所地最後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為經常居住地。但住醫院治病的除外。
公民由其戶籍所在地遷出後至遷入另一地之前,無經常居住地的,仍以其原戶籍所在地為住所。

詳談 QQ1323386011

『柒』 民法通則對房屋的專屬部分是如何界定的

民法通則並沒有對房屋的專屬部分進行界定,但物權對房屋的專屬部分的權利義務進行詳細規定。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七十條業主對建築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等專有部分享有所有權,對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
第七十一條業主對其建築物專有部分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業主行使權利不得危及建築物的安全,不得損害其他業主的合法權益。
第七十二條業主對建築物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權利,承擔義務;不得以放棄權利不履行義務。
業主轉讓建築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其對共有部分享有的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一並轉讓。
第七十三條建築區劃內的道路,屬於業主共有,但屬於城鎮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築區劃內的綠地,屬於業主共有,但屬於城鎮公共綠地或者明示屬於個人的除外。建築區劃內的其他公共場所、公用設施和物業服務用房,屬於業主共有。
第七十四條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應當首先滿足業主的需要。
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的歸屬,由當事人通過出售、附贈或者出租等方式約定。
佔用業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場地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屬於業主共有。

『捌』 房屋所有權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房屋所有權的取得,分為原始取得和繼受取得兩種。
(一) 原始取得
原始取得是指由於一定的法律事實,根據法律的規定,取得新建房屋、無主房屋的所有權,或者不以原房屋所有的人的權利和意志為根據而取得房屋的所有權。主要包括以下情形:(1)依法建造房屋;(2)依法沒收房屋;(3)收歸國有的無主房屋;(4)合法添附的房屋(如翻建、加層)。
(二) 繼受取得
繼受取得又稱傳來取得,是指根據原房屋所有人的意思接受原房屋所有人轉移之房屋所有權
,是以原房屋所有人的所有權和其轉讓所有權的意志為根據的。
因法律行為而繼受取得房屋所有權是取得房屋所有權最普遍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幾種形式:(1)房屋買賣(包括拍賣);(2) 房屋贈與;(3)房屋相互交換。房屋所有權自所有權轉移手續辦理完畢後發生效務,即進行所有權登記後便取得房屋所有權。
因法律事件而繼受取得房屋所有權,指因被繼承人死亡(包括宣告死亡)的法律事件、繼承人或受遺贈人依法取得房屋所有權。根據《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在有數個繼承人的情況下,中要繼承人未作放棄繼承的意思表示,繼承的確良房產如果未作分割,則應認為數個繼承人對房產享有共同所有權。
公民私有房所有權的概念
所謂公民私有房屋所有權,指公民個人依法對個人自有的房屋享有佔有、使用、收益、處分提權利。這種公民擁有所有權的房屋,一般稱之為私房。主要是通過新建、購買、繼承、受贈等方式取得。公民可以自己使用,享有所有權的各種權能,也可以依法將其中的使用、收益權能與所有權分離,而交給其他單位或個人使用,自己可從中獲得利益。
公民享有所有權的房屋,屬於公民的私有財產,受到法律的保護,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侵犯。但公民也只是享有土地之上的建築物的所有權,對於房屋所依附於上的土地則只享有使用權,土地的所有權歸國家或集體所有。

『玖』 民法中 關於房屋產權的問題

《物權法》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
非住專宅建設屬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後的續期,依照法律規定辦理。該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的歸屬,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從中可以看國家是允許續期的,但續期僅是針對土地而言,且續期需要交相應的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究竟是多少錢,尚不得而知。如果房主不願續期,國家將收回土地,但上面房屋歸誰所有目前沒有定論,能否參照國外慣例將建築物歸土地所有者也是未知數。

『拾』 《民法通則》中房屋加蓋的法律相關規定

《民法通則》中指民權和民事糾紛的處理約束。
而房屋加蓋的法律相關規定在《城鄉規劃法》及其相關的配套和司法解釋中。

熱點內容
政府是立法 發布:2025-08-26 01:53:50 瀏覽:975
法律咨詢口號 發布:2025-08-26 01:49:00 瀏覽:91
黨校經濟法作業 發布:2025-08-26 01:35:37 瀏覽:454
法律碩士外語難嗎 發布:2025-08-26 01:34:11 瀏覽:413
法院恢復辦公 發布:2025-08-26 01:32:38 瀏覽:187
袁誠家的律師 發布:2025-08-26 00:46:16 瀏覽:524
六十歲以上人員受勞動法 發布:2025-08-26 00:44:55 瀏覽:593
道德經榮觀 發布:2025-08-26 00:35:53 瀏覽:498
法院戰疫情 發布:2025-08-26 00:15:18 瀏覽:69
行政法講義誰的好 發布:2025-08-26 00:15:15 瀏覽: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