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的本質屬性

刑法的本質屬性

發布時間: 2021-12-01 17:10:02

㈠ 犯罪的本質屬性

犯罪有三個基本特徵,1、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2、具有刑事違法性。3、具有應受懲罰性,這里的懲罰指的是刑罰處罰。本質屬性從三個特徵角度講,應該是具有社會危害性,這是判斷犯罪與否的先決條件。 僅供參考

㈡ 簡述刑法的特徵

一)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國家的基本法律之一,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與刑罰的法律。具體而言,刑法是以國家名義規定什麼行為是犯罪和應負刑事責任,並給犯罪人以何種刑罰處罰的法律。
刑法具有區別於其他法律的特有屬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特定性。刑法是規定犯罪及其刑事責任的法律規范,換言之,刑法禁止的是犯罪行為;其他法律規定的都是一般違法行為及其法律後果。
第二,廣泛性。一般部門法都只是調整和保護某一方面的社會關系。刑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相當廣泛,如政治的、經濟的、財產的、婚姻家庭的、人身、社會秩序的等多方面的社會關系。
第三,嚴厲性。一般部門法對一般違法行為也適用強制方法,如賠償損失、警告、行政拘留等。刑法規定的法律後果主要是刑法,刑罰是國家最嚴厲的強制方法。
第四,補充性。刑法補充性的基本含義是,只有當一般部門法不能充分保護某種合法權益時,才由刑法保護;只有當一般部門法還不足以抑止某種危害行為時,才能適用刑法。國家有許多部門法,需要保護的合法權益都首先由部門法來保護;如果所有的部門法都能充分有效地保護各種合法權益,刑法就沒有存在的餘地;反之,只有當一般部門法不能充分保護合法權益時,才需要刑法保護。
第五,保障性。由於其他部門法在不能充分保護合法權益時需要刑法保護,刑法的制裁方法最嚴厲,這就使得刑法實際上成為其他法律的保障。刑法是其他部門法的保護法,沒有刑法作後盾、作保證,其他部門法往往難以得到徹底貫徹實施。

㈢ 簡述我國刑法的性質

所謂刑法的階級性質就是指刑法的階級屬性。刑法和其他法律一樣,專不是自古就有的,屬而是隨著私有制和階級的出現,才作為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應運而生。刑法是統治階級根據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制定的,是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實行專政的工具。刑法的階級本質由國家的階級本質決定。

所謂刑法的法律性質就是指刑法作為法律體系中之一部分所具有的特徵。刑法與其他部門法如民法行政法經濟法等比較起來,有兩個顯著的特點:(1)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范圍更為廣泛。任何一種社會關系,只要受到犯罪行為的侵犯,刑法就規定對這種行為予以一定的刑罰處罰,從而使這種社會關系進入刑法調整范圍。在這個意義上,刑法可以說是其他部門法的保護法。(2)刑法的強制性最為嚴厲。任何法律都具有強制性,任何侵犯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行為人,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受到國家強制力的干預。但是,所有這些強制,都不及刑法對犯罪分子進行刑事制裁即適用刑罰嚴厲。刑罰不僅可以剝奪犯罪分子的財產,限制或剝奪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剝奪犯罪分子的政治權利,而且在最嚴重的情況下還可以剝奪犯罪分子的生命。

㈣ 關於刑法的特徵

刑法具有區別於其他法律的特有屬性,這主要表現在:

(1)刑法是規定犯罪及其法律後果的法律規范,而其他法律規定的都是一般違法行為及其法律後果。

(2)一般部門法都只是調整和保護某一方面的社會關系,而刑法所調整和保護的社會關系相當廣泛。

(3)一般部門法對一般違法行為也適用強制方法,但其嚴厲程度輕於刑法所規定的刑罰。

(4)刑法具有補充性,即只有當一般部門法不能充分保護某種社會關系時,才由刑法保護;只有當一般部門法還不足以抑制某種危害行為時,才能適用刑法。

(5)刑法是其他法律的保障法,即其他法律調整的社會關系和保護的合法權益,也都藉助於刑法的調整和保護。

(4)刑法的本質屬性擴展閱讀

我國的刑罰分為主刑、附加刑。

主刑就是只能獨立適用,不能附加於其他刑種適用的刑罰。我國刑法規定的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就是作為主刑的補充而附加適用但也可以獨立適用的刑罰。我國刑法規定的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此外,對於犯罪的外國人,可以獨立適用或者附加適用驅逐出境,這實際上也屬於附加刑。

我國刑罰就是通過有主有從、互相配合,有輕有重、互相銜接的設計方式,形成了嚴整的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每個刑種都有它特定的內容和作用。刑種的多樣性,是為了適應犯罪性質和情節的多樣性,便於體現懲辦與寬大相結合的政策,實行區別對待的原則。所以,這些刑種是切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實際需要的。

㈤ 如何理解刑法的性質

刑法的性質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刑法的階級性質;二是刑法的法律性質。

所謂刑法的階級性質就是指刑法的階級屬性。刑法和其他法律一樣,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隨著私有制和階級的出現,才作為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應運而生。刑法是統治階級根據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制定的,是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實行專政的工具。刑法的階級本質由國家的階級本質決定。

所謂刑法的法律性質就是指刑法作為法律體系中之一部分所具有的特徵。刑法與其他部門法如民法、行政法、經濟法等比較起來,有兩個顯著的特點:(1)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范圍更為廣泛。任何一種社會關系,只要受到犯罪行為的侵犯,刑法就規定對這種行為予以一定的刑罰處罰,從而使這種社會關系進入刑法調整范圍。在這個意義上,刑法可以說是其他部門法的保護法。(2)刑法的強制性最為嚴厲。任何法律都具有強制性,任何侵犯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行為人,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受到國家強制力的干預。但是,所有這些強制,都不及刑法對犯罪分子進行刑事制裁即適用刑罰嚴厲。刑罰不僅可以剝奪犯罪分子的財產,限制或剝奪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剝奪犯罪分子的政治權利,而且在最嚴重的情況下還可以剝奪犯罪分子的生命。

㈥ 刑罰的本質

刑罰是國家創制並以國家的名義適用與執行的,其本質是刑罰與國家的關系,即刑罰權。
刑罰權是國家基於獨立主權對犯罪人實行刑事制裁的權利。在這個意義上說,刑罰權是國家權力的外在表現形式之一,它是一種國家權力。因此,刑罰權的存在是以國家權力為前提的,兩者密切相關。在這個意義上說,刑罰權屬於公刑權,以區別於私刑權。
刑罰權不是抽象與空洞的,它必然通過一定的方式表現出來,而在刑事法律活動的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的表現:
1.制刑權
刑罰權作為一種國家權力,首先表現為制刑權即刑罰的創制權。從廣義上來說,制刑權的內容包括:(1)廢,即廢止某一種刑罰制度的權力。(2)改,即修改某一種刑罰制度的權力。(3)立,即確立某一種刑罰制度的權力。對刑罰制度的廢、改、立,就是制刑權的全部內容。制刑權是刑罰權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它是由國家權力機關直接以國家名義行使的,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求刑權
刑罰創制以後,還要適用於一定之人。這就發生了由誰通過何種方式請求對犯罪人適用刑罰的問題。這種請求對犯罪人予以刑罰處罰的權力,便是求刑權,也就是起訴權。在古代社會,求刑權往往在於被害人。隨著國家權力的擴張,求刑權收歸國家所有,並授予檢察機關行使,表現為公訴的形式,因而成為國家權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少數情況下,求刑權仍由個人(一般是被害人)行使,以自訴的形式出現。顯然,自訴案件中的求刑權是個人權利,而不屬於國家刑罰權的范疇。
3.量刑權
在提起刑事訴訟以後,就發生了一個刑罰裁量的問題。根據求刑權而決定是否科刑以及科處何種刑罰的權力,就是量刑權。量刑權包括是否科刑與科處何種刑罰兩個方面的內容。是否科刑,是指在確定被告人是否構成犯罪的基礎上,決定其應否受刑罰處罰。科處何種刑罰,則是指在確定犯罪人應當科刑的基礎上,確定刑罰的具體種類和份量。
4.行刑權
量刑權只是解決了刑罰的裁量問題。判決書所確定的刑罰還有待於付諸實施,這就發生了一個刑罰執行的問題。行刑權,就是對犯罪人執行刑罰的權力。行刑權是量刑權的自然延伸,但它又不是量刑權的消極依附物,而是有其積極的內容,因而應當引起高度的重視。
刑罰是對犯罪分子某種利益的剝奪,並且表現出國家對犯罪分子及其行為的否定評價。因此,中國刑罰的內在屬性是懲罰和教育。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中國刑罰是懲罰與教育的辯證統一。通過揭示刑罰的內在屬性,可以科學地界定刑罰的內涵。

㈦ 如何正確理解犯罪人的本質屬性

您好!按照刑法學的通說,犯罪行為的三特徵是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和應受處罰性。其中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質屬性。社會危害性是中國刑法學研究的一個基本范疇,同時也是近年來爭議頗多的一個概念。我國前後兩部刑法典都在犯罪概念中規定有社會危害性內容,社會危害性也一直是作為犯罪的本質特徵而在犯罪概念的研究中處於核心地位。然而,隨著我國法治進程的不斷推進,尤其是新刑法明文規定了罪刑法定原則以後,社會危害性概念卻受到越來越多的詰難。批評社會危害性概念的學者,其主要理由是擔心作為犯罪本質特徵而存在的社會危害性由於缺乏規范質量,有突破罪刑法定原則而單獨成為認定犯罪的標准從而在司法實踐中任意出入人罪的危險。

㈧ 刑法的性質是什麼

刑法的性質具有兩 方面的含義:一是刑法的階級性質;二是刑法的法律性質。
(一) 刑法的階級性質
刑法是一個歷史范疇,和其他法律一樣,不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在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私有制和階級的出現,刑法才作為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應運而生。刑法是統治階級根據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制定的,是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實行專政的工具。刑法規定的基本內容是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也就是通過對犯罪人追究刑事責任和適用刑罰來為統治階級服務。刑法的階級本質是由國家的階級本質決定的,一切剝削階級國家的刑法,包括奴隸制國家刑法、封建制國家刑法和資本主義國家刑法,盡管因國家類型不同和朝代更替使得刑法的內容和形式有所差異,但它們都是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反映剝削階級意志並為剝削階級利益服務的。它們都 是鎮壓人民的工具。這就是剝削階級國琛刑法的 共同階級本質。當然,剝削階級國琛刑法為了統治階級的整體利益,也處罰統治階級內部的某些犯罪人,也規定了一些所謂保護全體人民利益和條款,但這並不能掩蓋剝削階級國琛刑法的階級性。與剝削階級國琛刑法不同,我國刑法是社會主義類型的刑法,它是建立在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保衛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經濟制度,保護廣大人民當前及長遠的利益。
(二) 刑法的法律性質
刑法的法律性質,亦即刑法作為法律體系之一部分所具有的特徵。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憲法是根本大法。憲法之下有刑法、民法、行政法、經濟法等基本的部門法律。刑法與其他部門法如民法、行政法、經濟法等比較起來,有兩 個顯著的特點:其一,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范圍更為廣泛。民法、行政法等部門法律都是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的,凡調整同一類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就構成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例如民法是調整一定范圍內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經濟法調整的只能是一定的經濟關系。但在這一點上,刑法是一個例外。刑法不以特定的社會關系為調整對象,而是以特定的調整方法使它在其他部門法律區別開來。刑法的調整對象不限於一類社會關系,而是調整各個領域的社會關系。公以調整對象為標准,無法把刑法與其他部門法區別開來。任何一種社會關系,只要受到犯罪行為的侵犯,刑法就規定對這種行為予以一定的刑罰處罰,從而使這種社會關系進入刑法調整范圍。在這個意義上,刑法可以說是其他部門法的保護法,沒有刑法作後盾和保證,其他部門法往往很難得到徹底的貫徹實施。就懲治違法行為而言,其他部門法可以說是「第一道防線」,刑法則充任「第二道防線」的角色。其二,刑法的強制性最為嚴厲。任何法律都具有強制性,任何侵犯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行為人,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受到國家強制力的干預。例如,違反民法的,要承擔民事責任;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要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等等。但是,所有這些強制,都不及刑法對犯罪分子進行刑事制裁即適用刑罰嚴厲。刑罰不僅可以剝奪犯罪分子的財產 ,限制或剝奪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剝奪犯罪分子的政治權利,而且在最嚴重的情況下還可以剝奪犯罪分子的生命。正因為刑法具有以上特點,所以刑法的法律性質不同於其他法律,它是直接用來同犯罪作斗爭的法律。

㈨ 犯罪的本質特徵

犯罪的基本特徵

犯罪是一種嚴重違法行為,是指違法情節嚴重,對社會危害很大,觸犯刑法並依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它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犯罪是一種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

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是犯罪三個基本特徵中的首要特徵,也是它的本質特徵。統治階級之所以用刑法的形式宣告某種行為是犯罪,就是因為這種行為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嚴重危害到其階級利益和統治秩序。在我國,犯罪行為和表現雖然千姿百態,但從總體上說,它們都從不同的方面危害我國社會主義改革和建設事業。刑法第13條把犯罪對社會的危害分為四個方面,包括危害人民政權和社會制度,危害國家經濟利益,侵犯公民合法權利,破壞社會管理秩序。對這些犯罪內容,刑法分則又作了進一步具體的分類。

犯罪的社會危害性通常被認為是犯罪行為已經對國家和人民利益形成實際損害。但這種實際損害僅僅是社會危害性的一種形式。在法律有規定的情況下,某種行為可能造成的實際損害,也被看成是犯罪社會危害性的表現。如果忽視了這種情況,就無法解釋刑法對一些特殊形態(諸如預備、未實行終了的未遂)的犯罪也給予刑事處罰的規定。分析犯罪的社會危害性還必須關注犯罪人主觀惡性及人身危險性。如自首犯、初犯、少年犯與有罪而拒不交代者、累犯、慣犯相比,主觀惡性就比較小,社會危害性也相對較輕。在具有同等客觀損害的情況下,由於犯罪者主觀心理狀態、動機目的不同,定罪量刑也不一樣。例如故意犯罪的量刑就重,過失造成同樣的結果,危害不大的,一般不以犯罪論處,危害大而依法必須定罪的,量刑也就比故意犯罪輕得多。

第二,犯罪是一種觸犯刑事法律規范的違法行為。

犯罪的本質特徵是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也就是說,只有當行為危害性的量達到相當嚴重的程度時,才能確認為犯罪。不過,在生活和司法實踐中某一危害社會的行為是否已經達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人們的認識常常會很不一致,這就需要通過權力機關,以國家立法的方式去加以規定。我國刑法根據社會上各種社會危害程度,有選擇地宣布某些行為是犯罪並作出相應的規定,這就使犯罪在嚴重危害性特徵之處,又派生出第二個特徵的刑事違法性。表明犯罪不僅是一種社會現象,不僅包含有深刻的社會政治內容,而且是一種法律現象,具有明顯的法律形式特徵。由此可見,社會危害性是違法性的基礎。統治階級不可能以法律形式把沒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宣布為犯罪,也不會把危害性並不嚴重的行為宣布為犯罪。只有社會危害性達到觸犯刑事法律規范的嚴重程度時,這種行為才能被認為是犯罪。所以,講犯罪的違法性特徵,不是講犯罪具有一般違法的屬性,而是指其具有觸犯刑事規范的刑事違法性特徵。強調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徵,對於司法機關嚴格依法認定犯罪的性質及其范圍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也是社會主義法制原則在犯罪認定方面的一個體現。

第三,犯罪是一種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共產黨員違法首先應受何種處罰?黨紀還是法律)

危害社會的行為不僅要達到觸犯刑事法律規范的嚴重程度,而且必須是應當給予刑罰處罰的才是犯罪。刑罰當罰性,是犯罪的第三個基本特徵,也是犯罪與其他違法行為及不道德行為的重要區別。馬克思曾經說過:「如果犯罪的概念要有懲罰,那麼實際的罪行就要一定的懲罰尺度。」這說明,犯罪與刑罰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刑罰是對犯罪行為社會危害程度的一種評價。在通常情況下,刑罰重的,說明該犯罪的社會危害性較大,刑罰輕的,社會危害性也相對要小一些。某種危害社會的行為,只要觸犯了刑事法律規范,就應當採用刑罰方法予以及時制裁。只有這樣,才能使犯罪分子得到懲罰,改造,使廣大公民和國家、社會的利益得到保護。從另一方面來看,給予刑罰處罰的行為,也必須是犯罪行為。違反黨紀、政紀行為的人只能給予黨紀、政紀處分;違反民法、經濟法的行為,只能給予民事、經濟制裁,對於這些行為,絕對不能適用刑罰;只有犯罪才具有應受刑罰處罰的特徵。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徵緊密相連,並不是互相孤立,彼此割裂的。其中,嚴重危害性是具有決定作用的犯罪本質特徵,刑事違法性和刑罰當罰性特徵都是從這一本質特徵中派生出來並由本質特徵所決定的。這也就是說,首先因為對社會形成了危害並達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刑事法律規范才將其規定為犯罪並設立相應的刑罰處罰。但嚴重危害性又不是抽象和空洞的,其內容和范圍要由刑事法律規范予以具體規定,如果沒有刑法規范的規定,就無法界定犯罪的嚴重危害性,也沒有相應的刑罰當罰性特徵可言。總之,犯罪的嚴重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和刑罰當罰性,是由我國刑法規定的犯罪概念所揭示的犯罪三個基本特徵決定的,它們相互聯系,不可分割,共同構成犯罪概念的總體,成為區分罪與非罪的總標准和尺度。

熱點內容
初中數學法律知識滲透教案 發布:2025-08-25 20:52:38 瀏覽:127
法院傳條 發布:2025-08-25 20:41:21 瀏覽:173
刑法首犯 發布:2025-08-25 20:36:17 瀏覽:100
36條法規 發布:2025-08-25 20:28:44 瀏覽:1
黨章准則條例內容 發布:2025-08-25 20:25:54 瀏覽:650
萊州法院網 發布:2025-08-25 20:19:53 瀏覽:180
經濟法公積金分為 發布:2025-08-25 20:19:41 瀏覽:390
全國法治記者 發布:2025-08-25 20:10:37 瀏覽:996
中型司法所 發布:2025-08-25 19:55:38 瀏覽:121
勞動保險條例2013 發布:2025-08-25 19:38:52 瀏覽: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