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精粹

民法精粹

發布時間: 2021-12-01 20:25:04

① 申衛星的個人成就

自1991年發表第一篇論文以來,共發表法學學術論文40多篇,其中被《新華文摘》轉載2篇,被《高校文科學報文摘》轉載1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2篇,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民商法學》轉載10篇,1篇德文論文,1篇論文被翻譯為法文。 1.《環境權初探》,《中國環境管理》,1991年第4期;
2.《俄羅斯外國投資法述評》,《東北亞論壇》,1993年第4期;
3.《對民事法律行為的重新思考》,《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5年第6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民商法學》1996年第2期和《高校文科學報文摘》1996年第2期分別轉載;
4.《優先權性質初論》,《法制與社會發展》,1997年第4期;
5.《中國優先權制度立法研究》,《法學評論》,1997年第6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民商法學》1998年第2期轉載;
6.《論新合同法中的合同自由原則與誠實信用原則》,《政法論壇》,1999年第1期,(與江平教授、程合紅博士合作),人大復印資料《民商法學》1999年第7期轉載;
7.《債權人代位權的構成和效力》,《西南政法大學學報》,1999年第6期;
8.《論合同權利轉讓的條件》,《法律科學》,1999年第5期;
9.《論無名合同及其法律適用》,《法制日報》,1999年12月12日理論版;
10.《債權人代位權制度的適用》,《人民法院報》,1999年8月11日理論版,(與韓世遠教授合作);
11.《論債權人撤銷權的構成》,《法制與社會發展》,2000年第2期;
12.《合同保全制度三論》,《中國法學》,2000年第2期;
13.《百年民法典》(譯文,系德國科隆大學法律系霍恩教授為紀念德國民法典實施一百周年而作,發表於《新法學周報》(NJW)2000年第1期),《中外法學》,2001年第1期,《中國民法學精粹》2002年卷全文收錄,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年9月版;
14.《論優先權與其他擔保物權之區別與競合》,《法制與社會發展》,2001年第3期,該文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民商法學》2001年第10期轉載;
15.《所有權保留制度的一般理論》,載王利明教授主編《中國物權法專題研究》(下),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16.《中國未來民法典應設立優先權制度》,載王利明教授主編《中國物權法專題研究》(下),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17.《期待權研究導論》,《清華法學》,2002年第1卷;
18.《所有權保留買賣保留買主期待權之本質》,《法學研究》,2003年第2期,《中國民法學精粹》2004年卷全文收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版;被收入《中國法學文檔》第三輯;
19.《對民事法律關系內容構成的反思》,《比較法研究》,2004年第1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民商法學》2004年第4期轉載,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4年第5期摘編,被《中國民法學精粹》2005年卷全文收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20.《法律理論繼受與法律科學化》,《法制日報》2004年1月18日;
21.《形成權基本問題研究》,《民商法論叢》第30卷;
22.《地役權制度的立法價值與模式選擇》,《現代法學》2004年第5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民商法學》2005年第2期轉載;
23.《自治與受制的法律基石——業主公約的基本法律問題》,《物權法報告》第一期,中信出版社2004年;
24.《附條件買賣中被分割的財產利益》(譯文),《清華法學》第6期;
25.《法律制度形式合理化與法律的發展》,《民法9人行》(第2卷);
26.《權利一詞何處來》,載高鴻鈞主編:《清華法治論衡》第5期;
27.《物業管理問題之組織法規制論》,與向磊等合作,《法大法律評論》第4卷;
28.《信心與思路:中國設立優先權制度的立法建議》,《清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2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民商法學》 2005 年第 8 期轉載;
29.《論人體器官的捐贈與移植的立法原則》,與王琦合作,載《比較法學研究》2005年第4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民商法學》 2005 年第 12 期轉載;
30.《法律行為理論四題》,載《判解研究》2005年第4輯;
31.《宏觀三思物權立法》,載《政治與法律》2005年第6期,該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6年第3期和人大書報資料中心《法學文摘卡》2006年第1期摘編;
32.《視野拓展與功能轉換:中國設立居住權制度必要性的多重視角》,載《中國法學》2005年第5期,該文獲2006年度中國法學會優秀科研成果獎(民法學科論文獎);
33.《物權立法的實用性與體系化》《東吳法學》2005年秋季卷,總第11卷;
34.《內容與形式之間:中國物權登記立法的完善》,《中外法學》2006年第2期,該文被法國公證人理事會摘要翻譯成為法文Entre fond et forme: perfectionment de la législation sur l』enregistrement de la propriété en Chine
35.《中國民法典的品性》,《法學研究》 2006年第3期,該文被《新華文摘》2006年第15期轉載;
36.《中國物權立法中論爭焦點問題探討》,《法學雜志》2006年第4期;
37.《淺析醫葯購銷領域商業賄賂的主體》,《中國衛生產業》2006年第6期;
38.《溯源求本道「權利」》,《法制與社會發展》2006年第5期;
39.Die sozialistische Marktwirtschaft und das einheitliche chinesische Vertragsrecht,in Private and Commercial Law in a European and Global Context,Verlag Walter de Gruyter GmbH & Co KG,Berlin/New York 2006,S.125-142.
40.《被誤讀的中國民法與夢想中的中國民法典》,《光明日報》2006年7月25日第11版,分別被人民網、新華網和新浪網等多家網站轉載。
41.《從〈物權法〉看物權登記制度》,《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7年第3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民商法學》 2007年第9 期轉載;
42.《〈物權法〉與農民權益保護》,《今日中國論壇》2007年第7期;
43.《物權法的時代意義》,《光明日報》2007年6月5日第11版,該文被《新華文摘》2007年第15期全文轉載;
44.《時代發展呼喚臨床法學》,《比較法研究》2008年3期;
45.《構建公權與私權平衡下的中國物權法》,《當代法學》2008年第4期。 1.《知識產權法》(與李建華教授主編),吉林大學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
2.《物權法》(合著、第一作者),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
3.《新合同法原理與案例評釋》(上、下)(崔建遠教授主編),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
4.《合同法》(馬新彥教授主編),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
5.《合同法》(修訂本)(崔建遠教授主編),法律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
6.《民法學》(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
7.《北京大學法學網路全書 民法學、商法學卷》(魏振瀛教授主編),撰寫其中的擔保物權和佔有部分,共計5萬余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
8.《中國物權立法難點問題研究》(崔建遠教授主編、申衛星副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5 年 6 月出版;
9.《中國衛生法前沿問題研究》(與美國 Scott Burris 教授共同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年 11 月出版,該書被美國SSRN收錄摘要,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Asian Law Abstracts,Vol. 4,No. 11: April 21,2006;
10.《期待權基本理論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
11.《物權法:以案說法》(主編),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
12.《中國物權法:原理釋義和立法解讀》(參編),經濟管理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13.《物權法》(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2008年5月出版;
14.《物權法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2008年8月出版。

② 民法後期只用精粹可以嗎

核心內容: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包括靜態的財產關系和動態的財產關系,靜態的財產關系也稱為財產流轉關系,主要是債權關系,動態的財產關系也稱為財產支配關系,主要包括物權關系。下面由法律快車小編為您介紹相關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我國民法的調整對象】根據《民法通則》第二條的規定,我國民法的調整對象是平等主體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工貿結合與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與人身關系。從這一規定可以看出:第一,我國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既包括財產關系,又包括人身關系。第二,我國民法所調整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主體既包括公民,也包括法人。第三,我國民法挑戰書的是平等主體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確立了我國民法的私法屬性。《民法通則》第2條關於民法的規定,指明了民法的調整對象,即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在這里,平等主體、財產關系、人身關系即成為民法調整對象的三個要素。【財產關系】(一)財產關系是以財產為媒介發生的社會關系,是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分配、交換、消費中形成的具有經濟內容的社會關系,屬於物質的社會關系。(二)民法並不調整全部的財產關系,而只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橫向財產關系,包括財產所有關系和財產流轉關系,即發生在平等主體之間因財產的歸屬和財產的移轉所產生的經濟關系。(三)財產關系的特徵是:1、這種財產關系主要是商品經濟關系、市場經濟關系。2、這種財產關系的主體處於平等地位。3、這種財產關系是等價有償的。其中財產關系是以商品經濟為基礎的財產所有和財產流轉關系,一般具有平等自願和等價有償的性質。民法調整對象隨民法的發展而變化,在與公法分離而成為獨立法律部門之初,民法所調整的是旨在實現私人利益的社會關系,包括民事主體人格、婚姻家庭、物權、財產繼承、債權、民事侵權(即私犯,包括盜竊、搶劫)和民事訴訟等關系。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努斯即稱:規定羅馬國家事務的是公法,規定私人利益的是私法。在近現代資本主義國家民法則調整國家權力不直接介入的各種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與羅馬私法的不同主要在於,後者將盜竊、搶劫和民事訴訟關系分出由公法調整。同時,在民商分立的大陸法系國家,商法相對獨立,民法一般不直接調整因投資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而形成的商事關系。在社會主義國家,蘇俄於十月革命後分別編纂了婚姻、家庭和監護法典,民法典,土地法典和勞動法典等,法學界則按社會關系的性質決定法律部門的劃分及其調整對象的理論,於30年代末確認民法部門的調整對象不再包括婚姻家庭關系、土地關系和勞動關系。由於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建立,社會主義國家承擔了對社會經濟進行計劃和組織協調的職能,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學界則摒棄了公私法劃分的做法和民法是私法的傳統觀念,因此在前蘇聯於50年代中期准備更新民法和中國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准備編纂民法時,兩國的民法學界都開展了關於民法調整對象的討論。前蘇聯的討論結果是,蘇維埃民法的調整對象是以所有制形式為依據、並與價值規律和按勞分配規律的作用有關的社會主義財產關系以及某些人身非財產關系,其中財產關系的平等性是由這種關系受價值規律制約所決定的。50年代後期,前蘇聯現代經濟法學派興起,該學派提出,社會主義組織之間的經濟關系具有計劃組織因素與價值因素融為一體的特點,因而應由獨立的經濟法部門調整,民法只應調整公民之間和公民與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以及人身關系。但該觀點未被立法者所接受

司法考試怎樣准備

當然來得及,就算是純零基礎,現在復習也來的及的。准備的話,我可以分享你一個經驗。
一、精力分配
司法考試的內容量大且繁雜,如何分配精力進行有效的復習,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專家認為,應按照各門課的分值比例進行安排,注意重中之重,強調抓大放小。司法考試有15門課程,總分600分。其中民法、民事訴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5門課大約佔到60%左右的分值,共計350分左右。而其他9門課只佔40%左右的分值。這樣考生在復習時,應當將重點放在「五大法」上。尤其是民法和刑法是重點中的重點,我們常說「得民刑者得天下」,因為它們所佔的分值太多了。
民法、刑法,還有行政法,理論深、法條多、考題難,想得到高分非常不容易。但是要想順利通過司法考試,必須下苦功夫,弄懂、會用、做對題,沒有第二條路可以走。我報的獨角獸司考,經過多位名師的指點,貌似這幾個科目也沒有傳說中那麼難。相對而言,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的內容比較簡單,投入的精力要稍微少一點。其他幾門課,投入精力要更少一些。有限復習時間和精力不能平均分布,一定要把握每一部法律歷年考試的分值,考生應該依據每一部法律在歷年考試中所佔的比重分配復習時間。
二、科目安排
課程種類繁多,在每一門課程中,依然存在著「抓大放小」的問題。首先我們將司法考試的15門課分為理論類和應用類。
理論類課程包括:法理學、法制史、憲法、法律職業道德、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等。
應用類課程包括:民法、民事訴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商法、經濟法等。理論類課程的復習方法是,以記憶為主,以了解為輔。應用類課程的復習方法是:以了解為主,以記憶為輔,目的是學懂、學會、會用。結合法條、歷年真題和典型案例講解知識點,既能強化對於知識點的把握,又能培養法律思維能力和知識的應用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三、步驟安排
司法考試至少要有三輪復習:
第一輪復習主要應以教材為主。在此輪復習中,考生應該重點注意對教材的把握,特別是對於憲法、法理、法制史、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行政法、民法這種對理論有一定依賴性的科目,一定要緊扣教材,把握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
第二輪復習應主要學習重點法條,特別是要注意歷年考試中所考的重點及難點,爭取做到心中有數。備考的過程一般分為閱讀、理解、記憶、掌握、運用幾個步驟。無論是對有一定法學基礎的考生,還是對非法律專業的考生來說,閱讀這一環節都是必經的一步。但把700多萬字的復習資料僅僅通讀一遍,也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在閱讀中抓重點部門法和抓部門法中的重點法條是很重要的。拿到輔導用書後,考生應首先從民法和刑法入手,這兩門學科是各部門法中發育最完善的,同時也是司法考試的重中之重,需要下相當大的功夫才能掌握其內容並靈活運用,尤其民法學是商法、經濟法、國際私法和國際經濟法等學科的基礎,掌握好民法對備考有提綱挈領的作用。因此,對於民法、刑法的重點法條,考生應該重點記憶。
第三輪復習主要以做題為主。在此輪復習過程中,考生應該重視對歷年真題的分析和理解,把握其中的出題思路。司法考試雖然要求掌握廣博的法律知識,但歷年的考點重復率很高。許多法學基礎不錯的考生之所以多年無法通過司法考試,其核心問題就在於忽略了應試能力的訓練,年年都重復著同一個備考模式:閱讀和理解佔去備考時間的80%,記憶佔去15%,試題練習佔5%。實際上他們完全可以縮小閱讀和理解所佔的時間比,增加做題的時間。而在提高應試能力的過程中,歷年真題的練習作用尤其明顯。因為它們就是出題者的命題模式,它們本身既是考點也指明了重點法條。不妨做這樣一項簡便易行的工作,把前8年的試題做上一遍,找出題目、答案對應的法條,這些法條就是司法考試中經常出現的重點法條。近幾年的情況表明,考試的重復出題率是很高的,大約為10%;同時,歷年的重點也應是今年復習的重點。
此外,考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一套或幾套比較適合自己的模擬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在做題的過程中,對以前復習的知識進行鞏固和加強,並且,在此過程中,發現以前復習中的遺漏和不足,及時予以更正和補充。對於司法考試輔導班編寫的內部復習資料及模擬試題,應該加以重視。考生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應該多加練習。
四、方法選擇
學習方法非常關鍵,找到一個科學有效的方法,會使司法考試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的專家建議:把法學理論與真題結合起來學習;把重點法條與案例結合起來系統學習;把重點法條與試題預測結合起來學習。大家在復習過程中,也應主動把重點理論、重點法條、歷年真題、案例與考點預測結合起來復習。
復習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1、注意新大綱。新大綱中的新增內容,是歷年考試不能忽視的因素。
2、合理分配學習的時間與精力,有限的復習時間和精力不能平均分布。
3、要有針對性。把大量的時間花在從來沒有考過的內容上得不償失。司法考試在重點內容的考點上有較強的重復性,因此,在復習過程中一定要時刻保持對真題的了解,了解所復習的內容在歷年考試中的出現頻率。獨角獸老師常說,「做歷年真題就是做來年真題。」這可不是開玩笑噢!最好的方法是每復習一部分理論,就復習該部分的歷年真題。例如,經濟法學中的會計法、審計法;憲法學中的民族區域自治法;行政法學中的行政監察法;多年都未曾有考題,對此就應該用很少的時間。
4、把重點法條與相關司法解釋結合在一起來學習。許多法律條文只有與相關司法解釋結合起來,才能真正理解該法條。而且歷年的司法考試中司法解釋的比重在逐年增加,有些法律的司法解釋的考試內容已經超過法律條文。尤其是在司法解釋對法律條文作出變更或限定的關節點上更要注意。

最後,祝你2017年順利通過!

④ 幾歲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分16周歲以下,部分16周歲-18周歲的,精神患者等

⑤ 民法看書是直接看精講還是精粹

民法是法學專科階段的基礎課,是本科階段的補休課程。作為一個法律部門,民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居於基本法的地位。因此,學好民法,意義重大。然而,民法所包含的規則龐雜而艱深,民法所調整的關系復雜而多變,民法又很難把握。如何學習民法呢?以下介紹一些學習技巧,希望能對同學們有所啟發。 一、了解民法的學科性質,把握學習重點 民法學是部門法學,學習時應注意民法學與其它部門法學的區別,主要在於研究對象―――民法與其他部門法的區別;民法學是應用法學,學習應以法律規則、法律條文為重點。對規則、法條,不僅要掌握其內容,而且要善於應用,據以解決實際問題。 二、了解民法特點,把握民法體系,培養民法思維 1、了解民法的權利法特點,把握民法體系。有人說,民法是「人權法」。一方面,民法在權利與義務關繫上,以權利為本位;另一方面,民法以權利為中心,形成一個統一的體系。因此,了解民法的權利法特點,就可以對民法體系有所認識,形成系統觀念,樹立權利意識。 2、了解民法的「活」法特點,培養民法思維。民法是「活」的法,它不僅切實反映活生生的現實生活,而且隨著現實經濟生活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和發展。由於民法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很多問題均是身邊人、身邊事,很容易形成思維定勢,使我們很難以民法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因此,民法的「活」法特點要求我們,一要注意隨時運用民法解決身邊問題;二要注意克服思維定式,培養民法思維。培養民法思維要注意兩點:一是要注意與倫理道德思維相區別。倫理道德思維的核心是合理,而民法思維核心是合法,倫理道德思維不需要嚴密的推理,而民法思維應通過縝密的邏輯推理、嚴格的法律適用作出結論;二是要注意與其它法律思維相區別,民法思維要運用民法的方法,即講求平等、自願、等價有償、誠實信用,講求以民事法律關系為核心,講求民法規則的適用,講求民法術語的准確使用。 三、掌握民法的基本原則,把握民法的基本精神 很多同學包括教師在講授「民法的基本原則」一章時,僅僅把它當作民法的基本內容來掌握。其實是忽略了基本原則的多重功能。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法的基本精神所在,是各項制度、規范的統帥。任何一項民法制度、規則都在基本原則精神的具體體現,因基本原則的存在而成為一個整體。而且在缺乏具體規范是,基本原則還可成為處理案件的依據。因此,掌握民法的基本原則,就可以把握民法的基本精神,學習時就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比如:掌握了自願原則,就可以把握民法的意思自治精神,就可以知道在法律范圍內,民事主體可以自由設定權利、義務,產生、變更、消滅民事法律關系;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要真實、自由;一方的意志自由不可損害他方的意志自由等等。由此來理解各種民事法律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理解無效民事行為、可撤銷民事行為,理解民法對各種法律關系的強行性規定,就會容易得多.

⑥ 民法、刑法課程,如何更高效的復習

就那幾個部分,看看瑞達法考的民法刑法精粹部分。

⑦ 你好,我是大一的新生想考司法考試,能給一些建議嗎

我開始看的三大本,後來發現記住的沒多少,我建議你還是別看三大本,你沒有基礎,時間也不多了
不知道你現在 有沒有相關書籍,如果有的話,主要是看民法民訴刑法刑訴行政法行政訴,沒有的話可以借來往年的看,如果買就太浪費了
等到今年的新大綱出來,大概五月份左右,買一套講座,六七本,條例清晰,便於記憶
到六七八月份基本就看這些講座,多看幾遍,能記得差不多,這些知識點足夠應付考試
臨考前最後階段攻小科目,比如法史法理憲法,突擊下很有用,效果明顯
法史法理憲法還有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要看三大本,有些題目直接就是原話,尤其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不過十幾二十頁,背過它,至少有清晰的大綱,應付第四卷第一題幾乎是戰無不勝啊
法條我沒有刻意背過,看知識點的時候有涉及就看看,要勤快,多看幾遍就記住了,不難
平時可以去愛問知識人上搜點名師講座mp3,不愛看書的時候可以停下來聽聽這個,雖然可能大部分是你已經知道的,但有時候真的有些知識點會讓你覺得茅塞頓開
真題要做熟練,可以分科目復習的時候用來鞏固知識點
模擬題我感覺可做可不做,我做過幾套,個人感覺有點偏,而且結果挺打擊人,呵呵
參考書
指南針法條
分科講座一套,我用的眾合講座
歷年真題一套
模擬題幾套,我用的紅腰帶~其實模擬題不做也可以的
名師MP3,下下來有空就聽
只要用功努力,絕對可以過,而且高分過,這只是我的個人經驗,不知道對你有沒有用
祝你考個好成績!

⑧ 法考准備需要多長時間

按照往年通過法考的時間規律來看,一般是800小時,我們再來看一下法考的具體備考規劃
第一階段:刑法、行政法、刑訴法
這兩三個科目和民法沒有任何關系,而且沒什麼變動,可以優先學習,且不能囫圇吞棗,需要下足工夫扎實學習,聽課+做筆記+真題!這三個科目盡量少佔用後面的時間!
第二階段:民法、民訴法、商法
刑法、行政法和刑訴學完之後大概也到4月份左右了,那時候《民法典》的具體出台時間也應該確定了,這個時候可以開始第二階段的復習了,先從民法總則開始,復習模式還是聽課+做筆記+真題。如果第一階段結束得早,可以再復習下之前學的刑法、刑訴法和行政法。
第三階段:經濟法、三國法、理論法
這三個科目內容相對較少,側重於記憶,可以在6月份開始學習和記憶。如果該階段開始得早,可以多復習之前學的6個科目。在第三階段也是學一輪、做一輪真題並復習一輪,學習時整理筆記並記憶。
第四階段:記憶加刷題
一般在考前2個月左右,側重於記憶和刷題,多做真題和模擬題,刑法、民法等主要靠理解,背誦2-3遍即可,理論法、經濟法、三國法等小法記憶3-5遍。考前20天卷多做模擬,把錯題過一遍,沒背熟的多背誦幾遍。
現在距離2020法考客觀題開考只有107天了,如果每天能學習個小時以上,相信你能夠順利考過法考的。

⑨ 法考精粹按照什麼順序背誦

法考的復習順序實際上是需要去仔細思考、權衡輕重緩急、巧妙搭配的。因為不同的部門法有不同的復習特點和要求。有的部門法就像一塊硬骨頭,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利用較多時間去消化、理解,例如民法、刑法、行政法就需要用較多時間去建構一種思維模式。而經濟法、法制史、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則能在短時間內迅速上手。所以,建議復習順序是:法理—民法—刑法—刑訴—民訴—商法—三國法—經濟法—法理—中國法律史—行政法。

同時我們也可以根據不同的階段來復習不同的科目:

在最初復習階段我認為需重點復習理解型的科目,例如民法、刑法。因為這些科目不是靠簡單的背誦就能拿分的,需要一定的理解,而且有一定難度,必須是看過一遍再重新整理一下思路才做真題。這兩門大法建議是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去復習。

然後再復習商法以及刑事、民事訴訟法,這幾大法分值較大,商法里的小法較多、分值又不確定,訴訟法靠背誦。建議是用12天去聽完課件做完一次真題!

其次再復習復習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做真題。這門科目比較抽象難懂,分值也不算太高,很多考友都說會放棄,但是看了總比沒看好,就算看不懂,也可以記一記,花十幾天時間快速聽完背完是足夠的了。

最後就是三國法、法制史、法理學、憲法、經濟法等純記憶的科目了,這時差不多離考試時間不多了,純記憶的科目繼續堅持背誦。這里就不多說了,就是靠背。

熱點內容
初中數學法律知識滲透教案 發布:2025-08-25 20:52:38 瀏覽:127
法院傳條 發布:2025-08-25 20:41:21 瀏覽:173
刑法首犯 發布:2025-08-25 20:36:17 瀏覽:100
36條法規 發布:2025-08-25 20:28:44 瀏覽:1
黨章准則條例內容 發布:2025-08-25 20:25:54 瀏覽:650
萊州法院網 發布:2025-08-25 20:19:53 瀏覽:180
經濟法公積金分為 發布:2025-08-25 20:19:41 瀏覽:390
全國法治記者 發布:2025-08-25 20:10:37 瀏覽:996
中型司法所 發布:2025-08-25 19:55:38 瀏覽:121
勞動保險條例2013 發布:2025-08-25 19:38:52 瀏覽: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