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中四要素

刑法中四要素

發布時間: 2021-12-05 05:53:19

1. 刑法中構成要件要素具體都有哪些

犯罪構成由客抄觀要件、主體要件與襲主觀要件有機統一而組成,同樣,各個要件也是由不同要素所組成,組成要件的要素,就是犯罪構成要件要素。

對構成要件要素可以進行不同分類:

  1. 客觀的構成要件要素與主觀的構成要件要素。

  2. 記述的構成要件要素與規范的構成要件要素。

  3. 積極的構成要件要素與消極的構成要件要素。

  4. 共同的構成要件要素與非共同的構成要件要素。

  5. 成文的構成要件要素與不成文的構成要件要素。

(1)刑法中四要素擴展閱讀:

客觀的構成要件要素與主觀的構成要件要素:說明行為外部的、客觀方面的要素即為客觀的構成要件要素,如行為、結果、行為對象等;表明行為人內心的、主觀方面的要素即為主觀的構成要件要素,如故意、過失、目的等。

客觀的構成要件要素可以包括行為主體、特殊身份、行為、結果以及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等,與主觀的構成要件要素對應。

作為責任類型的構成要件要素基本上是主觀的構成要件要素,適發行為的期待可能性即屬於這一類。刑法條文中需要參照一般文化、社會評價的詞語屬於規范的構成要件要素。

2. 構成違法的四要素

違法的構成要素包括:

1、違法是一種危害社會的行為。單純的思想意識活動不能構成違法。

2、違法必須有被侵犯的客體,即侵犯了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與社會秩序,對社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3、違法必須是行為者有故意或過失的行為,即行為人有主觀方面的過錯的行為。

4、違法的主體必須是達到法定責任年齡和具有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和依法設置的法人。

(2)刑法中四要素擴展閱讀

違法按其性質和危害程度的不同,可分為刑事違法、民事違法和行政違法等。刑事違法即犯罪,它是指觸犯刑事法規依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

犯罪對社會危害較大,因此它是違法中最嚴重的一種。民事違法是指違反民事法規(包括民法勞動法等部門法規)的行為。如沒有正當理由而不履行民事義務或違反民事義務造成對方的某種損失等。行政違法是指違反行政管理法規的行為。

具體說,它包括兩種情況:一是公民和法人違反行政管理法規的行為;一是國家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時的輕微違法行為或違反紀律的行為。民事違法和行政違法因其危害較小,通常稱為一般違法。

3. 法理學中法律責任的構成與刑法學中犯罪構成四要素的區別與聯系

區別與聯系?法理學是所有基本法或部門法的基礎,

法理學中的法律責任是由於違法行為,違約行為或有法律規定的行為產生的不利於行為人的後果
有法律責任不一定受到法律制裁,因為法律責任有責任制和免責制,法律制裁是被動承擔法律責任的最終形態。
現代主流刑法學中,追求主客觀相一致,並且行為已經上升到刑法所規定的犯罪(罪刑法定)

區別應該體現在刑法中和民法中,刑法中法律責任的承擔必須主客觀相一致,民法中僅有客觀違法行為(例如無過錯責任)也承擔法律責任
聯系那是必然的,因為法理學中的原理是基礎

4. 刑法的四大基本原則

我國1997年及2012年修訂的刑法典規定了四個基本原則,罪刑法定原則、適用刑法平等原則、罪刑相適應原則。

1、罪行法定原則

我國《刑法》第三條規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該條規定體現了罪行法定原則,其基本含義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罪行法定原則決定了刑法沒有溯及既往的效力並派出了習慣法的做法;禁止類推和不定期的刑,需要按照現行法律規定適用刑罰。

2、罪行相適應原則

我國《刑法》第五條規定,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該條規定體現了罪行相適應的原則,其含義是指犯罪的輕重與所受的刑罰相稱,輕罪輕判,重罪重判。

3、適用刑法平等原則

我國《刑法》第四條規定,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該條規定體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其含義是指任何人沒有地位、職務、出身等因素的區別,在法律適用上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能享有特權。

4、罪刑相適應原則

罪刑相適應的基本含義是,刑罰的輕重應與犯罪的輕重相適應。我國《刑法》第五條明文規定了這一原則。罪刑相適應,是適應人民樸素的公平意識的一種法律思想,是罪與刑的基本關系決定的,是預防犯罪的需要。

(4)刑法中四要素擴展閱讀:

罪刑法定原則從字面意義上看,「正當法律程序」,似乎僅僅涉及程序方面的問題,即在刑事案件中遵守某些程序或者禁止適用其他的一些程序。

實際上它具有更深層的意義,即從實質上限制政府的權力。在刑事訴訟中,正當程序這種實質性限制,不僅要求在實體刑法中的犯罪行為,從內容到形式上加以明確規定,而且要求立法機關在宣布某種行為是犯罪時,要具有適當的和明確的限制。

如果某種行為尚未達到犯罪的嚴重程度,立法機關就不能通過法律程序將其認定為犯罪,使之犯罪化。甚至在存在某種危害的情況下,有的法院也常常以特定的理由。

即缺乏刑事犯罪的傳統構成要件為由,而宣布某項刑事法律違憲,以此體現正當法律程序對刑事立法的實質性限制。

5. 刑法四要件 是哪一些 .

任何一種犯罪的成立都必須具備四個方面的構成要件,即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的構成要件。刑法四要件如下:

1、犯罪主體

是指實施犯罪行為的人。每一種犯罪,都必須有犯罪主體,有的犯罪是一個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數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數人。根據刑法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犯罪的,構成單位犯罪,因此,單位也可以成為犯罪主體。

2、犯罪的主觀方面

是指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犯罪行為及其結果所具有的心理狀態。犯罪主觀方面的心理狀態有兩種,即故意和過失。

3、犯罪的客觀方面

是指犯罪行為的具體表現。比如犯詐騙罪,犯罪人具有虛構事實、欺騙他人的行為,販毒罪具有販賣毒品的行為,等等。

4、犯罪客體

是指刑法所保護而被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犯罪客體和犯罪對象是不同的,犯罪對象是犯罪行為所直接針對的對象,而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的公民人身權利不受非法侵害的這種社會關系。

(5)刑法中四要素擴展閱讀

刑法與其他部門法相比有兩大顯著特點:

其一,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范圍更具廣泛性。刑法的調整對象不限於某一類社會關系;任何一種社會關系只要受到犯罪行為的侵犯,均歸入刑法的調整范圍。

其二,刑法的強制性最為嚴厲。其他部門法也具有強制性,對於違法行為而言,它們可以說是「第一道防線」;

刑法則充當「第二道防線」,它是針對違法行為情節嚴重已轉化成為犯罪行為,從而需要追究其刑事責任,適用最為嚴厲的制裁方法——刑罰。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刑法是其他部門法的保護法,沒有刑法作後盾、作保障,其他部門法往往難以順利地得到貫徹實施。

參考資料來源:最高人民檢察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網路—刑法

6. 犯罪的四要素有哪些

犯罪構成的共同要件應為犯罪客體、客觀方面、主體、主觀方面。

1.說明某種犯內罪危害了什麼樣容利益的要件,在刑法學中稱之為犯罪客體。

2.說明犯罪是在什麼樣的客觀條件下,用什麼樣的行為,使客體受到什麼樣危害的要件,在刑法學中稱之為犯罪的客觀方面。

3.說明犯罪是由什麼樣的人所實施的要件,在刑法學上稱之為犯罪主體。

4.說明犯罪主體實施犯罪時主觀心理狀態的要件,刑法學上稱之為犯罪的主觀方面。

(6)刑法中四要素擴展閱讀:

關於犯罪要素的其他說法:

(1)二要件說,認為犯罪構成的共同要件分為行為要件和狀態要件;

(2)三要件說(老版本),認為犯罪構成的共同要件是主體、危害行為、客體;

(3)新理論:三要件說。認為犯罪構成的共同要件為犯罪客觀要件、犯罪主體要件和犯罪主觀要件。

7. 犯罪構成四要素有哪些

犯罪構成四要素有以下這些:
(1)犯罪主體,指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實施危害社會行為的人,單位也可以成為部分犯罪的主體。
(2)犯罪客體,指我國《刑法》所保護而為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
(3)犯罪的主觀方面,指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危害行為及危害結果所抱得心理態度,包括犯罪目的和主觀罪過等要素。
(4)犯罪客觀方面,指犯罪活動在客觀上的外在表現,包括危害行為、危害結果、因果關系等要素。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三條【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四條【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五條【過失犯罪】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8. 刑法的犯罪構成是三階層好還是四要素好

刑事法律中的犯罪,必須要滿足一定的條件才能構成,這些條件就是所謂的要件。過去刑法理論和法律條文都是持四要件說,即主體,客體,主觀方面,客觀方面。主體即行為的實施者,就是誰乾的,分一般主體,特殊主體等。客體即行為侵犯的對象,例如強奸罪的客體只能是女性。主觀方面指行為主體主觀上的動機。客觀方面是指具體的行為和造成的結果,有行為犯(只要實施了某種行為就構成,如持有毒品)和結果犯(產生了一定的後果才構成,例如交通肇事)之分。其中主觀方面即犯罪的動機,是區分主觀惡性大小以及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此罪和彼罪的重要依據。例如故意殺人,故意傷害,過失殺人,意外事件,都可以造成致人死亡的結果,但罪名和處罰是大不相同的。很顯然,主體、客體;主觀、客觀的四要件說是符合辯證法的,或者說是辯證唯物主義的產物。
因為三要件理論還比較新,所了解的人不是很多。所謂三要件,大約是「符合性,違法性,有責性」。也有說是「犯罪主體、犯罪行為和犯罪結果」。二者結合起來,就是主體的符合性,行為的違法性,結果的有責性。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四要件和三要件有什麼區別呢?
區別很大,四要件理論認為構成犯罪的行為,按三要件理論則可能認為無罪。如果仔細看一下,就不難發現,三要件中沒有主觀方面,強調的是結果而不是動機。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所謂白糖殺人案:某人(主體)錯把白糖當成毒葯下在(客觀方面)別人(客體)飲水中企圖謀殺(主觀方面),結果沒有得逞(客觀方面)。按照四要件論,這是故意殺人未遂。而根據三要件說,則不構成犯罪。因為沒有犯罪的結果。
四要件是一切行為的構成要素。而三要件中第二項卻是犯罪行為,或是行為的違法性。既然是行為,那麼必然就包括有主體、客體、主觀、客觀四個要素。所以要分析三要件的第二項,必然要繞回到四要件上來,這不是很滑稽的事嗎?

9. 法律責任的四大要素

所謂四要件犯罪構成理論認為,犯罪構成之共同要件應包括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四大要素。
它們互相結合成一個統一的整體,任何犯罪的構成都必然包含此四大要素,缺一即排除犯罪的成立。四要素的內容,簡要分敘如下——
一、犯罪客體:所謂犯罪客體,指刑法所保護、而為犯罪行為所侵佔的」社會關系」。
二、犯罪客觀方面:指犯罪行為對刑法所保護社會關系構成侵害的客觀之外在的特徵或表現,具體要件方面,通常認為包含有:
1.危害行為:即在行為人的意識或意志支配下速實施危害於社會的身體行動與靜止。關於危害行為的方式,一般區別為作為與不作為兩種表現,其中對於由不作為的方式實現的犯罪,刑法理論亦分純正不作為犯及不純正不作為犯兩類。
2.危害結果:是指行為人之犯罪行為對於直接客體造成損害之客觀事實而言。
3.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因果關系:依據通行的「必然因果關系與偶然因果關系區分理論」,自然界或社會生活中確實存在因果規律,當某種行為,在一定得條件下,必然不可避免的引起某種結果,該行為與結果之間應被認定存在的因果關系。換言之,在同樣的條件下,重復同樣的原因,就會出現同樣的結果時,即具有所謂因果關系的必然性。相反的,與上述必然因果關系相對立,彼此間存在辯證關系的,為偶然性的因果關系,系指某種行為雖引起某種結果,但此結果在發展中卻與另外的行為或事件相競合,合乎規律的產生另一種結果,意即偶然的與另一因果過程交錯,則先前的行為並非最終結果的決定性原因,最終結果對於先前的行為來說,未必同樣發生,故行為與結果間只具有偶然結果關系。足堪成為犯罪構成要件之一的因果關系,僅限於前述之必然因果關系而言。
4.其它:包括犯罪對象、犯罪行為的時間、地點及方法(手段)等。在刑法分則條文中規定為特定犯罪的構成必備因素者。

10. 犯罪四要素中人 意思 行為 結果各是什麼

犯罪四要件包括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四大要素。

一、犯罪客體:所謂犯罪客體,指刑法所保護、而為犯罪行為所侵佔的」社會關系」。
二、犯罪客觀方面:指犯罪行為對刑法所保護社會關系構成侵害的客觀之外在的特徵或表現,具體要件方面,通常認為包含有:1.危害行為:即在行為人的意識或意志支配下速實施危害於社會的身體行動與靜止。2.危害結果:是指行為人之犯罪行為對於直接客體造成損害之客觀事實而言。3.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因果關系:依據通行的「必然因果關系與偶然因果關系區分理論」。4.其它:包括犯罪對象、犯罪行為的時間、地點及方法(手段)等。
三、犯罪主體:指實施危害行為,依法應負刑事責任的自然人和單位。其中自然人犯罪主體須具備刑事責任能力。
四、犯罪主觀方面:指犯罪主體對於自己之危害行為及危害結果所保持的意識或心理態度。

熱點內容
婚姻法的婚後財產分割 發布:2025-08-24 07:09:47 瀏覽:890
水法規定提高 發布:2025-08-24 07:09:12 瀏覽:38
尚法以法治國 發布:2025-08-24 07:00:12 瀏覽:69
徐州銅山區法院 發布:2025-08-24 06:34:48 瀏覽:333
法院認可的 發布:2025-08-24 06:14:41 瀏覽:26
刑事訴訟法笫六十七條 發布:2025-08-24 06:11:34 瀏覽:497
稅收立法權研究 發布:2025-08-24 06:11:02 瀏覽:649
下列關於合同法 發布:2025-08-24 06:01:46 瀏覽:248
保亭法院江 發布:2025-08-24 05:57:01 瀏覽:771
司考行政法案例分析題 發布:2025-08-24 05:32:05 瀏覽: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