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方面論文

刑法方面論文

發布時間: 2021-12-05 07:28:52

刑法方面的論文摘要翻譯

Adaptat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Crime and Punishment indivialized
Abstract: The classical school of criminal advocates the principles of Crime and Punishment and criminal penalties for positive school advocates the principle of indivialization, there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existing conflict, the reasons for the conflict, coordination of power further from where and how the two embodied in the principles of penalty area in China and so on will make plain of the author.
Keywords: crime and punishment adapted; penalty indivialism; penalty purposes; penalty for

② 刑法方面的論文

選擇自己熟悉有興趣的內容來做 。

③ 寫了一篇刑法方面的論文,本科生,哪些刊物比較適合我投稿

要是足夠自信可以考慮一些中文核心刊物,比如你所在省份的大學的學報,一般質回量都不錯的。 在投答稿時注意要認准cn號和issn刊號,2個號都要有,這樣的比較正規。 你也可以在知網上查一下刊物,那裡的比較權威。 其實最方便的是讓你的老師給你推薦啊~~

④ 怎樣寫刑法論文

不知道抄您要寫哪方面的呢,我覺得你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方面找個角度進行闡述,如果是任務的話,那麼最好找個資料多的問題,你就某個題目可以下載幾篇文章,對文章的觀點進行整理,對其中的沖突焦點進行思考,得出自己的想法,自圓其說就可以了。現在的熱點問題有財產犯罪如詐騙罪、信用卡詐騙罪、個人信息保護;罪數理論;犯罪形態等方面研究。

⑤ 刑法方面的論文

1、可以抄圍繞販賣自己孩子構成遺棄罪還是販賣人口罪進行論述;
2、可以圍繞刑法第100條以及法制史討論,刑法100條是否屬於恥辱刑,圍繞法理進行惡法論證;
3、可以圍繞盜竊虛擬財產是否屬於盜竊進行論證,並倡議推動虛擬財產保護;
4、暫時就想到這么多,本科階段要求不用太高,找個小切入點,自我論證就可以吧。只要論據充分,有自己的想法一般不會有問題。盡量避免與他人雷同。論文其實不管你觀點是對還是錯,只要能自圓其說就可以了。

⑥ 求刑法論文一篇

論死刑制度在我國的現狀及思考
[摘要] 死刑是一種最嚴厲的刑罰,是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最極端的手段。當今許多國家都廢除了死刑制度,但是在我國仍然保留了死刑。本文從死刑的產生、在我國法律中的情況等幾個方面記敘了我國死刑制度的現狀,以及我國今後是不是繼續保留死刑,死刑制度該怎樣改革進行了思考。
[關鍵詞] 死刑;保留;廢除
死刑是一種古老的刑罰方法,對犯罪分子具有威懾力,但死刑不同於其他刑罰,死刑剝奪的是一個人的生命,在當今的中國,死刑制度的現狀如何?基於我國目前犯罪形勢十分嚴峻,我國應該保留死刑制度,但是應嚴格限制,並逐步廢除。

一、死刑的概念及在我國的產生

(一)死刑的概念

死刑是剝奪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罰方法,包括死刑立即執行和死刑緩期二年執行。死刑以剝奪犯罪分子的生命為內容,因此又稱為生命刑。死刑又是所有刑罰方法中最嚴厲的刑罰,又稱之為極刑。

(二)死刑在我國的產生

死刑的產生可以追溯到法產生的年代。最早的刑罰記錄中就有有關死刑的記載。死刑在人類歷史發展中,作為原始的血族復仇、同態復仇的替代物而出現。在原始社會,氏族之間的矛盾通過血族復仇來解決,往往帶來了氏族混戰,給社會造成了嚴重破壞。國家產生以後,建立了刑罰制度,其中也包括死刑制度,從而使無節制復仇得以終止。在我國歷史上,最初的刑罰方法只有墨、宮、大辟,死刑(大辟)佔了重要一席,此後幾千年的歷史發展,死刑一直存在。

二、當今我國的死刑制度

目前世界上有100多個國家已經完全廢除了死刑制度,其中包括歐盟各國和我國的香港、澳門地區。每年都有多個國家在廢除死刑。而發達國家僅剩美國和日本。但仍然執行死刑的國家中,僅對謀殺罪等嚴重暴力犯罪判死刑。我國是世界上保留死刑的絕對數量最多的國家。下面介紹我國當今的死刑制度:

(一)法律規定的死刑

我國1997年《刑法》的413個罪名中,規定死刑的已經達到68個罪名。危害國家安全罪有7個罪名;危害公共安全罪有14個罪名;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有15個罪名;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權利罪有6個罪名;侵犯財產罪有2個罪名;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有8個罪名;危害國防利益罪有2個罪名;貪污賄賂罪有2個罪名;軍人違反職責罪有12個罪名。1997年《刑法》第48條規定「死刑只適用於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

(二)我國死刑適用的特點

我國1997年《刑法》中死刑適用具有以下特點

1、死刑適用的范圍廣、罪名多

目前,我國死刑適用的范圍比1979年《刑法》多了更多的罪名,在刑法分則的十章中有九章都或多或少地規定有死刑,共涉及到刑法條文52條,約占刑法分則條文數的15%;規定死刑的罪名也較多,約占刑法罪名總數的17%。

2、死刑選擇性罪名多,絕對死刑罪名數較少

在我國理論界,關於選擇性罪名的認定,存在三種情況:一是行為選擇性罪名,如生產、銷售假葯罪;二是對象選擇性罪名,如拐賣婦女、兒童罪;三是行為和對象同時選擇性罪名,如盜竊、搶奪、槍支、彈葯、爆炸物罪。在刑法分則中關於選擇性罪名太多了,反而絕對死刑罪名就比較少了。

3、經濟犯罪規定的死刑多

在刑法分則中,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中規定的死刑,共有17個罪名,排在刑法分則各種犯罪的死刑罪名之首,如果再把盜竊罪、貪污罪、受賄罪等廣義的經濟犯罪加起來,就使刑法中經濟犯罪適用死刑的罪名至少達到20個。

(三)我國適用死刑的限制性規定

1、從適用的條件上,我國1997年《刑法》第48條第1款規定:「死刑只適用於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所謂「罪行極其嚴重」,是指對社會具有極大的危害性,犯罪客觀危害及後果特別嚴重;犯罪人主觀惡性特別巨大。根據我國1997年《刑法》的規定,危害國家安全罪中判處死刑的,必須是「對國家和人民危害特別嚴重、情節特別惡劣的」,重大刑事犯罪中判處死刑的,必須是「情節特別嚴重」或者「造成嚴重後果」,或者「危害特別嚴重的」。

2、從適用的對象上,我國1997年《刑法》第49條規定:「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

3、從死刑適用的程序上,我國《刑事訴訟法》第20條規定,死刑案件只能由中級以上人民法院進行一審。我國1997年《刑法》第48條第2款規定,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4、從死刑執行制度上看,我國1997年《刑法》第48條第1款的後半段規定:「對於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二年執行。」

(四)死刑復核程序

自從1983年修改的《人民法院組織法》規定,只有在「必要的時候」,才可將部分死刑立即執行案件的核准權下放給高級人民法院。自這一規定以後,死刑核准權不斷下放,下放的范圍也越來越大,嚴重違背了「死刑立即執行案件的核准權有最高人民法院行使。」造成了死刑案件審理上的嚴重弊端。

三、我國現階段保留死刑制度的原因

至今為止,死刑一直在我國保留,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從現實生活中的實際看,我國目前社會發展程度還不夠達到廢除死刑的條件。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孫華璞06年3月11日下午表示,我國一方面物質文明程度還不夠高;另一方面,「殺人償命」等觀念在公眾的頭腦中根深蒂固,立即廢除死刑不會得到廣大人民的認同和支持。是的,目前我國的社會發展程度還不夠成熟,犯罪現象十分嚴重,離開死刑就難以遏止嚴重的犯罪現象。保留死刑就有利於懲治這些犯罪,從而保護國家和人民的重大利益。

(二)保留死刑有利於我國刑罰目的的實現。實施死刑的目的,就是為了預防犯罪、保護人民,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對於那些罪行極其嚴重的各類犯罪分子只有適用死刑,才能使他們不再犯罪,而達到刑罰特殊預防的目的。同時,使那些意圖實施極其嚴重犯罪的人心裡有所懼怕,不敢去實施犯罪,達到威懾作用,從而實現刑罰一般預防的目的。

(三)從我國現階段的價值觀念上看,實施死刑能夠為廣大公民所支持,具有滿足社會大眾安全心理的需要。廣大公民對死刑的觀念還比較落後,往往只強調死刑的正面效益,而忽略了死刑的負面效應。

四、死刑存廢之爭的思考

死刑是存是廢,在我國乃至世界都引起了激烈的爭議。死刑廢除論者認為,廢除死刑是教育刑論的必然產物,是糾正死刑存置缺陷的實踐依據,符合刑罰發展的最終目標;死刑存置論者認為,死刑是倫理正義的必然要求,可以達到一勞永逸的除害結果,具有最大的威懾作用。無論是死刑廢除論者,還是死刑存置論者,他們都各自有各自的觀點。死刑制度從表面上看起來雖然是侵犯了犯罪人的人權,但是我國目前的犯罪十分猖獗,如果不適用死刑,就難以遏止嚴重的刑事犯罪。我國目前的情況是必須保留死刑制度,原因上述已經論及到。但是我國並不一定要把死刑制度一直保留下去,如果今後我國達到了廢除死刑的條件,是完全可以廢除死刑的,這就需要對我國的死刑制度進行改革。

五、積極發揮死刑效能的改革

我國在今後的刑法改革中,要積極發揮對死刑效能的改革,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從死刑的適用對象上進行限制

前面已經提到我國刑法對死刑的限制性規定是:「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從這一限制規定上看,刑法對適用對象的限制性規定還過於狹窄。如果能對單純的政治犯和犯罪的時候已滿70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更能體現出人道主義精神。政治犯如果同時又實施、參加、策劃、指使其他普通刑事犯罪的,如爆炸、殺人等,完全可以適用死刑,但對於單純的政治犯,則大可不必適用死刑。我國法律都可以規定對犯罪時未滿18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難道就不可以對犯罪時已滿70周歲的人也不適用死刑嗎?如果刑法進行改革,對犯罪時已滿70周歲的人不判處死刑,廣大公民應該還是能夠接受的。

(二)逐漸減少死刑數量

1、減少刑法分則中規定死刑的條款

我國的死刑立法不僅適用於嚴重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暴力犯罪,還可適用於犯罪行為所侵犯的客體在價值上低於人的生命的非暴力犯罪。如一些走私犯罪,偽造貨幣罪,金融詐騙罪,組織他人****罪等。這類犯罪是以單純攫取經濟利益為目標的非暴力犯罪,對其適用死刑實際上是以財物的經濟價值來衡量人的生命,這類犯罪也大可不必適用死刑。非暴力犯罪占死刑犯罪的大部分,如果廢止了非暴力犯罪的死刑罪名,刑法分則條文中的死刑罪名就會大幅度減少,這也是我國死刑廢除的突破口。

2、取消在實踐中很少使用的死刑罪名

在一些司法實踐中有一些很少使用的死刑罪名,如傳授犯罪方法罪等。如果取消實踐中很少使用死刑的罪名,這對打擊犯罪的影響並不大,但對提高我國國際聲譽的作用還是比較大的。

(三)完善死刑復核程序,由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收回死刑案件的核准權

上述已經提到,我國死刑核准權的下放現象十分嚴重,給死刑案件的審理造成了嚴重的弊端。死刑復核問題也是社會上廣為關注的話題。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曾有一個話題是「關於死刑復核權何時收歸最高人民法院統一行使?」最高人民法院發言人也作最回應,說是最高法院正在從思想認識准備、法律准備、組織人事准備和後勤保障准備四個方面全面開展工作。正在從全國選調法官。一旦准備工作就緒,最高人民法院將很快統一行使死刑案件的核准權。如果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收回死刑案件的核准權,對我國死刑效能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六、運用一定對策,創造條件,廢除死刑

如果對死刑的改革能夠很好的實施,廢除死刑也就指日可待了。我國應當積極創造條件,不斷克服死刑的擴張與濫用,不斷重視刑罰的矯正與引導功能,增強定罪的准確性。我國廢除死刑也不能過於積極,只有具備一定條件才可以廢除,我們可以通過一定的對策,為廢除死刑作準備。

(一)法律對策

即通過及時制定,完善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做到有法可依,避免法律漏洞。在刑罰上,豐富刑罰種類,如美國的終身監禁和20年以上有期徒刑就可以借鑒。充分發揮財產刑和資格刑的作用。另外,加強對罪犯在刑罰過程中的教育,達到刑罰預防犯罪和教育犯罪的目的。

(二)社會對策

創造有利的社會條件,使社會整體形勢得到穩定。如通過一定的對策,企業減少下崗職工;在農村,深化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加強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使困難和失業人員的生活有所保障;鼓勵農村剩餘勞動力進城務工,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進一步加強普法宣傳,使人們懂法、守法。如果做到了這些,社會的整體形勢就會穩定,也會對廢除死刑創造一個有利的條件。

總之,在我國目前的狀況下,還是應當保留一定數量的死刑,對打擊當前的嚴重的刑事犯罪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從長遠上來看,我國應對當今的死刑制度進行改革,積極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隨著社會環境的逐步穩定,刑法中的死刑罪名也應隨著逐步減少,直至廢除。

參考文獻:

[1]高銘暄、馬克昌主編:《刑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陳興良主編:《中國死刑檢討》,中國檢察出版社2003年版.

[3]陳明華主編:《刑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4]李龍、王習根主編:《法理學》,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

[5]陳興良主編:《刑種通論》,人民法院出版社1993年版.

⑦ 一篇關於刑法犯罪的論文(有案例),2000字以上,還要有個人分析,個人評議,求各位大大幫幫忙,謝咯!

案例;法院審理查明,從2006年11月到2007年5月案發,方某的裸聊「生意」遍及全國個省、市自治區,僅在電腦上查獲聊天記錄的就有300多名觀眾,網上銀行匯款記錄達千餘次,計2.4萬元。浙江衢州女子方某被龍游縣法院以「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一審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5000元。有關方面證實,因網路裸聊而被判刑定罪的,目前國內尚無先例。
關於網路裸聊是否構成犯罪一直是近年來爭議很大的問題。2007年4月,北京曾出現一樁近似案件,只是石景山區檢察院先以「聚眾淫亂罪」提起公訴,後來又主動撤訴。其理由是無法依據《刑法》找到一個合適的罪名,根據罪刑法定原則,最後沒有處理。為什麼方某的案子可以定罪而北京張某裸聊的案件沒有定罪?這里涉及到刑法是什麼?什麼樣的行為刑法才可以將之評價為犯罪行為。
刑法是什麼?首先是一種社會規范。社會規范是指人作為社會中的一員在社會中的活動規矩和准則。法律、宗教、倫理和風俗習慣都是社會規范,其有的是約定俗成,有的是通過國家權力機關強制制定,都是現實的社會關系的表現。作為一種社會規范,刑法與宗教、倫理、風俗習慣有什麼不同呢?刑法的產生是否是必要的呢?以宗教為例,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宗教一般具有以下四個特徵:第一,崇拜一個或多個神 第二,有自己的教義,即成熟的信仰體系;第三,有一定的儀式 第四,要求教民順從。在現代社會,宗教依然成為人類社會思想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宗教具有教化和心理安慰的功能。但是,僅有宗教是不能維持現代的社會關系的,因為是否信仰宗教,信仰宗教的程度如何,教民對宗教的依賴程度是宗教起作用的關鍵。對於不信仰宗教或偽信仰宗教者,宗教是無法對其起作用的。此外,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教義,在同一國家甚至同一地區常常存在信仰不同宗教的教民,不同的信仰信仰體系教化出不同思想的教民,但是,在現實的物質世界裡,作為社會中的一員,其行為的最低標準是什麼?行為的界限在哪裡?在不同的宗教里是不同的,而且界限是模糊的,僅靠宗教無法讓國民明確自己行為的界限,無法對自己的行為結果做出預測,當然無法有真正的自由。而倫理,道德、風俗習慣同樣具有這種缺陷。即法律以外的社會規范,雖然也可以影響國民的思想和行為,也可以對社會秩序的維護有影響,但是其內容本身不明確,不穩定,無法調整所有的國民,因此,統治國家,維持社會秩序,保障合法權益,保障人權必須由作為國家最後一道屏障的刑法來充當此角色。作為國家調整社會關系的規范體系,刑法的第二個特徵是最強的強制力。 各個部門法由於都是由國家權力機關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因此都具有一定的強制力。比如婚姻法規定的一夫一妻制,違反此規定就可能構成重婚。但是,在所有的部門法中,刑法的強制力是最大的,也就是刑法所採用的調整方式會對行為人產生最大的痛苦,可以剝奪行為人的自由,財產甚至生命。這比如教育一個孩子,絞盡腦汁用盡一切方法後還是無濟於事時,只能採用暴力威嚇和強制。而合法運用這種惡的根據,就是通過合法機關合法程序制定下來的規則。因為人人都明白,在社會中要生存必然要讓渡一部分權利給國家,形成國家公權力,刑罰就是這種公權力的行駛的表現。因為對犯罪人適用刑罰對社會本身也是一種損失,因此,刑罰必須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適用,即刑罰要具有謙抑性。
這種謙抑性要求刑法只能是保障法和補充法,只能是足球比賽場上的守門員,而不能充當前鋒、中鋒或後衛。即刑法從調整的社會關系來看,調整所有國家與個人之間所有的社會關系,這種社會關系不止包括民法、經濟法行政法等所有部門法調整的社會關系,還包括這些部門法調整的社會關系之外,需要國家公權力規范國民或單位的社會關系,因此,如果僅從調整對象來區分刑法和其他部門法的不同,是無法區別的,刑法與其他部門法的根本區別不在於其調整對象,而在於其調整方法,刑法是採用刑罰這種包含最強烈痛苦的方式來影響人的選擇的。
因為刑法具有最強的強制力,因此自古以來刑罰最容易被統治集團濫用,從保障人權和追求民主的現代精神來看,限制刑罰權濫用,實行罪刑法定成為必然。通過罪刑法定,明確刑罰的界限,從而保障國民行動的自由,也保障犯罪人的基本人權不受非法侵犯,這是全世界人民都會贊同的選擇。問題是,刑法即使通過法條明文規定,其界限依然是模糊的,不穩定。因為要將調整無限的法律現象的規范要通過有限的文字表述出來是十分困難的。有的術語,在一段時期,我們能夠通過解釋達成共識,使其界限明確,但隨著時代發展,更新形式的現象會沖擊這種解釋,使得其界限模糊不定。比如,財物,強奸,賣淫,這些詞的內涵和外延立法時沒有很大爭議,而今天來看,其外延則很難確定。而有的表述,從一開始就是界限開放的,這使刑法的邊界無法確定。這些規范的構成要件要素如何解釋就決定了某個行為是否構成犯罪。比如本案中的'淫穢物品,網路上裸聊的錄像可否解釋為淫穢物品?根據罪刑法定原則,禁止類推,但是適用刑法必須解釋刑法,對刑法進行解釋時,擴大解釋是允許的。這就涉及到將裸聊的錄像可否解釋為淫穢物品屬於擴大解釋還是類推解釋?關於擴大解釋和類推解釋的區分,雖然爭議了近百年,但理論上還沒有達成一個共同的標准,一般認為,超出國民預測可能性的是類推解釋,沒有超出的是擴大解釋。比如南京李寧組織他人賣淫案。賣淫這個詞盡管從一般常用的含義來看不包含男性給同性賣淫,但今天男性給同性賣淫現象很多,所以將這種現象包含在賣淫中是擴大解釋,沒有超出國民預測可能性,但是強奸罪的對象是婦女,所以,近來很轟動的強奸成年男子的案件無法定強奸罪。因為如果將男子解釋為婦女,超出了國民預測的可能性。但本案的問題不止如此,將裸聊的錄像解釋為淫穢物品 是否超出了國民預測的可能性呢?這很難判斷。由此可見,認定有罪者是從實質的角度對刑法條文進行了解釋,否定有罪者是從形式角度對刑法進行解釋。這涉及到了目前我國司法中應該採用實質解釋論還是形式解釋論。從保障社會秩序的角度,實質解釋論當然容易定罪,從保障人權的角度,形式解釋論當然更科學。

⑧ 刑法論文選題

1、食品安全犯罪的行政刑法責任--以三鹿奶粉事件為例

2、重刑化的弊端與我國刑內罰模式的選容擇

3、罪責的社會化與規范責任論的重構--期待可能性理論命運之反思

4、共同過失犯罪應成立共同犯罪

5、從食品安全法實施中看刑事責任的完善

6、論應權利人同意之行為--被害人同意理論的重構

7、反思與重構:犯罪客體新論

8、罪刑法定視野下的侵犯商業秘密罪

9、論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10、競技體育暴力行為的刑法解讀

11、「訴訟詐騙」定性研究--以我國民事訴訟法為視角

12、論刑事和解制度在中國的構建--刑事一體化的分析進路

13、《刑法》與《治安管理處罰法》的協調研究

14、加強行政法與刑法交叉領域研究的必要性

15、環境犯罪的刑法現狀及其改進

以上刑罰論文選題由學術堂整理提供

熱點內容
婚姻法的婚後財產分割 發布:2025-08-24 07:09:47 瀏覽:890
水法規定提高 發布:2025-08-24 07:09:12 瀏覽:38
尚法以法治國 發布:2025-08-24 07:00:12 瀏覽:69
徐州銅山區法院 發布:2025-08-24 06:34:48 瀏覽:333
法院認可的 發布:2025-08-24 06:14:41 瀏覽:26
刑事訴訟法笫六十七條 發布:2025-08-24 06:11:34 瀏覽:497
稅收立法權研究 發布:2025-08-24 06:11:02 瀏覽:649
下列關於合同法 發布:2025-08-24 06:01:46 瀏覽:248
保亭法院江 發布:2025-08-24 05:57:01 瀏覽:771
司考行政法案例分析題 發布:2025-08-24 05:32:05 瀏覽: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