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總覽
㈠ 査士丁尼民法大全出哪幾部法典組成為什麼說它集羅馬法之大成如何評價它的歷史地位
査士丁尼民法大全由《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學說匯編》、《查士丁尼法學總論》、《查士丁尼新律》四部分組成。
《查士丁尼法典》是歷代羅馬皇帝所頒布的憲令,按年代順序編排,共編出10卷,凡未被列入的都一律作廢。《查士丁尼學說匯編》搜集和節錄的是已知公認的法學家的著作,共編出50卷,凡未被選入的法理陳述都被宣布為無效,以後永遠不許在法律上引用。《查士丁尼法學總論》是一本羅馬私法教科書,由皇帝欽定,本身具有法律效力。《查士丁尼新律》是法學家把查士丁尼皇帝在法典編完後陸續頒布的168條新敕令匯編成集。
査士丁尼民法大全是羅馬法的精華和集錦,它總結和匯集了羅馬法和羅馬法學發展的最高成就,對羅馬法的廣泛傳播起了不可忽視的重大作用。
査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頒布標志著羅馬法已經發展到完備階段,它保留了羅馬在法學方面的創造成果,對人的行為做出詳細的法律規范,為調解復雜的社會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成為維系東羅馬帝國統治的有效工具。它是世界史上內容最豐富,體系最完善,對後世影響最廣泛的古代法律。羅馬法具有資本主義發展初期所需要的現成法律形式,是現代資本主義法制的先聲,如英國的《權利法案》、美國的《獨立宣言》和1787年憲法、法國的《人權宣言》都是以羅馬法為基礎的。
㈡ 漢謨拉比法典與羅馬民法典的本質區別
時間:《汗》是約公元前1762,而《十》是公元前450年
經濟:原始農耕;奴隸經濟
實質:保護專獨裁君屬主統治,保護奴隸主利益和私有財產;雖也是為奴隸主貴族服務,但法典的編纂仞是平民的勝利。
影響: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古羅馬第一部成文法
㈢ 關於民法的經典名言
1、法立於上則俗成於下。——宋·蘇轍
2、法律不可能給每個人以方便,如果它有益於全體內和大多數人,我們就該滿容足了。——李維
3、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英國法學家 波洛克
4、法律的基礎有兩個,而且只有兩個……公平和實用。——伯克
5、法律的力量應當跟隨著公民,就像影子跟隨著身體一樣。——貝卡利亞(意)《論犯罪和刑罰》
6、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誘導那些受法律支配的人求得他們自己的德行。——阿奎那(意)《神學大全》
7、法律的制定是為了保證每一個人自由發揮自己的才能,而不是為了束縛他的才能。——羅伯斯庇爾(法)《革命法制和審判》
8、法律地在暴力面前是沒有發言權的。——西塞羅
9、法律規定的懲罰不是為了私人的利益,而是為了公共的利益;一部分靠有害的強制,一部分靠榜樣的效力。——格老秀斯(荷)
㈣ 有哪些和民法相關類書籍值得推薦
非常推薦大家去讀一讀《民法總則的誕生:民法總則重要草稿及立法過程背景介專紹》,這是屬一部對我來說值得一看再看的書。在《民法總則》將要正式實施之際,首推全國人大法工委民法室副主任杜濤先生的這本《民法總則的誕生》。作為全國人大的立法工作人員,杜濤先生一直從事民法總則的立法起草及討論工作,應該是了解民法總則各個條文來龍去脈以及逐條逐字修訂最全面的立法工作者之一。相信本書將會給民法學者提供最為權威的立法文獻以及法律條文的起草、借鑒、修改及由來的重要參考資料,也為《民法總則》實施中將遇到的司法實踐問題找到相關的理論根據以及使用辦法。
㈤ 贊美民法典的句子摘抄大全
民法典美在核心價值。民法典開宗明義「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其直接作為立法根據和立法目的。民法典所確立的平等、意思自治、公平、誠實信用、公序良俗、綠色原則等民法基本原則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平等、自由、公正、誠信、文明、和諧交相呼應、相得益彰。在民法典的具體規則中,「好人條款」免除助人為樂者的後顧之憂,鼓勵與人為善,彰顯社會正氣;「英烈條款」強化英烈名譽保護,讓英烈精神浩氣長存,堅決捍衛國家的精神坐標和中華民族的不朽脊樑;「樹立優良家風」入典,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家庭美德,重視家庭文明建設,實現「家和萬事興」。
民法典美在「綠意盎然」。中國正在建設和邁向生態文明型社會,民法典不僅確立了「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綠色原則,而且將該原則注入到各分編的具體規范之中。在土地利用方面,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應符合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要求,用益物權人亦應按照綠色原則的要求行使權利。在履行合同過程中,當事人負擔節約資源、避免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之義務;在合同終止後,相關當事人仍負擔舊物回收之義務。就環境損害的民事責任,侵權責任編設立專章作出規定,在《侵權責任法》規定「環境污染責任」的基礎上規定「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責任」,增設消除污染、修復生態環境之責任承擔方式,確立故意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懲罰性賠償制度,規定修復生態環境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公益訴訟,並明確生態服務功能損失之賠償責任。可以說,民法典不是零星點綴的「綠色」,而是貫徹始終的「綠意盎然」。
民法典美在人文關愛。民法典將人格權獨立成編,既一般性保護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又豐富和擴充了具體人格權的類型和內容,一般人格權與具體人格權相輔相成,閃耀著人文主義光芒。在具體人格權中,明確性騷擾行為的民事責任以及相關單位的防範義務;完善侵害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的違法性認定標准,合理設定姓名、肖像等人格要素商業化利用規則;將信用權益納入人格權保護范圍,詳細規定隱私權及個人信息的保護規則。在人格權救濟制度方面,設立訴前禁令制度,明確違約侵害人格權的精神損害賠償責任,在侵權責任編保護規范的基礎上建立了更加全面的人格權救濟制度。人格權的獨立成編及其科學細致的規范設計,彰顯了民法典的人文關愛。此外,針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等需要呵護的人群,民法典在明確規定最有利於被監護人和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監護人真實意願之基本原則的基礎上,構
㈥ 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瑞士民法典、國法大全哪個影響最深遠
額,國法大全吧,綜合來說《國法大全》(CorpusJurisCivilis),又稱《民法大全》,是世界上最完備的奴專隸製成文法典屬。它系統地搜集、整理了從羅馬共和國時期至查士丁尼為止的全部羅馬法律和重要的法學家的著作,統一了羅馬法體系,是後世研究羅馬法的基本依據,對於歐洲各國法律制度的形成和發展,具有巨大影響,被恩格斯稱為「第一個世界性法律」。
㈦ 民法總則共同侵權有哪些規定法律知識大全
是有的,對於共同侵權責任的具體內容,討論的主要問題是:一、規定共同侵權責任回的本質特徵立法機關答傾向於仍然採用《民法通則》第130條的內容,規定「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二、教唆行為人和幫助行為人的責任《侵權責任法草案》傾向於採納原來的司法解釋中關於「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人,為共同侵權人,應當承擔連帶責任。」三、共同危險行為的規則《侵權責任法》規定共同危險行為,是一個確定的立場。爭議在於,如何規定共同危險行為人之一的免責條件。《草案》的基本意見是:「二人以上共同實施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行為,其中一人或者數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不能確定具體侵權人的,行為人應當承擔連帶責任;能夠確定具體侵權人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㈧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與法國民法典的關系
民法典是以查士丁尼法為基礎所創建的法律
㈨ 比較羅馬法與拿破崙的民法典
羅馬法是奴隸制社會下的法典,對後世法律制度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尤其是對歐洲大陸的法律制度影響更為直接。正是在全面繼承羅馬法的基礎上,形成了當今世界兩大法系之一的大陸法系,亦稱為羅馬法系或者民法法系。可以這么理解:羅馬法是現代資本主義法律在奴隸制社會時的雛形。
《拿破崙法典》是人類歷史上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原則鮮明,編排合理,邏輯嚴謹,語言簡潔,是世界法制史上的一個里程碑。這部誕生於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為保衛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果實而制定的。而且這部法典的立法精神和原則也為後來許多歐洲國家借鑒和效仿。隨著拿破崙在歐洲的軍事擴張,《拿破崙法典》也被應用到法軍所到之處。由於該法典的系統性、完整性和規范性,因而對後來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產生了巨大影響,起到了立法規范的作用,從而具有了廣泛的世界意義,其內在的價值和思想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光彩奪目。
㈩ 請簡介《漢謨拉比法典》、《查士丁尼法典》、《拿破崙法典》、《十二銅表法》的歷史地位!
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第六代國王漢謨拉比(前1792年 - 前1750年在位)頒布的一部法律,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較系統的法典,產生於3800年前。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銘刻,除序言和結語外,共有條文282條。包括訴訟手續、損害賠償、租佃關系、債權債務、財產繼承、對奴隸的處罰等。
1901年在伊朗發現,為一個黑色的玄武岩圓柱,現存法國巴黎盧浮宮博物館。圓柱上端有漢謨拉比從太陽神沙馬什手中接過權杖的浮雕。
漢謨拉比法典將人分為三種等級:
有公民權的自由民
無公民權的自由民
奴隸
王室奴隸
自由民所屬奴隸
公民私人奴隸
漢摩拉比法典最重要的原則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2/2a/CodeOfHammurabi.jpg
漢謨拉比法典的拓片
《民法大全》(Corpus Iuris Civilis),又稱《查士丁尼法典》或《國法大全》,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編纂的一部匯編式法典,是羅馬法的集大成者。
該法典由四部分組成,分別為法典,學說匯纂,法學階梯以及新律。最後完成於公元530年左右。法典內容為東羅馬帝國時期的皇帝敕令,以及權威的法學家對於法律的解釋,還有給法律學生當作法學的入門教材等。
在整個編纂工程完成之後,任何對於《民法大全》的評論或者其他立法都被禁止。該法奠定了後世法學尤其是大陸法系民法典的基礎,是法學研究者研究民法學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獻資料之一。
法國民法典》(Code civil des Français),又稱拿破崙法典,是法國民法的法源中最重要的一部法律。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曾名為《拿破崙法典》,但1870年以後,人們一直稱之為《民法典》。
法國民法典的制定
該法典是根據法國政治家拿破崙的命令,由特龍謝(Tronchet)、馬爾維爾(Malleville)、普雷阿梅納(Bigot de Préameneu)、及波塔利斯(Portalis)等四人起草,於1804年3月21日正式公布為《法國民法典》。又被後人稱為《拿破崙法典》。
[編輯] 法國民法典的體系
法國民法典採用了「優士丁尼法學階梯」的結構體系,除序章外,有3編2281條。3編的名稱分別為「人」、「財產及所有權的各種形態」及「所有權取得的各種方式」。
[編輯] 法國民法典的特色
該法典基於個人主義思想和自由平等的觀念,是近代民法典的典範。其核心為所有權的絕對化、契約自由及過失責任等三項原則。但是,隨著19世紀末到20世紀資本主義的發展變化,該法典的原理也被判例和學說加以大幅的修正,也進行過部分的改正以及特別法的制定。
[編輯] 法國民法典對其他民法典的影響
法國民法典與德國民法典是大陸法系的兩大支柱和源流。對後世的《日本民法典》、《中華民國民法》等都有著很大的影響。
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在約前450年制定的法律,因為據說刻在12塊銅牌(也有說是著色的木牌)上,故而得名。
公元前454年,羅馬元老院被迫承認人民大會制定法典的決議,設置法典編纂委員10人,並派人赴希臘考察法制,至公元前451年制定法律十表,第二年又補充二表。這就是著名的《十二表法》。因各表系由青銅鑄成,故習慣上稱作《十二銅表法》。這是古羅馬第一部成文法典。公元前390年,高盧人入侵羅馬,在戰火中銅表全部被毀,原文散佚,現在只能從其他古代著作中略見梗概。
十二銅表法的內容分別為:傳喚、審判、求償、家父權、繼承及監護、所有權及佔有、房屋及土地、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之補充、後五表之補充等十二篇。十二銅表法頒布之後,就成為共和時期羅馬法律的主要淵源。該法典對於貴族的權力作了一些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