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媒介

民法典媒介

發布時間: 2021-12-05 15:54:24

㈠ 關於民法中傳達人的誤傳

  1. 傳達錯誤

    此問題看傳達人之誤傳系傳達人之故意抑或過失。若為傳達人之過失,因傳達人並無做出意思表示之許可權,其實質無異於表意人本人陷入錯誤,應適用重大誤解制度,表意人得請求撤銷之。反之,若為傳達人之故意導致表意人陷入錯誤,其實質為不可歸責於表意人的原因,其情形與無權代理類似,應類推無權代理的歸責,由傳達人承擔相應民事責任。

    另外,就傳達錯誤而言,我國大陸民法尚未有較為詳細之規定,可參考台灣民法典。

    台灣《民法典》第88條規定:「意思表示之內容有錯誤,或表意人若知其事情即不為意思表示者,表意人得將其意思表示撤銷之。但以其錯誤或不知實情,非由表意人自己之過時者為限。

    當事人之資格或物之性質,若交易上認為重要者,其錯誤,視為意思表示內容之錯誤。」

    台灣《民法典》第89條之規定:「意思表示,因傳達人或傳達機關傳達不實者,得比照前條之規定,撤銷之。」

    台灣《民法典》第170條之規定:「無權代理人以代理人之名義所為之法律行為,非經本人承認,對本人不發生效力。」

  2. 沒有傳達

    此問題系有相對人之意思表示達到。在有相對人的意思表示時,若為非對話方式,則要求意思表示到達相對人,到達意思為抵達相對人可控制之范圍內,至於相對人是否知悉在所不問。若為對話方式,則需相對人了解。不論哪種,意思表示均需經過做成、發出、達到(或了解)之過程。此問題可參考我國大陸《合同法》中關於邀約、承諾部分的條文。因我國尚出台民法典,合同法中總則部分暫代替民法總則適用。另外,可參考台灣《民法典》第94條、95條之規定。

    台灣《民法典》第94條:「對話人為意思表示者,其意思表示,以相對人了解時,發生效力。」

    《民法典》第95條:「非對話而為意思表示者,其意思表示,以通知達到相對人時,發生效力。
    但撤回之通知,同時或先時到達者,不在此限

    表意人於發出通知後死亡或喪失行為能力或其行為能力受限制者,其意思表示,不因之失其效力。」

    因此,若為傳達人僅有傳達之許可權,若傳達遲延,則應由表意人承擔其未適時傳達的危險。若傳達人具有受領意思表示之許可權,則傳達遲延、誤傳或根本不傳達於相對人的危險,應由相對人承擔之。

㈡ 2020年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發布了

是的,作為年度「漢語盤點」活動重要組成部分,2020年12月11日,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2020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本次發布的十大流行語依次為:新冠肺炎、抗疫、復工復產、民法典、網課、雙循環、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抗美援朝70周年、六穩六保、嫦娥五號。

據了解,「2020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是基於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語料庫,利用語言信息處理技術,結合人工後期處理提取、篩選而獲得的。語料來源於2020年1月1日至11月底國內15家報紙、12個電視台和7個電台的節目、2個門戶網站,數據規模10餘億字次,代表了中國主流媒體的關注焦點。

(2)民法典媒介擴展閱讀:

部分「2020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解讀

一、復工復產

2020年2月3日,中央提出「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組織推動各類生產企業復工復產」。全國各地陸續吹響復工復產號角,因疫情按下「暫停鍵」的中國經濟逐步重啟。3月4日,中央強調「根據疫情分區分級推進復工復產」。

4月8日,中央首次提出「全面推進復工復產」,復工復產按下「快進鍵」。4月17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指出「全國復工復產正在逐步接近或達到正常水平」。

二、民法典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目前最長的、擁有法律條文最多的法律,開創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對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深遠意義。

㈢ 《民法典》新增中介服務合同的規定,並明確禁止「跳單」

近日,知名自媒體網紅「小小莎老師」( 抖音600多萬粉絲,目前作品已刪,掉粉100多萬) 購買寶安中糧瀾山總價1500萬房子,跳開貝殼平台全程服務的中介小菇涼,私下與業主達成交易,並且反手向貝殼公司投訴該中介,讓法務要求中介道歉。事情發生後在深圳房產中介圈炸了鍋,眾人紛紛譴責該網紅的"跳單"行為。
其實,自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明確跳單後果。
跳單,一般指買家跳開中介,利用中介提供的房源信息、交易機會,直接與業主達成交易,以達成省去大額中介費用的目的。
《民法典》第九百六十五條明確規定了「跳單」行為的法律後果:委託人在接受中介人的服務後,利用中介人提供的交易機會或者媒介服務,繞開中介人直接訂立合同的,應當向中介人支付報酬。
以前的合同法中是沒有關於「跳單」的法律規定的,只能依據雙方合同約定。《民法典》新增中介服務合同的規定,並明確禁止「跳單」。
自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生效後,即便合同雙方未約定跳單行為,當事人構成「跳單」的,中介公司也可以根據《民法典》第九百六十五條的規定,直接要求委託人支付報酬。
像上述這種做法很明顯是一種很不誠信的行為,如果不認可其服務,可以換他人服務,而僅僅是為了中介費,而不重視別人的勞動付出,強行跳單,只能說明個人人品有問題。
服務的價值應該值得尊重,一味心思去 鑽營貪便宜,其本身價值觀存在一定缺陷。

㈣ 2020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哪些新詞吸引了你的注意力

2020傳媒十大新詞語是依據國度語言資源監測語料庫,動用語言音問拍賣技藝,粘結末代人造認賬收獲的。語言來源於2020年1月1日至11月底的主流報章的文章、20家電台和電視台的劇目、4家門戶網站,數據局面近19億字次,代表了我國主流傳媒的關懷備至的語言特點。

天問一號,天問一號開啟火星探測之旅,橫亘神州自主展開行星探測第一步。雙循環,為推濤作浪劃算更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以境內大循環往復為重頭戲、境內列國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進步格局應時而生。無觸發配送,為涵養用戶和球手安如泰山、滿足萬眾基本生存需求,各物流、外賣陽台陸續搞出無觸發配送服務,智能取餐櫃、無沾手配送軟體、無人配送機器人借水行舟而起,為休戚相關商海帶動最為諒必。

㈤ 民法典關於中介

民法典沒有規定中介費是房東和房客一人一半。
中介費的多少,由誰負擔,由委託人與中介公司在合同中約定。
《民法典》第九百六十一條 中介合同是中介人向委託人報告訂立合同的機會或者提供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委託人支付報酬的合同。

第九百六十二條 中介人應當就有關訂立合同的事項向委託人如實報告。
中介人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損害委託人利益的,不得請求支付報酬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百六十三條 中介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委託人應當按照約定支付報酬。對中介人的報酬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據本法第五百一十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根據中介人的勞務合理確定。因中介人提供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而促成合同成立的,由該合同的當事人平均負擔中介人的報酬。

㈥ 民法典對找中介買房推出了哪一新規定

這項新規定就是買家如果繞開中介直接與賣房的簽合同,也必須向中介支付相應的中介費用,這項規定在法律上保障了中介一方的合法權益。

㈦ 民法典第六章增加了哪些典型合同

《民法典》增加了下列典型合同:保理合同、物業服務合同、中介合同、以及合夥合同等。其中保理合同的主體是應收賬款的債權人和保理人;物業服務合同的主體是物業服務人和業主;中介合同的主體是中介人和委託人;合夥合同的主體是各合夥人。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七百六十一條
保理合同是應收賬款債權人將現有的或者將有的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人,保理人提供資金融通、應收賬款管理或者催收、應收賬款債務人付款擔保等服務的合同。
第九百三十七條
物業服務合同是物業服務人在物業服務區域內,為業主提供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維修養護、環境衛生和相關秩序的管理維護等物業服務,業主支付物業費的合同。
第九百六十一條
中介合同是中介人向委託人報告訂立合同的機會或者提供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委託人支付報酬的合同。
第九百六十七條
合夥合同是兩個以上合夥人為了共同的事業目的,訂立的共享利益、共擔風險的協議。

㈧ 媒體可以隨便曝光嗎


【法律分析】
媒體不可以隨意曝光別人的隱私,如果隨意曝光的話會涉及侵權行為。

1、未經公民許可,公開其姓名、肖像、住址和電話號碼。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壞他人居住安寧。

3、非法跟蹤他人,監視他人住所,安裝竊聽設備,私拍他人私生活鏡頭,窺探他人室內情況。

4、非法刺探他人財產狀況或未經本人允許公布其財產狀況。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記,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內容及將它們公開。

6、調查、刺探他人社會關系並非法公之於眾。

7、干擾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對其進行調查、公布。

8、將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會公布。

9、泄露公民的個人材料或公之於眾或擴大公開范圍。

10、收集公民不願向社會公開的純屬個人的情況。

隱私是自然人的個人事務,個人信息和個人領域。個人事務,是相對於公共事務、群體事務、單位事務而言,是以具體的、有形的形式表現於外界的隱私,且以特定個人為活動的主體,如朋友往來、夫妻生活、婚外性行為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條 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和榮譽權。

第一百一十一條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㈨ 民法典第九百六一條的內容是什麼

關於中介合同來的:

民法典第自九百六十一條中介合同是中介人向委託人報告訂立合同的機會或者提供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委託人支付報酬的合同。

第九百六十二條中介人應當就有關訂立合同的事項向委託人如實報告。

中介人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損害委託人利益的,不得請求支付報酬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百六十三條中介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委託人應當按照約定支付報酬。對中介人的報酬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據本法第五百一十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根據中介人的勞務合理確定。因中介人提供訂立合同的媒介服務而促成合同成立的,由該合同的當事人平均負擔中介人的報酬。

中介人促成合同成立的,中介活動的費用,由中介人負擔。

第九百六十四條中介人未促成合同成立的,不得請求支付報酬;但是,可以按照約定請求委託人支付從事中介活動支出的必要費用。

第九百六十五條委託人在接受中介人的服務後,利用中介人提供的交易機會或者媒介服務,繞開中介人直接訂立合同的,應當向中介人支付報酬。

第九百六十六條本章沒有規定的,參照適用委託合同的有關規定。

民法典961條原文

熱點內容
收據能起到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8-24 01:46:27 瀏覽:878
通知屬於行政法規嗎 發布:2025-08-24 01:43:18 瀏覽:824
上海司法曹 發布:2025-08-24 01:36:03 瀏覽:867
2018最新勞動法關於工傷 發布:2025-08-24 01:33:45 瀏覽:808
經濟法關於合同的問題 發布:2025-08-24 01:33:03 瀏覽:957
行政法治原則作用 發布:2025-08-24 01:33:02 瀏覽:228
企業的法律責任有哪些種類 發布:2025-08-24 01:25:44 瀏覽:450
司法救助決定書 發布:2025-08-24 01:25:38 瀏覽:874
建設法治軍營做的工作 發布:2025-08-24 01:14:56 瀏覽:831
法治是治理的 發布:2025-08-24 01:14:18 瀏覽: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