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的正當防衛

民法的正當防衛

發布時間: 2021-12-05 19:27:23

㈠ 正當防衛在什麼法律規定的

正當防衛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五個要件:
1、必須是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權利和其他權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實施的。這種不法侵害可能是針對國家、集體的,也可能是針對自然人的;可能是對本人的,也可能是針對他人的;可能是侵害人身權利,也可能是侵害財產或其他權利,只要是為了保護合法權益免受不法侵害而實施的行為,即符合本要件。
2、必須有不法侵害行為發生。所謂「不法侵害」,指對某種權利或利益的侵害為法律所明文禁止,既包括犯罪行為,也包括其違法的侵害行為。
3、必須是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正當防衛的目的是為了制止不法侵害,避免危害結果發生,因此,不法侵害必須是正在進行的,而不是尚未開始,或者已實施完畢,或者實施者確已自動停止。否則,就是防衛不適時,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4、必須是針對不法侵害者本人實行。即正當防衛行為不能對沒有實施不法侵害行為的第三者(包括不法侵害者的家屬)造成損害。
5、不能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正當防衛是有益於社會的合法行為,應受一定限度的制約,即正當防衛應以足以制止不法侵害為限。另一方面,不法侵害往往是突然襲擊,防衛人往往沒有防備,驟然臨之,情況緊急,精神高度緊張。一般在實施防衛行為的當時很難迅速判明不法侵害的確實意圖的危險程度,也沒有條件准確選擇一種恰當的防衛方式、工具和強度來進行防衛。因此,只要不是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都應當屬於正當防衛。
關於防衛過當刑事責任的規定,防衛過當應當負刑事責任。但因為正當防衛行為是不法侵害引起的,是為了使被不法侵害者所侵害的客體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所以「應當減輕或免除處罰」。

民法典,可否對緊急避險行為採取正當防衛

不可以對緊急避險行為採取正當防衛,因為正當防衛的成立要件是面對不法侵害而緊急避險,一般都是面對自然災害或者是其他情況,並不是不法侵害。

㈢ 民法典規定正當防衛應否負擔民事責任

只要在正當防衛的范圍內實施,不需要負任何法律責任。也就是說,無限防衛權的享有者對加害人本人實施的任何防衛行為,包括致加害人死亡的行為都無需負任何責任,但超出此范圍,如對加害人的親友的傷害或者基於報復對其財物的損害都要負相應的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第一百八十一條 【正當防衛】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正當防衛人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㈣ 新民法典上`破壞個財產,敲詐勒索,我能正當防衛嗎

朋友你好!當發生破壞個人財產,敲詐勒索等等違法行為的時候,你當然可以進行正當防衛,但是必須要主意不要防衛過當,比如說,在犯罪分子沒有限制你的自由和造成生命危險的時候,不能用武器把對方重傷或致死,那些屬於防衛過當

㈤ 民法典規定無限防衛是否承擔民事責任

無限防衛權只要在正當防衛的范圍內實施,不需要負任何法律責任。也就是說,無限防衛權的享有者對加害人本人實施的任何防衛行為,包括致加害人死亡的行為都無需負任何責任,但超出此范圍,如對加害人的親友的傷害或者基於報復對其財物的損害都要負相應的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第一百八十一條 【正當防衛】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正當防衛人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㈥ 正當防衛在民法和刑法中的區別與應用

正當防衛在民法和刑法中的適用范圍、應對案件、處罰方式和判定過程都有所不同。

1、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八條中僅闡述正當防衛後是否需要承擔相應民事責任,並未對正當防衛做概念上的定義。而刑法中除相應刑事責任外,還規定了正當防衛的概念和適用范圍,比民法上解釋的更細節。

2、執法實施的過程當中應對案件不同。民法中的正當防衛更多涉及民事侵權案件,而刑法中的正當防衛多為犯罪刑事案件。

3、執法實施過程當中若判定不屬於正當防衛,處罰方式不同。民法中規定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民事責任一般多以經濟補償的形式為准,通過補償將事態恢復至未被侵害時。

若刑法判定不屬於正當防衛,刑法大多以維護治安和社會秩序為主,刑事責任一般多以刑事懲罰為主,而且懲罰較為嚴格。

4、防衛判定過程不同。

刑法中判定是否為正當防衛是需要國家機關判定,整個過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精力等,各類成本非常高,而民法中的正當防衛是每個公民享有的權利,公民行使防衛權就可以解決大量民事糾紛,增強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5、在實際應用過程當中, 行使防衛權利的行為人,由於其實施防衛時的環境要素有所差別,單一的法律無法較為全面的判定行為人的動機性。因此需要根據動機判斷不同的法律適用原則,針對防衛人保障資金及財務權益方面,且上危害性較小的犯罪,會劃歸給民事侵權行為。

針對攻擊性和傷害性更大的犯罪行為時,防衛人的防衛可能對侵害人造成一定的人身損害,這時就需要適用刑法的相關規定。由此可見,防衛目的的不同,對法律的認定和使用會起到很大的影響作用。

熱點內容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發布時間 發布:2025-08-24 01:59:34 瀏覽:42
收據能起到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8-24 01:46:27 瀏覽:878
通知屬於行政法規嗎 發布:2025-08-24 01:43:18 瀏覽:824
上海司法曹 發布:2025-08-24 01:36:03 瀏覽:867
2018最新勞動法關於工傷 發布:2025-08-24 01:33:45 瀏覽:808
經濟法關於合同的問題 發布:2025-08-24 01:33:03 瀏覽:957
行政法治原則作用 發布:2025-08-24 01:33:02 瀏覽:228
企業的法律責任有哪些種類 發布:2025-08-24 01:25:44 瀏覽:450
司法救助決定書 發布:2025-08-24 01:25:38 瀏覽:874
建設法治軍營做的工作 發布:2025-08-24 01:14:56 瀏覽: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