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三百四十二
Ⅰ 刑法第342條的量刑標准
《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條【非法佔用農用地罪】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佔用耕地、林地等農用地,改變被佔用土地用途,數量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農用地大量毀壞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條規定,非法佔用農用地罪,是指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佔用耕地、林地等農用地,改變被佔用土地用途,數量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農用地大量毀壞的行為。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條的解釋>「違反土地管理法規」,是指違反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的法律以及有關行政法規中關於土地管理的規定。
(1)刑法三百四十二擴展閱讀
根據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林地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
(一)非法佔用並毀壞防護林地、特種用途林地數量分別或合計達五畝以上;
(二)非法佔用並毀壞其他林地數量達到十畝以上;
(三)非法佔用並毀壞本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林地,數量分別達到相應規定的數量標準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四)非法佔用並毀壞本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林地,其中一項數量達到相應規定的數量標準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且兩項數量合計達到該項規定的數量標准。
Ⅱ 山東鄒平違反了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條規定的請問這個需要求助那個部門電話多少不是國土局回答國土局繞路
第三百四十二條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佔用耕地、林地等農用地,改變被佔用土地用途,數量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農用地大量毀壞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解釋】本條是關於非法佔用耕地、林地等農用地,造成耕地、林地等農用地大量毀壞罪的犯罪及其刑事處罰的規定。
2.01年8月31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3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二)》,對本條進行了修改,增加了對非法佔用林地等農用地行為追究刑事責任的規定。
本條中的「違反土地管理法規」是指違反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礦產資源法等法律和國務院行政法規中有關土地管理的規定。根據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土地按用途分為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農用地」是指直接用於農業生產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農田水利地、養殖水面等。「耕地」是指種植農作物的土地,也包括菜地、園地。其中園地包括苗圃、花圃、茶園、果園、桑園和其他種植經濟林木的土地。「林地」主要包括郁閉度0.2以上的喬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採伐跡地、火燒跡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劃的宜林地。「非法佔用耕地、林地等農用地」是指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或計劃,未經批准或騙取批准擅自將耕地改為建設用地或者作其他用途,或者擅自佔用林地進行建設或者開墾林地進行種植、養殖以及實施採石、采沙等活動。「改變被佔用土地用途」是指未經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批准手續、土地徵用、佔用審批手續,非法佔用耕地、林地、草地等農用地,在被佔用的農用地上從事建設、采礦、養殖等活動,改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規定的農用地的原用途。如佔用耕地建設度假村,開墾林地、草地種植莊稼,佔用林地挖塘養蝦等。「造成耕地、林地等農用地大量毀壞的」主要是指非法佔用耕地、林地、草地等農用地,致使耕地、林地、草地等農用地原有的農用條件遭到破壞,功能喪失或者質量嚴重下降,無法或者難以恢復等情形。如將耕地改作垃圾場,使耕地的水源被嚴重污染,種植層被破壞,即使退耕也無法再耕作;林地、草地改作耕地,造成植被毀壞,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使生態環境的遭到破壞,即使退耕還林、還草,也很難再恢復原有植被。「數量較大」是區分非法佔用農用地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的重要界限。至於具體非法佔用多少農用地就屬於犯罪,考慮到土地資源的情況差別很大,農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各種農業用途的土地,因此,在法律中無法就數量作出過於具體的規定,需要由司法機關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通過司法解釋具體規定。犯本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屬於《司法機關》
《鄒平縣司法局》 《鄒平縣普法辦》 你可以打電話去咨詢一下你的問題!
鄒平縣司法局|鄒平普法網http://sfj.zouping.gov.cn/
電話:0543-4262959 4261543 投稿信箱:zoupufa(郵箱符號)163點com
Ⅲ 涉嫌破壞耕地59.3畝該按刑法三百四十二條該叛多少年
通過大數據幫你檢索一下相關類似案件,一般情況下會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並宣告緩刑,宣告緩刑的意思就是不用實際坐牢,法院判決後就可以放出來。
Ⅳ 刑法第二百四十二條
第二百四十二條 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解救被收買的婦女、兒童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七條
的規定定罪處罰。
聚眾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解救被收買的婦女、兒童的首要分子,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其他參與者
使用暴力、威脅方法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解釋】本條是關於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解救被收買的婦女、兒童罪的犯罪的處刑規定。
本條第一款是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解救被收買的婦女、兒童的犯罪的處刑規定。這里所規
定的「暴力」,是指對解救被收買的婦女、兒童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人身進行打擊或者實行強制,如毆打、捆綁
等。「威脅」,是指以殺害、傷害、毀壞財產、破壞名譽等手段進行要挾,迫使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放棄執行解救被
收買的婦女、兒童的職責。這里所規定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根據本法第九十三條的規定,是指在國家權力機
關、行政機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軍事機關等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本款規定的犯罪必須具備以下兩
個條件:1.犯罪人必須採用暴力、威脅方法實施了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解救被收買的婦女、兒童的行為;2.
犯罪分子阻礙的對象必須是依法執行解救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照本款的規定,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
機關工作人員解救被收買的婦女、兒童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七條關於妨害公務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本條第二款是關於聚眾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解救被收買的婦女、兒童罪的處刑規定。這里所說的「聚眾」,
是指聚集多人。「首要分子」,是指在聚眾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解救被收買的婦女、兒童的犯罪活動中起組織、
策劃、指揮、煽動等作用的犯罪分子,可能是一人,也可能是多人。「其他參與者」,是指首要分子以外的其他參
與聚眾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解救被拐賣、綁架的婦女、兒童的人。需要注意的是,構成本款所規定的犯罪,對於
首要分子,不論其是否使用暴力、威脅方法,都按本款規定定罪處罰;對於其他參與者,則只有使用暴力、威脅方
法的,才構成本罪,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的,不構成犯罪,應當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有關規定予以治安處
罰。依照本款規定,聚眾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解救被收買的婦女、兒童的首要分子,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
役;其他參與者中使用暴力、威脅方法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即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罰金或者
剝奪政治權利。
Ⅳ 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條的內容是什麼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條的內容如下:
第三百四十七條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無論數量多少,都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予以刑事處罰。
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一)走私、販賣、運輸、製造鴉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數量大的;
(二)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集團的首要分子;
(三)武裝掩護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的;
(四)以暴力抗拒檢查、拘留、逮捕,情節嚴重的;
(五)參與有組織的國際販毒活動的。
走私、販賣、運輸、製造鴉片二百克以上不滿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滿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數量較大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走私、販賣、運輸、製造鴉片不滿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滿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從重處罰。
對多次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未經處理的,毒品數量累計計算。
(5)刑法三百四十二擴展閱讀
走私毒品行為的危害性認定主要是走私毒品的數量、主體的情況(是否是首要分子、是否參與國際販毒組織)、方式(是否武裝掩護)等。這些因素無疑影響走私毒品行為的危害性。
輸入毒品行為,將直接危害我國公民的身心健康,危害我國的社會管理秩序;而輸出毒品行為,則並不直接危害我國公民的身心健康。換言之,輸入毒品行為的直接危害結果發生在我國領域內,而輸出毒品行為的直接後果發生在我國領域外。前者行為的危害性顯然重於後者。
從國外的規定看,許多國家(如德國、日本)都是將輸入毒品與輸出毒品分別規定為獨立的犯罪,或者將輸出毒品的行為納入運輸毒品罪中,而前者的法定刑則明顯重於後者,其立法宗旨也主要在於保護本國及本國公民的利益。本法雖然沒有分別規定輸入毒品與輸出毒品的法定刑,但司法機關在量刑時,對輸入與輸出兩種行為應當區別對待。
參考資料來源:最高人民檢察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Ⅵ 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條第二款怎麼量刑
點下採納
Ⅶ 中國刑法三百四十二條第一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條
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佔用耕地、林地等農用地,改變被佔用土地用途,數量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農用地大量毀壞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Ⅷ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條第一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條第一款說明了違法采礦是要處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條違反礦產資源法的規定,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擅自采礦的,擅自進入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和他人礦區范圍采礦的,擅自開采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經責令停止開采後拒不停止開采,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礦產資源嚴重破壞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違反礦產資源法的規定,採取破壞性的開采方法開采礦產資源,造成礦產資源嚴重破壞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8)刑法三百四十二擴展閱讀:
《礦產資源法》第三條 礦產資源屬於國家所有,由國務院行使國家對礦產資源的所有權。地表或者地下的礦產資源的國家所有權,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不同而改變。
國家保障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佔或者破壞礦產資源。各級人民政府必須加強礦產資源的保護工作。
勘查、開采礦產資源,必須依法分別申請、經批准取得探礦權、采礦權,並辦理登記;但是,已經依法申請取得采礦權的礦山企業在劃定的礦區范圍內為本企業的生產而進行的勘查除外。國家保護探礦權和采礦權不受侵犯,保障礦區和勘查作業區的生產秩序、工作秩序不受影響和破壞。
從事礦產資源勘查和開採的,必須符合規定的資質條件。
第四條國家保障依法設立的礦山企業開采礦產資源的合法權益。國有礦山企業是開采礦產資源的主體。國家保障國有礦業經濟的鞏固和發展。
Ⅸ 如何界定刑法第三百四十條中的」情節嚴重「
1、在內陸水域非法捕撈水產品500公斤或價值5000元;
2、在海洋水域非法捕撈水產品專2000公斤或價值萬元屬;
3、非法捕撈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水生動物苗種、懷卵親體或在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內捕撈水產品(內陸50公斤或500元;海域200公斤或2000元);
4、在禁漁區(期)內,使用禁用的工具或禁用的方法捕撈;
5、在公海使用禁用漁具從事捕撈作業,造成嚴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