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法相關的論文題目
A. 誰給告訴我民商的論文題目,最好是商法的,好寫點的,別是老題目的,謝謝
如何規范超市聯營中的商業傾軋?
B. 我想寫一篇商法的論文,但不知道寫什麼,誰能給我提供一個論文題目啊
1論民商立法模式
2論商法強制性
3企業維持原則
4商法的效率價值
5論有限合夥
6論特許經營
7商業登記制度
8企業營業執照制度
9商業名稱權
10論公司設立的法律管制
11公司設立瑕疵論
12法定資本制
13公司設立驗資制度探究
14論股權轉讓
15公司治理基本模式
16論公東代表訴訟
17論異議股東回購請求權
18法定代表人制度
19論獨立董事制度
20論競業禁止
21累積投票制度
22經營判斷規則研究
23論資本維持原則
24公司債權人的法律保護
25公司社會責任論
26公司公積金制度研究
27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
28論公司職工持股
29公司互相持股
30公司轉投資法律問題
C. 尋商法 碩士畢業論文 題目 謝謝!
建議你寫
1. 論商法的法理學基礎企業商業秘密的保護問題探討
2. 論商法的統一
3. 論商法部門與商法公法化
4. 我國商事立法模式之選擇
5. 二十世紀中國商法學之大勢
6. 我國商事主體制度探析
7. 論我國商行為立法模式的構建
8. 企業商業秘密的保護問題探討
9. 商事登記的范圍——商事主體的確認標准與類型劃分
10. 公司的本質及公司法理論體系邏輯分析
11. 公司法的合同路徑與公司法規則的正當性
12. 「資本維持原則」的發展趨勢
13. 法定資本制的幾個問題
14. 公司減資規則論
15. 法定最低資本額制度與公司資本充實
16. 公司股東的表決權
17. 「資本多數決」與瑕疵股東大會決議的效力——從計演算法則的視角觀察
18. 公司收購中目標公司控股股東的誠信義務探析
19. 公司法人人格否認理論與股東有限責任
20. 公司機會准則研究
21. 作為社團的法人:重構公司理論的一個框架
22. 國有獨資公司董事長的權源結構與運行
23. 對我國公司法的若干修改試析
24. 公司法的模式、理念與修改
25. 我國公司法體系的重構——有限責任公司法和股份有限公司法的分立
26. 評資本三原則在我國公司法中的體現及利弊。
27. 論股東權。
28. 論公司設立過程中的若干法律問題。
29. 論公司破產中的若干法律問題。
30. 論公司法人財產權獨立及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31. 論獨立董事在公司中的地位。
32. 論我國公司法修改中的若干問題。
33. 關於修改公司法的建議。
34. 論公司執行機關的法律責任。
35. 論公司有限責任的限制。
36. 有限合夥的若干問題
37. 公司企業設立人的責任問題研究
38. 評公司法修正案的利弊得失
39. 論一人股東有限責任公司的規制
40. 論中小股東的訴權
41. 論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責任
42. 論公司的侵權責任
43. 試述我國證券發行制度
44. 試述我國證券交易制度
45. 公司債的若干問題探討
46. 債轉股的法律分析
47. 論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
48. 證券市場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論基礎
49. 上市公司收購的法律問題
50. 我國證券發行機制的演變
51. 論對內幕交易的禁止與處罰
52. 我國內幕交易歸責理論研究
53. 論我國票據法體系的構成
54. 票據抗辯的分類
55. 試論票據追索權的限制與保護
56. 論票據背書的連續性
57. 論票據追索權的行使的情形
58. 論破產法的價值定位及相關制度完善
59. 我國別除權制度的改革初論
60. 論我國破產法中的和解與整頓
61. 企業破產若干法律問題研究
62. 公司破產的若干問題探討
63. 對破產企業的法律救助制度
64. 論公司重整
65. 從公平原則的角度試論破產債權受償制度
66. 企業解散與清算的若干問題研究
67. 破產法中破產人的法律責任探討
68. 論新破產法中管理人制度的設置思路
69. 論保險監管的理論根源
70. 試論保險的構成
71. 論保險合同的主要內容
72. 論人身保險合同價值不喪失條款的運用
73. 論財產保險合同中的代位求償權的行使
74. 借款合同保證保險法律問題探析
75. 保險法最大誠信原則的發展概況
76. 論述保險中的道德風險及其界定
77. 保險分業經營的法律意義探討
78. 論租船合同中的誤述及其法律後果
79. 海商法的懲罰性賠償的歷史演變論提單的法律性質
80. 海事賠償責任制度的前景探討
81. 論海難救助公約的發展及其影響
82. 論共同海損的索賠權利與海上運輸合同的索賠權利的關系
83. 論船舶優先權的法律性質
84. 論海事賠償責任限制與承運人單位責任限制的關系
85. 論海難救助的特別補償制度
86. 論海上保險的保險利益原則
87. 論海上保險的最高誠信原則
88. 論海上保險人的代位求償權
89. 論被保險人的告知義務
90. 論船舶適航在海上保險中的作用
91. 論海上貨物運輸合同的法律適用
D. 急求有關商法課程論文的論文題目~~不要整篇文章,只要相關題目即可~最好多點選擇~~謝謝~在線等~
1. 論經濟法與行政法的互動關系
2. 經濟法與社會法關系辨正
3. 經濟法與弱勢群體的保護
4. 市場經濟與反壟斷的立法建設
5. 論規模經濟與反壟斷法的關系
6. 我國反壟斷法的價值取向
7. 反壟斷法若干問題的比較研究
8. 加入WTO與加強消費者權益法律保護的研究
9. 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基本精神
10. 新型消費領域消費者權利保護研究
11. 稅負公平原則和農村稅費改革
12. 稅收司法保障研究
13. 稅法公平價值論
14. 政策性銀行運行模式的國際比較及對我國的啟示
15. 加入WTO後我國對外資銀行的監管策略研究
16. 銀行業與證券業混業經營的若干法律問題
17. 社會保障法律制度在改革中的問題與對策
18. 論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的基礎
19. 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20. 新形勢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與法律制度的建構
21. 國外社會保障稅對我國社會保障稅法的借鑒
22. 國外社會救助制度的比較與借鑒
23. 工傷保險若干法律問題研究
24. 論土地徵用制度
25. 房地產項目公司的法律問題研究
26. 土地儲備制度研究
27. 論農村土地承包制度
28. 農村土地權屬法律模式研究
29. 城市失地農民利益保護的法律思考
30. 罷工權法律制度研究
31. 勞動合同若干法律問題研究
32. 勞動爭議解決程序研究
33. 論商法的基本原則
34. 我國《證券法》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修改建議
35. 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律監管
36. 證券發行保薦人民事責任研究
37. 證券投資基金法律制度研究
38. 試論我國證券發行制度的完善
39. 試論我國企業立法體系的重構
40. 合夥協議法律性質研究
41. 公司章程法律性質研究
42. 論有限責任與債權人保護
43. 有限責任公司股東退出機制創新研究
44. 上市公司小股東利益保護機制研究
45. 《破產法》若干問題研究
46. 論獨立董事的義務
47. 公司資本制度研究
48. 論股權
49. 我國股份回購的現實意義與立法完善
50. 股東知情權研究
51. 企業並購的若干法律問題研究
52. 關聯交易法律問題研究
53. 股東訴權的司法實務研究
54. 股權轉讓合同效力與股東登記的法律問題研究
55. 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立法模式及其發展趨勢
56. 清算中公司的性質及其責任的承擔
57. 審理證券虛假陳述民事賠償的法律問題研究
58. 論保險利益
59. 票據權利研究
60. 信託的法律性質與基本理念
61. 保險委付研究
62. 論保險中的誠實信用原則
……………………………………………………………………………
需要更多內容可參考中國論文援助中心
E. 工商管理和法學專業的畢業論文題目
http://www.google.com/search?hl=zh-CN&lr=&newwindow=1&q=%E5%B7%A5%E5%95%86%E7%AE%A1%E7%90%86%E8%AE%BA%E6%96%87&suggest=0&sa=X&oi=cjkrefinements_zh-CN&ct=result&cd=1
F. 關於國際商法的論文題目(>﹏<)
1、以問題為中心,探索法學課程教學改革——以國際商
法教學改革調查分版析為例權
2、《國際商法》課程教學改革實施措施淺談
3、淺議雙語教學的目標、模式及資源開發——以《國際商法》教學為例
4、談高職院校非法律專業的國際商法教學
5、國際商法課程雙語教學研究初探
6、非法學專業法學課程教學方法探討——以《國際商法》課程為例
7、國際商法專論
8、基於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國際商法實務教材開發
9、《國際商法》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改革
10、高職類國際貿易專業法律教學改革之探討——兼論經濟法和國際商法課程的整合
11、對國際商法與國際經濟法關系的深層思考
12、國際商法雙語教學若干問題研究
13、略論國際商法中的「標准格式之戰」
14、對國際貿易專業《國際商法》課程教學方法的探討
15、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國際商法雙語教學的思考來源
(以上內容由學術堂整理提供)
G. 工商管理好寫的論文題目有哪些
你看寫選題的要求和內容,下面我也給你提供一些選題,你參考下吧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選題參考
一、畢業論文選題的重要意義
第一、選題是撰寫畢業論文的第一步,它實際上是確定「寫什麼」的問題,也就是確定論文論述的方向。如果「寫什麼」都不明確,「怎麼寫」根本無從談起,因此畢業論文的順利完成離不開合適的論文選題。
第二、畢業論文的寫作一方面是對這幾年所學知識的一次全面檢驗,同時也是對同學們思考問題的廣度和深度的全面考察。因此,畢業論文的選題非常重要,既要考慮論文涉及的層面,又要考慮它的社會價值。
二、畢業論文選題的原則 (一)專業性原則
畢業論文選題必須緊密結合自己所學的專業,從那些學過的課程內容中選擇值得研究或探討的學術問題,不能超出這個范圍,否則達不到運用所學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目的。我們學的是工商管理專業,選題當然不能脫離這個大范疇,而且在限定的小范圍內,也不能脫離工商管理、企業經營去談公共事業管理或金融問題。學術研究是無止境的,任何現成的學說,都有需要完善改進的地方,這就是選題的突破口,由此入手,是不難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 (二)價值性原則
論文要有科學價值。那些改頭換面的文章抄襲、東拼西湊的材料匯集以及脫離實際的高談闊論,當然談不上有什麼價值。既然是論文,選題就要具有一定的學術意義,也就是要具有先進性、實踐性和一定的理論意義。對於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而言,我們可以選擇企業管理中有理論意義和實踐指導意義的論題,或是對提高我國企業的管理水平有普遍意義的議題,還可以是新管理方法的使用。畢業論文的價值關鍵取決於是否有自己的惡創見。也就是說,不是簡單地整理和歸納書本上或前人的見解,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用新的事實或新的理論來豐富專業學科的某些內容,或者運用所學專業知識解決現實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可能性原則
選題要充分考慮到論題的寬度和廣度以及你所能佔有的論文資料。既要有「知難而進」的勇氣和信心,又要做到「量力而行」。」選題太大、太難,自己短時間內無力完成,不行;選題太小、太易,又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也不行。一切應從實際出發,主要應考慮選題是否切合自己的特長和興趣,是否可以收集到足夠的材料和信息,是否和自己從事的工作相接近。一定要考慮主客觀條件和時限,選擇那些適合自己情況,可以預期成功的課題。一般來說,題目的大小要由作者實際情況而定,很難作硬性規定要求。有的同學如確有水平和能力,寫篇大文章,在理論上有所突破和創新,當然是很好的。但從成人高校學生的總體來看,選題還是小點為宜。小題目論述一兩個觀點,口子雖小,卻能小題大做,能從多層次多角度進行分析論證.這樣,自己的理論水平可以發揮,文章本身也會寫得豐滿而充實。選擇一個比較恰當的小論題,特別是與自己的工作或者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不僅容易搜集資料,同時對問題也看得准,論述也會更透徹,結論也就可能下得更准確。
三、畢業論文選題的方法
第一、瀏覽捕捉法。這種方法是通過對佔有的論文資料快速、大量地閱讀,在比較中來確定題目的方法。瀏覽,一般是在資料佔有達到一定數量時集中一段時間進行,這樣便於對資料作集中的比較和鑒別。瀏覽的目的是在咀嚼消化已有資料的過程中,提出問題,尋找自己的論題。這就需要我們對收集到的材料進行全面閱讀研究,主要的、次要的、不同角度的、不同觀點的都應了解,不能「先入為主」,不能以自己頭腦中原有的觀點決定取捨。而應冷靜地、客觀地對所有資料作認真的分析思考,從內容豐富的資料中吸取營養,反復思考琢磨之後,就會有所發現,然後再根據自己的實際確定自己的論題。
第二、追溯驗證法。這種方法要求同學們先有一種擬想,然後再通過閱讀資料加以驗證來確定選題的方法。同學們應該先有自己的主觀論點,即根據自己平時的積累,初步確定準備研究的方向、題目或選題范圍。這種選題方法應注意:看自己的「擬想」是否與別人重復,是否對別人的觀點有補充作用;如果自己的「擬想」雖然別人還沒有談到,但自己尚缺乏足夠的理由來加以論證,那就應該中止,再作重新構思。要善於捕捉一閃之念,抓住不放,深入研究。在閱讀文獻資料或調查研究中,有時會突然產生一些思想火花,盡管這種想法很簡單、很朦朧,也未成型,但千萬不可輕易放棄。
第三、
知識遷移法。通過四年的學習,對某一方面的理論知識(經濟或者法律或者其它)有一個系統的新的理解和掌握。這是對舊知識的一種延伸和拓展,是一種有效的更新。在此基礎之上,同學們在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時候就會用所學到的新知識來感應世界,從而形成一些新的觀點。理論知識和現實的有機結合往往會激發同學們思維的創造力和開拓性,為畢業論文的選題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實踐基礎和理論基礎。
第四、關注熱點法。熱點問題就是在現代社會中出現的能夠引起公眾廣泛注意的問題。這些問題或關系國計民生,或涉及時代潮流,而且總能吸引人們注意,引發人們思考和爭論。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和工作中大部分也都會關注國際形勢、時事新聞、經濟變革。選擇社會熱點問題作為論文論題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不僅可以引起指導老師的關注,激發閱讀者的興趣和思考,而且對於現實問題的認識和解決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將社會熱點問題作為論文的論題對於同學們搜集材料、整理材料、完成論文也提供了許多便利。
第五,調研選題法。調研選題法類同於關注社會熱點這樣的選題方法,但所涉及的有一部分是社會熱點問題,也有一部分並不是社會熱點問題。社會調研可以幫助我們更多地了解調研所涉問題的歷史、現狀以及發展趨勢,對問題的現實認識將更為清晰,並可就現實問題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同學們將社會調研課題作為畢業論文的論題,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僅可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有價值的資料和數據,而且可為解決一些社會現實問題提供一個很好的路徑
一些選題你看下
7、組織發展與變革
8、企業文化模式研究
9、「擴展企業」運作研究
10、企業協同效應研究
11、企業智力資本研究
12、品牌延伸的問題與對策
13、克服「克隆公司」現象
14、大企業組織流程化設計
15、跨國經營的價值鏈設計
16、產業鏈上的價值鏈分析
17、入世後黑色家電的產業分析與企業對策
18、企業競爭力問題探討
19、新形勢下我國經濟安全的保障問題
20、網路經濟對現代企業的影響
21、論企業戰略聯盟
22、人力資源資本化——人力資源管理的新要求
23、西部大開發問題的探討
24、企業的跨文化管理
25、關於推行股票期權制若干問題的探討
26、企業如何應對「入世」的機遇與挑戰
27、對多元化經營戰略的全方位思考
28、虛擬企業
29、企業核心競爭力
30、關於企業實施名牌戰略問題的研究
31、企業成長研究
32、知識管理研究
33、組織結構及形態演變研究
34、我國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結構完善
35、管理倫理與現代公司經營
36、網路經濟時代的管理變革
37、風險資本與高新技術企業的公司治理
38、全球化背景下我國IT企業的發展戰略
39、面向新經濟模式的企業管理信息系統
40、資本經營方式研究
41、企業並購研究
42、管理者收購研究
43、戰略聯盟研究
44、租賃經營研究
45、定製生產模式的系統設計與管理
46、全球化與企業生產戰略選擇
47、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IM)支持體系的設計與管理
48、JIT在我國企業的運用
49、MRP在我國企業的運用
50、企業生產計劃系統的研究
H. 關於商法的論文
論商法的原則和精神
從商事法律關系的基本特徵談起
摘要:中國商事通則的制定對於我國商事法律制度建設的現代化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商法基本原則
的釐定和商法精神的弘揚與普及則是順利制定商事通則的關鍵,二者的成功實現取決於對商事法律關
系基本特徵的准確把握。商事法律關系的基本特徵曾經是學界熱議的話題,其中的主流觀點卻值得反
思。商事法律關系的特徵是「聚合性」而非「營利性」,商事法律關系與民事法律關系的根本區別在於
「量變導致了質變」。這直接決定了商法與民法有著大相徑庭的原則和精神。
關鍵詞:商法;商事通則;商法基本原則
商法的產生與發展源於實踐。從需求的角度
說,商法的產生是為了適應中世紀城市的興起、商
業的復興所帶來的商事交往的需要,而商人階層的
產生與其力量的不斷壯大也是商法產生所必須的
社會因素。獨立的商法產生之後,歐洲各國「政府
給予商人特殊的保護,加上後來的地理大發現,為
謀求國家的富強,並加強政府本身的統治,各國政
府大力推行重商主義政策,因而商人的利益更得到
尊重,於是重商主義成為資本主義工業化的前奏,
促成了資本主義的工業起飛」。隨後,西方快速發
展起來,並遠遠超過了同時期的其他古代文明國
家。中世紀獨立商法的出現開創了歐洲的新紀元。
我國古代社會的特殊歷史條件決定了自然經濟在
社會經濟結構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封建專制制
度的基石。商業對封建制度是有消解作用的,而商
法則是私法中最具有變革性的力量,故無論是基於
模糊的認識還是藉助歷史的慣性,中國古代的統治
者總是厲行重農抑商的政策,限制商品經濟的發
展,打擊商人,貶抑商人,使他們得不到一個自由發
展的機會。所以,主要調整商人之間橫向聯系的商
法根本無法出現,相反,反映統治者對商業活動縱
向控制的商業法規在中國卻很發達。而真正意義
上的商法,在清末才在我國出現。在隨後的近百年
里,中國的商法與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一樣經歷了
一
個曲折的過程,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甚至從法律
部門的序列中消失。我國的這一傳統,對市場經濟
的發展及國際貿易一體化是有負面影響的。
加入WTO為中國徹底打破舊有的輕商、抑商
傳統,振興商法帶來了新的契機。國際貿易日益一
體化的商品經濟潮流要求必須振興我國的商法。
我國的商事立法既沒有商法典編纂也沒有商法總
則的統領,盡管有的學者主張我國商法應採用民商
合一模式,但在現行的民法框架中還沒有反映對商
法整體原則的抽象與歸納,正在進行的《民法典》起
草工作似乎也未對商法的未來發展予以切實的考
慮與設計。更何況,商事法律關系和民事法律關系
的重大區別本身就決定了商法和民法有著不同的
原則、方法和精神,應該是有區別的法律部門。①因
此,及時制定中國商事通則既可以盡快發揮統領單
行商事法規的作用,避免出現立法的重疊、交叉和
法律之間的沖突或不協調以及法律缺位等現象,又
可以為編纂商法典奠定基礎。然而,在對中國商事
通則制定相當關鍵的商事法基本原則的確定上目
前學界眾說紛紜。本文擬對其中一些主流觀點進
行反思,並對商事法的基本原則和商法的精神作一
次嘗試性探析。
一
、
商事詰律關系的根本特徵『聚合"
而非「營利"
人永遠是趨利避害的。同許多偉大的思想家
一
樣,馬克思認為:「所有的社會關系都首先是作為
利益關系表現出來的。…『人們所奮斗爭取的一切都
同他們的利益有關。」利益本質上是人們企求滿足
的要求、願望或期待,它包括具體的物質財富獲取
和無形的精神財富獲取。從歷史唯物論和社會心
理學的觀點看,營利被看做人們追求的實現,這種
實現又是新追求的起點和契機,因此,追求利益即
營利是人類最一般、最基礎的心理特徵和行為規
律,是「一切創造性活動的源泉和動力」。商事法
律關系當然具有營利性,但將營利性拿來作為商事
法律關系的根本或首要特徵以區別於其他的法律
關系並否認其他法律關系具有營利性,顯得過於牽
強。例如,簡單的民事交易雖然規模小,法律關系
主體簡單並且不具有反復和連續性,但在任何一次
正常的民事交易中,交易各方絕不會因為從事的不
是商事交易而放棄各自在民事交易中的營利目的,
相反嘈雜的菜市場上討價還價之聲總是不絕於耳。
應該說商事法律關系區別於民事法律關系及
其他法律關系的根本特徵應該是「聚合性」,這種
「聚合」是指商事法律關系的產生實際上是源於對
簡單民事法律關系及其他法律關系的聚合,單一的
以物易物和錢貨交換都不能被排除具有營利性,但
他們屬於民事法律關系的范疇,如果更多以至成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