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商法學會
Ⅰ 鍾秀勇提到的中國大陸民法學的最好的王毅是誰
一、鍾秀勇提到的中國大陸民法學的最好的是王軼教授,是梁慧星最為出色的學生。王軼,河南鎮平人,民法學博士、教授 、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中國人民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副院長,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
二、主要著作有:
1、《物權變動論》,王軼,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2、《民法原理與民法學方法》,王軼,法律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3、《新合同法原理與案例評釋》,王軼(副主編),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4、《合同法新論·分則》,郭明瑞、王軼,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5、《租賃合同·融資租賃合同》,王軼,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中國民商法學會擴展閱讀
一、鍾秀勇,國家司法考試業內名師,中國人民大學民商法學博士,主編《民法》系列教材,2016成立北京瑞達成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北京瑞達成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獨家簽約主講教師。著有《三校名師講義》等法考培訓教材。
二、我國迄今為止的民法學研究,在總體上呈現出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過分側重製度性研究,並且在進行制度性研究的過程中過分依賴法律的邏輯分析方法,由此導致了以下兩個典型的缺陷:第一個典型缺陷是「自說自話」;第二個典型缺陷是「自我封閉」。
三、民法學界必須要致力於建構以下兩個學術平台:其一,民法學界應當致力於建構中國民法學內部的學術平台,民法學者對相關問題所進行的討論,能夠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能夠進行有效的批評和檢證。其二,民法學界應該建構起民法學與民法學以外的其他法學學科,與社會科學乃至自然科學進行良性溝通和交流的學術平台。
Ⅱ 民商法學專業屬於法學專業
民法學
本方向主要從事傳統民法學的研究,其中包括民法總論、物權法、合同法、人格權法、侵權行為法等法律領域的研究工作。民法是我國市場經濟的最基本的法律,本方向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在我國法制建設和市場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新中國成立以後,人大法學院最早在全國設立民法專業,編寫了第一部民法學教材,並擔負起為全國許多大專院校培訓師資的任務。人大復校以來,本方向的教師參與民法通則、合同法、物權法等許多重要法律的起草,培養了一大批高質量的博士生、碩士生和近千名高級法官。本方向在在下列內容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民法學
1、民法總則。佟柔教授生前曾經確立了民法的地位、調整對象和體系,這些觀點一直成為民法學界的主流觀點。王利明教授等人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了民法總則理論,並出版了一系列專著。已完成了民法典體系問題的研究,並已向全國人大提交了咨詢報告。《我國民法典重大疑難問題之研究》獲得首屆「三個一百」原創出版工程(人文社科類)。
2、物權法。早在80年代,本方向即多次組織國有財產權和國有企業經營權的研討,出版了《國家所有權研究》等一系列專著。近幾年來,又出版了《物權法論》、《物權法研究》等著作,並承擔全國人大法工委委託的「物權法專家建議稿」 、《國有資產管理法草案建議稿》等重要的立法建議稿的起草工作。本方向還組織全國的專家學者撰寫出版《中國物權法疑難問題探討》一書(共120萬字)。在舉世矚目的《物權法》的制定過程中,本研究方向的學科帶頭人及多名教授全程參與了物權法的制定過程,就相關問題進行了極具說服力的說明和論證,並先後組織了10多次國際國內研討會,對物權法的重大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這些學者的許多觀點和意見為物權法所吸收,有力地推動了《物權法》這一極其重要法律的制定和出台。
3、合同法。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本方向便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中開設了合同法課程,自90年代以來,在研究生中首先推行案例教學,出版了《合同法新論·總則》、《合同法疑難案件研究》、《違約責任研究》等著作,王利明教授是合同法的主要起草人之一。
4、人格權法和侵權行為法。出版了中國第一部人格權法的專著和教材,多次承擔有關人格權法的疑難問題、人格權的法律保護等研究項目。出版了大量專著。本方向最早開設侵權行為法課程,出版了中國第一部侵權法的教材,並承擔了司法部統編教材人格權法、侵權行為法的撰寫工作。
Ⅲ 中國法學界的泰山北斗是
以下是中國法學界的泰斗(排名不分先後):
1、高銘暄:泰斗加學術(刑法界的祖師爺)
高銘暄(1928.5.24-)男,浙江省台州市玉環縣人。1951年從北京大學法律系(本科)畢業,1953年從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刑法研究生班畢業,現任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榮譽一級教授 ,兼任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
Ⅳ 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的學科簡介
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科發端於1953年西南政法學院成立之初,是我校最早成立的法學學科之一。1979開始招收第一批碩士研究生,居新中國政法院校之首。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本學科成為全國第一批碩士學位授權點。
1995年,本學科成為四川省首批省級重點學科,重慶直轄後,1998年被確定為重慶市重點學科。1998年經國家批准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2004年經國家批准設立博士後流動站。
現學科帶頭人為趙萬一教授和李開國教授。
五十年風雨兼程,半世紀滄桑更迭,本學科經歷了草創——被撤銷——復建——積極開拓——創新發展幾個時期。改革開放之初,本學科組金平、楊懷英等均為民商法領域領軍性人才,後繼者李開國、黃名述、張玉敏、趙萬一、陳葦、劉俊等紹繼前賢,發揚光大,奠定了本學科在全國的優勢地位,為中國民法學做出了卓越貢獻。目前在中國法學會的二級學會中,趙萬一教授、張玉敏教授、陳葦教授和劉俊教授分別擔任民法學研究會、知識產權法研究會、婚姻家庭法研究會和社會法研究會的副會長。
本學科培育了新中國第一批民法人才,目前活躍在中國民商法學理論界、教育界、政界、實業界的一大批西政精英學子,如周強、梁慧星、王衛國等均與本學科有密切的淵源關系。在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和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中,均有四位副會長師出本學科。
本學科積極參與國家與地方立法,推進中國法制化進程。金平教授自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即參與《中國民法典(草案)》起草工作並擔任第三次起草小組負責人,對《民法通則》的制定與通過作出了歷史性貢獻;楊懷英教授於婚姻法領域卓越的學術地位以及對立法活動的影響力也獲得了極高的學術聲譽。本學科教師參加了中國主要單行民事法律如合同法、物權法、勞動法、公司法、證券法、破產法、保險法、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的制定、咨詢和論證工作並參加了重慶市和其他一些省市的地方性法規的制定工作。
本學科研究力量雄厚,近五年來共公開發表論文694篇(其中核心期刊378篇),出版專著、教材、工具書86本,承擔項目58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0項。
本學科下設民法學、商法學、知識產權法學、婚姻家庭法學、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學、不動產法學六個研究方向,學科方向齊全,學科成員年齡、學歷、職稱結構合理,致力於民商法重大理論和實踐性課題研究,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確保學術研究始終位居全國領先水平。 西南政法大學知識產權法學科是經教育部批准、西南政法大學於2006年自主設置的法學二級學科,在民商法學科知識產權法研究方向基礎上發展而來,自2007年開始獨立招收知識產權法專業碩士研究生和博士培養生。該學科教師敬業精神強,梯隊結構合理,發展趨勢好,共有專任教師1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學位的4人,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9人,93.75%的教師具有碩士以上的學位;兼職教師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
本學科博導:張玉敏教授、張耕教授、李雨峰教授、孔祥俊教授、孫海龍教授。
學科帶頭人張玉敏教授是全國著名的知識產權法專家,中國法學會知識產權法研究會副會長,重慶市優秀教師。本學科積極參與國家的知識產權法制建設,2005年,張玉敏教授、張耕教授、廖志剛副教授入選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專家庫;2007年,張耕教授、李雨峰教授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局「百千萬知識產權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才;孔俊祥教授為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庭長,孫海龍教授為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
自2005年以來,本學科教師共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4項,校級項目5項,橫向合作項目3項,發表學術論文114篇,出版專著11部、教材4部,多次承辦國際或國內學術研討會。
本學科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任務,以精品課程建設為契機,深化教學內容和課程改革,加強教材建設,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取得了一批重要教學成果。2005年,「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法教學改革」獲得重慶市高等教育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知識產權法」被評為重慶市精品課程;張玉敏教授主編的《知識產權法》2006年被評為司法部優秀教材。
Ⅳ 厲屬中國法學會的媒體網站有哪些
Ⅵ 民商法方向哪位學者比較有名
王利民、梁慧星
王利明,男,1960年生,湖北仙桃人,中共黨員,新中國第一位民法學博士內。現任中容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法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兼召集人,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
梁慧星1944年1月16日生,四川青神人。中國著名民法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法學研究》雜志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四川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山東大學博士生導師。2008年擔任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主席團成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1966年畢業於西南政法學院(現西南政法大學);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院,獲民法碩士學位。1990年國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Ⅶ 中國法學會什麼時候開始發布中國法治建設年度報告
2013年11月,黨來的十八屆三中自全會召開,提出:建設法治中國,要維護憲法法律權威。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中國,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之一。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成功開辟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道路,有力促進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法治中國建設。
Ⅷ 中國民商法律網的介紹
中國民商法律網是在王利明教授的倡議和主持下創建起來的。1998年,王利明教授剛從美國哈專佛大學進修回國,便屬力主在法學院開辦網站,以實現學術資源的有效利用。2000年6月,法學院開始申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國家重點學科基地——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王利明教授便決定自籌資金在中心創辦中國民商法律網,並確立了中國民商法律網的宗旨:將網站建設成為學術思想的交流平台、學術研究的資源中心、學界成就的展示陣地以及中心建設的宣傳窗口。
Ⅸ 民商法學和經濟法學哪個更有前途
各有來優勢,側重不同。
1、從就業源上來看,民商法學和國際經濟法學以及經濟法學的就業情況比較好。
2、從實用來看,刑法學和民商法學實用性最強。
3、從考研錄取難度上看,民商法學,經濟法學以及國際經濟法學錄取難度最高。
其中民商法是目前法學中社會地位、職業聲望和收入最高的一個專業。絕大部分民事和經濟糾紛需要用民商法知識解決。
(9)中國民商法學會擴展閱讀:
國家一流的法學高校有:
1、中國人民大學
人大法學院是在作為「五院四系」之一的人大法律系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作為老牌的法學強校,擁有憲法和行政法、刑法、民商法三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其中民商法實力最強。
人大開設碩士點專業有:法學理論、法律史、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民商法學、訴訟法學、經濟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國際法學、知識產權法。
2、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法學院是中國法學教育與研究的重點基地之一。無論是「大法學」(包括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學、政治學、公安學等5個學科類)還是「小法學」其實力與研究底蘊在全國范圍內都相當不錯。國際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憲法與行政法學都處於全國領先水平。
Ⅹ 民商法學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是什麼
民商法學和法律體系,這個概念表述不對。
你應該是想問民商法和法律體系,
民商法學和所版有法律學科之間的關權系和地位。
只能這么說,民商法是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獨立的部門法。
和憲法、行政法、刑法、訴訟法等構成完整的法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