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人刑法
『壹』 行為人負人刑事責任的基礎是什麼
那要看是無刑事責任能力人、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人還是完全負刑事怎人能力人了···
『貳』 行為人負刑事責任的基礎是什麼
每一個罪名都有四個要件:犯罪主體,必須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犯罪客體、主觀方面指有沒有犯罪所要求的故意或者過失,客觀方面要求實施了這種犯罪行為
『叄』 刑法中的行為犯有哪些
行為犯是指以法定的犯罪行為的完成作為犯罪既遂標準的犯罪,刑法中行為犯的罪名非常多內。包括破容壞軍婚罪、妨害作證罪等。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第二百五十九條規定的破壞軍婚罪,明知是現役軍人的配偶而與之同居或者結婚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還有利用職權、從屬關系,以脅迫手段姦淫現役軍人的妻子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條的規定定罪處罰。第三百零六條規定的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毀滅證據、偽造證據、妨害作證罪。在刑事訴訟中,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毀滅、偽造證據,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威脅、引誘證人違背事實改變證言或者作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五十九條?明知是現役軍人的配偶而與之同居或者結婚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利用職權、從屬關系,以脅迫手段姦淫現役軍人的妻子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肆』 刑法 當行為人的行為同時觸犯國內外法律怎麼辦
言簡意賅:一碼歸一碼
理解:刑事司法權涉及到國家主權問題,國與國之間幾乎不會相互承認判決書,假如B國的甲犯了某罪在A國入獄7年,回國後B國會再次重新審判一次。
『伍』 3月1日起,哪些行為觸犯刑法
《刑法修正案(十一)》被討論通過,2021年3月份正式開始實施。其中具體化了之前《刑法》規定中一些空缺或是不足的部分,看看公布的相關信息。
性侵未成年養女
2020年,鮑某某性侵未成年「養女」案引起廣泛關注,這種嚴重違背社會倫理和道德底線的行為引發社會強烈關注。與不滿14周歲女孩發生性關系的行為已被刑法明確為強奸犯罪,為了響應社會關切,這次刑法修改將與14至16周歲養女發生性關系的行為入刑,彌補了法律空白。
法條指引:《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條之一第一款:「對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女性負有監護、收養、看護、教育、醫療等特殊職責的人員,與該未成年女性發生性關系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惡劣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未經批准進口、銷售國外葯品
早前,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對何為假葯劣葯,作出重新界定,進口國內未批的境外合法新葯不再按假葯論處。
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設新罪名,再次明確將未經批准進口、銷售國外葯品的行為列為犯罪,但同時也設置了「足以危害人體健康」的前提要件。
法條指引:《刑法》第一百四十二條之一第一款:「違反葯品管理法規,有下列情形之一,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陸』 刑法中的行為
1.刑法中的行為個數判斷不能僅憑借客觀外部動作的個數來判斷,而應該綜合主觀故意、危害結果來進行具體分析。如果行為人以一個概括的故意實施了多個外部動作造成一個危害結果,刑法中將其視為一個行為;如果行為人以數個故意通過多個動作造成數個危害結果,刑法中一般將其視為多個行為;如果行為人以數個故意實施一個動作造成多個危害結果,分以下三種情況分別討論:1.行為人在兩個直接故意罪過支配下,只實施了一個外部動作,應當看成兩個行為。此情形下,是否造成危害結果,並不影響行為的個數。2.行為人在一個直接故意罪過和一個間接故意罪過支配下,只實施了一個外部動作,造成了兩個危害結果,或者只造成了間接故意所放任發生的危害結果,就應當看成兩個行為。在這種情況下,直接故意所追求危害結果無論是否發生,並不影響行為的個數。3.行為人在一個直接故意罪過和一個間接故意罪過支配下,只實施了一個外部動作,只造成了直接故意所追求的危害結果,或者沒有造成危害結果的發生,就應當看成一個行為。
2.回答你的具體問題是指:1.行為人對於私放在押犯人擁有直接故意,對於該名犯人逃脫後殺害證人擁有間接故意,如果該名犯人著手實行殺人行為,屬於上述第二種情況:行為人構成私放在押人員罪與故意殺人幫助犯,根據共犯從屬性原則,犯人既遂成立故意殺人罪既遂幫助犯,未遂則成立故意殺人罪未遂幫助犯,與私放在押犯人罪數罪並罰;如果該名犯人未能著手實行殺人行為就再次被逮捕,屬於上述第三種情況:僅成立私放在押人員罪一罪(當然不排除如果犯人在殺人預備階段被逮捕,也成立預備幫助犯,也成立數罪)。2.該種情況屬於兩個故意、兩個動作、兩個結果,分別是殺害被保險人和騙取保險金,殺害被保險人成立故意殺人罪,騙取保險金成立保險詐騙罪。但是保險詐騙罪的實行行為是騙取保險金,即到保險公司索賠或者提出支付保險金的請求才可認定為該行為的「著手」,如果最終取得保險金則成立既遂,數罪並罰。如果嚴格按照你問題中的描述,僅有殺害被保險人的行為,還沒來得及去申請保險金賠付的,成立故意殺人罪與保險詐騙罪的預備,此時只實施了一個行為,屬於想像競合犯。3.該種情況屬於兩個動作,是兩個行為,但是只有持有行為具有故意。盜竊槍支罪是故意犯罪,要求行為人明知盜竊物品是槍支。題目中的行為人存在抽象事實認識錯誤,按照法定符合說在客觀結果與主觀故意的重合部分定罪處罰,所以僅成立盜竊罪一罪。後面行為人發現是槍支又持有,持有行為又構成非法持有槍支罪,兩個行為觸犯兩個罪名,數罪並罰。當然如果行為人一開始明知是槍支而盜竊的,僅成立盜竊槍支罪一罪,持有行為是當然結果被盜竊行為吸收。4.該種情況屬於兩個故意、兩個動作、兩個結果,與第二個問題大致相同,可以自行舉一反三。
『柒』 刑法中限制行為能力人的定罪
年滿14不滿16的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人,對刑法所規定的8項罪名負刑事責,其以外的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人,對所有犯罪承擔責任,只是量刑時會從寬,相關規定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七條【刑事責任年齡】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第十七條之一 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第十八條【特殊人員的刑事責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捌』 根據刑法的規定,行為人以什麼為目的,
1、刑法規定以所犯的那個罪的犯罪為目的,構成那個罪;
2、根據刑《法》的有關規定,偷盜嬰幼兒的,以出賣為目的,則應成立拐賣兒童罪,以勒索錢財為目的,成立綁架罪,以自己收養或他人收養為目的的,成立拐騙兒童罪。
3、行為相同,單犯罪故意不同,構成不同的犯罪。
『玖』 行為人負刑事責任的基礎是
刑事責任就得看行為人是否有刑事行為能力
我國法律規定了 14歲以下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也就是說14歲以下的行為人犯法是不受刑罰處罰的;
14-16歲為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也就是說在這個年齡段只對一些特定的犯罪負刑事責任,有: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
已滿16周歲的人對其實施的任何一種犯罪,都應當負刑事責任,為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
其次,我國對未成年採用從寬處罰和不判處死刑的的原則。
最後,未成年犯罪時的年齡為周歲即實足年齡。周歲計算方法為:(1)周歲應當一律按照公歷的年、月、日計算;(2)1周歲以12個月計。每滿12個月即為滿1周歲;(3)每滿12個月即滿1周歲應以日計算,從生日第2天起算。
『拾』 請教下該人行為觸犯什麼刑法
因為本案中流氓的行為尚未造成嚴重的後果,所以沒觸犯刑法,但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你報案的話會處理的,會拘留,賠償損失。另外依法你可以自己到法院起訴,但是我覺得又公安機關的處理就可以了。
真正要震懾惡人還需要你們自己力量的強大啊,法律的武器並不是那麼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