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總則對見義勇為

民法總則對見義勇為

發布時間: 2021-12-07 23:51:30

民法通則涉見義勇為條款是哪一條

根據民法通則第109條的規定,因防止、制止國家的、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的財產、人身遭受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害人承擔賠償責任,受益人也可以給予適當的補償。

⑵ 民法總則見義勇為解釋是怎樣的

見義勇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不光是我們品德方面的要求,在民法總則當中也是有相關規定的,這成為了法律所提倡的品質,那麼民法總則見義勇為解釋是怎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民法總則》第183條:
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二、《民法總則》第184條:
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三、解讀:
此前因為做好事反而被誣陷的事不少見,這次《民法總則》見義勇為行為的多個情況進行了明確。
譬如:
1、因見義勇為受損害,由加害人負責,沒有加害人的,誰得好處誰補償;
2、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
3、「可以」還可以理解為,不管見義勇為者受損害的責任是否已被侵權人承擔,只要受益人自願給見義勇為者補償了,就不能反悔再要回去。
四、怎麼認定見義勇為
見義勇為的法律構成要件。從法律的角度進行分析,構成見義勇為行為至少需要下列四項法律要件:
1、見義勇為行為實施主體是自然人。所謂自然人是指與法人相對的社會公民個體的統稱。由於見義勇為行為是緊急情況下實施者根據主觀判斷後所採取的行為和行動,因此無論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者、具有完全政治權利者抑或剝奪政治權利者,都無關緊要。因此,只有將見義勇為的實施者定義為自然人,才能夠符合其法律特性。
2、見義勇為者必須實施了危難救助行為。所謂的危難救助行為是指當國家、集體、社會、公民個人財產及公民個人生命安全遭到威脅之時,行為人實施了旨在降低損失或威脅的行為,進而產生了相應後果的一切行為。這種行為一般都是在危險的情況下出現,並且伴有較強的風險性。
3、行為人並不具備法律約定的義務。所謂法律約定的義務是指行為人與救助對象之間存在法律規定的救助責任。如果行為人的行為客觀上產生了救助效果,但是存在與救助對象的法律約定,那麼這種行為就不能夠算作見義勇為。換句話說,只有行為人的行為超越了法律約定的職責或不具備法律約定的救助義務以外,才能夠成為見義勇為。
4、行為人主觀存在維護公共利益或降低公共危害的意願。原則上說,見義勇為行為要求行為者必須在主觀上存在維護公共利益或降低公共危害的意願,並且由此產生的行為,這種意願必須帶有正義感,才符合見義勇為的標准。即使行為者的行為客觀上產生了上述結果,但是主觀上僅僅是出於維護自身利益,那麼也不能構成見義勇為。
綜上所述,以上就是關於民法總則見義勇為解釋是怎樣的相關資料,關於這一問題小編認為主要就是從義烏以及獎勵方面來進行規定,因為這畢竟是一種美德,但不是強制義務,針對這一道德義務我們還是需要記住這並不是法律所強制的,所以我們在現實生活當中也不能以這一借口去道德綁架身邊的人。
延伸閱讀: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處理房屋租賃糾紛若干法律適用問題的解答
知識產權法和民法的有什麼關系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⑶ 在《民法總則》中有關於見義勇為的相關法律條文,但我總覺得國家應該單獨頒布一部見義勇為法。有必要嗎

嚴格意義的見義勇為是刑法和民法兩個層面的涵義:指個人不顧自身安危通過同違法專犯罪行為做斗爭屬或者搶險、救災、救人等方式保護國家、集體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財產安全的一種行為。
見義勇為早在刑法以及民法總則中有明確的規定,現實中的問題是實施過程中發生的,解決現實中如何認定見義勇為和如何保護見義勇為者的合法權益靠的是各個部門(公檢法等)出台細則,而即使出台一部新的法律,仍然需要落實如何實施(徒法不足以自行)。從這個層次出發,再出台一部法律的意義不是很大。
當然,很多人也建議再有一部單獨的見義勇為法律,作為刑法和民法總則的相應增益,也有一定的道理。

⑷ 民法總則見義勇為解釋是怎樣的

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回。《民法總則》答第183條規定:"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第184條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緊急救助,是指在發生突發事件及出現自然災害、戰爭等情況下,為保護他人利益而實施的緊急行為。

⑸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如何為見義勇為開啟「防護罩」

隨著「十一」國慶長假的到來,今天起,又有新規將開始實施,為人們專的生活帶來新變屬化。

其中讓人期待的亮點還包括胎兒享受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的民事權利;下調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年齡下限;強調撫養贍養義務;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協商確定監護人;增加保護虛擬財產規定;訴訟時效由兩年延長為三年。

看起來真的不錯哦。

⑹ 民法總則關於見義勇為有哪些規定

你好,抄
一、《民法總襲則》第183條:
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二、《民法總則》第184條:
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⑺ 怎麼看民法總則見義勇為是否致受助人受損,受助人要舉證

1、舉證責任由受害人舉證;
2、受助人要證明自己的受傷情況,以及受傷是由救助者造成的。

熱點內容
四星級酒店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23 08:19:19 瀏覽:431
寧波鎮海人民法院 發布:2025-08-23 08:18:32 瀏覽:540
婚姻法最近司法解釋 發布:2025-08-23 08:13:37 瀏覽:709
央視台法治 發布:2025-08-23 08:02:21 瀏覽:42
儀器管理條例 發布:2025-08-23 07:40:56 瀏覽:151
盲探大律師2 發布:2025-08-23 07:29:13 瀏覽:60
勞動法是否規定試用期 發布:2025-08-23 07:22:18 瀏覽:959
懲之以刑法 發布:2025-08-23 07:20:46 瀏覽:954
漯河行政法學會 發布:2025-08-23 07:18:37 瀏覽:960
經濟法概論0048A卷 發布:2025-08-23 07:13:29 瀏覽: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