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鑒定精神分裂症
❶ 我兒子是精神分裂症嗎司法鑒定能確定嗎我很疑惑!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於青壯年,常有感知、思維、情感、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和精神活動的不協調。一般無意識障礙和智力缺損,病程多遷延。
精神分裂症狀是最常見、最難描述、最難做出完整定義的重性精神病。在千餘年的有關記載中,直到1896年才由德國的克雷丕林做為一個獨立疾病(早發性痴呆)進行描述,1911年瑞士的E·布魯勒建議採用精神分裂症。在一般人群中總患病率為3-8‰,年發病率為0.1‰。我國1982-1985年進行的全國12個地區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15歲以上人口中精神分裂症的總患難與共病率為5.69‰,時點患病率為4.75‰。其中城市時點患病率6.06‰明顯高於農村的3.42‰。精神分裂症的終身患病機率為7.0-9.0‰,平均8.6‰(shields與slater 1975)。
可以確定
❷ 精神病鑒定的司法程序
一、司法程序:
1、首先由人民檢察院委託有資質的司法鑒定機構鑒定。
2、司法鑒定機構首先應明確鑒定的目的和要求,審閱案情和病情等有關材料,擬定鑒定方案。
3、對被鑒定人進行軀體的、神經系統的和精神狀態的各項檢查,必要時還應做心理測驗、腦電圖、CT掃描及其他特殊檢査。
4、通常由3〜5人組成的鑒定小組進行鑒定,簡單案件也可由專家個人承擔。最後根據檢查所見,結合案情,進行分析說明,作出鑒定結論,繕寫鑒定書,交付委託鑒定機關。
ps:在某些案件中,因被鑒定人死亡或其有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出席,此時委託鑒定機關#能提供充分的、可靠的客觀材料,還可進行缺席鑒定。
二、這種是鑒定機構考慮多方面的,你們只要根據事實進行描述,法院會根據鑒定機構出示的鑒定書來判定責任。
三、如果認定了是精神病不能承擔刑事責任,你可以向對方監護人索要經濟賠償。
(2)司法鑒定精神分裂症擴展閱讀:
刑事責任能力認定:
責任能力評定的法律依據《刑法》第18條,其中明確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以上明確規定了評定精神病人作案時的責任能力狀態必須具有兩個要件:一是醫學要件,即必須是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二是法學要件,即根據其實施危害行為時精神症狀對其辨認和控制能力的影響。關於不能辨認和不能完全辨認的法律定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5條規定:「精神病人(包括痴呆病人)如果沒有判斷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不知其行為後果的,可以認定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人」。因此,評定時首先要明確精神疾病的診斷,並判明其實施危害行為時所處的疾病階段以及疾病的嚴重程度,綜合分析其辨認能力和控制能力的影響,作出責任能力評定 。
⑴無刑事責任能力
精神障礙患者如果處於疾病的發作期且危害行為與精神症狀直接相關,喪失了對自己行為的辨認或控制能力,可以評定為無刑事責任能力。
⑵限定刑事責任能力
我國《刑法》規定,尚未喪失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即患者在實施危害行為時,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並未完全喪失,但又因疾病的原因使這些能力有所減弱的,評定為限定刑事責任能力。精神障礙患者如果處於發病期,但危害行為與精神症狀不直接相關;或間歇期緩解不全,遺留不同程度後遺症的,在這些情況下實施危害行為,其辨認能力或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削弱,應評定為限定刑事責任能力。
⑶完全刑事責任能力
我國《刑法》規定,間歇期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精神障礙患者如果處於間歇期且無任何後遺症狀;或者患者病情完全緩解,社會功能良好,在這些情況下,患者對自己的行為有辨認和控制能力,應評定為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
各類精神疾病法律能力的評定:
1、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精神障礙
精神分裂症患者違法行為占司法精神病學總數的第一位。一般來講,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疾病發作期出現違法行為,且作案行為與精神疾病直接相關時,評定為無刑事責任能力;處於發病期,但作案行為與精神症狀不直接相關,或不完全緩解期及殘留期評定為限定刑事責任能力;處於穩定緩解狀態者評定為完全刑事責任能力。
作案動機是一個較為重要的參考因素。在幻覺妄想即「病理動機」支配下作案評定為無責任能力;現實動機支配下作案一般評定為完全責任能力;有的既有現實因素,又有病理成分,一般評定為有(部分)責任能力;有的作案沒有明確動機,如一青年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將路過其門前的一名未曾見過面的小學生一刀殺死,鑒定時他自己也說不清為什麼這樣做,不明動機事實上是喪失了辨認和控制能力,評定為無責任能力。
行為能力的評定原則和責任能力的評定原則大體上相同。
偏執性精神障礙等精神病性精神障礙的責任能力、行為能力及其他相關能力的鑒定可以參照精神分裂症的鑒定原則進行。
心境障礙中抑鬱症患者的暴力行為近年來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重視。抑鬱症患者可發生所謂的「擴大性自殺」,是由於病人存在強烈的自殺觀念,又出於對配偶或子女處境的同情和憐憫,認為自己無能為力和不忍心遺棄親屬,因而在自己自殺前殺死親屬而後自殺。
在責任能力評定上,具有抑鬱妄想綜合征的抑鬱患者對自己的行為往往喪失辨認能力,一般判定無責任能力;而具有焦慮症狀(或激越性)的抑鬱患者對自己的行為往往具有辨認能力或辨認能力下降,一般應視為有責任能力或限定責任能力。
2.腦器質性精神疾病、軀體疾病及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精神障礙
腦器質性精神疾病、軀體疾病所致精神障礙在臨床上表現為急性腦病綜合征,主要表現為意識障礙,喪失了對自身行為的辨認和控制能力,出現違法犯罪時,評定為無責任能力。
腦器質性精神疾病、軀體疾病所致精神障礙也表現為慢性腦病綜合征和精神病性症狀,表現類精神分裂症、抑鬱狀態、類躁狂狀態,達到精神病性程度,如果作案行為與精神疾病直接相關時,評定為無責任能力,程度較輕的評定為有(部分)責任能力;表現為人格改變者評定為完全責任能力,部分從輕評定為有(部分)責任能力;表現為智能障礙者參照精神發育遲滯評定責任能力。
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精神障礙常見形式為酒精所致精神障礙。急性酒精中毒後由於出現意識障礙,辨認和控制能力均受到損害,容易出現違法犯罪行為。普通醉酒狀態評定為完全責任能力,因為在飲酒前被鑒定人就應預見飲酒後可能出現的後果;
復雜性醉酒一般評定為有(部分)責任能力。酒精中毒性腦病、酒中毒性妄想症、酒中毒性幻覺症等,由於其病情達到精神病性程度,參照精神分裂症鑒定原則進行評定,一般評定為無責任能力和無行為能力。
3.精神發育遲滯
精神發育遲滯在我國司法精神病鑒定中居第二位,僅次於精神分裂症。精神發育遲滯患者辨認和控制能力削弱,容易接受暗示和教唆而犯罪,也容易受到人身侵害。女性患者常因被強奸或誘奸而要求鑒定其行為能力和性防衛能力,以明確施加侵害的犯罪嫌疑人的法律責任。一般參照智商結果予以評定。
智商在34 分以下者為無責任能力,35~49 分者評定為有(部分)責任能力,智商在50~69 分者評定為完全責任能力。行為能力評定原則大體相同。應該指出的是,智商測定不應是我們評定責任能力和行為能力的唯一依據,應結合生活、學習和工作能力綜合評定。
4.人格障礙和性心理障礙
狹義的人格障礙指反社會性人格障礙。反社會性人格障礙者缺乏正常的道德倫理觀念,行為具有沖動性,容易出現違法犯罪行為。生物學研究發現這類人的大腦成熟延遲,皮層警覺性低下,腦電節律變慢,表明腦功能不良。
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他們對自己的行為仍有充分的辨認能力;而且人格障礙的程度越嚴重,反社會性就越強,對社會危害性越大,醫療措施難以奏效,必須給予強制性處罰措施,一般評定為完全責任能力。對曾有腦部疾病病史和腦損傷病史、腦電圖或腦影像學檢查有明顯異常者,可以酌情評定為有(部分)責任能力,但應嚴格掌握。
各類性心理障礙者一般現實檢驗能力並未受損,未喪失是非辨別能力,對自身的所作所為能夠清楚地評價,一般評定為完全責任能力。戀屍症、性施虐症等,因其社會危害性較大,法律上往往從重處罰。
❸ 精神分裂症司法鑒定鑒定標準是什麼
司法鑒定精神分裂的流程如下:1、精神病人的法定代理人向鑒定機構進行委託鑒定申請,並提交精神病司法鑒定委託書或精神病司法鑒定申請書;2、提供被鑒定人的案件情況、被鑒定人的疾病情況和病歷資料、被鑒定人的個人資料(身份證)、被鑒定人的社會資料、鑒定中心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3、鑒定機構依法進行鑒定。
【法律依據】
《司法鑒定程序通則》第十八條司法鑒定機構受理鑒定委託後,應當指定本機構具有該鑒定事項執業資格的司法鑒定人進行鑒定。委託人有特殊要求的,經雙方協商一致,也可以從本機構中選擇符合條件的司法鑒定人進行鑒定。委託人不得要求或者暗示司法鑒定機構、司法鑒定人按其意圖或者特定目的提供鑒定意見。
❹ 精神分裂症的鑒定都需要什麼條件
不需要等。
要在司法鑒定部門指定的大醫院進行鑒定,主要通過主治醫生的鑒定。我見過只需一天就結束了的。
精分症不能拖,越早診療越好痊癒。要是病被延誤了,受害最深的還是病人本身。
患精分症的病人(特別是第一次患)很多沒有自知力,即他不知道自己病了。希望你多幫幫他,查些此病資料什麼的。
❺ 精神病司法鑒定
精神病司法鑒定的程序
1.中心在一般受理後的15個工作日內完成鑒定工作,並出具完整、規范的鑒定報告。
2.中心在實施鑒定前,鑒定人應預先閱卷,了解案情,作必要的核實。對疾病的診斷要明確,有科學依據,對各種法定能力的評定和因果關系的評定要准確。
3.精神病司法鑒定工作由辦公室主任或中心指定的人員主持,參加司法鑒定的人員不少於三人(其中鑒定人不少於二人)。
4.在作出精神病司法鑒定結論後,參加鑒定的精神病司法鑒定人應當簽署鑒定意見,如有不同意見時應記錄在案。
5.精神病司法鑒定結論以《鑒定書證審查意見書》的形式作出;經鑒定人簽字並加蓋本中心公章後生效。
6.精神病司法鑒定工作應當在法定期限內完成,並將《鑒定書證審查意見書》送達委託機關或鑒定申請單位。
對該鑒定有異議的,可以由當事人在被告知的時候直接提出重新鑒定的要求。或者在開庭前要求重新鑒定。但為了提高司法效率,最好提前提申請。
由上可知 精神病的鑒定是由專業的鑒定中心鑒定的
❻ 精神分裂症恢復後司法鑒定能看出來嗎
根據律規定判處期徒刑或者拘役罪犯列情形準保外醫:身患嚴重疾病;身體殘疾、難自理;病已失危害社能般兩種情況: 1、民院判決發現罪犯患嚴重疾病適宜監獄或其勞改造場所內執行刑罰直接決定保外醫; 2、罪犯勞改造場所服刑期間患嚴重疾病、短期內命危險或者患嚴重慢性疾病、勞改造場所期治療效經勞改造機關批準保外醫 律規定服刑罪犯列病殘情況且符合其規定條件者准予保外醫:其、經精神專科醫院(按區指定司鑒定醫院)司鑒定確診經發作各種精神病精神裂症、躁狂憂鬱症、同期性精神病 期徒刑三犯患精神裂症保外
❼ 有精神分裂症診斷,還用司法鑒定嗎
司法鑒定具有法律效力,精神分裂症診斷只是普通醫學判斷,二者地位不一樣。司法鑒定只有國家認定具有資格的醫院和單位才有權利鑒定。精神分裂症診斷是一般精神科醫院用於治療病人。費用看醫院的收費標准。
❽ 司法鑒定的精神分裂症標準是啥
建議您可以去當地司法處咨詢一下
❾ 如何鑒定精神分裂症犯人在作案時處於發病狀態
根據法律規定,被判處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準保外就醫:身患嚴重疾病的;身體殘疾、生活難以自理的;年老多病,已失去危害社會可能的。一般是兩種情況:
1、人民法院判決時發現罪犯患有嚴重疾病,不適宜在監獄或其他勞動改造場所內執行刑罰,直接決定保外就醫;
2、罪犯在勞動改造場所服刑期間,患有嚴重疾病、短期內有生命危險,或者患嚴重慢性疾病、在勞動改造場所長期治療無效,經勞動改造機關批准,可以保外就醫。
法律規定,正在服刑的罪犯有下列病殘情況之一,且符合其他規定條件者,可准予保外就醫:其中一、經精神專科醫院(按地區指定的司法鑒定醫院)司法鑒定確診的經常發作的各種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憂鬱症、同期性精神病。
因此,有期徒刑三年,犯人患有精神分裂症可以保外就醫。
❿ 精神分裂樣精神病司法鑒定是幾級傷殘
精神分裂樣精神病不能進行傷殘就愛你的。
精神分裂樣精神病是短期精神障礙,持續時間長於一個月,最多不超過六個月。如果超過六個月未治癒,則診斷轉為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樣精神病期間是否能夠治癒不能確定,不能鑒定傷殘級別。轉為精神分裂症的,按精神障礙程度確定傷殘級別,輕度精神障礙可以鑒定為八級傷殘,最嚴重的可以鑒定為一級傷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