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緒論

民法典緒論

發布時間: 2021-12-11 07:54:52

1. 跪求:律師專業畢業論文(題目任選,如下)需要兩篇,各給100分

1.論法治原則在憲法中的體現
2.論我國憲法監督機制的完善
3.論依法治國與堅持黨的領導
4.關於完善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思考
5.論法與正義
6.論法律移植
7.論法的功能
8.論法律信仰
9.人格權的法律保護
10.論隱私及其立法保護
11.論依法治國與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12.完善法律監督機制的幾點思考
13.論國家司法豁免權
14.論人權的國際保護與國家主權
15.論中國的領海制度
16.論契約自由原則
17.論精神損害賠償問題
18.論無權代理
19.論知識產權法律特徵
20。關於完善我國監護制度的討論
21.論無效合同的確認和處理
22.論合同的違約責任
23.論罪刑法定原則
24.論國家工作人員范圍的界定
25.訴訟成本論
26.計算機犯罪的認定與處理
27.論虛假廣告罪的構成
28.論非法傳銷與刑事犯罪
29.論我國毒品犯罪的立法完善
30.論我國關於環境犯罪的立法
31.論權利質押
32.論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的法律運用
33.論民法中的善意取得制度
34.論民法的基本原則
35.關於完善私有財產法律保護的思考
36.論國家賠償制度的完善
37.加入WTO對我國行政法制建設的影響
38.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39.完善我國行政訴訟制度的思考
40.論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構建
41.論我國失業保險制度的完善
42.論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完善
43.論我國醫療保險制度的完善
44.網路立法研究
45.網路中的知識產權保護
46.網路隱私權的立法保護
47.論刑法中的單位犯罪及其處罰
48.論正當防衛
49.試論侵權著作權的犯罪
50.論刑法中間接故意與過於自信過時的關系
51.論刑法的效力
52.論數罪並罰
53.論刑訴法「無罪推定」原則的確立
54.論對被害人訴訟地位的訴訟權利的保障
55.論刑事審判方式的改革
56。論訴訟代理人在民事訴訟中的主體地位
57.論行政處罰中的「一事不再罰」原則
58。論公司的法律人格
59.論律師的訴訟地位
60.反壟斷立法的幾個問題
61.論律師在刑事辯護中的職責
62.論我國的物權體系
63.制定民法典若干問題淺論
64.我國反傾銷制度評析
65.論懸賞廣告的法律效力
66.執行難原因探析與對策研究
67.論刑事科技手段在刑事偵查中的作用
68.論夫妻共同財產制度的完善
69.論夫妻忠誠義務與我國婚姻法完善
70.司法體制改革與政治文明建設
71.關於新時期我國軍事法體系建構的設想
72.中國軍事法的歷史演進
73.論我國軍事法治的現代化
74.中國近代軍事法文化的若干特徵
75.我國軍事法律文化現代化
76.中外軍事法律文化比較
77.論軍事法的價值構造
78.維護軍事秩序與軍人合法權益
79.論我國軍事刑法體系的構造
80.我國軍事法的本土資源探析
81.試論軍隊律師隊伍制度的特點及其體系構造
82.論新《立法法》對軍事立法秩序的優化
83論軍事檢察機關的監督權
84.國防動員立法研究
85.論我國軍事行政執法的特點
86.新時期完善軍事司法制度的思考
87.論軍事執法中武裝沖突法的地位和作用
88.對台軍事斗爭中的國際法問題研究
89.現代戰爭與戰爭法若干問題的思考
90.論對台使用武力的法理依據
91.從國際法看台灣的主權歸屬
92.論戰時軍事刑事訴訟制度
93.論戰時軍事審判制度
94.國際懲治戰爭犯罪研究
95.提高依法治軍水平的法理思考
96.關於軍事行政訴訟制度的探討
97.國防監查法律制度研究
98.論法制教育與依法治軍
99.軍事法人才培養與改革
100.論我國軍事法制人才培養機制的完善

(5050)

2. 簡述家庭暴力的含義及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九條 【訴訟離婚】夫妻一方要求離婚的,可以由有關組織進行調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果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的,應當准予離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當准予離婚:

(一)重婚或者與他人同居;

(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遺棄家庭成員;

(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

(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起離婚訴訟的,應當准予離婚。

經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後,雙方又分居滿一年,一方再次提起離婚訴訟的,應當准予離婚。
找法網第一千零九十一條 【離婚損害賠償】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

(二)與他人同居;

(三)實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

(五)有其他重大過錯。

3. 中國民法學的泰斗有哪些有哪些經典著作

中國民法學的泰斗有:

1、江平(1930—— ),最負盛名的民商法專家,原中國政法大學校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編纂負責人,被譽為「中國民法三傑」之一。

江平教授1930年12月出生,浙江省寧波市人。1948年至1949年就讀於北京燕京大學新聞系;1951年入莫斯科大學法律系,1956年畢業;現為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民商法博士生導師。

2、梅仲協

梅仲協 (1900-1971) 字祖芳,浙江永嘉人。法國巴黎大學法學碩士,1933年後在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前身)和中央政治學校擔任民法講席,曾任中央政治學校法律學系主任,抗戰期間重慶東吳大學教授。

3、謝懷栻

謝懷栻,男,漢族。湖北省棗陽縣(現為市)人。1919年8月15日生。1938年在重慶入中央政治學校大學部法律系,1942年畢業。次年參加高等文官考試司法官考試合格。

1944年後歷任重慶、台北、上海各地法院推事。1948年任上海國立同濟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兼任上海大夏大學教課,講授民法、民事訴訟法

1979年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民法研究室工作,任副研究員、研究員,擔任過碩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於1988年退休。



4、佟柔

佟柔(1921年6月20日——1990年9月16日)男,滿族,遼寧省北鎮縣人,中共黨員。生前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民法專業博士生導師。

國內法學界,尤其民法學界,公認佟柔教授是新中國民法的開創者、民法理論的奠基人,是民法學的帶頭人,稱贊他是中國民法的權威或「泰斗」。

日本有的法學家譽其為「中國民法之父」,美國有的法學家稱他是「中國民法先生」。

5、史尚寬

史尚寬先生(1898—1970),字旦生,安徽桐城人,生於1898年農歷元旦,性厚重而穎悟,十一歲能文章,十五歲留學日本,由京都第三高等學校而東京帝大法律系,獲法學士學位。

史尚寬先生的「民法全書」對民國的立法時間產生了重大深遠的影響,對後世的法學的研究也具有深遠的意義。

中國民法學經典著作:

《民法要義》、《公司法概論》、《公司法教程》、《國際私法新論》、《中國票據法釋義》、《法學緒論》、《中國司法大辭典》等。

4. 什麼是羅馬法上的人格

江平、米健兩位教授合著的《羅馬法基礎》(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分為緒論、本論和附錄三部分,對羅馬法的基礎知識作了系統的介紹。緒論部分是關於羅馬法的一般概念和歷史影響,講述了羅馬法產生的社會背景、分類、分期、淵源和編纂情況,和馬法的衰落和復興及其對後世法律的影響。本論部分是全書的重點,分「人法」、「物法」、「訴訟法」三編,主要是涉及羅馬法的具體法律制度以及特色。附錄部分則由「羅馬法拉丁語漢譯索引」、「《十二銅表法》以前的羅馬法律」、「參考書目及文獻」、「羅馬法歷史年表」四部分組成。
著者在緒論中首先提到了研究羅馬法的意義,「基礎的層面是對羅馬法律的規范和制度作基本的了解,以求對其有一般的認識和評價,由此或可以取其適我者以用之,察其似我者以鑒之。但較高層面應是將羅馬法律作為一種人類的文化現象和人類的理性產品來探討,以求其何以能逾千載而尤榮,由此可以悟其精神以確立之,領其要旨以效行之。」在著者看來,羅馬法律之所以能夠為後世大為稱道,起奧秘在於「人類的共同理性使得古羅馬人在創製法律的活動中能夠把握一種永恆的價值尺度」,即「它寓在人類社會生活的一般價值標准」。因而,「研究羅馬法的根本目的應是尋求認識的一般價值標准」。(緒論)
作為羅馬奴隸社會法律的總和,羅馬法的形式和內容都比較龐雜,其結構和體例沒有完全一致的劃分。就體例而言,本書採用蓋尤斯《法學階梯》和尤士丁尼《法學階梯》中的模式,把羅馬法分為人法、物法和訴訟法三部分。其中人法包括:人、婚姻、家庭、親屬、監護;物法包括物、物權、債、繼承;訴訟法基本上和現代意義上的訴訟法相同,只是在具體制度和實現形式方面存有歷史性的差別。(第18頁)由於無法在短時間和篇幅里對上述所有制度的歷史狀況和現代影響作深入分析,故選取羅馬法上的「人格減等」制度作一葉之觀。

一、「人」(persona)的概念
拉丁文「人」(persona)在羅馬法上有雙重涵義,廣義系指自由人和奴隸,即生物學和自然法上的人(homo, human);狹義上則專指自由人,是羅馬法上的權利主體。奴隸在法律上被視作「物」(res),不在自然人之列。現代法律上的「人」,除指一切自然人外,還包括法人。羅馬法雖在內容上涉及法人,但尚無明確的概念。羅馬法中的「persona」除了指自由人外,後從藝人所扮演的角色中演變為法律上的身份。(第56頁)總之,羅馬法上的「persona」有兩重含義,一為自由民,二為人的身份。

二、人格的概念和內容
現代法中的權利能力實際上發源於羅馬法中的人格,至少可以追溯到人格。這是因為,依據羅馬法,一個自然人作為權利主體,必須具備「人格」(caput)。「caput」在拉丁語中,原意為頭顱,為人體的重要器官,引申為法律上享有權利的關鍵所在。由於羅馬社會中等級階層的劃分嚴格,所以依據自由人的身份地位的不同,羅馬法上的人格大體有三種內容:自由權(status libertatis)、市民權(status civitatis)和家庭權(status familias)。完全人格為前述三種權利同時具備,只有其中一項或兩種身份權的人為不具充分人格的人,三種權利均不享有者,則無人格可言,就不是民事權利主體。三種權利中,以自由權最為重要,一般包括市民權和家族權;市民權次之,無市民權者未必沒有自由權,但必定無家族權;無家族權則未必無自由權和市民權,一般不影響其作為民事權利的主體。(第58頁)
雖然人格與現代民法上的權利能力十分接近,但由於產生的經濟基礎與社會條件不同,二者還是存在較大的差別:第一,現代民法中的權利能力不能轉移,而羅馬法中的人格的部分權利則可以轉移,如父親死後,家族權可以轉移至其子;第二,現代民法上主體的權利能力止於死亡,包括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而羅馬法中除此外,還有民事死亡制度。差異的原因在於現代民法中的權利能力完全以人本身為核心,而「羅馬法將人格完全視為一種產生於身份並反過來體現身份、延續身份的制度」。(同上頁)

三、人格減等制度
完整人格中的「自由權、市民權、家族權」三項權利中只要有一項權利發生變化,即所謂「人格減等」(capitis deminutio)。根據變化的情況不同,相應有「人格大減等」、「人格中減等」、「人格小減等」三種。人格大減等為喪失全部權利,即人格喪失,基於三種原因:a、受到重刑的判處;b、因無力清償債務而淪為奴隸;c、在戰爭中為敵方俘獲。人格大減等類似於後世《法國民法典》中的民事死亡制度。人格中減等為喪失市民權,同時失去家族權,但仍保留自由權。導致人格中減等的情況有:a、因被判刑而成為拉丁人;b、加入外國國籍;c、被驅逐出境或流放邊地。人格小減等,即喪失家族權,但並不因此影響自由權和市民權,實際上只是家族成員在家族中原有地位的變更,而不一定是人格的減等。其原因有:a、自權人(處於他人權利之上的人)為他人收養;b、女子因出嫁成為夫家族中的成員;c他權人(處於他人權利之下的人)因解放而成為自權人。其中第三種情況實際是人格升等,但羅馬法仍稱其為「人格減等」。(第60頁)

四、人格的限制
人格限制即「名譽減損」(exist mationis minutio),也稱「令名減少」、「資格減少」。「名譽」(existmatio)也作「聲譽」。指未受任何指摘而為常人所有的名聲或聲譽。類似於剝奪權利,包括公權和私權。名譽減損的可能後果包括:(1)喪失名譽權及選舉權;(2)限制結婚權;(3)禁止代替他人為訴訟行為;(4)禁止作監護人;(5)不得作為證人出庭,其證言無證據效力;(6)不得作為遺囑繼承人取得遺產。可見,名譽減損可能導致喪失的權利,既包括政治權利,又包括某些身份和財產權利。
導致名譽減損的情況有:a、無信用(intestabilis)。凡作偽證者、為證人但拒絕作證者,曾書面侮辱他人者,均得依法被宣告為「無信用」。這類人的權利能力受到兩方面的限制,不能作證和不能舉他人為證人。b、不名譽(infamia),又稱「破廉恥」。分為直接不名譽和間接不名譽兩種。前者如由於犯罪或從事某種職業無須法院判決直接可構成;後者則須由法院判決構成,如監護人不盡監護職責、受寄人偷用寄託財物等。c、穢名(turpitudo)又稱「污辱」,凡因有卑劣行為,在社會上為人輕蔑並為輿論所排斥者,即屬「穢名」,又稱「事實不名譽」,其後果可以為:不得作為證人、監護人;不得與元老院等級通婚;不得享受不利於其他親屬的遺囑利益。(第62頁)

五、評析
以上可見,羅馬法中的人格制度是相當全面的。在當時的奴隸制時期,人格既可以獲得也可能會發生變更、受到限制或者喪失,並詳盡地列舉了引起人格發生上述變化的各種事由。更為可貴的是,以上事由和取得、變更、限制或喪失的權利之間存有符合當時「人類共同理性」的種種聯系,羅馬法上的人格制度的先進性可見一斑。但正如著者所言,「就整個羅馬法來講,人法是在後世最受冷落的部分」(第62頁)。究其原因,無外乎兩點:其一、人類發展歷程中由身份到契約的運動軌跡沖擊著古代身份制度;其二、人法總是集中反映一個國家、民族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因而難以受到外來法律的影響。
就第一個方面來說,一個處處體現身份和等級差別的法律制度,無論在當時是如何完美和超越歷史時空,因與後世社會自由、平等的理念格格不入而只能作為歷史長河裡的璀璨花朵,可遠觀而不可褻玩。但是,人格、人格減等和人格限制中的一些合理成分並非完全沒有為後世所借鑒,也不是對現代法律的完善無啟發意義。例如,羅馬法上的人格和現代民法中的權利能力,人格減等與民事死亡、人格限制與剝奪公權等都有著很多相似之處。甚至在有些方面,我們現有的制度還遠不如羅馬人的頭腦創造出來的成果。反觀我國現在民法中的權利能力制度,除了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只要是正常成年人,其權利能力幾乎不受任何限制。正人君子和卑劣小人之間具有同等的權利能力是否意味著真正的平等,似乎從來不曾有人提出過質疑。實際上,有的國家的法律還保留禁治產人制度,足以表明基於某些原因限製成年正常人的部分權利能力的合理性。適當地限制濫用權利者繼續權利濫用,以保護他人利益或者社會公益,羅馬人在這方面的做法也許能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
並且,與羅馬法中的人格減等和人格限制相比,我國現有刑法中剝奪政治權利的刑罰制度過於僵化。我國刑法對被剝奪的政治權利的內容作了明確的列舉性規定,一旦政治權利被剝奪,所列舉的全部權利即不能行使,罪行的輕重只是在被剝奪的期限上有所體現,在被剝奪的權利內容上則對所有的罪犯一視同仁。這意味著一個殺人犯和一個危害國家安全的罪犯要被同樣剝奪政治權利,盡管前者從不關注、也從不參入任何政治活動。這樣導致的不利後果十分明顯:首先,觸犯不同的罪名卻要被判處同樣內容的刑罰,顯然是異罪同罰,不符合罪刑相當原則;其次,限制了剝奪權利的適用范圍,因為被剝奪的所有權利都是立法者十分看重的權利,當然就只能適用於一些相當嚴重的罪行;第三,剝奪政治權利可能對有些罪犯不能起到懲戒作用,因為對一名罪行嚴重的強奸犯或者盜竊犯而言,對政治權利可能向來漠不關心,而把是否能出庭作證或繼承遺產看作對其生死攸關。羅馬法中的人格減等和人格限制制度中針對不同的法定事由變更或限制相應的權利內容,顯得更為公平、合理。
另外,羅馬法中人格限制制度中折射出來的強制證人出庭作證規則,與我國在這方面的致命缺陷造成長期以來的證人出庭作證難相比,處於物質和精神文明高度發達時代的我們不能不為之汗顏。在現代社會中,適應我們所處時代的「一般價值標准」究竟是什麼?以史為鑒,方可明得失,這點我們不能忽視。

5. 2021考研政治大綱思法部分變化會大嗎

2019年大綱變動內容較多,但是核心考點並沒有過多變化。具體而言整體章節由過去的八章壓縮為六章。其中思想版塊章節順序進行了調整,過去是先講理想信念,再講中國精神,最後講人生觀價值觀。現在是先講人生觀價值觀,再講理想信念,最後講中國精神。增加了第四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部分內容是過去教材緒論和結束語中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的融合和增刪,學習起來難度偏易。道德板塊。把過去的道德總論和道德分論兩個章節的內容放到了一個章節裡面,內容較為精簡,但是條目並沒有減少。法律版塊。把過去的三章那內容放到了一個章節裡面,內容更為精簡,一些條目也進行了刪減,進一步去專業化,難度有所下降。
2020年的考研大綱解析,思法部分變化較多,但總體對復習的影響不大,這些變動基本來自大學本科教材,比如對人生矛盾的基本描述,關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評價、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等。
結合2019、2020年考研大綱的變動可以發現,思法部分雖然有較多的變動,但是對總體復習的影響不大。再加之思法在歷年命題中難度不高,大家不必過於擔心,按部就班復習即可。同學們在復習的時候要注意兩點:
第一,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預計2021年大綱解析中關於民法的相關表述會有調整。
第二,疫情是2020年上半年最大的熱點,在7月份的高考中多學科都涉及到了疫情,思法也可以從多個角度考察疫情。如科學高尚的人生追求,人生價值的評價與實現,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的辯證關系,集體主義、職業道德、志願服務精神等等。

6. 家庭暴力的法律對策

家庭暴力法律最新規定:

1、根據《婚姻法》第43條和《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受害人要求依法處理的,公安機關才能受理,受害人未向公安機關要求處理的,公安機關不予處置。

2、《婚姻法》第43條第3款規定,「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愛害人提出請求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治安管理處罰的法律規定予以行政處罰」。

3、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22條的規定:「有下列侵犯他人人身權利行為之一,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處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一)歐打他人,造成輕微傷害的;

(二)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

(三)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四)虐待家庭成員,受虐待人要求處理的;

(五)寫恐嚇信或者用其他方法威脅他人安全或者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脅迫或者誘騙不滿十八歲的人表演恐怖、殘忍節目,摧殘身心健康的;

(七)隱匿、毀棄或者私自開拆他人郵件、電報的。

7. 民法總論的民法總論(王全弟)

作者:王全弟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頁數:480
ISBN:7309041615 出版日期:2004年08月
定價:¥22.00 書名:民法總論
圖書編號:1016596
出版社:社科文獻出版社
定價:36.0
ISBN:780190344
作者:孫憲忠
出版日期:2004-11-01
版次:1
開本:16開 人研究范圍涉及到民商法方法論、總論、物權和債權等方面,但是重點在於民法總論、物權法、不動產法等領域。本人的學術思想基本上形成體系,在我國民商法學領域具有較大的影響。主要學術思想及重大觀點有:
1、在民商法方法論方面,提出「拋棄批判、立足建設」的觀點,認為應從過去的對民商法學的現有國內外科研成果的否定性思維模式中解脫出來,不要總想著批判他人,而應該認真地從建設我國市場經濟和人民群眾生活需要的法律體系的角度構造自己的民商法。現行法學包括了過多的「以階級劃線」批判他人的內容,而對我們自己建設所需要的東西卻不甚了了。立足建設,需要吸收傳統民商法包括西方的和我國自己歷史上的符合法理的制度,也需要按照國情和時代進行積極的創造。
2、最早提出所有制的法律實現方式問題,提出對公有制的所有權形態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重新進行改造。本人認為,作為經濟基礎的公有制與作為上層建築的民法財產權利制度並不一致,他們之間有一個決定和被實現的關系。所有制並不能照相式地反映為民法上的所有權制度。公有制並不一定要反映為國家所有權,國家掌握股權、企業法人享有所有權,也是公有制的反映形式。本人比較早地探討了世界發達國家市場經濟的基本含義以及該體制下民法、商法的基本作用及其相互關系;最早探討了財團法人的財產權利的獨特性,並提出按照財團法人所有權形式規范我國法人財產權利的見解。
3、在民法學總論方面,對法律行為制度進行了獨到的研究。本人比較早地將德國民法中的法律行為制度介紹到國內,並深刻地研究了法律行為制度的源流及其本質,指出法律行為制度中的債權行為和物權行為構成的基本差異;尤其是本人對物權行為理論的確切含義進行的正本清源性質的研究,糾正了理論界原有的錯誤認識,扭轉了這一理論在我國民法學界長期遭到否定的局面,使其在我國大陸法學界基本上已被判處死刑的情況下重新復活。由於該理論對現代化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交易安全提供了切實的法理基礎,所以,這一理論在我國大陸的復活為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作出了貢獻。本人在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有些已經被立法和司法解釋接受,而且本人的學術主張獲得了國外以及我國台灣地區法學界的承認。
4、在民法物權研究領域,提出了系統的立法觀念和體系。在物權法總則方面,本人通過對當代世界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不動產法的基本原理和具體制度和中國實踐情況的研究,建構了中國物權法基本體系、法理、物權類型及相關制度,創建性地指出物權法具有靜態動態支配關系調整、物權變動調整、第三人保護這三個基本范疇。本人認為:物權法應具有物權法定原則、物權絕對原則、物權公示原則、物權特定原則和物權抽象原則,物權法兼有靜態和動態保護民事主體的權利和交易安全的功能;當物權變動時,應當區分作為原因的債法行為和作為結果的物權行為的要件、時間及其效力,物權變動應依其自身要件產生相應的效力。其中,尤為重要的是,本人提出的應以物權行為理論作為我國物權法的基本理論構成、物權行為制度較善意取得制度更有利於客觀公正地保護第三人,指出應建立與此相適應的完善的登記制度的諸多見解,已為我國物權司法所採納,並且成為我國物權法學者建議稿的理論基礎。
本人最早將世界上公認最發達的德國民法物權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基本制度引進國內,對我國物權法立法提供了系統的參考資料。在物權法分則部分,本人早在90年代初首次在我國從民法物權法角度對我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制度進行系統研究,多項成果被後來的立法採納。此外,本人根據物權法的法理對物權法具體制度的建設提出了系統的設想。比如,本人提出,物權法對「國有所有權」制度應采中央地方分級所有理論、集體土地使用權制度應采法人理論重新建構、並且對財團法人所有權、企業法人所有權、建築物所有權等制度建設提出了自己的設想。這些理論,對拓展了物權法研究領域及研究思路,實事求是地建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物權法體系作出了努力,得到了學術界的普遍認同。
5、在不動產法研究方面,提出的多項成果為學術界承認,並且被立法採納。比如,本人根據物權法的基本原理,系統地研究了不動產登記問題,指出不動產登記具有物權公示效力、物權變動的根據效力、權利正確性推定效力、善意保護效力和警示效力;在這一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我國不動產登記制度上的「五個統一原則」,即統一登記法律依據、統一登記機關、統一登記效力、統一登記程序、統一權屬證書的理論。該理論已經成為我國物權法立法、土地立法和不動產登記法立法的指導思想。 緒論為什麼要學習民法
一民法是一部什麼法
二為什麼要寫這本書?兼談怎樣學習民法
(一)觀念更新
(二)法律規則與技術
(三)理論與實踐
(四)獨立思考
第一章民法的理念
第一節民法的意義
一民法的概念
(一)基本概念
(二)民法的基本分類
二民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
(一)我國法學界的通說
(二)市場經濟國家立法對於民法地位的認識
復習題
案例分析l
(一)工商局參與聯營開發房地產案l
(二)省委大院土地招商開發案
(三)手機雙向收費問題
(四)中國「足協」歸什麼法管
第二節民法簡史
一羅馬法、「三R運動」、啟蒙運動和民法典的
編纂熱潮
二拉丁法系、法國民法典
三德意志法系、德國民法典
四近現代民法的三大原則
(一)私權神聖原則(以及所有權的社會義務原則)
(二)意思自治原則(從形式正義到實質正義)
(三)自己責任原則(過錯責任與無過錯責任)
五我國近現代以來民法的發展簡況
六前蘇聯法學對我國民法發展的主要消極影響
復習題
案例分析
中國憲法司法第一案
閱讀書目
第二章民法的結構、淵源、原則以及適用
第一節民法的基本結構
一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的民法結構
(一)英美法系的民法結構
(二)大陸法系民法體系
二中國民法典的結構分析
(一)傳統中國民法的結構
(二)中國即將制定的民法典結構分析
復習題
學術爭鳴
第二節民法的淵源及原則
一民法的淵源
(一)《民法通則》
(二)民事單行法
(三)民事法規
(四)司法解釋
(五)習慣
(六)判例
(七)法理
二民法的基本原則
(一)含義及其功能
(二)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
復習題l
案例分析
(一)中國公序良俗第一案
(二)以公序良俗為由強拆私房案
(三)公公與兒媳結婚案
第三節民法的效力與適用
一民法的效力
(一)規范效力的含義
(二)民法的時間效力
(三)民法的空間效力
(四)民法的對人效力
二民法的適用
(一)民法作為裁判規范的適用:一般規則
(二)民法適用的一般規則
(三)民法適用與民法解釋
復習題
案例分析
《毛主席去安源》所有權歸屬案
第四節民法總則的一般知識
一民法總則的地位和作用
(一)概念以及意義
(二)民法總則的起源以及發展
二民法總則的主要內容與邏輯結構
(一)主要內容
(二)民法總則的邏輯結構
復習題
問題與思考
(一)方法問題:如何「找法」
(二)中國民法典之爭
閱讀書目
第三章民事法律關系與民事權利體系
第一節民事法律關系的意義
一民事法律關系的界定
(一)從盧梭的「枷鎖」談起
(二)民事法律關系的界定
二民事法律關系的要素
(一)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
(二)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
(三)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
三民事法律關系的意義
(一)民事法律關系的立法及理論價值
(二)民事法律關系的司法指導意義
復習題
案例分析
(一)征稅「侵權」案
(二)順義生豬場運輸豬死亡案
(三)民事法律關系復雜的果園承包案
第二節民事權利的體系
一導言
二民事權利的本質
三民事權利的分類
(一)財產權和非財產權
(二)對人權與對世權
(三)支配權、請求權、形成權、抗辯權
四為權利而斗爭:現代公民與法律的關系
(一)耶林的演講
(二)捍衛權利與公民和法律的關系
復習題
案例分析
(一)交通局懸賞舉報違章司機案
(二)丹寧勛爵判決的電纜案
第三節民事權利的變動
一民事法律關系的變動與民事權利的變動
二民事權利的取得、變更和喪失
(一)民事權利的發生或取得
(二)民事權利的變更
(三)民事權利的喪失
三民事權利變動之原因:法律事實
(一)法學中的「構成」理論與法律事實
(二)民事法律事實的類型
復習題
案例分析
錯綜復雜的鍾青買電腦案
第四節民事權利的保護和行使
一民事權利的保護
(一)公力救濟
(二)私力救濟
二民事權利的行使
(一)民事權利行使的行使方法
(二)民事權利的行使人及行使能力
(三)民事權利行使的法律約束
復習題
案例分析
(一)科爾伯格「道德困境」
(二)北大學生穿越施工工地被「罰款」案
(三)胡漢三吃飯不給錢案
問題與思考
閱讀書目
第四章民事主體
第一節民事主體的確定
一確定民事主體的標准
二民事權利能力
(一)民事權利能力的界定
(二)民事權利能力制度的適用原則
(三)民事權利能力與「客觀的權利」
三民事行為能力
(一)民事行為能力的界定
(二)民事行為能力的要素
復習題
案例分析
美國的孩子M案
第二節自然人(一)
一「自然人」的法律語義
(一)自然人與公民
(二)生物學意義上的人與倫理意義上的人
二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
(一)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
(二)自然人的出生與死亡
三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
(一)民事行為能力的判斷標准
(二)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三)限制民事行為能力
(四)無民事行為能力
(五)民事行為能力的宣告制度
(六)未成年人可以獨立從事的法律行為
三自然人的監護制度
(一)監護的意義
(二)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三)精神病人的監護人
(四)監護人的職責
(五)擔任監護人的爭議及監護人的變更
(六)監護的終止
四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
(一)民法中的擬制
(二)宣告失蹤
(三)宣告死亡
復習題
案例分析
(一)未成年人徐文穎繪畫得獎案
(二)農民楊封打工失蹤案
第三節自然人(二)
一自然人的人格權與民法模式
(一)自然人人格權的界定
(二)人格權與民法模式
二自然人的一般人格權
(一)一般人格權的界定
(二)一般人格權的內容
(三)一般人格權的功能及其與憲法的關系
三自然人的具體人格權
(一)序言
(二)生命健康權
(三)姓名權
(四)肖像權
(五)名譽權
(六)隱私權
(七)自由
四自然人的住所
復習題
案例分析
(一)侵害悼念母親的權利案
(二)裝修者在他人婚房自殺案
(三)《馬橋詞典》案
第四節法人(一)l
一法人:擬制與現實
(一)法人的形成及其性質
(二)法人制度的功能
(三)法人的有限責任
二法人的基本類型
(一)理論分類
(二)中國民法的分類
三法人的民事能力
(一)序言
(二)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
(三)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
(四)民事責任能力
四法人的成立
(一)法人的成立與設立
(二)法人的成立條件
(三)法人設立的原則
(四)法人組織的判斷
五法人的住所
復習題
案例分析
(一)王明和李達投資案
(二)凋謝的玫瑰花案件
第五節法人(二)
一法人的機關
(一)法人機關設立的必要性
(二)法人機關的構成
(三)法人機關的典型:公司的治理結構
二法人的變更與消滅
(一)法人的變更
(二)法人的消滅
三公司法人人格否認
(一)公司法人人格否認的原因
(二)公司法人人格否認的類型及其構成
(三)公司法人人格否認的法律效力
四無權利能力社團
(一)無權利能力社團的界定
(二)無權利能力社團的法律適用
復習題
案例分析
實達公司與四合公司債務承擔案
問題與思考
閱讀書目l
第五章物
第一節什麼是民法上的物
一物的基本含義
二物的范圍限定
(一)私法上的物和公法上的物
(二)無體物
(三)物的被控制性
(四)人體
(五)物的流通能力
三物的整體與部分
(一)必要組成部分
(二)臨時性組成部分
復習題
案例分析
(一)醫生移植死者器官案
(二)月球土地以及太空空間出賣合同案
(三)政府出租漁港
(四)汽車出賣保留輪胎和閱讀燈案
第二節物的分類
一動產與不動產
(一)動產和不動產的區分意義
(二)不動產
(三)動產
二主物與從物
(一)概念
(二)從物的認定
(三)處理原則
三原物與孳息
(一)概念及意義
(二)孳息的歸屬
復習題
案例分析
(一)填埋砂石歸屬爭議案
(二)賣自行車保留車鎖案
第三節財產、企業、動物
一財產和物的區分
二企業作為財產權利客體
三動物
(一)動物是不是物
(二)對動物的民法保護
復習題
案例分析l
(一)企業轉讓後原企業名稱使用權爭議案
(二)「非典」防治與果子狸滅殺案
問題與思考
閱讀書目
第六章法律行為
第一節法律行為與私法自治
一法律行為的用語及其形成
(一)法律行為的用語
(二)「法律行為」術語的出現
(三)《民法通則》中的「民事法律行為」
二法律行為的判斷
(一)法律行為的特徵
(二)法律行為的判斷標准
三法律行為與私法自治
(一)法律行為與國家配置資源
(二)法律行為與私法自治
復習題l
案例分析
叔叔為獎勵贈與侄兒案
第二節法律行為的類型
一單方法律行為和雙方法律行為
二單務法律行為和雙務法律行為
三有償法律行為和無償法律行為
四諾成性法律行為和實踐性法律行為
五要式法律行為和不要式法律行為
六負擔法律行為和處分法律行為
復習題
案例分析
法律行為的個數
第三節法律行為的核心——意思表示
一意思表示的用語及其形成
二意思表示的構成
三意思表示的生效時間
(一)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的生效
(二)有相對人的意思表示的生效
(三)特殊意思表示的生效時間
四意思表示的解釋
(一)意思表示何以要解釋
(二)意思表示的解釋方法
(三)意思表示解釋中的主觀主義與客觀主義
復習題
案例分析
(一)希臘兩難推理訴訟的解釋
(二)羅馬法學家留下的疑難案件
(三)毛澤東誕辰名貴手錶案件
第四節法律行為的成立要件和生效要件
一法律行為的成立要件
(一)法律行為的一般成立條件
(二)法律行為的特殊成立要件
二法律行為的生效要件l
三法律行為的成立與生效的區別
四法律行為效力的限制——附條件和附期限的
法律行為
(一)附條件的法律行為
(二)附期限的法律行為
復習題
案例分析
(一)中學生欺詐成年入案
(二)哪些行為不違反公序良俗
(三)舅舅附條件贈與反悔案
第五節瑕疵意思表示
一瑕疵意思表示的界定
二意思表示不真實
(一)真意保留
(二)虛偽表示
(三)隱藏行為
(四)戲謔意思表示
(五)錯誤
三意思表示不自由
(一)欺詐
(二)脅迫
(三)乘人之危
復習題
案例分析
(一)價目表列印錯誤案
(二)贈與還是買賣
第六節瑕疵法律行為的效力
一瑕疵法律行為的三種法律效力
二法律行為無效l
(一)無效法律行為的類型
(二)無效法律行為的法律效力
(三)無效法律行為的轉換
三可撤銷的法律行為
(一)可撤銷法律行為的類型
(二)可撤銷法律行為的效力
四效力未定的法律行為
(一)效力未定法律行為的類型
(二)效力未定法律行為的法律效力
復習題
案例分析
(一)老煙民買假煙案
(二)配眼鏡受傷案
問題與思考
閱讀書目
第七章代理
第一節代理概論
一代理的基本意義
(一)什麼是代理
(二)代理的屬性
(三)代理在民法中的位置
二代理的構成要件
(一)有效的代理行為
(二)公開的代理關系
(三)正當的代理權
三代理的法律後果
四代理與相關概念的區別
(一)代理與委託
(二)代理與行紀
(三)代理與居問
(四)代理與代表
(五)代理與傳達
復習題
案例分析
(一)妹妹與姐姐的戀人申請結婚登記案
(二)弟弟代替哥哥申請婚姻登記案
第二節代理權
一代理權的取得
(一)如何取得代理權
(二)意定代理權的取得
二代理權的行使
(一)代理權行使的規則
(二)代理權的濫用
三代理權的消滅
復習題
案例分析
(一)張無忌代理岳不群出賣房屋案
(二)父親代理兒子接受贈與並出售房屋案
(三)李鬼購買假酒案
第三節代理的分類
一委託代理、法定代理與指定代理
二積極代理與消極代理
三單獨代理與共同代理
四顯名代理與隱名代理
五直接代理與間接代理
六有權代理與無權代理
七主代理與復代理
復習題
案例分析
水晶項鏈案
第四節無權代理
一無權代理的基本意義
二狹義無權代理的構成要件
三狹義無權代理的法律效果
(一)被代理人與第三人的法律關系
(二)被代理人與無代理權人的法律關系
(三)無代理權人與第三人之間的法律關系
復習題
案例分析
(一)韋小寶賣畫案
(二)周伯通辦好事案
第五節表見代理
一表見代理的基本意義
二表見代理的構成要件和法律後果
復習題
案例分析
身份證遺失案
問題與思考
閱讀書目
第八章時間
第一節期日與期間
一民法中的時間
二期日
三期間
(一)期問的基本意義
(二)除斥期間
復習題
案例分析
(一)房產商交付房屋案
(二)無名被迫賣劍案
第二節時效
一時效的基本意義
二訴訟時效
(一)訴訟時效的意義
(二)訴訟時效的客體
(三)訴訟時效的分類
(四)訴訟時效的計算
(五)訴訟時效的中止、中斷和延長
(六)訴訟時效的法律效力
(七)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的區別
復習題
案例分析
(一)董北佔有崔華房屋案
(二)河馬咬死女生案
問題與思考
閱讀書目
復習題解答提示
術語索引
主要參考文獻

熱點內容
勞動合同法和合同法的區別 發布:2025-08-22 14:08:09 瀏覽:9
海商法的調整對象簡答 發布:2025-08-22 14:02:10 瀏覽:908
魔法學院九 發布:2025-08-22 14:00:26 瀏覽:627
汽車企業的法律顧問 發布:2025-08-22 14:00:18 瀏覽:549
商法txt 發布:2025-08-22 14:00:15 瀏覽:634
刑法原則6 發布:2025-08-22 13:59:36 瀏覽:741
同學當法官 發布:2025-08-22 13:54:57 瀏覽:320
法律職業道德講座 發布:2025-08-22 13:54:57 瀏覽:167
明法典還是民法典 發布:2025-08-22 13:50:38 瀏覽:300
最新版農村常用法律知識問答 發布:2025-08-22 13:49:56 瀏覽: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