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與法理

刑法與法理

發布時間: 2021-12-11 07:56:53

❶ 法理學中法律責任的構成與刑法學中犯罪構成四要素的區別與聯系

區別與聯系?法理學是所有基本法或部門法的基礎,

法理學中的法律責任是由於違法行為,違約行為或有法律規定的行為產生的不利於行為人的後果
有法律責任不一定受到法律制裁,因為法律責任有責任制和免責制,法律制裁是被動承擔法律責任的最終形態。
現代主流刑法學中,追求主客觀相一致,並且行為已經上升到刑法所規定的犯罪(罪刑法定)

區別應該體現在刑法中和民法中,刑法中法律責任的承擔必須主客觀相一致,民法中僅有客觀違法行為(例如無過錯責任)也承擔法律責任
聯系那是必然的,因為法理學中的原理是基礎

❷ 法學考研啊,法理學和刑法,推薦哪一個

就業考慮,兩個都不推薦

❸ 女孩考研刑法和法理學哪個好些

我可以很負責地告訴你:考法理。
原因是,你現在很困惑,很有可能做版的選擇日後會有權點後悔,假若你選了刑法(當然也挺好),怕你以後真正操作起來會不喜歡,那時不好轉了。我一個師姐就考了刑法,坦言說有很多東西女生做起來很累。
若你選了法理的話,優勢在於,學法理的,基本功扎實,以後任何專業都可以轉,那時你可以轉到刑法,轉到民商,轉到別的什麼都可以。法理也是門很強的學問,做得好,別人會很尊重你。
當然法理考研缺點是有點枯燥,優點是比較集中。
我是法學的,我當初考研沒敢報蘇大,現在很後悔,我沒想到我的分數可以過蘇大的線。既然選擇了,就堅持下去。
祝你好運~

❹ 怎樣學好刑法,民法,法理

刑法要與案例相結合,才能增強對具體罪名的理解,同時要針對容易相混淆的專罪名加以區分,如屬綁架罪與敲詐勒索罪等。單純刑法的條文比較容易理解,重點掌握刑法的總則部分與司法解釋。
民法相對好理解,但是在解題時,法律的規定與我們所謂的人之常情並不一定相符,因此,學習民法要熟悉法律條文,掌握民法的基本原則,同樣,還是重點掌握民法的司法解釋。
自從司法考試改革,法理在司法考試的第四卷所佔的比重是越來越大。如果單純的學校學習,憑個人的能力去掌握吧,如果從司法考試的角度去學習,則要分析歷年的命題趨勢。不好意思,法理對我來說也是薄弱的環節,不敢妄言。

❺ 考研刑法和法理,哪個好

各有千秋,你既要評價兩個專業的錄取難易程度也要綜合評定兩個專業的就業前景,畢竟讀研最終還是要就業的。
多去查查相關資料吧。

❻ 法學與法理學的聯系和區別是什麼

一、法理學是法學的一般理論
法理學以「一般法」即整體法律理象為研究對象。所謂「一般法」,首先指法的整個領域或者說整個法律現實。即包括憲法、行政法、民法、經濟法、刑法、訴訟法、國際法等在內的整個法律領域,以及現行法從制定到實施的全部過程。法理學要概括出各個部門法及其運行的共同規律、共同特徵、共同范疇,從而為部門法學提供指南,為法制建設提供理論服務。
「一般法」其次指古今中外的一切法。法理學應是對古今中外一切類型的法律制度及其各個發展階段的情況的綜合研究,它的結論應能解釋法的一切形象。
二、法理學是法學的基礎理論
法理學的對象是一般法,但它的內容不是一般法的全部,而僅僅是一般法中的普遍問題和根本問題。它以其對法的概念、法的理論和法的理念的系統闡述,幫助人們正確理解法的性質、作用、內在和外在的變化因素。它所處理的主要是法的一般思想,而不是法律的具體知識。因而,法理學的論題是法學和法律實踐中帶有根本性的問題。
三、法理學是法學的方法論
所謂方法論是指關於方法的理論和學說。一種新的法學理論或學說的興起,都是從研究方法的突破開始的,方法本身就成為法理學的研究對象。我胃法理學越來越重視對法學方法的研究,法理學特別注重研究如何把馬克思主義認識世界的一般方法即哲學方法論具體化為認識法律現象的具體方法;注重總結我國法學工作者在法學研究中積累起來的有效方法,並通過理性化的升華,使之成為普遍有效的認識方法;注重移植其它學科的方法;注重批判地借鑒國外法學研究中的科學方法。
法學也叫法律學或者法律科學,它是以法或法律這一特定社會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為自己研究的對象的各種學問的總稱,是社會科學中一門重要的獨立學科。
再如:法學包括法哲學(法理學)民法學,刑法學,憲法學,行政法學。
還可以這樣分:法學包括理論法學,比較法學,經濟分析法學。
總之,法學包括法理學,法理學是法學的一般理論。

❼ 為什麼法理學與刑法闡述的解釋方法不同

最根本的是兩個學科的目的不同,法理學注重理論,刑法注重實際問題,所以解釋方法就會不同。

❽ 刑法法律法理

第一,犯罪是危害社會的行為,即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行為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質最基本的特徵。所謂社會危害性,也就是犯罪行為對我們社會主義社會所具有的危害性。在社會主義社會,由於人民當家作主,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所以講犯罪的社會危害性,也就是指對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危害性。犯罪的本質就在於它危害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危害了社會主義社會。如果某種行為根本不可能給社會帶來危害,我們的法律就沒有必要把它規定為犯罪,也不會對它進行刑罰處罰。某種行為雖然有一點危害性,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也不認為是犯罪。例如小偷小摸,數額很小,不能當作盜竊罪;與鄰居吵架,沉不住氣,動手打了對方,但沒有打傷,或者傷很輕微,這種行為是錯誤的,應當批評教育甚至給予必要的處分,但不能當作故意傷害罪。由此可見,沒有社會危害性,就沒有犯罪;社會危害性沒有達到相當的程度,也不構成犯罪。
第二,犯罪是觸犯刑律的行為,即具有刑事違法性。違法行為有各種各樣的情況,有的是違反民事法律、經濟法律、法規,叫民事違法行為、經濟違法行為;有的是違反行政法律、法規,叫行政違法行為。犯罪也是違法行為,但不是一般違法行為,而是違反刑法、觸犯刑律的行為,是刑事違法行為。違法並不都是犯罪,只有違反刑法的才構成犯罪。例如盜竊、詐騙少量財物,屬於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行為;只有盜竊、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才構成刑法中的盜竊罪、詐騙罪。一般的假冒注冊商標,屬於違反商標法的行為;而假冒注冊商標情節嚴重的,則構成刑法中的假冒注冊商標罪。一般的干涉婚姻自由,屬於違反婚姻法的行為;而暴力干涉婚姻自由,則是刑法所禁止的犯罪行為。如此等等。
第三,犯罪是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即具有應受懲罰性。任何違法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民事違法行為要承擔民事責任,如賠償損失、返還財產、支付違約金等。行政違法行為要受行政處罰如罰款、行政拘留等,以及行政處分如警告、記過、降職、撤職、留用察看、開除公職等。對於違反刑法的犯罪行為來說,則要求承擔刑罰處罰的法律後果。因此,應受刑罰處罰也是犯罪的一個基本特徵。
犯罪的以上三個基本特徵是緊密結合的。這三個基本特徵是任何犯罪都必然具有的。而其他違法行為則不具備這樣三個基本特徵。對其他違法行為來說,社會危害性雖然也有一些,但沒有達到像犯罪這樣嚴重的程度;它們並不觸犯刑律;也不應受刑罰處罰。所以,這三個基本特徵也就把犯罪與不犯罪、犯罪與其他違法行為區別開來了。
構成犯罪需要具備法律所規定的一系列主客觀要件,這些要件稱之為犯罪構成要件,這些要件的有機統一就叫做犯罪構成。比如,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構成搶劫罪必須是:(1)使用了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2)搶了公私財物;(3)行為人是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4)主觀上有搶劫的故意。這幾個要件綜合在一起,就是搶劫罪的犯罪構成。又比如,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條規定的玩忽職守罪,它的構成要件是:(1)行為人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2)該人員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自己的職責;(3)由此而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4)主觀上對造成這種重大損失不是故意的,而是出於過失。這幾個要件綜合在一起,就是玩忽職守罪的犯罪構成。我國刑法分則規定有十類犯罪,每類犯罪又分為多寡不等的具體罪,現行刑法總共有414種具體罪,每種罪都有它自己的犯罪構成。比如背叛國家罪,間諜罪,放火罪,爆炸罪,信用證詐騙罪,騙購外匯罪,故意殺人罪,強奸罪,搶劫罪,盜竊罪,詐騙罪,貪污罪,受賄罪,聚眾斗毆罪,等等等等,它們的具體犯罪構成都是不一樣的。但是,概括起來說,任何一種犯罪的成立都必須具備四個方面的構成要件,即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的構成要件。這四個方面用來分析犯罪,所回答的問題就是:侵犯了什麼怎樣侵犯的誰侵犯的由於什麼侵犯的分析犯罪構成,不外乎從這四個方面去分析查明構成要件。

❾ 刑法,法理學,學習方法

我正在准備考法學研究生,說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刑法:個人認為刑法是部門法中體系最清晰的,基礎理論、犯罪和刑罰。
要學好刑法,第一步,把基礎理論中的犯罪構成的各個要素如主體、主觀方面、客觀方面、客體這些的定義搞明白。
第二步就是犯罪,簡單點說就是各個罪名,這是刑法的最主要的內容,首先要一個一個罪名的學,扎扎實實的把每個罪名的構成要件搞清楚,如果你還會聯系一下實際的話,這個過程會非常有意思;其次,再進一個層次,對重點的罪名重點掌握,刑法考試的特點是注重考察重點,如盜竊罪、搶劫罪、綁架罪等等,像危害國家安全罪,這個基本上從來不考;如果再高一個層次的話就再做一個工作就是比較,把不同的罪名拿來比較。如果你以上三步都做到了,不是吹噓,保證你一般的考試拿到80分。
第三步,如果你要沖刺考研或者司考的話,就再在前面的兩步上再進一步就是把基礎理論和犯罪結合起來,比如把盜竊罪和罪數的問題相結合。再有可能考的就是你的分析能力,你就要多做些案例分析了。

法理學,個人認為這個是比較難學的課程,因為它歷史悠久,理論深厚,專業性強,很多東西接觸起來比較費解,不過你不用擔心,大家都是一樣的。要學好法理學,我覺得關鍵是兩個字:理解。
首先,你得把基本的東西掌握了,比如什麼是法,什麼是法律體系,什麼是法律關系,什麼是權利義務了,這些都很單純的,只有記住,沒別的辦法,否則接下來的學習你就會更加糊塗。
其次,掌握了這些基本的概念之後,就要開始學習價值論和社會論了,簡單點說就是從價值的角度解讀法,比如法與正義、法與利益、法與秩序、法與平等,這些比較抽象,要去理解。法的社會論是指法與社會現實的關系,比如法與政治、法與經濟、法與文化等等。
法理學在德國被稱為是法哲學,這反映出法理學的抽象性,不過只要認真一點耐心一點,你會發現法理學很有意思。
這是我的一點看法,如有不妥的歡迎樓下的指正~

❿ 刑法學家張明楷的法理觀念

救女友不救母親可能會犯罪

假如女友韓梅梅與母親同時落水,李雷有能力救人,但只能救一個人,倘若李雷救了韓梅梅後母親不幸遇難,構成犯罪嗎?張明楷教授按照三階層理論體系,從「不作為犯」角度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首先,從構成條件符合性看,李雷對母親負有法律上的救助義務,如果事發時他有履行這一義務的可能性,他本可以迴避母親遇難的結果卻沒有迴避,就符合「不作為犯」構成條件。其次從違法性看,不能因為李雷救了女友就認為其行為不違法,因為李雷對女友只有道德義務,不足以與對母親的法律義務構成「阻卻違法的義務沖突」,當然可以認為李雷不作為的違法程度降低。第三從有責性看,李雷具備所有的責任要素,尤其是具有期待可能性。當然,雖然李雷因深愛女友而優先救女友依然構成犯罪,但考慮到「期待可能性」的減少可從寬處罰。不過,如果事態確實危急,李雷根本沒有思考的時間就救助了身邊最容易救助的人,而這個人是其女友,則不可能追究其刑事責任。

未來有可能設立「見危不救罪」

針對很多人因為害怕被訛詐而不敢扶起路邊摔倒的陌生老人,張明楷教授表示,雖然此時在法律上沒有救的義務,但是從道義上仍然要扶,如果遇到訛詐也不必怕,堅決不讓他得逞;一旦對方去法院起訴,他就至少構成虛假訴訟罪,甚至可能觸犯詐騙罪。當然,扶人者要注意證據的收集和保存,法律會鼓勵見義勇為者。圍繞這一問題,張明楷教授還做了前瞻性的探討,表示中國未來有可能設立「見危不救罪」。目前德國、法國等許多國家都規定有這個罪,即當他人生命處於危險狀態時,如果你經過了那個地方救助他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卻沒有救,就是犯罪,在德國處一年以下自由刑,在法國處五年以下自由刑。

自動駕駛汽車帶來的新問題

張明楷教授還指出,科技的發展給刑法帶來了新的挑戰,例如關於自動駕駛汽車的問題,目前各種理論就爭議不休。一輛自動駕駛汽車在自己的線路上遇到違章的數位行人時,可否為了避免數人死亡而軋死一位沒有違章的行人?對此張明楷教授表示,「我傾向於肯定回答,生命是平等的,但是多數和少數是不一樣的。」

熱點內容
勞動合同法和合同法的區別 發布:2025-08-22 14:08:09 瀏覽:9
海商法的調整對象簡答 發布:2025-08-22 14:02:10 瀏覽:908
魔法學院九 發布:2025-08-22 14:00:26 瀏覽:627
汽車企業的法律顧問 發布:2025-08-22 14:00:18 瀏覽:549
商法txt 發布:2025-08-22 14:00:15 瀏覽:634
刑法原則6 發布:2025-08-22 13:59:36 瀏覽:741
同學當法官 發布:2025-08-22 13:54:57 瀏覽:320
法律職業道德講座 發布:2025-08-22 13:54:57 瀏覽:167
明法典還是民法典 發布:2025-08-22 13:50:38 瀏覽:300
最新版農村常用法律知識問答 發布:2025-08-22 13:49:56 瀏覽: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