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刑法49條的分析
㈠ 怎麼分析刑法法條
回答刑法的法條分析題一般遵循以下5個步驟:
1、該法條是關於何種罪的規定;
2、此罪罪狀屬敘明罪狀、空白罪狀、還是委任罪狀;
3、依據犯罪的構成要件分析該法條;
4、解釋法條中涉及到的一些概念;
5、確定此罪的法定刑的類型,我國刑法中大部分是相對確定的法定刑。
1.《刑法》第270條第l款、第3款規定,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2年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本條罪,告訴的才處理。
答案(1)本條是關於侵佔罪的法律規定。侵佔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或者將他人的遺忘物、埋藏物非法佔為已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或拒不交出的行為,第一款僅規定了侵佔罪的一種情況。
(2)侵佔罪的構成特徵表現在:第一,侵犯的客體為公私財產所有權。侵佔罪的對象既包括私人所有財物,也包括公共財物。第二,客觀方面表現為非法佔有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行為。所謂「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是指基於他人的委託代為保管的財物或者根據事實上的管理而被認為是合法持有的財物。侵佔行為是以非暴力手段將他人財物非法佔為已有的行為,其社會危害程度一般較輕,因此,只有侵佔的財物數額較大,才構成犯罪。侵佔罪的犯罪對象限於行為人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不是行為人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不能成為侵佔罪的對象。所謂「拒不退還」,是指行為人將財物非法佔有後,當財物所有人發現並要求其退還時,仍不退還。第三,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第四,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並以非法佔有為目的。
(3)犯本罪,告訴的才處理,是指該罪的被害人不提起訴訟的,司法機關不主動對侵佔罪的行為人進行追究,即「不告不理」 。
(4)侵佔罪的法定刑有兩檔,即:數額較大的,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2年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2.刑法第266條規定: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1)請用犯罪構成理論分析該條確認的犯罪構成。
(2)該條中「並處或者單處罰金」的含義是什麼?
(3)該條中「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的含義是什麼?
(4)假如甲詐騙數額特別巨大,法官卻判處甲八年有期徒刑,作出這種判決的依據可能是什麼?
答案
(1)①犯罪客體是公私財產的所有權;②客觀方面表現為實施了虛構事實、隱瞞真相、騙取數額較大財物的行為;③犯罪主體為已滿16周歲具有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人;④犯罪的主觀方面是故意,並且以非法佔有為目的。
(2)①判處主刑的同時,必須並處罰金;②也可不判處主刑,單處罰金
(3)指刑法如果已將某些詐騙行為另外規定為特別詐騙罪,如合同詐騙罪、金融詐騙犯罪等,在本條與這些特別條款競合時,特別條款優先適用,排斥本條適用。
(4)①甲具有法定的減輕處罰情節;②甲雖不具有法定的減輕處罰情節,但根據案件特殊情況,需要在法定最低刑以下判處刑罰,但需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3.《刑法》第239條規定:
「以勒索財物為目的綁架他人的或者綁架他人作為人質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
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致使被綁架人死亡或者殺害被綁架人的,處死刑,並處沒收財產。以勒索財物為目的偷盜嬰幼兒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試分析該條法律規定。
答案:本條是關於綁架罪罪狀和法定刑的規定。綁架罪的罪狀是敘明罪狀。綁架罪,是指以勒索財物為目的綁架他人,或者綁架他人作為人質,或者以勒索財物為目的偷盜嬰幼兒的行為。綁架罪的構成特徵:
(1)侵犯客體是簡單客體,為他人的人身權利。
(2)客觀方面表現為綁架他人或者偷盜嬰幼兒的行為。所謂綁架,是指用暴力、
脅迫、麻醉或者其他強制性手段將他人劫持,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偷盜嬰幼兒,是指採取不為嬰幼兒父母、監護人、保姆等看護人知曉的秘密方式偷盜不滿1周歲的嬰兒或者1周歲以上6周歲以下的幼兒的行為。
(3)犯罪主體是自然人。單位不能成為該罪的犯罪主體。
(4)主觀方面是直接故意,具有特定的犯罪目的,即以勒索財物或者劫持他人作為人質為目的。
綁架罪的法定量刑幅度有兩個。
基本犯的量刑幅度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此時為相對確定的法定刑。加重構成的量刑幅度為處死刑,並處沒收財產,此時為絕對確定的法定刑。綁架罪的財產刑的適用方式都是並處。
致使被綁架人死亡,是指過失致被綁架人死亡或者致被綁架人自殺。殺害被綁架人,是指故意殺死被綁架人。犯綁架罪而故意殺死被綁架人的特殊構成中,行為人的行為除具有綁架罪的基本犯罪構成外,還具備故意殺人罪的基本犯罪構成的全部構成要件,所以這一綁架罪的特殊犯罪構成,屬於一個犯罪的犯罪構成包容其他犯罪之犯罪構成的情形。
㈡ 根據我國《刑法》第49條規定,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不適用什麼
《刑法》第49條規定:「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審判的時候已滿75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㈢ 刑法修正案九第44條至49條詳細內容
四十四、將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條修改為:「對犯貪污罪的,根據情節輕重,分別依照下列規定處罰:
「(一)貪污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較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二)貪污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三)貪污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數額特別巨大,並使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對多次貪污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貪污數額處罰。
「犯第一款罪,在提起公訴前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真誠悔罪、積極退贓,避免、減少損害結果的發生,有第一項規定情形的,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有第二項、第三項規定情形的,可以從輕處罰。
「犯第一款罪,有第三項規定情形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在其死刑緩期執行二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後,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
四十五、將刑法第三百九十條修改為:「對犯行賄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因行賄謀取不正當利益,情節嚴重的,或者使國家利
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或者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
金或者沒收財產。
「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對偵破重大案件起關鍵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四十六、在刑法第三百九十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三百九十條之一:「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向國家工作人員的近親屬或者其他與該國家工作人員關系密切
的人,或者向離職的國家工作人員或者其近親屬以及其他與其關系密切的人行賄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或者使國家利益遭受重
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或者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七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四十七、將刑法第三百九十一條第一款修改為:「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以財物的,或者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四十八、將刑法第三百九十二條第一款修改為:「向國家工作人員介紹賄賂,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四十九、將刑法第三百九十三條修改為:「單位為謀取不正當利益而行賄,或者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回扣、手續費,情節嚴重的,對單位
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因行賄取得的違法所得歸個人所有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
九條、第三百九十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㈣ 刑法案例分析,求詳解:
未滿14周歲一律不負刑事責任 所以未成年人不負刑事責任
成年人應承擔非法持槍罪 故意殺人罪
成年人與該未成年人不構成共同犯罪 因為未滿14周歲的人 不具備刑事責任能力 不能成為犯罪主體 對該成年人 以間接正犯論 獨立承擔責任
偷雞摸狗 可能數額較小 不構成犯罪
㈤ 刑法第49條的理解
不適用死刑就是不允許判處死刑或死緩,如果沒有判處死刑或死緩,如何執行死刑呢?符合該條規定的,判處的最高刑是無期徒刑。
㈥ 刑法法條怎麼分析
刑事法律指與刑事案件相關的法律法規的總稱,包括刑法、刑事訴訟法、回司法解釋。當事人相關行為答是否符合相關罪的立案標准,當事人應該受到怎樣的刑事處罰等等刑事辯護問題都可以在刑事法規中找到法律依據。所以了解基本的刑事法規還是很有必要的。
㈦ 對《刑法》第49條的理解
您好,死刑包括死刑立即執行與死刑緩期執行,因此是包括死緩的。
相關法規版:
第四十九條【死刑適用對象權的限制】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
審判的時候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㈧ 刑法49條內容
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
(這里的懷孕婦女包括 自然流產和人工流產的婦女)
㈨ 求犯罪學案例分析的答案
被告人A(男,於1985年8月13日出生)於2001年6月7日,為「找點零用錢用」,將鄰居王某1歲的兒子B偷出,然後打電話向王某勒索8萬元,在要求遲遲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殺害了B.後因恐懼向公安機關投案自首。如果對A的行為進行追究,是否違反刑法關於未成年人應負刑事責任范圍的規定,從而違反罪刑法定原則?
「解題思路」
本題表面上是測驗考生對刑事責任年齡的掌握程度,但是由於這涉及到對刑法第17條第2款的解釋問題,所以與罪刑法定原則的運用緊密相關。(圖表略)
「參考答案」
A應負刑事責任,對其進行追究並不違反罪刑法定原則。
刑法第17條第2款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這里的故意殺人罪,是指行為人實施的殺人「行為」,而非法院經審理後具體確定的「故意殺人罪」這一罪名。在本案中,不滿16周歲的A在實施綁架罪的過程中,因不法要求沒有被滿足,而故意殺害人質,應認定其實施了刑法第17條所規定的8種行為之一—故意殺人行為,應當追究刑事責任。雖然刑法第239條規定,綁架他人並殺害被綁架人的,屬於綁架罪的結果加重犯,但是這一規定應當視為只適用於已滿16周歲者。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綁架他人並殺害被綁架人的,仍然只構成故意殺人罪,而不成立綁架罪。
所以,在刑法第17條對A的刑事責任范圍有規定的情況下,對A追究刑事責任,並不違反罪刑法定原則。
「解析」
准確回答本題,首先要確定行為人處於何種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再具體判斷刑法對該年齡段的刑事責任的具體規定。
刑事責任年齡,是指刑法規定自然人對自己實施的危害社會行為負刑事責任必須達到的年齡。考生需要重點掌握的是以下關於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
一是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刑法第17條規定,不滿14周歲的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不滿14周歲的人處於幼年時期,不具備辨認和控制自己的行為的能力,無論他們實施了什麼樣的危害社會行為,都不能作為犯罪予以追究。但不等於對此年齡階段的行為人放任不管,而是依法責令其家長或監護人實施管教,必要時由政府收容教養。
二是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刑法第17條第1款規定,已滿16周歲的人是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已滿16周歲的人,具備對自己行為完全的辨認能力和控制能力,應當對自己實施的一切犯罪行為承擔刑事責任。
三是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刑法第17條第2款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是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的階段。此年齡階段具備辨別大是大非和控制自己重大行為的能力,即對某些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具備一定的辨認和控制能力。刑法規定他們對法定的8種社會危害性較大的犯罪承擔刑事責任: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
本案中,A似乎應構成綁架罪,而該罪並不在8種法定應負刑事責任的罪種中。但從理論上進一步分析,就會看到A綁架過程中的殺人行為當在刑法第17條所規定的范圍內。
必須注意:刑法中規定的8種犯罪,是指具體犯罪行為而不是具體罪名。因此,對於刑法第17條中規定的「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是指故意實施了殺人、傷害行為並且造成了致人重傷、死亡後果的,都應負刑事責任,而不是指只有犯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的,才負刑事責任。
在明確了對被告人A應當追究刑事責任後,如何對其確定罪名也成為問題。爭論意見集中在定殺人罪還是綁架罪上。雖然刑法第17條規定的是犯罪行為而非罪名,但也對罪種范圍作了限定。本案中,A在綁架過程中,實施故意殺害被害人的行為,表面上看構成了綁架罪的結果加重犯,應當根據刑法第239條的規定論處。但是,由於刑法第17條第2款的限制,對被告人只能定故意殺人罪。
「應注意的問題」
本題沒有涉及對犯罪人的處刑問題,但是這也是在復習時需要附帶加以考慮的。有的考生對A如何適用刑罰可能存在不一致的看法:認為應對A定故意殺人罪者,主張對其判處死刑緩期執行;認為對A定綁架罪者,認為不應處以死刑緩期執行,而應按照刑法第239條關於「絕對死刑」的規定,對其適用死刑。需要注意,根據刑法第49條的規定,被告人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對其不能適用死刑。
A攜帶2000元現金邀請朋友共8人到餐館吃飯。飯後發現賬單金額超過9000元,自己所帶的現金不足以支付飯錢時,為免除債務,A即安排朋友先後借上廁所的機會,翻窗逃跑,最後A自己也偷偷離開了飯店。店主事後向警方報案。
問題:結合罪刑法定原則分析,A的行為是否構成詐騙罪?
「解題思路」
本題涉及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罪刑法定原則的含義;二是詐騙罪的構成要件,尤其是犯罪主觀方面的內容。(圖表略)
「參考答案」
結合罪刑法定原則,A不構成犯罪。
根據刑法第3條的規定,罪刑法定主義的基本要求是在法無明文之時,不成立犯罪;在法律有規定時,應當合理解釋刑法,只有確定犯罪人的行為完全符合構成要件的要求時,才能追究刑事責任。本案中,A的行為事實上使店主受到了損失,A也有惡意逃避債務的意思,但是其並不構成詐騙犯罪。在認定A的行為性質時,必須考慮刑法分則對詐騙罪是如何具體規定的,從而合理解釋刑法。根據刑法的規定,詐騙罪的成立,要求行為人有詐騙的意思,同時還有非法佔有他人財物的故意,並且該故意在行為實施當時就具備。但A在消費店主財產的當時,並不具備非法佔為己有的意思,所以其行為並不符合成文刑法關於詐騙罪的規定,不能成立犯罪,對其進行追究,違反罪刑法定原則。對本案,應依據民事法律進行處理。
「解析」
罪刑法定的內容是: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對A的行為,表面上看,似乎法律在詐騙罪中有規定。但是,還必須進一步考慮行為人的行為是否符合詐騙罪的全部構成要求。犯罪的成立,客觀上要求有行為,主觀上要求有罪過,而且罪過必須是在行為實施「當時」的故意,即罪過與行為同在。那麼,詐騙罪的成立,要求行為人自始就有欺騙他人,從而不法取得財物的意思。本案中,行為人在實施行為(消費)的當時,並無這種犯罪故意,所以,實質上看,其並不符合詐騙罪的構成要件。
A在消費事實已經出現的情況下,僅僅因為自己所攜帶的現金不足,無法履行債務,而逃避債務的,由於刑法並未規定「惡意逃債」之類的罪名,所以不能對其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其有義務根據民事法律積極履行債務。
「應注意的問題」
1.考生應當熟悉刑法關於罪刑法定原則、詐騙罪構成要件的規定。
2.注意深刻理解:犯罪行為是在罪過支配下實施的作為或者不作為;罪過是行為實施當時的犯罪人的心態,實行行為結束後的所思、所想不是犯罪故意或者過失。
3.不要僅僅因為行為涉及的數額較大,就確定行為人有罪。在民事法律可以調整的場合,刑法不應當介入,因為刑法是一種「最後手段」,不到萬不得已,不得使用。
警察甲、乙、丙、丁等4人接到報案:有人(夫妻倆)在家裡看黃色VCD.該4人立即出動,前往執行公務。在進入當事人家裡以後,警察立即開展搜查、扣押VCD機的工作。作為黃色VCD的觀看者之一的丈夫張某立即對警察使用暴力。後警察以妨害公務罪(刑法第277條)的名義對張某刑事拘留。
問題:從罪刑法定原則的角度,並結合刑法第277條分析,張某是否構成犯罪?
「解題思路」
本題涉及刑法解釋與罪刑法定的關系問題。(圖表略)
「參考答案」
根據罪刑法定原則,張某的行為並不構成妨害公務罪。
妨害公務罪,在構成要件上要求行為人使用暴力、脅迫的方式妨害正在「依法」執行的公務。但是,在本案中,不存在依法執行的公務。公務人員必須享有相應職權,才能行使公務;此外,公務人員的職務行為必須具備法定的必備的重要條件、方式和程序。警察進入公民的家裡搜查、扣押,必須符合嚴格的法律程序規定、取得相應手續。在發現黃碟的播放場所特殊,除夫妻外,沒有其他人員觀看時,警察應當知道,自己對這樣的情況強行進行「處理」,是於法無據的,其行為已經遠遠超出了「調查」的范圍。由於警察的公務執行不具有合法性,其進入他人房間強行搜查、扣押行為沒有履行相應手續,所以,帶有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性質,張某對警察進行反擊的行為,不是犯罪,而是正當防衛。
「解析」
在本案中,張某的行為,表面上看,像妨害公務。但是,實質上,並不成立妨害公務罪。問題的關鍵還不僅僅在於當時去的人是否是人民警察,是否表明了身份。而在於:即使是真正的警察,即使其表明了身份,也不能任意進入他人的家庭進行搜查、扣押。對方在此場合反擊的,是正當防衛,而不構成妨害公務。
妨害公務罪,在構成要件上要求行為人使用暴力、脅迫的方式妨害正在「依法」執行的公務。但是,在本案中,恰恰不存在「依法執行」的公務。
依法執行職務,是指職務行為在公務人員的許可權之內,並具備法律要求的必備形式,即公務人員的職務行為合法不僅包括內容上合法,也包括形式上合法;不僅指實體上合法,而且也指程序上合法。具體說來,只有同時符合下列三個方面,才能認為是「依法執行」職務:
一是公務人員必須是在其抽象的職務許可權或者一般的職務許可權內實施該職務行為。公務人員的職務通常有事項上、場所上的范圍,此即抽象的職務許可權。如果超出了這種一般的職務許可權,則不能認為是依法執行職務;但公務人員如何分擔內部事務,不影響其職務許可權。
二是公務人員必須具有實施該職務行為的具體的職務許可權。通常情況下,具有實施某種職務行為的抽象的職務許可權的公務人員同時也具有實施該職務行為的具體的職務許可權,但也並非全部如此。在有些情況下,某公務人員雖然具有實施一定職務行為的抽象職務許可權,但可能並無具體的職務許可權。比如,並非任何警察都有執行搜查、扣押的職務許可權。
三是公務人員的職務行為必須具備法定的必備的重要條件、方式和程序。如果違反的是法律上的任意性規定,或者僅僅是執行條件、方式和程序的輕微瑕疵,比如公務人員的態度過於生硬、方法簡單粗暴等,則不影響職務行為的合法性。但是,如果是違反了法律的強制性規定,例如,搜查他人房間,必須要取得搜查證等,否則公務執行不具有合法性。
本案中,即便認為警察自己在查黃碟時穿了制服、出示了證件,其職務行為也並不完全符合上述「依法執行職務」的條件,尤其是不符合第三個條件。警察進入公民的家裡搜查、扣押,必須符合嚴格的法律程序規定、取得相應手續。在發現黃碟的播放場所特殊,除夫妻外,沒有其他人員觀看時,警察強行進行搜查,並試圖抱走播放器的行為,完全屬於違法執行公務。
「應注意的問題」
妨害公務罪是最近幾年經常考試的內容,對該罪的構成要件、精神實質,以及涉及該罪的各種題型,都要求考生掌握。
參考資料:http://qjc831.bokee.com/3678772.html
㈩ 刑法的案例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一條: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不得已採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
情急之下,陳某一手抓住摩托車,一手將丁某推下摩托車(丁某倒地,但未受傷),騎車逃走的行為是為本人權利免受侵害而採取不得已的措施,具有緊迫性,屬於緊急避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一)盜竊金融機構,數額特別巨大的;
(二)盜竊珍貴文物,情節嚴重的。
陳某將摩托車尾部的工具箱的鎖撬開,將2000元現金和存單據為己有的行為成立盜竊罪,因為工具箱上鎖,2000元現金和存單處於封閉狀態,且陳某具有侵佔該財產的故意,成立盜竊罪
第二百七十五規定:「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陳某將摩托車推至山下摔壞的行為構成毀壞財物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41)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條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幾日後,陳某使用偽造的身份證在到期之前將存單中的2萬元取出的行為符合信用卡詐騙罪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屬於牽連犯,擇一重罪處罰
綜上,陳某構成盜竊罪,毀壞財物罪,詐騙罪偽造居民身份證罪(擇一重),數罪並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