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同業禁止公司法

同業禁止公司法

發布時間: 2021-12-16 11:57:25

Ⅰ 公司董事、高管的競業禁止是絕對禁止還是相對禁止

公司董事、高管的競業禁止屬於狹義的競業禁止,不是絕對禁止也不內是相對禁止。
競業容禁止沒有絕對禁止和相對禁止之分。按照不同的標准,競業禁止分類如下:
1、根據競業禁止產生的原因不同,可分為法定競業禁止和約定競業禁止。法定競業禁止是指競業禁止直接來源於法律規定。如上述《公司法》的規定。約定競業禁止是指競業禁止義務來源於當事人的約定。
2、根據義務主體的范圍不同,可分為廣義競業禁止和狹義競業禁止。前者的義務主體為不特定多數人,如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等之類的權利。而後者的義務主體則必須與權利人有諸如僱傭、委託的特定權利義務關系。我國新《公司法》第149條1款5項對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義務的規定即屬於狹義的競業禁止。本文所稱的競業禁止是狹義的競業禁止。
3、根據競業禁止的方式不同,可以分為同業競業禁止和兼業競業禁止。前者是禁止的競業行為與權利人的營業相同或者類似;而後者則是指競業行為與權利人的營業有關或義務人不得兼任其他公司董事長、執行董事或董事。
4、根據競業禁止產生的時間不同,還可以分為在職期間的競業禁止和離職後的競業禁止。

Ⅱ 競業禁止是什麼,公司法和勞動法的競業禁止有何區別

應該叫競業限制。競業限制是針對勞動者的,與公司法無關。

不正當競爭是針對公司間的。
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二條 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
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
第二十三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第二十四條 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Ⅲ 競業禁止是什麼,公司法和勞動法的競業禁止有

競業禁止是本公司的特定人員在職或離職後,按照約定或法律規定受到一定的擇業限制,內禁止從事與容本公司具有競爭關系的業務。
競業禁止可分為法定禁止和約定禁止。法定禁止在我國即指公司法對董事和經理的競業禁止行為的限制性規定。
《公司法》第61
條規定:董事、經理不得自營或為他人經營與其所在公司同類的營業或者從事損害本公司利益的活動。
《勞動法》第2
2
條規定:勞動合同當事人可以約定有關保守企業秘密的事項。因此,普通勞動者並不必然受到競業禁止規定的限制,即雙方遵守的是約定規則。

Ⅳ 公司法關於竟業禁止有哪些規定

按實際情況,公司法對競業禁止的規定,未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同意,利用專職務便利為自己或屬者他人謀取屬於公司的商業機會,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所任職公司同類的業務。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一百四十八條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挪用公司資金;
(二)將公司資金以其個人名義或者以其他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存儲;
(三)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同意,將公司資金借貸給他人或者以公司財產為他人提供擔保;
(四)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或者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同意,與本公司訂立合同或者進行交易;
(五)未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同意,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屬於公司的商業機會,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所任職公司同類的業務;
(六)接受他人與公司交易的傭金歸為己有;
(七)擅自披露公司秘密;
(八)違反對公司忠實義務的其他行為。
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前款規定所得的收入應當歸公司所有。

Ⅳ 公司法中的競業禁止是針對哪些人而設的

董事及高管人員

Ⅵ 同業禁止控股公司違反什麼法律條件

違反公司法同業禁止需要承擔違約責任。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禁止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屬於公司的商業機會,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所任職公司同類的業務。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第五百八十四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造成對方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過違約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約可能造成的損失。《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九條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Ⅶ 公司法關於競業禁止義務的法條原文

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未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同意,不得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所任職公司同類的業務。

Ⅷ 什麼,公司法和勞動法的競業禁止有何區別

您好!競業禁止是本公司的特定人員在職或離職後,按照約定或法律規定受到一定的擇業限制,禁止從事與本公司具有競爭關系的業務。
公司法和勞動法的競業禁止的主要區別如下:
1 . 理論基礎不同。前者是基於誠信和忠實義務而構建的,旨在維護公司與董事、經理之間的利益平衡,以及當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平衡。而後者主要是基於契約自由原則,是否訂立競業禁止,禁止的內容及期限,都是當事人合意的結果。
2 . 有無補償不同。在我國,前者一般沒有補償。後者則必須有補償,否則該約定不生效,勞動法對此予以了肯定。因此,補償費的認定對後者十分重要。這里有兩種情況:(1) 名義上有較高的補償,勞動者實際沒有得到補償。( 2 ) 補償不充分。如果法院斷定勞動者領到的補償額過少,應當認定競業協議或條款無效。這一點區別於前者。
3. 適用主體不同。前者僅適用於作為商事主體的公司與董事、經理,這里的 「經理」僅指總經理,不包括副總經理和部門經理。後者不要求主體的商事性,且擴大到單位的一般人員,通常是涉及企業秘密的特定人員,如從事程序研發的設計人員等。
4 . 後果不同。違反前者的義務後,行為人承擔的是損害賠償的侵權責任或承受歸入權,對於兩種責任的適用順序,由作為受害方的公司進行選擇。違反後者的,一般通過違約金、賠償金來補償公司損失,追究行為人的侵權還是違約責任,單位亦有選擇權。
5 . 此外, 兩者對人員離任後的競業禁止要求不同。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熱點內容
新公司法制度創新立法爭點與難點pdf 發布:2025-08-21 15:44:17 瀏覽:783
工傷保險條例14條具體解釋 發布:2025-08-21 15:31:57 瀏覽:210
政府法律顧問隊伍建設情況 發布:2025-08-21 15:31:52 瀏覽:408
房地產官司律師 發布:2025-08-21 15:25:09 瀏覽:691
q群群員有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1 15:12:16 瀏覽:278
民法手工畫 發布:2025-08-21 15:12:11 瀏覽:520
論勞動合同法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21 14:41:33 瀏覽:332
84年的山林證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8-21 14:35:24 瀏覽:968
婚姻法培訓小結 發布:2025-08-21 14:21:04 瀏覽:558
民事訴訟法質證分幾個階段 發布:2025-08-21 14:20:10 瀏覽: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