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清代刑法典

清代刑法典

發布時間: 2021-12-16 22:34:51

⑴ 古代刑法有哪些

剝皮,腰斬,車裂,俱五刑,凌遲,縊首,烹煮,宮刑,刖刑,插針,活埋,鴆毒,棍刑,鋸割,斷椎,灌鉛,彈琵琶,抽腸,騎木驢。

1、<剝 皮>

剝的時候由脊椎下刀,一刀把背部皮膚分成兩半,慢慢用刀分開皮膚跟肌肉,像蝴蝶展翅一樣的撕開來..最難的是胖子,因為皮膚和肌肉之間還有一堆油,不好分開。

另外還有一種剝法,不知道可信度多少。方法是把人埋在土裡,只露出一顆腦袋,在頭頂用刀割個十字, 把頭皮拉開以後,向裡面灌水銀下去。由於水銀比重很重,會把肌肉跟皮膚拉扯開來,埋在土裡的人會痛得不停扭動,又無法掙脫,最後身體會從從定的那個口「光溜溜」的跳出來,只剩下一張皮留在土裡...

皮剝下來之後製成兩面鼓,掛在衙門口,以昭炯戒。最早的剝皮是死後才剝,後來發展成活剝。

2、<腰 斬>

由於腰斬是把人從中間切開,而主要的器官都在上半身,因此犯人不會一下子就死,斬完以後還會神智清醒,得過好一段時間才會斷氣。

雍正帝殺俞鴻圖就是用腰斬,傳說一刀下去之後,俞鴻圖還以肘撐地爬行,以手沾血連書「慘」字,一共寫了七個才斷氣

3、<車 裂>

即五馬分屍,很簡單,就是把受刑人的頭跟四肢套上繩子,由五匹快馬拉著向五個方向急奔,把人撕成六塊。 記得商鞅就是受五馬分屍之刑。

要把人的頭跟四肢砍下來都得花不少力氣,更何況是用拉扯的。而受刑人身受的苦處更可想而知。真到撕開的時候,恐怕受刑人已經不會覺得痛苦了。痛苦的是正在拉扯的時候。

4、<俱五刑>

把砍頭,刖,割手,挖眼,割耳和一,即「大卸八塊」,通常是把人殺死以後,才把人的頭、手腳剁下來,再把軀干剁成三塊。

漢高祖死後,呂後把他的寵妾如意夫人抓來,剁去手腳,割掉鼻子耳朵舌頭,眼睛挖出,丟在豬圈裡喂養,取名「人彘」.結果呂後自己的兒子看到,給活活嚇死...

5、<凌 遲>

最早是把人殺死之後再剁成肉醬,稱為「醢」,受過此刑的記得有子路,還有周文王的長子伯邑考。

後來發展更加精細,目的還是要讓犯人受最大的痛苦,因此不但是活的時候施刑,還要求受刑人必須身受多少刀以後才死。

據說發展到後來,每次凌遲要由兩個人執行,從腳開始割,一共要割一千刀,也就是要割下一千片肉片才准犯人斷氣。而據說犯人若未割滿一千刀就斷了氣,執行人也要受刑。發展成"死刑的藝術"

而受此刑最有名的人就是大太監劉瑾,聽說一共割了三天才讓他斷氣...

這是明清的正式刑之一.

6、<縊 首>

在國外,絞刑是普遍使用的刑罰。

中國人的絞刑是用弓弦縊殺... 就是把弓套在受刑人脖子上,弓弦朝前,行刑人在後面開始旋轉那張弓, 弓越轉越緊,受刑人的氣就越來越少,最後終於斷氣...

岳飛父子就是這樣死在風波亭,(因為他是功臣,不能斬首,要留全屍)而明末流亡的桂王也是這樣給吳三桂親手縊殺...

(1)清代刑法典擴展閱讀

古代刑法的發展

自唐迄清,不少法典尚存。唐太宗初期,對《武德律》增刪修訂,編成《貞觀律》,高宗永徽二年又有《永徽律》十二篇,後補充完善編成《唐律》,是封建社會一部較為完備的的封建法典。

宋代法律甚多,名稱各異,現存宋《刑統》三十卷,以《唐律疏議》為體例,結合實施的格、敕法令分類編成,猶刑事法規的匯編兼訓釋。

元代刑法名目更雜,其《典章》以中央機關名稱為篇目,是繼《唐律》又一部較為完備的法典。明代有《大明律》、《明令》、《問刑條例》等,刑法條文更加明細。

清代初期,斟酌《明律》制定《大清律集解附例》,從康熙時起,以後各朝代仿《明會典》先後制定《大清會典》、《雍正會典》、《乾隆會典》、《嘉慶會典事例》、《光緒會典》等。

⑵ 中國大陸刑法典從清代到現在有哪些

1、清代《大清新刑律》

《大清新刑律》於1908年完成,但由於守舊派的反對,直到1911年1月25日才公布。不久清王朝即告覆亡,該律並未施行。它採用資產階級的刑法體例、刑罰制度和刑法原則。在刑法體例方面,分總則、分則兩篇。

在刑罰制度方面分主刑、從刑兩種,主刑包括死刑、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罰金;從刑包括褫奪公權和沒收。 在刑法原則方面,採用了資產階級的罪刑法定主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此外,還根據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的新情況,規定了有關妨礙國交、妨礙選舉、妨礙通訊、交通以及妨害衛生等方面的犯罪。

2、北洋政府《暫行新刑律》

《暫行新刑律》是北洋政府成立之初對《大清新刑律》稍加刪改而制定的刑事法規,於1912年4月30日頒行,內容與《大清新刑律》基本相同。

1912年3月,袁世凱發布命令:「所有從前施行之法律及新刑律,除與民國國體抵觸各條應失效力外,余均暫行援用。」此處所指「新刑律」,即清末修律公布之《大清新刑律》。據此命令,北洋政府法部隨即擬定《刪修新刑律與國體抵觸各章條等並刪除暫行章程文》,並附列刪除各章條目,經呈袁世凱批准,並通令各司法衙門遵行,是為《暫行新刑律》。

後1914年袁世凱陰謀復辟帝制,以「重典」威懾人民,頒布《暫行新刑律補充條例》15條,增設了一些罪名,並加重了原來的許多刑罰。此外,北洋政府還在1915年和1918年先後擬定了兩次刑法修正草案;但均未頒行。

3、國民政府1928年《中華民國刑法》

該刑法分為總則和分則兩編,共48章,387條。1935年1月1日又公布了經過修改的刑法,即所謂新刑法。其中總則編12章99條,分則編35章258條。

列舉了諸如竊盜、殺人等罪名,並針對各罪內容特別規定。學說上一般把刑法分則按照侵害法益的不同分為國家法益、社會法益和個人法益數部分;在個人法益方面又常再細分為生命、身體法益、自由法益和財產法益等。

原則上本法總則部分的規定適用於所有法律的刑事規定(其他法律的刑事規定稱附屬刑法,即刑法以外之特別刑法),在分則的部分則列舉了基本的刑事處罰規定。

4、國民政府1935年《中華民國刑法》

新刑法標榜「從輕主義」,對一般輕罪的處罰比舊刑法規定的有所減輕,但對於所謂觸犯反動統治秩序的行為則從嚴、從重處罰。

同時吸取了德、意、日帝國主義國家刑事立法政策中所謂「社會防衛主義」和「主觀人格主義」精神,宣稱犯罪原因在於人的生理素質和心理因素,主張應以主觀的犯罪動機,而不是以客觀的犯罪事實作為定罪量刑的根據。

對所謂「內亂罪」以及「外患罪」、「殺人罪」、「強盜罪」等「危險極大」者,皆規定了懲罰「預備犯」、「未遂犯」和「陰謀犯」的條款。

特別增加了「保安處分」專章,對於所謂有犯罪行為或有「犯罪嫌疑」「犯罪危險」的人,可以借口預防「犯罪」或「再犯罪」,實行「社會防衛」手段,令其入感化教育處所。

5、新中國1950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大綱草案》

在 1950 年,我國就在原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員會的主持下進行了刑法典的起草准備工作。刑法大綱草案是對新中國各項法律的高度概括,是日後刑法修訂的基礎

6、新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是用刑罰同一切反革命和其他刑事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無產階級專政制度,保護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的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生產秩序、工作秩序、教學科研秩序和人民群眾生活秩序,保障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⑶ 大清朝有哪些刑法

大清的刑法主要分為2個階段 1.在鴉片戰爭前的刑法主要為大清律例和大清會典回 2.在鴉答片戰爭後,清政府主要淪為西方半殖民化的工具,原來的律和典無法適應之前的需要,而且西方文明的傳入也使清朝原來的刑法體系發生改變,主要為: 大清現行刑律(1910體例變化,民法刑法分立,廢除酷刑)、大清新刑律(1911總則分則體例,引進刑法內容原則) 但是很可惜,當大清新刑律開始不久,辛亥革命爆發,清朝很快就滅亡了,但是這些刑法並沒有隨著清的滅亡而消亡,而是基本被中華民國所吸收繼承.

⑷ 中國古代各個王朝的法典

1、《新律》

新律指我國歷史上曹魏政權的法律。魏明帝時,鑒於漢朝律令繁雜,在太和三年(公元229年)下詔改定刑制,作《新律》十八篇,也叫《魏律》、《曹魏律》。

三國時期,吳、蜀雖制定過一些科條,但沒有編纂出系統的法典。曹魏的《新律》是三國時代最有影響、最具代表性的法律,是一部系統的法典。

2、《泰始律》

由於《魏律》內容繁雜,早在司馬昭執政時即命賈充、羊祜、杜預、裴楷等人參考《漢律》及《魏律》來修編新法律。

晉武帝泰始三年(267年)完成編纂工作,次年頒行全國,此即《晉律》。因於泰始年間頒行,又稱《泰始律》。

3、《開皇律》

《開皇律》是隋代第一部法典,也是世界上的第一部國家憲法。隋文帝開皇元年(公元581年)命高熲等撰定新律,同年頒布,是為《開皇律》。

開皇三年又命蘇威、牛弘等重修,刪繁就簡,成12篇,即名例、衛禁、職制、戶婚、廄庫、擅興、賊盜、斗訟、詐偽、雜、捕亡、斷獄,共500條。「自是刑網簡要,疏而不失」。(《隋書·刑法志》)。原文已失傳。

《開皇律》廢除前代的鞭刑及梟首、轅裂等酷刑和孥戮相坐之法,更定刑名為笞、杖、徒、流、死五種,並定「八議」,還將北齊時的「重罪十條」改為「十惡」大罪,規定在《名例》篇中,對後世法律影響很大。

5、《大明律》

《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典。它是中國法制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法典。它草創於金戈鐵馬的戰爭時期,完成於重典治國的洪武年代。

這部大法不僅繼承了明代以前中國古代法律文獻的歷史優點,是中國古代法律編纂的歷史總結,而且下啟清代乃至近代中國立法活動的發展,為中國近現代的法制建設提供了一些寶貴的借鑒。

5、《永徽律》

永徽律是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頒行的法典。永徽初,長孫無忌、李勛、於志寧等根據《貞觀律》撰成,計12篇,500條。內容基本與《貞觀律》相同。

唐統治者為了確保法律適用的統一,使執法官吏懂得每一條文的精確含義,發揮法律的效能,永徽三年,又詔長孫無忌等人撰寫《疏議》,對《永徽律》逐條逐句進行解釋。

永徽四年撰成奏上,共30卷,附於律文之後,同時頒行,與律文具有同等效力。律與疏合在一起,稱《永徽律疏》,後世稱《唐律疏議》。

是唐律發展到完備階段的標志,也是宋、元、明、清、各代制定和解釋法律的藍本。對越南、日本等國的封建法律也有很大影響。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完備的封建法典。

6、《朝律》

《朝律》是西漢中期立法活動成果之一,別名是《朝賀律》,主要是朝賀制度方面的專門法律。

西漢中期立法活動成果之一。漢武帝時期趙禹制定的《朝律》6篇,又名《朝賀律》,主要是朝賀制度方面的專門法律,它進一步規范了臣子朝見君主的禮儀。

《九章律》、《傍章》、《越宮律》、《朝律》,統稱為「漢律六十篇」,構成了漢律的基本框架。

7、《宋刑統》

宋太祖建隆四年(公元963年),時任工部尚書判大理寺竇儀主持立法,是年7月制定完成了《宋建隆重詳定刑統》,簡稱《宋刑統》,由宋太祖詔令頒行全國。

唐宣宗大中七年(853年)頒布《大中刑律統類》, 將《唐律疏議》的條文按性質拆分為121門,然後將「條件相類」的令、格、式及敕附於律文之後。

這種將律、令、格、式、敕混為一體,分門編排的體例,改變了自秦、漢以來的法典編纂的傳統,開辟了新的立法形式,後人簡稱該形式為《刑統》。

《大中刑律統類》的立法模式為後世效法,五代至宋,「刑統」取代「律」,成為主要的法典,如《同光刑律統類》《大周刑統》。

宋朝沿用該立法模式,頒布了《宋刑統》,並由大理寺刻板印刷發行全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刻板印行的法典。

《宋刑統》和唐律一樣也是十二篇,除了個別要避諱的字外,內容和唐律基本一致,可見唐律對於《宋刑統》巨大影響。除了大量本朝的詔敕外,也收錄了唐朝的一些法令和詔敕,作為參考。

五刑制度也沿用了唐律的規定,其他有關定罪量刑的規定如議、請、減、贖等也和唐律相同。但宋朝的刑罰也有了一些變化,如凌遲刑的開始合法化就是在宋仁宗時期。

8、《大清律例》

《大清律例》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部法典。《大清律例》的制定工作,開始於順治元年,經過順治、康熙和雍正三朝君臣的努力。

到高宗乾隆皇帝即位時,命王泰為律令總裁官,重修《大清律例》,在經過乾隆御覽鑒定後,正式「刊布中外,永遠遵行」,形成清朝傳世的基本法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清律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宋刑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朝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新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泰始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永徽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開皇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明律

⑸ 清代有哪些刑法制度

清朝初期及中期的刑事法律制度
1616年,滿族首領努爾哈赤在關外建立後金政權,建元「天命」。1636年,皇太極改元「崇德」,正式稱帝,改國號為「大清」。1644年,滿清入關。1911年,滿清王朝在辛亥革命的炮聲中走向終結。
滿清王朝在繼承前代法製成果的基礎上取得了許多新的成就,尤其是少數民族立法的發展,是清朝法制最為顯著的成就。
一、法律思想與立法概況
1、法律思想-「參漢酌金」,由大臣寧完我提出。
2、立法概況-《大清律例》、《大清會典》、《則例》、《蒙古律例》《欽定西藏章程》等少數民族法規。
二、刑事法律
1、犯罪
(1)維護君主專制集權統治,嚴厲打擊反逆等侵犯皇權的犯罪。
反逆罪,包含「謀反」、「謀叛」、「謀大逆」三種罪名。規定:凡犯謀反、謀大逆者,只要是共謀的,不分首從,皆凌遲處死;其父子、祖孫、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異姓,以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異,十六歲以上,不論篤疾廢殘,皆斬;十五歲以下的男性親屬及所有的女性親屬,給付功臣為家奴,財產入官。即使子孫確不知情,十一歲以上,也要閹割發往新疆給官為奴。凡犯謀叛者,只要是共謀,不分首從皆斬,妻妾、子女給付功臣之家為奴,財產入官。
奸黨罪,清朝除了沿用明朝奸黨罪的條款外,還擴大了奸黨罪的適用范圍,嚴禁內外官員私相結交。
異端思想罪。
(2)調整新的社會關系,確立新罪名。
江洋大盜罪,乾隆時首次規定,指在濱海、沿江行劫客船點對點的行為。
興販與吸食鴉片罪:
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第一次頒布了禁煙令,規定:興販鴉片者照收買違禁貨物例,枷號一個月,發近邊充軍;私開鴉片煙館引誘良家子弟者,照邪教惑眾律擬絞監候;為從者,杖一百,流三千里;船戶、地保、鄰佑人等,俱杖一百,徒三年。
嘉慶時,先後頒布了十餘道禁煙法令,規定:凡吸食鴉片者,杖一百,枷號兩個月。
道光十九年(1839年),頒行《嚴禁鴉片煙章程》39條。該章程將走私鴉片行為作為首要打擊對象;對興販鴉片行為、開設煙館行為、栽種罌粟、製造鴉片行為均予以嚴懲;對於吸食鴉片的,亦予以懲治。
2、刑罰
(1)刑罰的發展變化
笞刑、杖刑,在刑具上統一為竹板,同時減少了刑數。
遷徙、充軍、發遣。
死刑,繼續分為絞斬兩等外,每等又分」立決」和「監候」兩類。
附加刑,刺字刑的適用范圍擴大,刺字的部位,初犯刺右臂、再犯刺左臂、三犯刺面。刺字的內容包括事由和管束地方,並分別刺滿漢兩種文字。
(2)維護滿人的刑罰特權

清朝末期的刑事法律制度 受西方列強的影響和逼迫,以及國內政治現實的考量,清末開始對《大清例律》等刑事法律進行修訂。
1、修律的指導思想
(1)西法與中法結合,務期中外通行。
在中國傳統法律體系中,刑法最為發達。而在傳統的法觀念中,刑、法、律三者的含義一般是相通的,在很大程度上也僅限於刑法而言;同時,列強對中國法律的指責,首當其沖的也是刑法。修律大臣沈家本認為「各法之中,尤以刑法為切要,乃先從事編輯」。因此,刑律的修訂是整個清末修律的核心部分。
1902年,清廷下詔對《大清律例》進行修訂:「中國律例,自漢唐以來,代有增改。我朝《大清律例》一書,折衷至當,備極精詳。惟是為治之道,尤貴因時制宜,今昔情勢不同,非參酌適中,不能推行盡善。……。總期切實平允,中外通行,用示通變宜民之至意」。
(2)修律與研核法理結合
沈家本「法之修也,不可不審,不可不明。而欲法之審,法之明,不可不窮其理」。
(3)修律與促進法制文明結合
修律過程中,沈家本奏請刪除凌遲、梟首、戮屍、緣坐、刺字等酷刑,減少死刑條款,禁革買賣人口和蓄養奴婢等惡習,改良監獄,以感化教育為宗旨,力圖通過修律改變清廷法律落後與野蠻的現狀,促進法制文明。
2、《大清現行刑律》
1904年5月15日,修訂法律館開始對《大清律例》進行刪改與修訂。1909年編撰完成《大清現行刑律》,1910年頒行。為過渡性刑法典。
3、《大清刑律》(《欽定大清刑律》)
1906年開始起草,聘請了日本法學家岡田朝太郎協助起草。1907年8月編纂完成,1910年11月憲政編查館完成審核。由於受到禮教派強烈反對和攻擊,修訂法律館不得不將草案收回,再行修訂。經修訂後的《大清刑律》增加「附則」5條(即《暫行章程》)。1911年1月公布,並定於1912年正式實施。

⑹ 清朝監獄、刑法的故事(100分)

大清的刑法主要分為2個階段
1.在鴉片戰爭前的刑法主要為大清律例和大清會典
2.但是在鴉片戰爭後,清政府主要淪為西方半殖民化的工具,原來的律和典無法適應之前的需要,而且西方文明的傳入也使清朝原來的刑法體系發生改變,主要為:
大清現行刑律(1910體例變化,民法刑法分立,廢除酷刑)、大清新刑律(1911總則分則體例,引進刑法內容原則)
但是很可惜,單大清新刑律開始不久,辛亥革命爆發,清朝很快就滅亡了,但是這些刑法並沒有隨著清的滅亡而消亡,而是基本被中華民國所吸收繼承.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監獄法典《大清監獄律草案》
《大清監獄律草案》(以下簡稱《草案》),擬就於1910年,出自於日本著名監獄學家小河滋次郎之手,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獨立的監獄法典。
在「諸法合體」的封建立法體系中,延續二千多年的封建各王朝都未曾制定一部獨立的監獄法典,監獄法律主要混列於各王朝的大法之中。如唐代的唐律、宋代的宋刑統、明代的大明律等。直到清末,中國古老的以刑制為主體的法律制度和以苦辱懲治為目的的監管制度,受到了西方資產階級政治法律制度的挑戰。而且,一批識時務,趨革新的地主、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受進步思潮的影響,開始形成了學外國以維新救國的設想,進行了變法圖強的嘗試。其後又提出「折衷各國大同之良規,兼采近世最新之學說」,從而逐步完善了清末「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政治法律體系,向著資產階級的改革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正是在這種形勢下,當法部奏議獄制亟待改良,並得到一些手握重兵,傾向改良的地方督撫的支持,特別是為了適應清政府「仿行憲政」的需要時,制定監獄法典才被提到變法修律的議事日程上來。
為制定法典,清政府翻譯了西方一些國家以及日本的監獄法規和監獄學專著。派人東渡日本考察審判、監獄改革事宜,出席第八屆國際監獄會議。1908年,清政府正式聘請日本著名監獄學家小河滋次郎擬定草案。1910年,《草案》擬成。但《草案》由於武昌起義的成功而未能頒布實行。
《草案》共十四章,二百四十一條,分總則和分則兩個部分。第一章為總則,總則確定了監獄的種類,規定監獄分為三種:徒刑監、拘留場,此兩者是「以犯罪之人,置之執行刑罰之地」,是「實質的」監獄。留置所「乃拘留判決未定者之處所」,包括未決監、感化場、民事監等,屬於「法制的」監獄。總則還包括監獄的監督權和在監人的待遇等內容。按中國的歷史習慣,「監獄歸法部管轄」,監督機關為法部,監督方法「以巡閱為最善」。每兩年巡視一次,法部官吏或推事、檢察官都可巡閱監獄,以達到監督威懾囚犯,總結獄政成績的目的。在監人的待遇有:不許傷害在監人的身體。監獄構造和衛生設施要無害在監人的健康。在監人於獄中若有苦痛,可向監獄官吏、監督官署或巡閱官吏起訴等。第二章和第十四章為分則,其內容具體繁多,主要是關於收監、拘禁、戒護、作業、教誨及教育、給養、衛生及醫療、出生及死亡、接見及書信、賞罰、領置、特赦減刑及暫釋和假釋等各種規定。
《草案》是清政府為了挽救危亡的封建統治,進行獄制改良,屈從帝國主義列強壓迫形勢下的產物。因而,《草案》在設范立制時難脫中西獄之間的平衡,成為既有監獄理論原則,又拖著傳統獄制尾巴的拼盤,深深打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烙印。但《草案》作為我國第一部獨立的監獄法典,其以教育刑論(著眼於教化罪犯)為理論基礎,以教育改造為原則,從而為改革中國封建重刑主義之下的獄政腐朽,監獄卑陋,囚系慘刻狀況展開了前景。而且,《草案》作為部門法,是中國近代法制史上監獄立法的一次嘗試,無論體例結構,還是條文內容,都改變封建體系「諸法合體」的陳規,成為1913年北洋軍閥政府制頒《監獄規則》的藍本,其大部分條款又被後來國民黨政府制定監獄立法時所沿用。

清代監獄里的黑暗和潛規則
清朝文學家方苞在文章《獄中雜記》中,把他當年關在牢獄的所見所聞全記了下來。即使今天讀來,獄中公權私用,官府的權力被那些牢役用來給自己謀利,其敲骨吸髓,手段之殘忍,彷彿人間地獄,著實恐怖。
方苞在文中說: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三月,他當時關在刑部監獄,看見每天都有三四個犯人死掉後便從牆洞里拉出去。見他吃驚,同一牢房的原洪洞縣杜縣令走過來告訴他說,這還算好的,今年氣候還好,死的人不多,往年發瘟疫的時候,每天都要死十個人呢。
方苞問怎麼會這樣,杜縣令說:「獄中有老監四座,每座有五間房子,牢役們只開當中那間的窗戶和天窗透氣透光,旁邊的四間都不開窗,但裡面卻經常關著二百多個犯人。每到晚上,牢門落鎖,天亮才開,犯人拉屎拉尿全在裡面,氣味極其難聞。冬天的時候,一些窮的犯人沒有被褥,就在在地上睡覺,哪能不生病?所以深更半夜的時候,有人死了,活人也只得和死人腳靠腳、頭靠頭地躺著,監房裡疾病傳染,死的人當然也就多了。」
說到這,杜縣令恨恨的說:「也真是可憐,那些殺人越貨的強盜和慣犯,他們精氣特別旺盛,倒基本不生病,那些得病死的,反倒是那些罪輕被押或者被牽連的,或者當作人證暫時羈押的,你說這不是荒唐嗎?」
方苞便問:「北京不是還有順天府的監獄和五城兵馬御史衙門的監獄嗎,怎麼刑部監獄里關的犯人這么多啊?」杜縣令說:「你不知道,近年來的案件,只要案情稍微重一點,順天府、五城兵馬御史衙門就不敢管;而掌管京城九門守衛的步兵統領抓的犯人,也放在刑部監獄關押;那些衙門的書吏、獄官、禁卒們,覺得關的人越多,就越有利可圖,所以稍微有點牽連的,就一定想方設法捉進來。」
說到這里,杜縣令嘆道:「這里就是鬼門關,進來了不死也得脫層皮。不管你有罪無罪,先給你戴上腳鐐手銬,讓你吃盡苦頭,等到你受不了,就進來勸你找保人,然後估計你家裡有多少財產好勒索。勒索來的錢,這些人就瓜分了。比如要去掉腳鐐手銬關到老監外面,得要好幾十兩銀子。至於那些榨不出油水的窮犯人,那就倒霉了,戴上刑具關押,一點也不會客氣,還要用他們來警戒其他犯人。」
據說山西陽高縣有個叫黃升的人,被無辜牽連進了牢房。牢役們先把他用鏈子鎖在尿缸邊,那鏈子套在他的脖子上,坐也坐不下,只能靠著柵欄半蹲著。拘了大半天後,牢役們出來和黃升談價錢,說:「你想舒服呢,也不難,就看你肯出多少錢。你看,里邊屋裡,鋪蓋和桌子啥都有,你要吃什麼也行,但住那屋得有條件。」黃升問他什麼條件,牢役們說:「進那屋花五十吊。你要再花三十吊,就幫你去掉鏈子;地下打鋪也是二十吊;住高鋪加三十吊;你要吃菜吃飯,哪怕是吃鴉片煙,我們都可以代辦,按次算也行,長包也行,還可以給你便宜點,反正都有價錢。」
倒霉的是這個黃升當時身上沒帶錢,牢役們見自己說了半天沒收獲,大怒,眾人便一擁而上,將他打個半死,又罰站一夜,第二天家人送錢來才放了下來。
按說死刑犯最難敲詐了,但劊子手勒索起來更是觸目驚心。譬如家中有錢的死囚,劊子手往往派他的同夥去找親屬談,其中對要凌遲碎剮的,就威脅說:「要是順從我的話,當時先刺心臟,給個痛快;要不然,四肢剮完了,人還會有氣。」對那些判絞刑的,就說:「要是順從我,一絞就斷氣;不然絞三次,讓他慢慢死。」就算是判砍頭,沒什麼技術好要挾,也要留下死人的腦袋做抵押,問收屍的家屬要錢。
如此一來,那些劊子手往往都能勒索到幾十兩甚至上百兩銀子。只為減少犯人的苦楚,那些沒錢的家庭,往往把自家的財產當光,去賄賂那些人。真碰上那些一點錢都沒有的,那就不客氣了,往往要按照前面威脅的那樣來行刑。
就連負責捆綁犯人的衙役也生財有道,誰要是不肯掏錢的話,這些人就乘捆綁的時候折斷犯人的筋骨。譬如每年秋天各地都要集中處決犯人,為了震懾那些犯人,往往有陪綁制度,也就是說,捆綁到行刑地等待執行死刑的,大概有十分之三四,其他的只是陪綁。那些在捆綁時沒交錢的,被弄傷後往往要好幾個月才能痊癒,有的甚至被弄成殘廢。
方苞曾勸一個老牢役說:「你們跟那些犯人沒仇沒恨的,不過想得點財物;那些窮人要真沒有,你們就不能當做點善事放過他們嗎?」那人冷笑道:「放過他們?我們這是為了立下規矩,警告其他人犯,要不這樣的話,那不人人都心存僥幸,不肯掏錢?」
見他不明白,那老牢役說:「這裡面是有學問的。比如同案被捕的三個人,同樣刑具拷打,一個人給了二十兩銀子,他骨頭受了點輕傷,養了一個多月才好;第二個人多給了一倍的銀子,只受了點皮肉之苦,二十天後就好了;第三個人比第一個人多了六倍的銀子,打完後,當天晚上就健步如飛,跟平時沒啥兩樣。這要是沒有差別,哪個人肯多出錢呢?這就是規矩,規矩是不能壞的!」
熟諳官場的老手還在後面。有某姓兄弟二人,犯的把持公倉的大罪,以律當斬立決。判決下來後,管文書的書吏說:「你們給我一千兩銀子,我有辦法讓你們不死。」兩兄弟大驚,問他有什麼辦法,書吏說:「這也不難,我另准備一份判決詞,原文不用改動,只不過把後面兩個沒有家屬和親戚的同案從犯的名字來換你們兩個,等到案文加封上奏的時候,偷偷地換一下,反正他們死了沒人給他們喊冤。」另一個書吏有點擔心,說:「這樣做,死掉的人固然沒什麼問題,但萬一主審官發現怎麼辦呢?如果讓他們發現,我們就活不成了。」書吏笑道:「這你盡管放心,他要發現的話就得重新上奏請示,重新開判決詞,我們這些人固然活不成,但主審官也得一個個罷官走人,對他們來說,這只不過是兩個不相乾的人,又沒人喊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們是不會認真對待的!對他們來說,保住自己的官職比什麼都重要,我們這些人,又有什麼可怕的呢?」
後來,這個人還真就這么幹了,結果兩名可憐的從犯被處了死刑。主審官後來發現,被嚇得口張舌翹,卻也不敢追究。方苞在文中說,他在獄中還見過這兩兄弟,同牢房的犯人指著他們說:「這兩人就是用誰誰的命換他們腦袋的。」
《獄中雜記》最後還說,有些奸狡的人因長期關在牢里,乾脆和獄卒內外勾結,不出去了,他們在牢里負責懲罰犯人,幫獄卒勒索財物,自己也撈了些錢。比如山陰縣有個姓李的,因殺人被關在監獄里,用這種辦法每年也能搞到幾百兩銀子。
本文節選自《帝國的緋聞-----大清野史三百年》

罕見的清朝刑法牢獄照片http://pic.qikoo.com/comic/111828_200808,16418531,684d55,s6327_43378,1.html

清朝末年的一些刑法(圖)http://club.chinaren.com/bbs/index.jsp?boardid=13&hotmsgid=86737207

⑺ 清代刑法的特點

1死刑種類進一步明確而且增多
2規定了遷徙、發遣等刑罰
3刺字、枷號等刑罰的適用范圍擴大
4流刑和充軍等刑罰的適用更加明確

⑻ 清朝的法典有哪些

一、《大清律例》,草創於順治初年(那時叫《大清律集解附例》),經過康熙雍正時的完善,完成於乾隆時期,正式更名為《大清律例》,分七個章節攻四百三十六條律,附1049條例,以刑法為基礎。
二、《大清會典》。康熙朝編的,以行政法為主,制定各個政府機構的行政制度和行政法規。後來雍正乾隆嘉慶光緒也跟著來了一發,一起成為《大清五朝會典》。

⑼ 請問清王朝頒布的最後一部法典是什麼

是1908年頒布的《欽定憲法大綱》。目的是為了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成立了代專議會。不過,1911年屬5月組成的「責任內閣」中的大多數成員為皇族身份,故被稱為「皇族內閣」,結果引發立憲派的不滿和失望。這次改革的根本問題是皇族遲遲不肯讓世俗精英分享權力,拖到辛亥年已經為時過晚,但這畢竟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君主立憲。

熱點內容
新公司法制度創新立法爭點與難點pdf 發布:2025-08-21 15:44:17 瀏覽:783
工傷保險條例14條具體解釋 發布:2025-08-21 15:31:57 瀏覽:210
政府法律顧問隊伍建設情況 發布:2025-08-21 15:31:52 瀏覽:408
房地產官司律師 發布:2025-08-21 15:25:09 瀏覽:691
q群群員有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1 15:12:16 瀏覽:278
民法手工畫 發布:2025-08-21 15:12:11 瀏覽:520
論勞動合同法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21 14:41:33 瀏覽:332
84年的山林證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8-21 14:35:24 瀏覽:968
婚姻法培訓小結 發布:2025-08-21 14:21:04 瀏覽:558
民事訴訟法質證分幾個階段 發布:2025-08-21 14:20:10 瀏覽: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