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擬調整

刑法擬調整

發布時間: 2021-12-16 22:56:21

『壹』 修法擬調整最低刑事責任年齡

近年來低齡未成年人實施嚴重犯罪的案件時有發生,引發社會關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在12日舉行的記者會上介紹,對低齡未成年人犯罪既不能簡單地「一關了之」,也不能「一放了之」。

即將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次審議稿擬「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在特定情形下,經特別程序,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個別下調;另一方面,統籌考慮刑法修改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相關問題,在完善專門矯治教育方面做好銜接。

(1)刑法擬調整擴展閱讀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 臧鐵偉:近年來低齡未成年人實施嚴重犯罪的案件時有發生,引發社會關注。2020年8月份記者會,也有記者朋友提出過類似問題。對這一問題,大家的共識是應當管起來,既是矯正犯罪的需要,也是保護受害人正當訴求和利益的需要。

只是如何去管,是降低刑事責任年齡關進監獄,還是針對未成年人犯罪矯治的特點去完善收容教養制度等,大家還有不同的認識和側重點。總體上對犯罪的未成年人,仍應堅持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對低齡未成年人犯罪既不能簡單地「一關了之」,也不能「一放了之」。

『貳』 刑法最新修改內容將在明年3月實行,這次修改都涉及哪些內容

2020年12月26日,審議通過了刑法修正案(十一),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修正案的一些內容與最新的生命現象密切相關。其中,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減至12歲;強奸幼女的最高刑罰為死刑;搶劫公交車方向盤、高空投擲拋物線、冒名上大學的行為應予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將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條第五款修改為,暴力襲擊依法執行職務的人民警察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槍支、管制刀具或者駕駛機動車與他人碰撞,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上是對刑法修正案內容的解釋,側重於我們日常生活中涉及的行為調整。刑法調整加大了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力度。對於社會上反映強烈的現象,刑法中明確規定要使我們今後的行為規范更加明確,所以做事前一定要三思而後行。

『叄』 《刑法》擬作重大修改,法案修改需要哪些步驟

根據我國有關的法律規定,我國法案修改需要嚴格依照法定程序,一般需要四個程序:草案提交、審議、表決通過以及公布。

一、草案提交

根據《立法法》的規定,《刑法》修改需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律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的法律案,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可以先向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提出。經常務委員會會議依照有關程序審議後,決定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由常務委員會向大會全體會議作說明,或者由提案人向大會全體會議作說明。

四、公布

修改法案的最後一步是進行公布,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法律將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刑法》屬於部門法,其修改需要經過嚴格的法定程序。需要由有立法許可權的國家機關對依照法律規定,按照其法定職能,對《刑法》的相關條款作出修改。

『肆』 刑事責任年齡擬調整,具體哪些方面做出了整改

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13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二次審議。草案規定,已滿十二周歲未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應當負刑事責任。對於姦淫幼女罪,草案指出,對姦淫不滿十周歲的幼女或者造成幼女傷害等嚴重情形明確適用更重刑罰。

一些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全國人大代表、部門、地方和社會公眾提出,實踐中低齡未成年人實施犯罪,性侵害未成年人等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較為突出,引發社會關切,建議修改刑法相關規定。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經研究,建議對草案作以下兩個方面補充完善。

1、修改有關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和收容教養的規定。

擬在特定情形下,經特別程序,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個別下調。在刑法第十七條中規定:已滿十二周歲未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應當負刑事責任。同時,統籌考慮刑法修改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相關問題,將收容教養修改為專門矯治教育。

2、針對司法實踐中反映的問題,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刑法保護。

修改姦淫幼女犯罪,對姦淫不滿十周歲的幼女或者造成幼女傷害等嚴重情形明確適用更重刑罰。增加特殊職責人員性侵犯罪,對負有監護、收養、看護、教育、醫療等特殊職責人員,與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未成年女性發生性關系的,不論未成年人是否同意,都應追究刑事責任。修改猥褻兒童罪,進一步明確對猥褻兒童罪適用更重刑罰的具體情形。

(4)刑法擬調整擴展閱讀

冒名頂替上大學行為擬被認定為犯罪

一些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部門、地方和社會公眾提出,社會上發生的冒名頂替上大學等事件,嚴重損害他人利益,破壞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正義底線,應當專門規定為犯罪。

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經研究,建議採納上述意見,將盜用、冒用他人身份,頂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學歷教育入學資格、公務員錄用資格、就業安置待遇的行為規定為犯罪,同時規定組織、指使他人實施的,從重處罰。

『伍』 刑事責任年齡擬調整,你認為有必要嗎

刑事責任年齡在最近你調整為12周歲的兒童。也就是說,12歲或以上的人如果觸犯了刑法,將會受到刑法的處罰。這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必要的一種舉措。因為在我國有許多的案件就是因為孩子雖然已經有相關的意識,但是因為法律上的緣故,導致了其並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從而造成了他對法律意識的淡薄,以及最後對於社會的危害。一般而言,如果孩子的年齡並沒有達到規定的刑事責任年齡,那他將不會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轉由父母來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這樣的處罰判決往往是不得民心的社會,對於這類型的案件也有相應的議論。

我國這么做也是保障廣大百姓的生命安全。這項政策的實行和推廣將會減少此類事件的發生,社會將會更為的安定和平。

『陸』 刑訴法將修改成什麼樣子

刑訴法修改之際,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陳光中建議,各級監察委的監察人員,若存在利用職權實施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對此類犯罪的偵查權建議由檢察院行使。

草案規定,檢察院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中發現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的,可以由檢察院立案偵查。

對檢察院偵查權做出調整是此次草案中最受關注的部分。今年3月通過的監察法規定,監察委員會依照監察法和有關法律規定,對涉嫌貪污賄賂、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權力尋租、利益輸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費國家資財等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履行監督、調查、處置職責。

陳光中稱,監察法通過後,職務犯罪的偵查權已從檢察院轉移到監察委,為解決監察法與刑訴法相矛盾的問題,完善與監察法的銜接,此次刑訴法修改做出調整。而保留檢察院在訴訟活動法律監督中發現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的偵查權,相當於「將這一部分偵查權又還給檢察院。」

「草案中司法工作人員所指的范圍也引起關注。《刑法》第94條將司法工作人員的概念界定為『有偵查、檢察、審判、監管職責的工作人員』。負有偵查職責的人員包括公安、檢察機關中依法行使偵查權的人員。」陳光中說。

他認為,各級監察委的工作人員在履行職責中也有可能利用職權實施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行為,而司法工作人員的界定,意味著監察委的工作人員有此類犯罪行為的由監察委自行調查。

對此,他建議,草案應將監察工作人員犯罪的偵查權也劃入檢察院,這樣調查才更客觀、中立,也符合檢察院是專門的法律監督機關的定位。

缺席審判還應保障被告人訴權

草案規定,對於貪污賄賂等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潛逃境外,監察機關移送起訴,檢察院認為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可以向法院提起公訴。法院進行審查後,對於起訴書中有明確的指控犯罪事實的,應當決定開庭審理。

草案還規定了缺席審判的具體程序,並規定被告人有權委託辯護人,被告人的近親屬可以代為委託辯護人。被告人及其近親屬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法院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陳光中表示,建立缺席審判制度是加大反腐敗和境外追逃力度,以及與國際社會接軌的需要。目前,中國在境外追逃追贓中遇到一些阻力,比如如何證明其是潛逃至境外的貪污、賄賂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與不同國家進行國際合作時,不同國家要求的證據材料、司法文書不同。有的國家認可法院判決才是正式的司法文書,對於公安機關、檢察院提供的證據材料並不認可。此前,中國的刑事訴訟制度中沒有缺席審判程序,這給引渡、遣返境外在逃人員帶來一定難度。

他對《財經》記者說,2005年中國加入《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為配合該公約的實施,發揮其在國際合作中打擊腐敗犯罪方面的作用,他曾提出建議設立缺席審判制度,但有關部門認為這會影響被告人的辯護權,因此2012年刑事訴訟法修改時,只是增加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及死亡案件違法所得的沒收程序。

中共十八大後,追逃力度逐漸加大,「缺席審判制度顯得越來越有必要」。陳光中認為,缺席審判程序必須慎重行使,並不是每個外逃至境外的嫌疑人、被告人都一定要適用缺席審判。還應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潛逃境外的缺席審判的具體程序,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而定,並最大限度保障被告人的辯護權和財產權。

因此,對缺席審判的案件還應保障被告人的訴訟權利,比如規定委託辯護和提供法律援助,審判應經開庭,近親屬有權參與庭審,賦予被告人的近親屬上訴權等十分必要。

認罪認罰從寬應堅持證據確實充分的證明標准

草案規定,犯罪嫌疑人自願認罪,同意量刑建議和程序適用的,應當在辯護人在場的情況下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

2016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有關決定,授權兩高在18個城市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試點期限為二年。

陳光中稱,總結認罪認罰從寬處理制度試點中的成功經驗,並轉化為法律,才能予以復制和推廣。

但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如何充分保障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權。試點中的做法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如實供述罪行,對指控的犯罪事實沒有異議,同意檢察機關的量刑建議,簽署具結書的,可以依法從寬處理。但有些案件可能並非是嫌疑人、被告人真正自願如實供述,並不排除冤假錯案的可能性。認罪認罰從寬案件有辯護律師參與,對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權非常重要。二是認罪認罰可從寬案件的證明標准應達到什麼程度。目前,有關速裁程序和簡易程序的適用條件都須符合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試點中迴避了這個問題。「有一部分學者參考美國辯訴交易的做法,認為證明標准可以從寬,這值得推敲。」

陳光中建議,該類案件應堅持「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證明標准,防止出現冤假錯案的風險。

該罰的還是要罰,該做的還是要做。

『柒』 刑法調整的是什麼關系

刑法調整的是刑事責任關系
(A)從刑法規范的功能看,刑法的調整對象是刑事責任關專系
在任何一個國家的法屬律體系中,刑法規范與其他法律規范都不同。其他法律由義務性規范、授權性規范和制裁性規范組成,而刑法中僅有制裁性規范。因為刑法並不調整合法行為,刑法僅制裁犯罪行為,所以人們在正式的法律、法規中,不會看到「違反刑法,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規定,看到的均是「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規定。這就是說刑法只調整刑事責任關系而不調整其他社會關系。
(B)從刑法與刑事訴訟法的關系來看,刑法的調整對象是刑事責任關系。
我國司法機關的全部刑事司法活動,其中心皆不出保證正確、合法、及時確定、追究和實現犯罪人的刑事責任的范圍。離開了追究刑事責任這一目的,便無法正確認識司法機關刑事司法活動的性質。

『捌』 刑事責任年齡擬調整,如何預防青少年犯罪

在現在的網路信息爆炸的時代當中,我們人們所接觸到的信息和碎片化的東西越來越多,這主要原因要歸功於我們現在智能手機的普及和日常生活新聞的報道,也正是如此,現在許多青少年在日常生活當中接觸到一些不良的信息之後,就會沉迷其中,這時候青少年的犯罪率也隨之提高。所以關於現在刑事責任年齡擬調整,如何預防青少年犯罪?這是一個大的問題。

三、也要加強宣傳教育。

最後就是要加強宣傳教育,畢竟在現在的國家社會當中,宣傳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在互聯網以及孩子所能接觸到的各種平台上面,嚴厲打擊不良信息的傳導。

熱點內容
新公司法制度創新立法爭點與難點pdf 發布:2025-08-21 15:44:17 瀏覽:783
工傷保險條例14條具體解釋 發布:2025-08-21 15:31:57 瀏覽:210
政府法律顧問隊伍建設情況 發布:2025-08-21 15:31:52 瀏覽:408
房地產官司律師 發布:2025-08-21 15:25:09 瀏覽:691
q群群員有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1 15:12:16 瀏覽:278
民法手工畫 發布:2025-08-21 15:12:11 瀏覽:520
論勞動合同法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21 14:41:33 瀏覽:332
84年的山林證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8-21 14:35:24 瀏覽:968
婚姻法培訓小結 發布:2025-08-21 14:21:04 瀏覽:558
民事訴訟法質證分幾個階段 發布:2025-08-21 14:20:10 瀏覽: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