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緬甸刑法制度

緬甸刑法制度

發布時間: 2021-12-19 11:39:33

1. ,是不是所有國家的刑罰中,都有死刑制度呢

死刑是一個廣泛爭論的話題,廢除還是保留爭論了兩個世紀。世界上廢除死刑的國家到2003年已經達到110個國家左右。廢除死刑的思想源自十七、十八世紀的啟蒙思想家。兩百多年來一直交鋒,產生了幾次大規模廢除死刑運動。
第一次是19世紀末,第二次是二戰結束之後,需要指出的是,兩次浪潮中,廢除死刑的過程中出現了歷次反復。 通過聯合國和大赦國際的努力,聯合國成員國中廢除死刑的國家首次超過了保留死刑的國家。

但是廢除死刑的國家情形不同:
第一、完全廢除死刑的國家,約76個,通過憲法和法律明確宣告廢除死刑,或者在所有的刑法規范中沒有規定死刑的刑種,多數集中在歐洲大
陸,如法國、德國、荷蘭、盧森堡,部分集中在拉美,如委內瑞拉、哥倫比亞、烏拉圭(拉美從歷史的淵源上,文化與歐洲很接近,所以緊隨歐洲廢除死刑,但往往可以不經法律程序執行死刑);
第二、對普通刑事犯罪廢除死刑,但是對叛國罪、軍事罪、海盜罪保留死刑,約15個,如義大利、以色列;
第三、屬於事實上廢除死刑的國家,這些國家法律上有死刑條款,但是在過去連續10年內沒有執行過一例死刑或者沒有被判處死刑,如土耳其(奧賈蘭試圖建立庫爾德人國家,成立軍事法庭,最高法庭判處死刑,向歐洲最高法院上訴,現在未執行死刑。
土耳其自視為歐洲人。冷戰期間被納入北約,土耳其申請加入歐盟,但是之後申請的東歐國家都被允許加入了。在美國的壓力下,歐盟同意在今年討論這個問題。愛爾蘭對於東歐國家的反對也使得這一過程十分漫長。
歐盟之所以反對土耳其加入,實質的原因是宗教。印度本來要達到廢除死刑的狀態,可是今年出了問題。 )
保留死刑的國家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國家,如美國、中國、俄羅斯、印度、日本,可見死刑遠遠沒有達到廢除死刑的時機。
大赦國際非常樂觀,但是這種結論是過分樂觀的,在可預見的未來並沒有這種基礎。如歐洲大陸民眾要求恢復死刑的聲浪十分高漲,在廢除死刑後,惡性案件急劇上升,如連環殺手大量出現。 另外,有些國家,沒有經過全民公決投票,因此民眾在感情上並不支持死刑,如法國,67%的人支持保留死刑。
在今天,這兩種觀點還將繼續爭論。
全世界目前共有200多個政區單位,其中獨立國家169個,其餘為尚未獨立的地區。由於兩種觀點還有繼續爭論,所以適用死刑的國家在不斷增減之中。

2. 刑罰制度的附加刑

附加刑:又稱從刑,是補充主刑適用的刑罰方法。附加刑的特點是既可以附加適用,也可以獨立適用。
我國現行刑法規定了4種附加刑:
(一)罰金:是人民法院判處犯罪分子向國家交納一定數額金錢的刑罰方法;
(二)剝奪政治權利:是剝奪犯罪分子參加國家管理和政治活動權利的刑罰方法;
(三)沒收財產:是將犯罪分子所有財產的一部或全部強制無償地收歸國有的刑罰方法;
(四)驅逐出境:是強迫犯罪的外國人離開中國國(邊)境的刑罰方法。
附加刑著重掌握:
(一)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財產刑若干問題的規定》就罰金刑作了有關解釋,極為重要。
1.罰金刑適用的根據和數額:
(1)根據: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犯罪情節,如違法所得數額、造成損失的大小等,並綜合考慮犯罪分子繳納罰金的能力,依法判處罰金。
(2)數額:刑法沒有明確規定罰金數額標準的,罰金的最低數額不能少於1000元。
對未成年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判處罰金,但罰金的最低數額不能少於500元。
2.數個罰金刑的數額計算:依法對犯罪分子所犯數罪分別判處罰金的,應當實行並罰,將所判處的罰金數額相加,執行總和數額。
一人犯數罪依法同時並處罰金和沒收財產的,應當合並執行;但並處沒收全部財產的,只執行沒收財產刑。
3.可以單處罰金刑的情況——非常重要:犯罪情節較輕,適用單處罰金不致再危害社會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單處罰金:
(1)偶犯或者初犯;
(2)自首或者有立功表現的;
(3)犯罪時不滿18周歲的;
(4)犯罪預備、中止或者未遂的;
(5)被脅迫參加犯罪的;
(6)全部追贓並有悔罪表現的;
(7)其他可以依法單處罰金的情形。
4.罰金刑的執行:刑法第53條規定的「由於遭遇不能抗拒的災禍繳納確實有困難的」,主要是指:
(1)因遭受火災、水災、地震等災禍而喪失財產;
(2)罪犯因重病、傷殘等而喪失勞動能力;(3)或者需要罪犯撫養的近親屬患有重病,需支付巨額醫葯費等,確實沒有財產可供執行的情形。
財產刑由第一審人民法院執行。
5.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犯罪分子,同時被判處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處沒收財產的,應當先承擔對被害人的民事賠償責任。
1.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刑的適用有3種情況:
(1)根據主刑確定: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的,應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2)根據犯罪性質確定:對危害國家安全罪的罪犯,應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
(3)嚴重危害社會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常見的如故意殺人、搶劫、強奸、放火之類的犯罪。此外,嚴重的盜竊罪和傷害罪也可以附加適用。嚴重的盜竊通常是指重大盜竊,嚴重的傷害通常指重傷以上的傷害。
2.有期徒刑、拘役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刑期起算。這個起算從刑罰執行完畢之日起計算,假釋的從假釋之日起計算。但是有一句話要記住:就是剝奪政治權利的效力當然適用於主刑執行期間,這意味著有期徒刑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宣告刑期與實際剝奪政治權利的時間是不一致的。比如說,甲被判了10年有期徒刑,附加剝奪政治權利3年。這3年的附加刑從10年刑滿釋放或假釋之日起計算,執行3年。所以實際剝奪政治權利時間應該等於宣告的剝奪政治權利的刑期加上主刑實際執行的時間。
賠償經濟損失與賠償損失的區別。這是一個概念上的區別,賠償經濟損失指的是對被告人判刑並承擔經濟賠償責任的情況,情況叫做賠償經濟損失。簡言之,是「又罰又賠」。如果對犯罪人定罪但不判刑,比如說,免於刑事處罰,而以非刑罰方法結案的,用的是「賠償損失」稱呼,對被害人的損失進行賠償。簡言之,是「只賠不罰」。雖然說「賠償經濟損失」和「賠償損失」都是對被害人進行賠償,但是它適用的場合不一樣。賠償經濟損失適用的場合是對犯罪人判了刑,這個時候賠的叫賠償經濟損失;而賠償損失是定了罪,但是對犯罪人判刑了沒有啊?沒有判刑,僅僅要求他賠償損失,這個叫賠償損失。這種說法上的區別,應該知道。

3. 刑罰制度的變化有哪些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由於封建統治者信奉治亂世用重典的傳統原則,加上北方少數民族落後的司法習慣的影響,刑罰制度多採用秦漢舊制,頗為殘酷。隨著封建社會的發展,各國統治者為了緩和社會階級矛盾,在動亂中維持和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也不得不對秦漢以來的封建社會早期的刑罰制度實行某種帶有寬緩傾向的改革,從而推動了隋唐刑罰制度的形成。這段時期刑罰制度的改革措施,基本上確定了封建制五刑的規模。

(一)縮小族刑連坐范圍

族刑,秦漢均有夷三族之法。魏國初設,依照漢律將族刑定為魏法,「言語及犯宗廟園陵,謂之大逆無道」,犯者「腰斬,家屬從坐」,然而「不及祖父母、孫」。晉懷帝永嘉元年,再次「除三族刑」,東晉太寧三年又加以恢復,「惟不及婦人」。北魏初期有族刑的規定,「犯大逆者,親族男女無長少皆斬」。族誅緣坐,是中國封建社會「一榮俱寧,一損俱損」的家庭制度在刑罰制度上的表現。因此不僅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就是從隋唐直至明清,也從未真正廢止過。但是自東漢、北魏以後,凡從坐的婦女,如母妻姊妹等得以免除死刑而沒為官奴婢,這對於後世的封建刑罰制度有明顯的影響。

(二)進一步廢除肉刑

魏晉時,由於階級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尖銳化,統治集團內部要求恢復肉刑的聲浪迭起,因此多次引起關於肉刑的爭論。主張恢復肉劃者宣稱,肉刑是古時歷代聖人施行的刑罰,可以化死為生。並且通過「去其為晉之具」的辦法,達到「刑一人而戒千萬人」的目的。反對恢復向刑的一派,以「仁者不忍肉刑之慘酷」作為理由,認為肉刑「非悅民之道」,恐怕「百姓習俗日久,忽復肉刑,必駭遠近」,從而引起更大的反抗。這場爭論時斷時續,曠日持久,麗恢復肉刑的主張終於沒能施行。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法律,就法定刑罰而言,是沿著進一步廢止向刑的方向發展的。

(三)改徙為流刑

秦漢法律中沒有流刑,漢以徙(或遷)作為死刑減等之法,多用於對王公大臣的寬免,而且也沒有按道里遠近分為等差的制度。流刑作為「不忍刑殺,宥之於遠」的常用刑,是南北朝以後的事。魏晉時反對恢復肉刑的一派,針對「廢肉刑而死者更眾」的說法,主張用減死一等之法代替肉刑。這一主張,後來主要是通過確立流刑制度來實現的。

北魏、北齊律,依據「赦死從流」的原則,都已經將流刑列為法定刑。北周的法律,把流刑分為衛、要、荒、鎮、蕃五服,以「去皇畿」兩千五百里到四千五百里為五等,每等相差五百里,服刑者均加以鞭笞。在此基礎上,隋朝開皇元年定律,確定流刑為法定常用刑,成為封建制五刑之一,以後在歷代相沿沒有太大的變動。

經過上述的刑罰改革,至北齊律,形成了以杖、鞭、徒、流、死五種刑罰為內容的刑罰體系,基本上確定了封建制五刑的制度與規模。隋唐之際即在北齊刑制的基礎上正式形成了以答、杖、徒、流、死為內容的封建制五刑。

4. 資本主義國家的刑罰體制是什麼

資本主義國家都在刑法或憲法中,明文規定了罪刑法定原則

當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階段步入壟斷階段,由於政治、經濟和文化條件發生了重大變化,使得旨在保障公民個人自由權利和限制國家刑罰權的罪刑法定原則,越來越不合乎資產階級的胃口並束縛了他們的手腳,其獨步西方社會的地位受到責難和動搖。
在十九世紀末一片責難聲中,最響亮的就是要求從罪刑法定主義禁止類推的死框框中解放出來的觀點。
德國在納粹法西斯政權垮台後,便廢除了類推制度並於1949年重新恢復了罪刑法定原則的規定。前民主德國,前捷克斯洛伐克和前波蘭等社會主義國家從來就沒有規定過類推制度而否定罪刑法定原則;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如前蘇聯、前羅馬尼亞和前保加利亞等,也分別在五、六十年代先後取消了類推制度而規定了罪刑法定原則。

不僅如此,罪刑法定原則在二戰後,順應世界刑事立法潮流發展,成為一項國際刑事立法的基本原則。1948年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第十一條第二項規定:任何人的任何行為,其發生時依國家或國際法均不構成刑事罪者,不得被判為犯有刑事罪。刑罰不得重於犯罪時適用的法律規定。1954年《國際人權公約》草案第十五條第一項以及1966年聯合國《關於公民與政治權利的國際公約》,都一再重復了同樣的規定。
不可否認,現代社會的罪刑法定原則,已經克服了刑事古典學派絕對主義弊端,成為相對的罪刑法定原則,呈現出一系列顯著變化:不僅容忍了保安處分、緩刑、假釋以及刑事政策的存在和發展,而且在刑法溯及力問題上確立了從舊兼從輕的原則,習慣可以成為刑法的間接法源,刑罰相對確定化,在有利於被告的條件下允許類推解釋等。不過,類推解釋屬於法律解釋的一種,與作為法律適用制度的類推制度是大不相同的。盡管如此,這種主張有條件允許類推解釋的觀點,仍受到了批評:「蓋以刑法為人類行為的准則,在有利時可作類推解釋,可啟行為人僥幸心理,亦違立法明信之原則,殊無作不同適用之理論依據。此項原則,應無變更之必要」 。值得注意的是,對刑法明文確立類推制度的做法,卻遭到一致反對,這是因為「十八、十九世紀的罪刑法定主義,固已功成引退,十六、十七世紀的擅斷主義尤為現代所不取,這是我們於論述罪刑法定主義之發生與發展之後,所願與執法論法者共同警惕的」 。
也就是說,現代相對的罪刑法定原則只是近代絕對的罪刑法定原則的發展和完善,它使刑法在繼續關注保障機能的同時,也對保護機能給予了應有的尊重,避免了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將刑法某一機能絕對化的傾向。自近代以來,刑法的保護機能與保障機能已成為刑法內部不可克服的矛盾,二者不可偏廢。因而在現代刑法中,問題已經不再是讓哪種機能取代另一種,而是如何協調二者的關系,掌握一個「度」——在刑法的兩種機能之間尋找一個合理的「中庸」。這是西方刑法理論已經取得的認識成果,這就使人們在堅持罪刑法定原則的前提下,對刑法機能的認識更趨於全面和合理。
保障機能自從和罪刑法定原則共生以來,畢竟只有不足二百年的生命歷程,與具有長達數千年歷史的保護機能不可同日而語,仍需要精心呵護和照料。由於「刑罰實際上是雙刃器,它通過損害法益來保護法益」 ,公民個人自由權利與國家刑罰權相比,明顯處於劣勢:國家刑罰權所保護的社會秩序既然往往被視為大多數社會成員自由權利的象徵,那麼,國家在保護大多數社會成員自由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的名義下,將刑罰的利刃很容易地指向公民個人自由權利。因此,罪刑法定原則所倡導的保障機能,在現代社會里不僅有繼續存在的必要,而且理應受到更多的關注和強調,而這恰恰是罪刑法定原則歷史價值之所在。罪刑法定原則的價值不容否定,在我們今天中國強調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時代背景下,尤為顯得緊迫和必要。

5. 刑法的執行制度是什麼

刑法的執行制度是減刑和假釋。

1、減刑,是指對原判刑期適當減輕的一種刑法執行活動。

(1)狹義的減刑是指依法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罪犯在具有法定的減刑情節時,由負責執行刑罰的機關報送材料,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減輕原判刑罰的刑事司法活動;

(2)廣義的減刑是指凡受刑事處罰的人,在具備法定的減刑情節時,由負責執行刑罰的機關報送材料,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減輕原判刑罰的刑事司法活動,不僅包括狹義減刑的范圍,還涵蓋了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罰金、緩刑及因主刑減刑後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減刑。

2、假釋

假釋,是對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一定刑期之後,因其遵守監規,接受教育和改造,確有悔改表現,不致再危害社會,而附條件地將其予以提前釋放的制度。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假釋考驗期間再犯新罪的,不構成累犯。

假釋在我國刑法中是一項重要的刑罰執行制度,正確地使用假釋,把那些經過一定服刑期間確有悔改表現、沒有必要繼續關押改造的罪犯放到社會上進行改造,可以有效地鼓勵犯罪分子服從教育和改造,使之早日復歸社會、有利於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5)緬甸刑法制度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關於減刑和假釋的規定如下:

1、第七十八條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如果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的,或者有立功表現的,可以減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現之一的,應當減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動的;

(二)檢舉監獄內外重大犯罪活動,經查證屬實的;

(三)有發明創造或者重大技術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捨己救人的;

(五)在抗禦自然災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現的;

(六)對國家和社會有其他重大貢獻的。

減刑以後實際執行的刑期,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於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判處無期徒刑的,不能少於十年。

2、第八十一條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執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實際執行十年以上,如果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假釋後不致再危害社會的,可以假釋。如果有特殊情況,經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執行刑期的限制。

對累犯以及因殺人、爆炸、搶劫、強奸、綁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釋。

3、第八十二條對於犯罪分子的假釋,依照本法第七十九條規定的程序進行。非經法定程序不得假釋。

4、第八十三條有期徒刑的假釋考驗期限,為沒有執行完畢的刑期;無期徒刑的假釋考驗期限為十年。假釋考驗期限,從假釋之日起計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減刑

網路—假釋

6. 刑罰制度與社會發展無關

有關,而且關系很大。

7. 宋朝刑罰制度有何變化

1.折杖法

宋朝初年,仍沿用隋唐以來的五刑制度。宋太祖建隆四年(么元963年),為了籠絡人心,鞏固宋朝的統治,企圖改革「五代之苛」,制定了折杖法。

折杖法是宋朝刑制主要變化之一,其內容是:除死刑外,其他答、杖、徒、流四刑均折換成臀杖和脊杖。具體的折換辦法是:笞杖刑一律折換成臀杖,依原刑等分別杖七下至杖二十下,杖後釋放。徒刑折換成脊杖,依原刑等分別杖十三下至二十下,杖後釋放。流刑折換成脊杖,依原刑等分別杖十七下至二十下,杖後就地配役一年。其中加役流要脊杖二十,就地配役三年。折杖法的創制是為了使「流罪得免遠徒,徒罪得免役年,笞杖得減決數」。

折杖法對緩和階級矛盾曾有一定作用。對反逆、強盜等重罪不予適用,具體執行當中也有流弊,《宋史·刑法志》就曾說:「良民偶有過犯致傷肢體,為終身之辱,而盡頑之徒,雖一時創痛,而終無愧恥。」

2.刺配

宋朝刑制主要變化之二,是肉刑的復活與附加刑的廣泛應用。宋初,提出了「刺配之法」,於五刑之外又增加了新的刑罰。

所謂「刺配」,始於後晉天福(公元936-943)年間,是一種流刑並兼刺面、決杖等附加刑的刑罰。刺配刑的施行,實際上是古代黥刑的復活。宋太祖初定刺配之制,是為了彌補在推行折杖法後,死刑與配役刑之間刑差太大的弊端,作為對死刑的寬貸。太祖之後,刺配刑的適用早就打破了「死罪代命」的局限,日趨廣泛。仁親以後,刺配的詔敕增多。刺配之刑逐漸成為常制。

宋代刺配刑規定詳盡,主要適用於雜犯死罪減贖者和強盜、竊盜及一些累犯犯罪。依所犯罪行種類和輕重,刺面的部位和刺的字或記號都有不同,因配役地區遠近,刺的深淺也不一樣。刺配是刑罰制度上的一種倒退,宋以後,元有刺配,明有刺臀、充軍等刑罰,都是直接受到宋朝刑罰制度的影響。

3.凌遲

宋朝制主要變化之三,是「凌遲」刑的出現。宋朝的死刑,依律為絞斬二種,但至仁宗年間卻開始施行一種稱為「凌遲」的刑罰。

凌遲始於五代的西遼,是一種碎而割之,使刑者極端痛苦,慢慢致人死亡的酷刑。史書中具體敘述了凌遲刑的施行:「凌遲者,其法乃寸而政之,必至體無完膚,然後為之割其勢,女則幽其閉。出其臟腑以畢其命,支分節解,菹其骨而後已」。清人沈家本考證說:「凌遲之義,本言山之由漸而高,殺人者欲其死亡徐而不速也」。凌遲刑在仁宗時開始使用,神宗熙寧以後成為常制,廣泛用於鎮壓危害國家統治的反逆大罪。至南宋,凌遲刑已與絞、斬同列於《慶元條法事類》當中,成為法定刑。凌遲刑人律,是統治者的殘忍與刑罰嚴酷的最好例證。

8. 緬甸的死刑一旦判定,為何執行那麼快

最高人民法院收到材料,再次對全案進行審查。作出核準的裁定,並報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簽署死刑執行的命令。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的死刑執行命令,逐級送達至執行死刑的法院。在受到死刑執行命令後七日內,由該法院執行死刑。如果該死刑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作出的,死刑立即執行。

9. 貴州男子搶劫48萬在緬甸被判死刑,外國人在中國犯罪能被執行死刑嗎

緬甸聯邦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簡稱緬甸(Myanmar)。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緬甸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先後經歷了蒲甘王朝、東吁王朝和貢榜王朝。

而其中其中,屬地原則解決我國公民和外國人在我國領域內犯罪的刑法適用問題。也就是說,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只要是在中國的領域范圍內犯罪都要依照本法之規定處理。刑法第11條又規定: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的刑事責任,通過外交途徑解決。這就是刑法第6條里所說的“法律特別規定”的情形之一。

綜上所述,外國人在我國領域內殺了人,那就直接適用我國刑法追究其刑事責任。至於他會不會被判死刑,要看他殺人的具體事實和情節判處。

熱點內容
解讀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 發布:2025-08-20 22:08:23 瀏覽:99
法院申請欠薪 發布:2025-08-20 22:08:19 瀏覽:719
在經濟法行為中當事人用語言 發布:2025-08-20 22:05:17 瀏覽:491
最高人民法院第十一批指導性案例 發布:2025-08-20 21:42:45 瀏覽:26
蘭州自考合同法真題下載 發布:2025-08-20 21:35:16 瀏覽:132
下列選項中不屬於經濟法實質 發布:2025-08-20 21:33:21 瀏覽:76
商主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0 21:26:29 瀏覽:585
山東青州法院 發布:2025-08-20 21:02:36 瀏覽:45
監察法院法 發布:2025-08-20 20:57:02 瀏覽:938
違憲立法審查權 發布:2025-08-20 20:49:51 瀏覽: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