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理論性強
A. 關於刑法的特徵
刑法具有區別於其他法律的特有屬性,這主要表現在:
(1)刑法是規定犯罪及其法律後果的法律規范,而其他法律規定的都是一般違法行為及其法律後果。
(2)一般部門法都只是調整和保護某一方面的社會關系,而刑法所調整和保護的社會關系相當廣泛。
(3)一般部門法對一般違法行為也適用強制方法,但其嚴厲程度輕於刑法所規定的刑罰。
(4)刑法具有補充性,即只有當一般部門法不能充分保護某種社會關系時,才由刑法保護;只有當一般部門法還不足以抑制某種危害行為時,才能適用刑法。
(5)刑法是其他法律的保障法,即其他法律調整的社會關系和保護的合法權益,也都藉助於刑法的調整和保護。
(1)刑法理論性強擴展閱讀
我國的刑罰分為主刑、附加刑。
主刑就是只能獨立適用,不能附加於其他刑種適用的刑罰。我國刑法規定的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就是作為主刑的補充而附加適用但也可以獨立適用的刑罰。我國刑法規定的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此外,對於犯罪的外國人,可以獨立適用或者附加適用驅逐出境,這實際上也屬於附加刑。
我國刑罰就是通過有主有從、互相配合,有輕有重、互相銜接的設計方式,形成了嚴整的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每個刑種都有它特定的內容和作用。刑種的多樣性,是為了適應犯罪性質和情節的多樣性,便於體現懲辦與寬大相結合的政策,實行區別對待的原則。所以,這些刑種是切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實際需要的。
B. 西原春夫的刑法理論
西原春夫先生刑法學說的主要理論特點:
⑴盡量以司法實務能夠實際適用的方法來建造其刑法理論。正是他提出的「交通事故中的信 賴原則」理論確立了他在日本刑法學界的地位。
⑵具有較強的實證色彩,理論細致而確定。
⑶比較研究深入。
⑷體繫上受到耶塞克與齊藤金作的影響,屬於具有較強折衷主義色彩的客觀主義刑法論者。被稱為「日本刑法學界少數派的領袖」
⑸人性或者人本的刑法學作為立論的哲學基礎。對刑法的哲學評價是負面的,是「必要的惡」。
C. 刑法學研究是陳興良還是張明楷最強
顯然是張明楷更高一籌,陳興良是中國刑法學泰斗高暄銘的高足,之前的學派還是版屬於高派,權如果沒有張明楷,陳興良應該算是年輕一代最出色的了。
但偏偏出了個張明楷,而張明楷一出來就不同凡響,根本不買高暄銘、馬克昌這些泰斗的帳,直接把高、馬來賴以成名的四要件理論顛覆。話說,這個四要件,的確很扯淡,都什麼年代了,還死守蘇俄的刑法理論體系,輸了也活該。雖然高馬出動很多弟子來圍攻張明楷,但這些蝦兵蟹將,根本不是張明楷一個級別的,攻擊的越狠,破綻就越大。
目前市面上的刑法書,可以分成兩種:一張明楷著,另一是其它人編著的刑法學書。隨著中國的改革,中國的刑法肯定早晚都要全面採用張明楷的理論。這幾年,陳興良也逐步轉向張明楷學派。
張明楷的刑法理論,奠定中國新刑法體系,未來二十年內,都不可能有人超過張明楷。
D. 簡述刑法的特徵
一樓說的是犯罪的特徵,三大本上復制的刑法的特徵:
刑法具有區別於其他法律的特有屬性,這主要表現在:(1)刑法是規定犯罪及其法律後果的法律規范,而其他法律規定的都是一般違法行為及其法律後果。(2)一般部門法都只是調整和保護某一方面的社會關系,而刑法所調整和保護的社會關系相當廣泛。(3)一般部門法對一般違法行為也適用強制方法,但其嚴厲程度輕於刑法所規定的刑罰。(4)刑法具有補充性,即只有當一般部門法不能充分保護某種社會關系時,才由刑法保護;只有當一般部門法還不足以抑制某種危害行為時,才能適用刑法。(5)刑法是其他法律的保障法,即其他法律調整的社會關系和保護的合法權益,也都藉助於刑法的調整和保護。
E. 法考刑法難還是民法難
1.民法
民法科目體系龐雜,內容較多,難度較高,但民法也貼近生活,入門容易。從2017年民法考題來看,民法考察趨向基礎,更加重視對實證法和基本理論的考察,對於比較法和較深理論不涉及。這也就要求我們在民法復習過程中重視基礎,對基本概念區分要清晰。比如撤銷與解除,一般保證與連帶保證、違約與締約過失等。
民法最好掌握請求權分析方法,具體有時間的同學可以閱讀一下張永兵博士的民法書,掌握各個請求權的構成要件,這對於案例題分析很有幫助。民法的思維是意思自治的思維,也就是尊重當事人的意思,因此,在考試中,對於干預的也就是合同無效的要慎重選擇。
在民法復習過程中,真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真題最好做三遍以上,其實遍數不是最關鍵的,關鍵的是你真正弄懂,真正能把每一個選項吃透而不是憑借感覺去猜題,那是沒有入門的表現。
2.刑法
刑法有著非常精妙的體系構建,在司法考試復習中,我們應盡量掌握兩階層的理論,兩階層理論確實對於分析問題有幫助。對於共同犯罪、財產犯罪、因果關系、正當防衛、不作為犯罪等問題,這些內容對於刑法非常重要。
我們應該盡量學會老師所教授的分析方法,重新建構我們的體系。對於分則第三章和第六章尤其是第六章的一些不太重要的普通罪名(關於那些是一般罪名那些是重點罪名,官方大綱上會有標注,老師書上也會註明),不用太在意,那些罪名這么多年很少考到。
刑法卷四現在會考察學說爭議,就是對於一個問題,理論界有幾種學說,每個都要求答出來。其實,對於這種問題,不要太擔心,每年考到的都是為數不多的幾個點,比如偶然防衛、事前故意、死者佔有等。在復習過程中,對於重點問題掌握學說爭議就可以了。
刑法我覺得兩個思維可以掌握,一個是兩階層的客觀違法和主觀有責的理論。比如因果關系是客觀層面的,就與主觀沒有關系。因此,對於被害人特殊體質的,雖然主觀可能沒有過失,但不影響客觀層面因果關系的認定。
3.民訴
民訴相對於刑訴來講內容比較少,而且理解性的內容相對比較多。證明責任、執行異議與再審第三人撤銷權之訴的關系、必要共同訴訟與普通共同訴訟、有獨三與無獨三等等,這些問題具有一定理論性,而且需要民法知識支撐。
民訴有很多相對的概念,這些問題需要我們重視以偏概全式的命題陷阱。比如第三人分為有獨三和無獨三,題目說第三人無權上訴,錯。只有不承擔義務的無獨三無權上訴。
2016年司法考試民訴科目一反常態,理論性較強的科目考的不是特別多,直接法條的內容不少。這也就提醒我們,在三大訴訟法中,我們要理論與法條並重,每年命題重點和特點不一樣,大家可以做近兩年真題對比。
民訴2012年修改後的真題價值較大,要認真做三遍以上。
4.刑訴
刑訴學科在司法考試中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一是分值大,地位高。在我看來,刑訴科目是司法考試最為重要的科目,沒有之一。因為刑訴科目不同於民法刑法,離生活比較近,憑樸素價值觀還能做一做,刑訴如果復習不到位很有可能考試會崩盤。
二是內容龐雜,隨著公安部規定列入司考大綱,列入司考大綱的法條達到2000多條,包括刑訴法典、高法解釋、高檢規則、公安部規定、六機關規定及一系列司法解釋。
三是理論性不如民法刑法強,對法條考察比重大。盡管近幾年對理論部分考察逐漸重視,然而刑訴法沒有民法刑法那麼深的理論,更重要的是對現行實證法的考察。這三個特點就要求我們在復習刑訴過程中,必須重視起來,對知識點把握詳細一些,否則很難通過司法考試。
5.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行政法科目特點同刑訴類似,非常繁雜。大家可以按照主體法、行為法、救濟法這條主線,去建構體系。另外,行政法思維是限權思維,既限制政府權力,保障公民權利,考場上如果拿不準就按照這個猜吧。
行政法出論述題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對於基本原則這一塊最好還是背誦一些語言可以用在論述題上。
6.商經
商經科目法條較多,除了公司法和合夥企業法之外其他的雖然不能完全放棄但也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一個法考一分而且那麼多想完全把握基本不可能,而且商經這部分對大多數人來講比較陌生。
經濟法部門尤其如此,不論怎麼復習考場上總有幾個題是你沒見過的,大家不要太在意,不會影響大局。經濟法的思維是保障思維,保障弱者的思維,拿不準的就按這個吧。
商法現在案例題考察比較深入,已經超脫於法條的規定,進入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爭議層面。目前主流的老師很難做到這一點。
如果有興趣的話推薦鄭遠民老師,他的書包含大量案例分析和前沿理論,時間不夠的話對於裡面長段案例案情介紹可以省略直接看老師寫的分析。當然如果沒時間對商法沒興趣可以忽略。商法案例18分,按法條答也可以得個基本分。
7.理論法
理論法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憲法學、法理學、法制史、司法制度與法律職業道德五部分構成。要背詳細一點,卷四考的比較細了。職業道德跟著這部分也不是特別好把握,要學會理解把握各個主體職業道德基本要求,有個宏觀概念,對做真題很有幫助。
法制史這部分最好也不要放棄,因為這部分內容其實不多好得分,萬一最後決定過與不過的可能就這幾個題,6分真的不少了也。
法理部分難度較小,對基本法理概念有個了解就行。憲法部分非常繁瑣,但憲法是卷一分數高度的重要決定者,特別能拉開差距,不復習的話很難得到分,所以憲法部分一定重視。國家機構基本權利兩部分最為重要。
理論法部分分值非常高,總值達到110分左右。大家在復習過程中應該予以足夠的重視。
上述科目真題的重要性就沒有民法刑法那麼大了,相對來說做些模擬題就有些必要了,可以幫你把握一些考點。
8.三國法
三國法部分國公瑣碎,國經重視理解,國私最主要的就是背過《涉外關系法律適用法》。
三國法每年難度不大,是司法考試得分率最高的科目了,模擬題我也沒怎麼做只做了真題,畢竟三國分數不多了真題也差不多夠用了。一定要重視三國,三國雖然分少,但確實是司考中得分率最高的,我今年三國部分就拿了滿分。
三國離我們生活比較遠,比較專業,也許對於很多同學來講有些晦澀,但踏下心來學得個高分沒問題。
F. 什麼是刑法中的社會危害性理論
社會危害性理論在我國刑法理論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社會危害性 是犯罪的本質特徵,是犯罪構成和整個犯罪論體系建立的基礎。
隨著罪刑法定原則的在刑法中確立,再加上對西方刑法理論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對社會 危害性理論進行批判。
G. 哪些是理論性較強的部門法。
憲法是理論性較強的部門法,民法刑法都理論性較強
H. 都說韓友誼的刑法講得好,我怎麼感覺像聽天書啊,理論性太強了吧
學刑法沒理論怎麼來學?刑總不講理論講源啥?聽不懂那是你個人的問題。他給你將理論是不想讓司考培訓班變成完全的應試型的培訓班,他是為我國司法界的未來考慮的,如果每一個過了司法考試的人都是死記硬背沒有一點理論基礎素養,那中國的司法談何未來?
I. 刑法理論分析
以綁架罪與拐賣兒童罪並罰。
理由如下:
一、綁架罪,是指利用被綁架人的近親或者其他人對被綁架人安危的憂慮,以勒索財物或滿足其他不法要求為目的,使用暴力、脅迫或者麻醉方法劫持或以實力控制他人的行為。根據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行為人以勒索財物為目的而偷盜嬰幼兒,應按綁架罪定罪處罰。所謂以勒索財物為目的,是指行為人綁架被害人的目的在於以加害被害人相威脅,迫使被害人的近親屬交給其財物。偷盜嬰幼兒是指採用不被嬰幼兒的監護人發現的方法獲得嬰幼兒。所謂不被嬰幼兒監護人發現的方法可以是哄騙、恐嚇,也可以是強行劫走等方法。綁架罪的既遂的並不要求行為人是否實際取得財物利益或其他非法利益為判斷既遂行為的標准。只要行為人實施了綁架他人行為,實際控制了被害人質,就構成綁架罪既遂。本案中,甲將3歲的男孩騙走,意圖勒索錢財,符合以勒索財物為目的偷盜嬰幼兒的行為特徵,其行為構成綁架罪。
二、根據《刑法》第二百四十條第二款的規定,拐賣婦女、兒童罪,是指以出賣為目的,拐騙、綁架、收買、販賣、接送、中轉婦女、兒童的行為。在五種行為方式中,拐騙和販賣是拐賣婦女、兒童罪中最主要、最常見的客觀表現,而且行為人主觀上具有出賣的目的。根據本條的規定,只要行為人以出賣為目的實施了上述行為之一的,即構成拐賣婦女、兒童罪。至於是否賣出,即犯罪目的是否實現不影響本罪的成立。但是,如果行為人實施上述行為並不是以出賣為目的,則可能構成其他犯罪,不構成本罪。本案甲在勒索財物不成的情況下,以出賣為目的將男孩帶到外地以4000元賣掉,其行為構成拐賣兒童罪。綁架罪與拐賣兒童罪兩者區別之關鍵在於犯罪目的不同,拐賣兒童罪以出賣為目的,而綁架罪以勒索財物、以他人作人質等為目的。如果行為人以出賣為目的,綁架或拐騙兒童的,應構成拐賣兒童罪,而不是構成綁架罪。
三、數罪並罰是對行為人所犯數罪的合並處罰。本案甲以勒索財物為目的而拐騙男孩,後在勒索不成的情況下,又將拐騙的男孩出賣,實際上甲出於勒索財物和出賣的目的,分別實施了拐騙和出賣的行為,觸犯了刑法分則規定的兩個單一式罪名,即性質不同的數罪,依數罪並罰的原則,甲的行為出於兩個犯意和兩個行為,結果觸犯二個罪名,因此應當以綁架罪與拐賣兒童罪並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