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征地
❶ 民法典關於徵收徵用的規定是怎樣的
民法典關於徵收徵用的規定是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徵收、徵用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七條 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徵收、徵用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徵收和徵用是兩個不同的法律概念。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憲法為了正確處理私有財產保護和公共利益需要、公民權利和國家權力之間的關系,而確立的我國徵收、徵用制度。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❷ 民法典征地補償款是否能按照遺產繼承
能。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征地補償款是屬於全體村民所有的,征地補償款分配給被繼承人的,可以按遺產進行繼承。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條,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包括:
(一)公民的收入;
(二)公民的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
(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四)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
(五)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
(六)公民的著作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
(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
《農村土地承包法司法解釋全文》第二十四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可以依照法律規定的民主議定程序,決定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分配已經收到的土地補償費。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時已經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人,請求支付相應份額的,應予支持。但已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備案的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地方政府規章對土地補償費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分配辦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❸ 民法典被征地農民有哪些財產權
民法典被征地農民的財產權有:
1、土地附著物所有權;
2、土地使用權;
3、土地補償知情權;
4、補償方案聽證權;
5、獲得征地補償權;
6、拒絕交地權;
7、拒絕補償登記權;
8、安置手續權
9、獲得留用地權;
10、恢復耕種權;
11、建設用地入股權。
【法律依據】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
徵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徵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系、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並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徵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❹ 民法典征地拆遷中公攤面積有賠償嗎
征地拆遷中公攤面積有賠償。拆遷過程中被拆遷人選擇以產權調換方式接受拆遷補償的,拆遷安置房的公攤面積一般單獨計算、在「拆一還一」的基礎上進行適當提高。
【法律依據】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十八條
徵收個人住宅,被徵收人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優先給予住房保障。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第二十一條
被徵收人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提供用於產權調換的房屋,並與被徵收人計算、結清被徵收房屋價值與用於產權調換房屋價值的差價。因舊城區改建徵收個人住宅,被徵收人選擇在改建地段進行房屋產權調換的,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提供改建地段或者就近地段的房屋。
❺ 民法典征地補償款的法定繼承人有哪些
征地補償款的法定繼承人包括: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被繼承人的子女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代位繼承。代位繼承人一般只能繼承他的父親或者母親有權繼承的遺產份額。
喪偶兒媳對公、婆,喪偶女婿對岳父、岳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條,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本編所稱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本編所稱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本編所稱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條,被繼承人的子女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子女的直系晚輩血親代位繼承。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繼承。位繼承人一般只能繼承被代位繼承人有權繼承的遺產份額。第一千一百二十九條,喪偶兒媳對公婆,喪偶女婿對岳父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
❻ 民法典中土地被徵收如何賠償
土地被徵收賠償如下:
1、土地被徵收造成的經濟損失賠償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
2、土地被徵收造成的富餘勞動力賠償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
3、土地被徵收造成附著物和青苗毀損的賠償由被徵收人所在省規定。
【法律依據】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
徵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徵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系、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並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徵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❼ 民法典規定征地補償是否屬共同財產
根據我國民法典的規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征地補償款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條 夫妻共有財產,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
(二)生產、經營的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❽ 政府徵收行為發生在民法典頒布前2個月,但徵收補償糾紛一直到民法典頒布後,適用民法典嗎
政府徵收那是你跟政府之間的訴訟,那是行政法管的,這和民法典沒有任何關系根本就不適用。
❾ 民法典關於徵收徵用有哪些規定
徵收是指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國家把私人所有的財產強制地征歸國有;徵用是指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強制性地使用公民的私有財產。
1、徵收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並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保障被征地農民的生活,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
2、徵收組織、個人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動產,應當依法給予徵收補償,維護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徵收個人住宅的,還應當保障被徵收人的居住條件。
3、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徵收補償費等費用。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二百四十三條,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可以徵收集體所有的土地和組織、個人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動產。